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5篇)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5篇)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5篇)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补天)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1.出示自学提纲: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

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

(学生说)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3.质疑。

(师生评议解决)四、总结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2.指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2一、自然动情地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小巷深处》这篇文章(同时一名同学写标题),昨天在课堂上读课文时,有的同学偷偷擦眼泪,不知是什么原因?”“深受感动!”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我也与你们有同感,并且回家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一首歌……”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同学站起来说:“肯定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看来我们师生真是心有灵犀,那么就让我们合作,共同演唱这首歌好吗?”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下面让我们伴随着浓浓的母爱,进一步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

”二、民主和谐地探究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1.盲姨娘为什么收养孤女?2.为什么孤女回避同学,厌恶家庭?3.盲母为什么偷偷探望女儿?4.盲母收养孩子后为什么变好了?5.竹棒的作用?6.老婆婆为什么叹气?7.文题似乎不相符。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体会*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二)*作者简介:1、*的作者是谁?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三)听读课文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问题见课件(四)分析课文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1) 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2)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3) 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5) 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2【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树立学好本领将来报答故乡养育之恩的决心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丰富深沉的语义2.了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按感悟、联想、思考的步骤学习课文2.重视品味、学习和借鉴作者的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每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一样;土地,你用你宽阔的胸怀养育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奋斗,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二、介绍背景及作者: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

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三、订正字音:端木蕻良炽痛胸膛喷涌泛滥白桦林嗥鸣山涧斑斓碾丰饶污秽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镐头四、尝试有感情地朗诵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要求:1、标出你有疑问的字词和语句。

2、标出你喜欢和深受感动的语五、整体感知:1、主要内容: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的结构内容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果简单。

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课文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提问、解答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一、教学设想本文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内涵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使学生懂得“好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师:想必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谁能说出里面称霸天下的三个枭雄?生:(不难回答)师: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

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孙权手下有一个草莽英雄吕猛,英勇善战却不习文,后经孙权劝告,成为学识英博之士。

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

(二)、学生自读课文可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理解文意,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

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可采用小组互相提问的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三)、探究课文内容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2,吕猛是如何做的?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精品6篇)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精品6篇)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精品6篇)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1.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对*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2.朗读全文,做到本成诵?3.,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写作技巧的掌握。

2.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进度1.第一单元:4课时2.第二单元:4课时3.第三单元:4课时4.第四单元:4课时5.第五单元:4课时6.第六单元:4课时7.第七单元:4课时8.第八单元:4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第二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第三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第四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第五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第六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第七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

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的意境之美,品味*的语言之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浓。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多媒体)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四、研讨思考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大全15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大全15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大全15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大全1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篇1】一、重点字词1.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幻想(shùn)瞬间(níng)凝成3.解释下列词语。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词语积累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失望:①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

②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文中是指自己的希望落了空。

诱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②吸引、招引。

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引着我。

依然:依旧。

喧腾:喧闹沸腾。

文中指大海的汹涌澎湃。

三、需掌握的字的读音痴想(chī)凝成(níng)喧腾(xuān)诱惑(yòu)一瞬间(shùn)隐秘(mì)四、辨析近义词痴想幻想这两个词都可作名词或动词,都指非现实的想法。

但词义有所不同。

痴想:着重点在痴心,一方面说明这种想法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表现一种痴痴的.情态。

如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幻想:着重点在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其想法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性。

如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五、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篇2】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火热的八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

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

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