[新人教版]2020中考数学二轮复习26_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下面是小编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而整理的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
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 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由精品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喜欢!。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概念[人教版]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概念[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1281ae55270722192ef7d4.png)
2020年中考数学教案人教版专题复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020年中考数学人教版专题复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2. 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 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4.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二、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难点: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考点分析:本讲内容在中考中非常重要,但难度不大,要求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掌握三边关系及按边分类,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知识梳理1. 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三角形有六个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ABCabc(2)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AB C AB C AB C(3)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三角形的高是线段;三角形的高线(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ABC DEF ABC D EFA BCD EF(1)(2)(3)(2)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相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相交于一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有很多需要稳定的东西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四边形等其他的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典例精析知识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例1. 如图所示,在△ABC 中,∠1=∠2,G 为AD 中点,延长BG 交AC 于E .F 为AB 上一点,CF ⊥AD 于H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AD 是△ABE 的角平分线;②BE 是△ABD 边AD 上的中线;③CH 是△ACD 边AD 上的高.A .0个B .1个C .2个D .3个A BCDEFGH12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对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定义的理解.解题思路:由∠1=∠2知AD 平分∠BAE ,但AD 不是△ABE 内的线段,所以①错;同理,BE 经过△ABD 边AD 的中点G ,但BE 不是△ABD 中的线段,故②不正确;③符合三角形的高的定义,是正确的. 解答过程:B解题后的思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线段,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这个顶点对边上某点所连的线段.例2.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CE 是△ABC 的两条高,且BC =5cm ,AD =3cm ,CE =4cm ,求AB 的长.A BCE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对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的理解.解题思路:在解答时,首先要弄清三角形的边与边上的高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建立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过程:在△ABC 中,AD 、CE 分别是BC 、AB 边上的高,所以S △ABC =12AB ·CE =12BC ·AD , 即12AB ×4=12×5×3,AB =154(cm ).解题后的思考:利用面积相等来求线段的长度是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这两边上的高(四条线段中的三条)求第四条线段的长度.例3. 如图,是一个正五边形木架,那么至少需要加钉几根木条才能固定该正五边形木架?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此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解题思路:这是一个五边形,要把它的各边都分割到三角形中才能将其固定,这样的木条至少需要2根.解答过程:至少需要加钉2根木条.解题后的思考: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其他图形不具有稳定性.因此要确定至少需要几根木条才能固定多边形木架,只需确定该多边形至少能分割成几个互不重叠的三角形.例4. 解答下列问题:(1)△ABC 的中线AD ,把△ABC 分成△ABD 和△ACD ,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你能把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分别种西红柿、黄瓜、茄子和土豆吗?画出你的设计图. 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题思路:被中线AD 分成的两个三角形△ABD 和△ACD 的边BD =DC ,且这两个三角形中,BD 、DC 边上的高相同,所以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应用这一结论可将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但应注意分法可能有多种. 解答过程:(1)如图所示,因为AD 是△ABC 的中线,所以BD =DC .过点A 作AE ⊥BC 于E , 则AE 是△ABD 的高,也是△ADC 的高. 所以S △ABD =12BD ·AE ,S △ADC =12DC ·AE . 所以S △ABD =S △ADC .ABCD E(2)方法不唯一,如下图所示.在图①中BE =DE =DF =FC ;在图②中BD =DC ,AE =BE ,AF =FC ;在图③中BD =DC ,AE =DE .还有一些其他分法,原理是一样的.AAABBBC C CD D D EFEFE①②③解题后的思考:三角形的中线把一边平分,并且把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平分.我们常用这个结论来说明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小结: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中,应重点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定义与性质.如: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的边与该边上的高的积相等.知识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5.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A.6个B.5个C.4个D.3个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思路:x的取值不能太大,因为有3+8>x,即x<11.x的取值也不能太小,因为有3+x>8,即x>5,在这个范围内的偶数有6、8、10,共3个.解答过程:D解题后的思考:解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两点:①对于x的取值要保证3、8、x能组成三角形,也就是要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x的值为偶数.学了不等式的知识后解答本题会更容易一些.例6.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哪些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哪些不能构成三角形?(1)6cm,8cm,10cm;(2)3cm,8cm,11cm;(3)3cm,4cm,10cm;(4)三条线段之比为4∶6∶7.思路分析:题意分析:前三个小题所给线段长度是确定的数值,容易进行决断,第(4)小题的三条线段是比例关系,可以设其长度分别为4x、6x、7x,其中x是任意大于0的常数,再进行判断.解题思路:要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运用时,习惯于检查较小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解答过程:(1)因为6cm+8cm>10cm,所以6cm、8cm、10cm能构成三角形.(2)因为3cm+8cm=11cm,所以3cm、8cm、11cm不能构成三角形.(3)因为3cm+4cm<10cm,所以3cm、4cm、10cm不能构成三角形.(4)设三条线段之比为4x、6x、7x,因为:4x+6x>7x,所以三条线段之比为4∶6∶7时,此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解题后的思考:判断以三条线段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的简易方法是:(1)判断出较长的一边;(2)看较短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较长的一边,若是,则能构成三角形,若不是,则不能构成三角形.例7. 在△ABC 中,AB =AC ,AC 边上的中线BD 把△ABC 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各边长. 思路分析:题意分析:△AB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周长被BD 分成AB +AD 和BC +DC 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长度分别12cm 和15cm .解题思路:因为中线BD 的端点D 是AC 边的中点,所以AD =CD ,造成两部分周长不等的原因是BC 边与AB 、AC 边不等,故应分类讨论.ABCDABC D(1)(2)① ②解答过程:如图①所示,设AB =x ,AD =CD =12x .(1)若AB +AD =12,即x +12x =12,所以x =8, 即AB =AC =8,则CD =4. 故BC =15-4=11.此时AB +AC >BC ,所以三边长为8、8、11.(2)如图②所示,若AB +AD =15,即x +12x =15,所以x =10. 即AB =AC =10,则CD =5. 故BC =12-5=7.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边长为10、10、7.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8、11或10、10、7.解题后的思考:由于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长度不相等,所以在求其边长或周长的时候,常要分类讨论.例8. 如图所示,草原上有四口油井,位于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现要建一个维修站O ,为了使维修站到四口油井的距离之和最小,试问这个维修站O 建在AC 、BD 的交点处的理由是什么?ABC DO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中到A 、B 、C 、D 四个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的位置已经给出,要求说出理由. 解题思路:说明这个维修站O 建在AC 、BD 的交点处的理由,就是说明交点O 到A 、B 、C 、D 四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可以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取不同于点O 的任意一点O’,说明O’到四个点的距离之和不是最小的就可以了.解答过程:取异于点O 的点O’,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O’D +O’B >OD +OB ,O’A +O’C >OA +OC . 所以O’D +O’B +O’A +O’C >OD +OB +OA +OC . 即OD +OB +OA +OC 为最小.ABC DOO'解题后的思考:解答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其转化成所学的数学问题.另外,本题还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对于点A 和点C 来说,只有点O 在线段AC 上时,OA +OC 才是最小的,同理,点O 也必须在线段BD 上,所以维修站O 一定要建在AC 和BD 的交点处.小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也是构成三角形的必要条件,它与不等式的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后学不等式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记得将它们进行综合学习.提分技巧1.在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一般情况下,找出较短的两边和最长的边,只判断较短两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就可以了,不必一一验证.2.对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我们探究出了一些重要性质.如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高,在求高或边长时常用等积法.。
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下面是小编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而整理的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
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由精品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喜欢!。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概念[人教版]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概念[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907cc4011ca300a7c3904b.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共30张PPT)

A. 20° C. 10°
B. 30° D. 15°
考点点拨: 本考点的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或填空题,难度较低. 解答本考点的有关题目,关键在于掌握三角形的中线、高线、 角平分线及重心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相关要点详见“知识梳 理”部分).
考点3 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考点精讲
【例4】(2015茂名)如图1-4-2-9,OC
考点点拨: 本考点的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或填空题,难度中等. 解答本考点的有关题目,关键在于掌握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 分线的性质定理. 注意以下要点: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角两 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 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课堂巩固训练
1. 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
A. 3,4,5
B. 4,4,8
C. 3,10,4
D. 4,5,10
2. 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 C )
A. 45°
B. 60°
C. 75°
D. 90°
3.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应用:经常利用两个三角形面积关系求底、高的比例关系或值.
4.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相等;反之,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 线上. 5.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定理 (1)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 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2)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 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上.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数学人教版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2019·浙江杭州)在△ABC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差, 则( D ) A.必有一个内角等于30° B.必有一个内角等于45° C.必有一个内角等于60° D.必有一个内角等于90°
3.(2018·淄博)已知: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 求证:∠A+∠B+∠C=180°. 解:如图,过点A作直线MN,使MN∥BC. ∵MN∥BC,∴∠B=∠MAB,∠C=∠NAC. ∵∠MAB+∠NAC+∠BAC=180°, ∴∠B+∠C+∠BAC=180°.
3.(2020·济宁)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 边长可以是 _4_(_答__案__不__唯__一__,__大__于__3_且__小__于__9_皆__可__)_(写出一个即可).
三角形内外角关系
三角形内外角 关系
三角形的边角 关系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特别地,当有一个内 角是90°时,其余的两个内角互余 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两边的和”“两边的差”中的“两边”可以是三角形中的任意两条边, 不能用指定的或特殊的两边作和或差来判断.
1.(2019·江苏徐州)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D ) ,2,,6,12 ,7,,8,10 2.(2019·四川自贡)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C )
特别地,当有一个内角是90°时,其余的两个内角互余
若AD=3 cm,则BE的长为( )
100°
2020年中考数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020 年中考数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观点及性质一、学习目标:1.经过实例理解全等图形的观点和特点,并能找出全等图形。
2.能表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观点,并能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二、要点难点:要点是全等三角形的观点,难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极点要对应写,对应关系要明确。
三、考点剖析:本讲所波及的考点是全等三角形的观点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在这里,全等三角形的观点属于认识,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属于掌握,对性质还要求会运用。
这两个知识点不会独自出大题,只会以小题的形式出现,或在大题顶用到。
所以,大家只需在掌握个观点性质的基础上弄清楚对应关系即可。
【知识梳理】1.全等三角形的基本观点 :(1)全等形的定义 : 能够完整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整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的极点叫做对应极点。
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ABC ≌ △ A’ B’C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A A'(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 CB' C'【典型例题】图1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基本观点例 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用一张底片冲刷出来的10 张一寸相片是全等形②我国国旗上的 4 颗小五星是全等形③全部的正方形是全等形④全等形的面积必定相等A. 1 个B.2 个C. 3 个D. 4 个思路剖析:1)题意剖析:此题主要考察全等三角形定义中对“能够重合”的理解。
2)解题思路: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整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来判断题目中每一句话中所谈到的图形能否能完整重合。
解答过程:用一张底片冲刷出来的10 张一寸照片的形状和大小完整同样,它们是全等形,所以①正确;我国国旗上的四颗小五星的形状和大小也完整同样,它们也是全等形;所以②正确;全部的正方形不过形状同样,但大小不必定同样,所以它们不是全等形,所以③不正确;全等形的形状和大小完整同样,所以面积必定相等,所以④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26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知识考点:
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及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关键是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学会概念和定理的运用。
应用方程知识求解几何题是这部分知识常用的方法。
精典例题:
【例1】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a 、b ,且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L a 33>>
B 、a L b a 2)(2>>+
C 、a b L b a +>>+262
D 、b a L b a 23+>>-
分析:涉及构成三角形三边关系问题时,一定要同时考虑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且小于两边之和。
答案:B
变式与思考:在△ABC 中,AC =5,中线AD =7,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29 B 、4<AB <24
C 、5<AB <19
D 、9<AB <19
评注:在解三角形的有关中线问题时,如果不能直接求解,则常将中线延长一倍,借助全等三角形知识求解,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C 中,∠ABC =450,∠ACB =610,延长BC 至E ,使CE =AC ,延长CB 至D ,使DB =AB ,求∠DAE 的度数。
分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D +∠E 的度数,即可求得∠DAE 的度数。
略解:∵AB =DB ,AC =CE
∴∠D =21∠ABC ,∠E =21∠ACB ∴∠D +∠E =2
1(∠ABC +∠ACB )=530 ∴∠DAE =1800-(∠D +∠E )=1270
探索与创新:
【问题一】如图,已知点A 在直线l 外,点B 、C 在直线l 上。
(1)点P 是△ABC 内任一点,求证:∠P >∠A ;
(2)试判断在△ABC 外,又和点A 在直线l 的同侧,是否存在一点Q ,使∠BQC >∠A ,并证明你的结论。
n
m
∙l
l 问题一图 C B A
C A
分析与结论:
(1)连结AP ,易证明∠P >∠A ;
(2)存在,怎样的角与∠A 相等呢?利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可考虑构造△ABC 的外接⊙O ,易知弦BC 所对且顶点在弧A m B ,和弧A n C 上的圆周角都与∠A 相等,因此点Q 例2图 E D C B A
应在弓形A m B 和A n C 内,利用圆的有关性质易证明(证明略)。
【问题二】如图,已知P 是等边△ABC 的BC 边上任意一点,过P 点分别作AB 、AC 的垂线PE 、PD ,垂足为E 、D 。
问:△AED 的周长与四边形EBCD 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结论:
(1)DE 是△AED 与四边形EBCD 的公共边,只须证明AD +AE =BE +BC +CD
(2)既有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就有600的角可以利用;又有垂线,可造成含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故本题可借助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证明。
略解:在等边△ABC 中,∠B =∠C =600 又∵PE ⊥AB 于E ,PD ⊥AC 于D
∴∠BPE =∠CPD =300
不妨设等边△ABC 的边长为1,BE =x ,CD =y ,
那么:BP =x 2,PC =y 2,21=+y x ,而AE =x -1,AD =y -1 ∴AE +AD =2
3)(2=+-y x 又∵BE +CD +BC =2
31)(=++y x ∴AD +AE =BE +BC +CD
从而AD +AE +DE =BE +BC +CD +DE
即△AED 的周长等于四边形EBCD 的周长。
评注:本题若不认真分析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而想走“全等三角形”的道路是很难奏效的。
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三角形的三边为1,a -1,9,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1和2,如果第三边的长也是整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
3、在△ABC 中,若∠C =2(∠A +∠B ),则∠C = 度。
4、如果△ABC 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且∠B =∠C ,则∠A = 。
5、如果△ABC 中,∠ACB =900,CD 是AB 边上的高,则与∠A 相等的角是 。
6、如图,在△ABC 中,∠A =800,∠ABC 和∠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那么∠BDC = 。
7、如图,CE 平分∠ACB ,且CE ⊥DB ,∠DAB =∠DBA ,AC =18cm ,△CBD 的周长为28 cm ,则DB = 。
8、纸片△ABC 中,∠A =650,∠B =750,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如图),
若∠1=200,则∠2的度数为 。
9、在△ABC 中,∠A =500,高BE 、CF 交于点O ,则∠BOC = 。
10、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要使整式0))((>--+-m c b a c b a ,则整数m 应为 。
问题二图 E D P C B A
第6题图 F
E
D C
B A 第7题图 E D
C B A 第8题图
A
二、选择题:
1、若△ABC 的三边之长都是整数,周长小于10,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2、在△ABC 中,AB =AC ,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的度数为( )
A 、300
B 、360
C 、450
D 、720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15和12两部分,则此三角形底边之长为( )
A 、7
B 、11
C 、7或11
D 、不能确定
4、在△ABC 中,∠B =500,AB >A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0<∠A <1800
B 、00<∠A <800
C 、500<∠A <1300
D 、800<∠A <1300
5、若α、β、γ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而βα+=x ,γβ+=y ,αγ+=z ,那么x 、y 、
z 中,锐角的个数的错误判断是( )
A 、可能没有锐角
B 、可能有一个锐角
C 、可能有两个锐角
D 、最多一个锐角
6、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2倍,且等于它不相邻内角的4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三、解答题:
1、有5根木条,其长度分别为4,8,8,10,12,用其中三根可以组成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2、长为2,3,5的线段,分别延伸相同长度的线段后,能否组成三角形?若能,它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3、如图,在△ABC 中,∠A =960,延长BC 到D ,∠ABC 与∠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1A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2A ,依此类推,∠4A BC 与∠4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5A ,则∠5A 的大小是多少?
4、如图,已知OA =a ,P 是射线ON 上一动点(即P 可在射线ON 上运动),∠AON =600,填空:
(1)当OP = 时,△AOP 为等边三角形;
(2)当OP = 时,△AOP 为直角三角形;
(3)当OP 满足 时,△AOP 为锐角三角形;
(4)当OP 满足 时,△AOP 为钝角三角形。
2A 1
A 第3题图 D C
B A a
60第4题图 N
P O A
一、填空题:
1、79-<<-a ;
2、2;
3、1200;
4、300或1200;
5、∠DCB ;
6、500;
7、8cm ;
8、600;
9、1300;10、偶数。
二、选择题:CBCBCB
三、解答题:
1、6种(4、8、8;4、8、10;8、8、10;8、8、12;8、10、1
2、4、10、12)
2、可以,设延伸部分为a ,则长为a +2,a +3,a +5的三条线段中,a +5最长, ∵0)5()3()2(>=+-+++a a a a
∴只要0>a ,长为a +2,a +3,a +5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 设长为a +5的线段所对的角为α,则α为△ABC 的最大角
又由12)5()3()2(2222-=+-+++a a a a
当0122=-a ,即32=a 时,△ABC 为直角三角形。
3、30
4、(1)a ;(2)a 2或
2a ;(3)2a <OP <a 2;(4)0<OP <2
a 或OP >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