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

中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

中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初中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描绘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春天的各种景色及特点,把握作者情感。

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抒情方式,学习抓住事物,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提高朗读领悟能力,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情感美。

教具准备:学生预习生字词,查找作者背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聆听春天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音乐。

提问:听完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了解经典名曲中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期盼和喜悦。

同学们能大声说出关于“春”的名句吗?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都是古人对春天的描写的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天的赞美的散文。

(二)师生诵读,感知春天聆听录音,感受春色之美。

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1)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

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朱自清的资料,师生相互补充。

强调基本常识。

点拨:补充朱自清其他代表作及写作风格。

理清思路,总观春天。

带着以下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点拨:文章围绕“春”字,分别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剖析春天(小组讨论)提问:盼春、绘春、赞春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点拨: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生齐读春草图,思考:(1)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2)作者从哪些角度,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3)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4)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点拨:分析出“偷偷”、“钻”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生长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中学送教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送教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背影》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背影》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敬爱之情,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把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父亲的形象。

2. 将诗歌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准备:1. 诗歌《背影》的文本。

2. 课件或黑板。

3.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及其生平事迹。

2. 提问:同学们对亲情有什么样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

二、新课导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背影》。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三、分析诗歌1. 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父亲的形象,如背影、背影下的泪水等。

2.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父亲的理解和感受。

五、情感表达1. 学生以《背影》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2.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

2. 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背影》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亲情。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三语⽂教案范⽂(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三语⽂教案范⽂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设想】 1、学情分析 本⽂的教学对象是⾼三的学⽣,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然科学⼩论⽂。

因此,学⽣对这种科学⼩论⽂已经有⼀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的简介性。

但对于⽂中提出的诸如“⽂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还需要引导。

2、教学⽬标 《课程标准》中关于必修5册实⽤类⽂本的有关叙述是:从整体上把握⽂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实⽤类⽂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对⽂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

知识教育⽬标: ①理清⽂章思路,明确中国国建筑的特征。

②根据分层,归纳概括“⽂法”“可译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培养⽬标: ①学习本⽂科普⽂章的语⾔特⾊,并指导学⽣在说明⽂或议论⽂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②通过对课⽂的⼀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学⽣探究问题的能⼒。

情感培养⽬标:通过学习,提⾼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

激发学⽣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根据⾃然科学⼩论⽂的特点和学⽣的学习状况,将本⽂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重点:把握⽂章整体结构,理清思路,掌握中国建筑的九⼤特征以及中国建筑的“⽂法”。

教学难点: ⼀,对建筑术语如“所”“⽃拱”“举架”的理解。

⼆、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法”“词汇”以及“可译性”的理解。

【教学⽅法】 (⼀)教学⽅式: 学习说明⽂,主要让学⽣了解⽂章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说明⽂简洁明了的语⾔,并把学到的技巧运⽤于平时的写作中。

还要激发学⽣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主探究能⼒。

中学语文教案电子版(通用8篇)

中学语文教案电子版(通用8篇)

中学语文教案电子版(通用8篇)中学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2、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字词吆喝狗吠鲫鱼拨浪鼓千丝万缕青山绿水(1)读轻声,注意区分“拨”“拔”这组形近字。

(2)能再说出含有“千”和“万”的词语吗?(3)青山绿水这是什么样的画面,想想怎么读?这样的描写环境的词语还能说出来吗3、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读课文,分段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小女孩为“我”送鱼的经过?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读课文,初步了解小女孩的品行1、让我们走进姐弟俩,读课文,想想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进一步了解小女孩。

五、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1、默读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言行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全班交流1、当小女孩发现钱给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读出小女孩的心情。

2、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3、出示小黑板(句子):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腰间的一个布包打开它,又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1)读这句话与书中有什么不同吗?(2)你觉得的哪句话好,为什么?出示: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1)括号中的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2)小女孩的家境不富裕,而且很在乎钱,如果换别人看到多给了钱也许会怎么做?(3)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

中学语文教案

中学语文教案

中学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篇1一、导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

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尽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仅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二、听写8、9课字词1鞭策2报酬3奢望4蹂躏5懊恼6泯灭7猝然长逝8问心无愧9获益匪浅10多愁善感三、自学课文(一)学生默读、思考,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坚韧不拔树立信心问心无愧尽己所能执着勤奋集中目标探讨真理献身科学生活简单保持安宁不图财富追求自由克制自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二)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献身科学、沉醉科学环境需求:生活简单、保持安宁、追求自由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尽己所能、执着勤奋、问心无愧(三)学生提问。

1、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

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2、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3、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子一样。

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4、“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完成的决心: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对真理的渴求: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科学魅力的吸引: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崇高的使命感: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

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5篇

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5篇

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篇1一、课文的类型:精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初步学会欣赏叙事散文。

2、方法与过程:合作探究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深切的父爱,净化自身,净化灵魂。

4、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心存爱意,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三、教学重点:1、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描写作用。

2、感受深切的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文中父爱的体会及主旨的体现五、课前的准备:1、制作课件;2、准备电脑、投影仪六、教学课时的安排:共3课时(其中机动1课时)七、教学步骤:第1课时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入题:课件投影1同学们!我想你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唱一歌唱母爱的歌,你们说是哪一首歌呀(《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是最伟大的,可你们知道吗,父爱也是最了不起的。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父爱如山”,到底这句话是对还是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二)起近作者学点文学知识:(课件投影2)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名篇有《绿》、《春》、《荷塘月色》。

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学习时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3: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中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

中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

中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中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10个生字,认读6个字。

2、体会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并读一读。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懂得做事要全面调查。

教学重点:1、会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并读一读。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难点: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10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

2、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问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生字的书写:貌丑凶范教学难点: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生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课题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你能给它加上一个合适的标点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读出疑问句的语气。

猫头鹰为什么不能当劳动模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准。

(1)自己读。

(2)画出生字。

(3)标出自然段。

回到课文。

2、我请同学们来读,谁愿意读?你自己选一个自然段读。

提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听一听他们谁的字音读得准,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说的谁?3、解词:师:刚才读书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个词语特别难理解,都把我给难住了,你么愿意帮帮我吗?课件:耻笑中的“笑”在课文中指什么?下面那个意思更准确?(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

(2)怕人家看不起。

(3)大笑。

4、刚才我们读课文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还记得是什么问题?(课文主要写了谁?)(1)学生答课件出示凤凰、乌鸦、麻雀、猫头鹰图(2)这里还有几个词语,读一读。

课件:推荐劳动模范调查(3)能不能用上这七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5、你们有自己的看法吗?(学生自由畅谈)6、老师给大家几种选择,请你们举手选出你们的看法。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了解法国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历史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国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最后一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分析人物形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人公小弗朗士、老师韩麦尔先生等。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五、体会作者情感(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六、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最后一课”的含义,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法国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历史背景,理解了“最后一课”的含义。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在体会作者情感的环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培养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中学语文教案范例1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爱”这种博大的精神。

学习步骤:一、自主预读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āng( )急②粗拙( )③烦suǒ( )④惧惮()⑤震sǒng()⑥诘()问⑦jí()贯⑧pī()雳2、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a 名字b 说出c 名誉d 有名的(2)(念)念不忘()a 惦记,常常地想b 念头c 读d “廿”的大写(3)(疏)懒()a 分散b 不亲密c 粗心d 不熟悉(4) 烦琐之(至)()a 极b 以至c 到d 至于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悚:二、阅读全文,然后小组间竞赛,讲一个“阿长的故事”,要有(明确的题目)三,认识阿长:用文中的话为阿长填写一份简历。

姓名:性别:职业:身形特征:年龄:爱好与特长:四,走近阿长,走近鲁迅 :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五,理解阿长。

读全文,根据提示,试做下面练习1、长妈妈(干什么?或怎么样?):2、她的(特点):3、让我讨厌,不耐烦(或者让我产生敬意):六.讨论:从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描写,可以体会的出小鲁迅对她其实是非常尊重的,为什么前面却写到长妈妈很多不文雅的举止和不好的习惯?七、重点研读课文19—29段,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部分,探究文章主旨。

1.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7、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2题目:《三峡》教学目标: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分析:1.把握文章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三、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音韵美四、学生自己朗诵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布局,把握写景重点以及景物特征。

1.明确: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重岩叠嶂,隐天避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

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2.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此句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板书:夏季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飞泉、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

“清荣峻貌,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文。

(教师板书: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肃瑟气氛。

(教师板书: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3.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三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检查翻译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感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字里行间仍然可以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

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景物,说说隐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确: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感情。

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三峡夏日之时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之时的凄婉美。

作者听到凄凉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见资料)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避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

“隐天避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即从正面摩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明确:诗和课文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

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歌的第三句相对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3题目:《生物入侵者》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附:板书设计生物入侵者是什么生物入侵者怎么样怎么办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解1、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2、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师板书课题)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2、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3、摆出现象:——(段)4、《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5、揭示态度:——(段)6、采取措施:——(段)写法探究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2、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c. 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小结1、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

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

(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4题目:《望岳》【学习目标】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