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模板
语文教案设计模板5篇

语文教案设计模板5篇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分析文中描写的景、事、物,体会昆明雨季的特点。
2、品味鉴赏平淡自然的语言。
3、把握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关键词,逐步提高赏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借助景、事、物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品味赏析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雨,点点滴滴的雨,淅淅沥沥的雨,飘飘洒洒的雨,充盈着诗人的内心,也撩拨着我们的情愫。
请说出写雨的古诗句。
学生自由发言。
春夜喜雨,天街小雨,杏花春雨,巴山夜雨,连江寒雨,渭城朝雨,当然,还有昆明的绵绵细雨。
出示文后的诗句,导入新课,简介。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二、读一读朗读诗句,说说诗中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象。
引导学生抓住“行人”“苔痕”“浊酒”“沉沉”,归纳出“雨中景”“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
三、画一画(一)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情?分小组完成,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1、雨中景: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棉。
找出具体描写的句子,分析如何鲜活、立体地描写景物的,赏析景物美,滋味美。
这些特有的景物装点着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清新,自然,美好,和谐,让我们产生一种“我想去昆明”的冲动。
想不想去,想去,那就随着汪曾祺文字畅游一番吧。
2、雨中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我和德熙。
分析如何进行人物描写的,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征。
3、雨中事:卖杨梅、送缅桂花、酒店小酌。
赏析人情美,氛围美。
这些人是平凡的人,这些事是普通的事,犹如我们的日常,读来亲切温暖,饶有情趣,不知不觉,爱上了这座城市,爱上了这方土地,爱上了这里的风俗人情,并且爱的深沉。
不四、想一想这些景、这些人、这些事,让这个温婉的季节充满温情。
跳读课文,锁定最能概括雨季特点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五、议一议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语文教案设计篇2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语文教学教师教案模板五篇

语文教学教师教案模板五篇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教师教案模板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教学教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神话文本的特点。
2.发现句子的特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3.认读积累古诗,拓展运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中人物对话,对照课文进行练习,加深对神话文本特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好习惯。
2.学习自主识字。
3.加强对古诗词的积累,丰富知识储备。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神话文本的特点。
难点感受神话故事中句子的神奇。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花的名称。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自由读文中出现的三段话,想想这组对话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你懂得了什么?2.指名朗读。
说说获取了什么信息?3.同桌、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联系自己平时阅读的情况,把好的读书经验向同学们介绍。
5.教师向学生推荐有关神话故事。
二、识字加油站1.自由读词语。
2.同桌之间互相读。
3.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4.齐读。
5.理解词语意思,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三、词句段运用(一)说说下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1.自由读文中的成语。
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词语,集体正音。
3.再读词语,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4.全班交流。
5.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把这些词语背下来,多日积月累些词语。
(二)读下面的句子,感受想象的神奇。
1.老师范读,领读。
2.学生齐读。
3.同桌交流、讨论这三个句子神奇的地方。
4.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推行代表在全班汇报。
5.学生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6.指名谈谈从课外书中读到的感到神奇的句子。
小学语文简单教案模板(通用8篇)

小学语文简单教案模板〔通用8篇〕小学语文简单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展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才能。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根底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
〔齐读课题:20、浪花〕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
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
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
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
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快乐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先、鹿、慢”等14个生字,并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以识字和词为基础,增强环保意识,并在朗读中予以表现。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1、齐读题目。
2、指名读,比比谁读得动听。
3、说说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路”是怎样的(教师评一评,也可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画一画)。
二、识字并运用1、学习准备:标自然段序号,在文中圈出生字并读正确。
2、反馈:⑴ 开火车读字卡,正音。
⑵ 指名读,如果读对了,请那位学生把字卡贴到黑板上。
⑶ 运用(方法很多,比如“哪些字能成为词语朋友?”然后叫学生摆一摆,读一读)。
三、朗读与理解互动1、站起来速读,如果觉得好了就坐下,要求读得既快又正确。
2、请刚才的第一名回答:请找到文中的话,说明鸭先生屋前的小路确实是美丽的。
3、除了找的.学生读一读,要创设情境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4、请读得不错的一名学生板书──美丽。
大家尽力读好这段。
5、师:这小路是不是一直这样美丽下去呢?从哪里知道的?6、学生找相应的句子,比比谁读得更不错,请一生板书──不美丽。
7、师:小朋友们,知道了小路变得不再美丽了,你们有什么想法?8、学生互相说,站起来说,大家评一评。
9、读一读第9、10、1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
请说的不错的一名学生板书──美丽。
10、师:如果当你看到路面上有垃圾了,你会怎么做?11、大家一起把班级打扫干净(简单一点)。
四、小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五、评析第二课时一、复习1、将字词卡任意发给几位学生。
2、师用肢体动作或其它方式引出字词,持卡的学生上来大声读给大家听,及时正音。
二、分角色朗读1、各自选好想读的角色,认真练习读好角色的话。
语文教案篇2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8篇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8篇语文教案篇1学生课前预习:1.读通、读顺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弄清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并试着解决疑问。
3.了解《小兵张嘎》这本书的内容。
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的5个生字和儿化音,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通过想象,写第二次摔跤,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单元我们认识了顾大局识大体的蔺相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爽勇猛的武松,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人物,他叫张嘎,13岁,人称小嘎子。
他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的主人公。
板书:小嘎子你了解《小兵张嘎》的故事内容吗?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摔跤吗?板书: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人物形象1.正音,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3.思考: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老师适当板书三、品读课文,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一)品读小嘎子1、用直线画出描写小嘎子的句子,说说体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进一步细细品味。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出示句子1](1)[此句指导理解]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嘎子的机灵?点拨:“手疾眼快”看出他——[机灵];小嘎子为什么“不跟他一叉一搂”?这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对手很强,所以小嘎子就不跟他一一搂,可见嘎子的确是富有心计、聪明!] (2)指导朗读,读出嘎子的机灵。
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挂图、录音机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
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配乐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三、指导朗读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语文教案篇1教学内容:1、我来试试。
本局部包含四项活动:读一读,比拟字型的变化;读一读,连一连;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成语故事。
2、探究与发现。
教材的主题局部是两组词语,分别描述了春风、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3、我的作品。
这一局部的版面设计是一幅图画,画中表现的是初春时节大自然的景色。
画面本身没有色彩。
图中,两个学生正在草地上钉一块木牌,木牌上什么也没有写。
图画下面有一个学习伙伴,在她的泡泡语中,提示出了此题的一些具体要求。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2、丰富语言的积累3、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方式4、积累成语,同时感受读书的乐趣5、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2、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一读《汉语拼音字母表》1、齐读2、个别读二、认一认,比一比这项活动中一共有四组字,都是笔画增减、细微变化的两两比拟,学生通过读,通过观察和比拟,会从中感受到汉字的有趣1、教师将每组字制作成卡片,出示2、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观察每组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异同3、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并结合生活实际大致了解一下字的意思4、对于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提出表扬三、读一读,连一连左半局部是表示季节的四个短语,右半局部是四组表示季节特点的词语。
学生在连线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四季的特点。
1、学生自由读并连线2、指名读连好的句子3、全班将连好的四个短句顺着读一读,就会感到好似一首优美的小诗,节奏舒缓,琅琅上口。
四、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读两组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每组的第一句,语言表达十分简练,意思一目了然。
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语言表达显得具体而生动。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2、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可以用画或者用动作来表达〕3、请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问一问学生喜欢的原因。
语文教案模板5篇

语文教案模板5篇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2.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重点】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品词析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理发店情景图。
我们每个人都去理发店理过头发,但是有个叫小沙的小朋友最怕去理发店理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1)“剃头大师”在课文中指的是谁?(2)“剃头大师”的理发水平怎么样呢?(3)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设计意图:出示理发店情景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验证识字效果。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剃tì执zhí否fǒu骂mà仇chóu惯guàn刑xíng替tì厘lí摸mō剃——梯仇——亿刑——形摸——模(1)读音难点主要有“执、仇”(翘舌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模板
教师设计个人信息
设计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教材、学段、授课年级、讲授时间
课的类型:依据课堂主要任务来表示,比如阅读课、作文指导课、复习课等
教学媒介:描述上课所用工具,比如多媒体、小黑板、卡片、ipad等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简述本节课教学中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
指导思想与教育教学理论应明确体现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避免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依据“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四个方面,提取课文中可以发挥作用的东西,即文本的教学价值。
简要概述体现教学价值的具体内容,即文本“值得教”的东西。
(2)学情分析
基于经验或者通过测试题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的认知起点和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用行为动词表述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可实现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可测试的。
它是课程目标在本节课中的具体体现。
(2)教学重点
从教学内容及学情出发确定教学重点,对应课堂教学所用时长.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应是相互对应、包含的关系。
(3)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从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角度出发,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来确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与教学目标应是相互对应、包含的关系。
同时简述教学中针对教学难点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策略与方法
依据本节课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简述为引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方法及技术手段。
教学环节(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
教学环节一般在4-6个之间;遵循学生阅读规律;突出重点且富有层次,要求和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难点)相互照应。
也可先附上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精当地突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单、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等
课后作业设计
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旨在巩固拓展学习效果的习题、课后实践活动等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简述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亮点、创新点
教学反思
教学实施后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反馈,简明扼要地总结出自己教学设计实施后的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教学需改进的内容,30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