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0使用经验

合集下载

k30pro变焦版我的设备界面

k30pro变焦版我的设备界面

K30 Pro 变焦版我的设备界面1. 介绍K30 Pro 变焦版是小米旗下的一款智能手机。

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硬件和软件功能,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多的拍摄灵活性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 K30 Pro 变焦版的“我的设备”界面,该界面提供了对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2. 设备信息在“我的设备”界面的第一个选项卡中,可以找到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以下内容:•设备型号:K30 Pro 变焦版•处理器:高通骁龙865处理器•内存:8GB RAM•存储空间:128GB ROM•操作系统:MIUI 12,基于Android 10此处显示的设备信息能够帮助用户了解他们所使用的具体型号和配置。

3. 硬件管理“我的设备”界面的第二个选项卡是硬件管理,它提供了对手机各个硬件组件的管理和设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硬件管理功能:3.1 屏幕亮度和显示用户可以在此处调整屏幕亮度,并选择合适的显示模式。

此外,还可以自定义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以满足个人偏好和需求。

3.2 声音和振动用户可以在这里调整手机的音量,包括媒体音量、铃声和通知音量。

还可以选择不同的铃声和振动模式。

3.3 音效和下载此选项卡允许用户管理和选择不同的音效,例如均衡器和环绕音效。

用户还可以下载并安装更多的音效。

3.4 存储和USB在这个选项卡中,用户可以查看设备的存储空间使用情况,并管理应用程序和文件的存储。

还可以设置USB连接模式,如充电、传输文件等。

3.5 其他硬件设置此外,“我的设备”界面还提供了其他硬件设置选项,例如电池与性能管理、指纹和面部解锁、通话设置以及附加设备(如OTG、蓝牙耳机等)。

4. 软件管理除了硬件管理之外,K30 Pro 变焦版的“我的设备”界面还提供了对软件的全面管理。

以下是一些软件管理功能:4.1 应用列表用户可以在此处查看设备上安装的所有应用程序,并对它们进行排序、搜索和管理。

可以卸载不需要的应用程序,或者禁用某些预装应用以释放存储空间。

高速铁路路基AB组填料填筑

高速铁路路基AB组填料填筑

高速铁路路基 A B组填料填筑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上高速铁路建设的步伐,我国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经掀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建设高潮。

由于高速铁路在耐久性和高速度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与普通铁路相比线路的空间曲线平滑,平纵断面变化尽可能平缓,线路状态的高平顺性,要求路基、轨道、桥梁具有高稳定性、高精度和小残余变形,采用强化基床结构等措施;在施工中则体现在对每一工序的高标准、严要求,如路基施工中的AB组填料,相较于普通铁路路基填筑施工,其各项指标要求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原材料 A B组填料配比1、填料原材料的选择1.1对原材料的选择首先是石料的选择,石料的质地好坏直接决定了路基的施工质量。

石料应选择质地坚硬(其标准抗压强度一般应不低于30MPa),并不易风化和不易软化的石料,其次应考虑施工成本,做到就近取材,石料的颗粒大小根据填料所处位置和设计要求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基床以下路堤的填料粒径应小于75mm,基床底层的填料粒径应小于60mm。

1.2土料的选择对AB组填料也非常重要,根据不同试验段的情况看,如选择高液限粘土,在配料拌合时容易结成泥块,使现场施工配料不均匀,严重影响施工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合理的选择应选用低液限粉土或低液限粉质粘土,如在上诉土料不易找到时,也可以采用石粉和少量高限粘土进行配合设计,这样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膨胀土不应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施工,无砟道床及严寒、寒冷地区有渣轨道冻结深度影响范围内,基床底层填料的细粒含量不应大于5%,渗透系数应大于5×10-5m/s,采用渗水土填料时,细粒含量应小于10%。

2、填料配合比设计2.1根据在路基外进行的试验段和借鉴其项目的施工经验来看,要满足路基填筑的6项指标,填料的选择和混合料的组成是关键,为满足规范指标要求,粗颗粒最大粒径规范规定基床以下路堤应不大于75mm ,基床底层要求不大于60mm ,但在实际设计中考虑到检测仪器承压板大小和相关要求的关系(铁路试验中E VD 和K30的承压钢板直径大部分都是300mm ),以及同时施工多个不同路段和不同层位时的情况考虑,为避免出现混用错用等相关质量问题,一般选择颗粒粒径均不大于60mm 较为理想。

基床系数取值方法相关问题分析

基床系数取值方法相关问题分析
上述方法对于天然地基而言有一个问题需要特殊说明即若天然地基强度很高实际工程所需要的基底压力远小于天然地基的强度则因实际的地基承载力没有完全发挥故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k值就会小于这种地基土实际的k结论与建议1建筑工程的基础系数k是供基础结构的剪力弯矩挠度等计算之用与铁路等部门使用的路基系30目的和意义完全不同不可混同使用
图 1 Winkle 地基模型上梁计算简图
力平衡条件可得到如下方程[1]:
EI
d4 f bp q dx 4
(1)
用 1 平方英尺大小的方形承压板(折合边长 0.305m)载 荷试验测试基床系数; 日本等国采用 0.3m 直径的压板 测试路基的压实度,我国的铁路和公路部门率先仿日 本等国也采用 0.3m 直径的压板测试路基的压实度, 并 称之为路基系数 k30; 接着我国的工民建部门效仿铁路 等部门采用直径 0.3m 或边长 0.3m 的承压板进行基床 系数试验,试验结果定义为基准基床系数 kv,有时也 称为 k30。 这里暂且将其他尺寸的承压板试验结果定义 为 kt,实际基础工程的基床系数定义为 ks。 基床系数 k 就是地基土某点的所受的压力 P 与相 应的变形 s 的比值,即 k=P/s。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 要确定 k,首先要求明确 P 和 s 的取值标准。我国涉 及到基床系数的部分规范多规定取 s=1.25mm 时的 P/s 值为基准基床系数 kv[2,6],部分规范没有明确规定[7], 多数教材和文献也回避了这一问题,他们没有对 P 的 取值提出要求。当时铁路部门取 s=1.25mm 时的 k 值, 主要是为了使测试的路基系数 k30 值和其它路基压实 度指标在密实度上相对应,进而来评价路基土的压实 度[6 ,8]。唯独《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 -2004)(简称高规 JGJ72-2004)[5]规定测试 kv 时,P 为 标准压板(直径 0.3m)载荷试验的 P-s 关系曲线的比例 界限压力,如果 P-s 关系曲线无明显直线段,P 可取 极限压力的一半,而 s 为相应于压力 P 值的沉降量。 由此可见,该规范测试 kv 时,对 s 没有提出要求,这 与其他规范根据 s=1.25mm 对应的 P 值求取 kv 有较大 差别。实际上,这一差别不仅在文字定义上,在实际 的测试结果上也会有一定差别。根据实际载荷试验结 果分析,当 P-s 关系曲线有明显的线性变形段,或土 的压缩性低时,二者的差别一般也都在 10%以上;当 P-s 关系曲线无明显直线段,或土的压缩性高时,二 者差别更大,一般都在 20%以上。周宏磊等也指出, 当按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 - 2002)(简称国标 GB50007-2002)方法, 标准尺寸载荷试 验“比例界限”取为 s/b=0.01,即取 s=3mm 时,得到 的 k30 值有较大差别[9]。 以上两种 kv 取值方法有较大差别,显然,高规 JGJ72-2004 的做法更加合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 面: (1)铁路等部门取 s=1.25mm 对应的 k30 值,是 仿照国外,为了与其他密实度指标相对照,并无特殊 意义; 同时, 铁路等部门求取 k30 值的出发点是为了配 合其他密实度参数评判路基土的压实度,而工民建工 程中求取基床系数 kv 值的目的是进行弹性基础梁板弯 矩、剪力和挠度计算等用。目的和用途不同,严格来

原位测试求取岩土参数应用总结

原位测试求取岩土参数应用总结

原位测试求取岩土参数应用总结 易宙子 【摘 要】相对于钻探、取样、室内实验等传统方法,原位测试具有明显的优点,其涉及的土体比实验室样品大得多,测试技术方法可连续进行,可以得到完整的土层剖面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周边土体中的应力未释放,因而更能反映土体的宏观结构对土的性质的影响,能够获得接近实际的试验结果.本文通过不同原位测试方法求取几个岩土参数方法的总结,对工程勘察过程原位测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 【年(卷),期】2013(000)002 【总页数】3页(P164-166) 【关键词】原位测试;岩土参数;求取 【作 者】易宙子 【作者单位】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413 各种原位测试手段在岩土参数的求取中应用广泛。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勘察工作中,往往仅对数据简单罗列,运用原位测试数据提参数建议值的却很少,本文结合在深圳地铁2号线等项目工程勘察过程原位测试工作,对原位测试求取岩土参数应用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主要包括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K30载荷试验等用于求取基床系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土层变形模量E0和压缩模量Es、岩土层抗剪强度值。 2.1 K30试验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7.3.10条文说明:K30值是指用直径为30 cm的圆形载荷板试验在P-S曲线上对应地基土变形为0.125 cm时的P值与变形的比值: K30=P0.125/0.125 式中:K30——基床系数(MPa/m);P0.125——地基土所受的应力(MPa);为便于统一和比较,建议荷载板试验值K30作为标准基床系数K1值。 2.2 标准贯入试验 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7.3.10条的条文说明,基床系数K与地基土的标贯击数N的经验关系为K=(1.5~3.0)N(MPa/m),说明中未解释K值是水平还是垂直,使用中对水平、垂直向性质基本相同的土层,如花岗岩残积土,所进行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进行统计后,水平、垂直向统一按K=2N(MPa/m)推求。 2.3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目前相关规范求没有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求取基床系数的经验公式,本次测试根据现场试验对比,建立经验公式,建议基床系数可按K=(3.0~5.0)N63.5(MPa/m)估算。 2.4 旁压试验 从原理讲,旁压试验为水平加压,水平变形,符合水平向基床系数的定义,参照上海市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10.7.5条的规定,土的侧向基床系数:Km=△P/△r 本次测试采用高压的单腔旁压仪,其膨胀时变形为梨形,其△r较实测小,故按此方法推出的水平基床系数略大。 2.5 扁铲侧胀试验 参照上海市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0.8.2条文说明的规定,土的侧向基床系数:Kh=△P/△s 考虑膜片中心位移量1.1mm及平均位移量为2/3中心位移量,得出扁铲侧向基床反力系数基准值Kh0,Kh0=1364△P。 式中λ1、λ2、λ3分别是对尺寸、基础形状与刚柔性、加荷速率等进行修正。 2.6 螺旋板载荷试验 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无须开挖试验平台,可避免产生土体扰动及应力释放,理论上可以更加准确求取土体的真实基床系数。 根据基床系数定义和螺旋板试验模型,基床系数可按下式选取:K=αPf/Sf 式中:K——基床系数(MPa/m); Pf——比例界线压力(MPa); Sf——相应于该Pf值的沉降量(m)。 α——基床系数修正数。根据土体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修正系数,一般取0.5~1.0。 3.1 静力触探试验 按《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 10018-2003 J 261-2003)10.5.16条文说明的方法进行,得出地基承载力基本值。 (1)粘性土(Q1~Q3):σ0=0.1ps 2700 kPa≤ps≤6000 kPa (2)粘性土(Q4): ps≤6000 kPa (3)软土(Q4):σ0=0.112ps+5 85 kPa≤ps≤800 kPa (4)砂土及粉土:σ0=0.89p0.63s+14.4 ps≤24000 kPa 3.2 动力触探试、标准贯入试验 按《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有关确定承载力的条文、表格查表进行,可得出地基承载力。 3.3 螺旋板载荷试验 按《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4.4条文说明的方法进行,得出地基承载力基本值。 采用拐点法,取临塑压力PF为σ0,适用于具有初始直线段的p-s曲线。 3.4 旁压试验 按《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7.4.6条文说明的方法进行,得出地基承载力基本值。 σ0=PF-σho 式中:PF为旁压的临塑压力;σh0为地基土的静止水平总压力。 其中,σh0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粘性土、粉土、砂类土和黄土:σh0=K0σ′v0+pw 式中:K0——静止土压力系数,可根据经验确定:正常固结及轻度超固结砂类土、粉土和黄土取0.40,硬塑至坚硬状粘性土可取0.50,软塑状粘性土可取0.60,流塑状粘性土可取0.70; σ′v0——土的有效自重压力;pw——土的静水压力。软质岩石及风化岩石的σh0可取P-V曲线上的p0值。在淤泥质粘土等软土层作旁压试验时,钻具提升后,试验点的软土回弹缩孔,试验点的孔径小于旁压腔的直径。而后旁压腔到达试验点后,对孔径强行挤压至旁压腔的直径。在钻探和反复挤压两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成孔,此方法对软土的承载力推算值偏小。 4.1 标准贯入试验 按《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3-3-13及表3-3 -15有关方法进行。 (1)E.Schultze&H.Menzenbach的经验公式: N>15,Es=4.0+C(N-6) N<15,Es=C(N+6) 或Es=C1+C2N C、C1、C2由同手册表3-3-12、表3-3-13确定。 (2)湖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E0=1.0658N+7.4306适用于粘性土、粉土。 (3)Webbe:E0=2.0+0.6N 4.2 静力触探试验 按《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表10.5.18进行。4.3 螺旋板载荷试验 按《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4.4条文说明的方法进行。 E0按下式计算:E0=ωI1I2(1-μ2)bpF/SF 其中:I1=0.5+0.23b/z;I2=1+2μ2+2μ4 I1——螺旋板埋深z的修正系数; I2——与泊松比有关的修正系数; b——螺旋板板径; ω——螺旋板形状系数,可取0.79; μ——土的泊松比,参照该规程第3.4.5条取值; SF——对于临塑压力pF的沉降。 4.4 旁压试验 按《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7.4.8条文说明的方法进行。 (1)粘性土变形模量E0及压缩模量Es根据旁压剪切模量Gm按表7.4.8-1取值。 (2)砂类土变形模量E0按下式估算:E0=KGm K——变形模量转换系数,可按7.4.8-3取值。 5.1 标准贯入试验 按《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3-10中Meyerhof计算砂土的φ值。按表3-3-11中获得粘性土的c、φ值。 其中N手与N机的转换关系按下式得出: N手=0.74+1.12N机,适用范围:2<N机<23 5.2 静力触探试验 按《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10.5.10-3估算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值。 cu=0.04ps+2;式中ps的单位为kPa。 查表10.5.12得出砂类土的内摩擦角φ。 5.3 动力触探试验 按《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9得出砂类土的内摩擦角φ。 5.4 十字板剪切试验 按《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的相关条文说明的方法进行。 深圳地铁2号线位于深圳后海湾,该区域花岗岩风化残积层厚度可达到40 m~50 m,区间隧道埋深20 m~30 m,围岩主要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层。本线路岩土工程勘察中,对花岗岩风化残积层按可塑状和硬塑状两种状态分层,并分别进行了大量的原位测试,在求取花岗岩残积土的基床系数、岩土承载力、压缩模量、剪切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前述求取岩土参数的方法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取得了有效的数据,提出了各岩土参数的建议值。各方法计算成果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原位测试与钻探、取样、室内实验的传统方法比较起来,具有明显的优点,原位测试涉及的土体积比实验室样品大得多,土的很多原位测试技术方法可连续进行,可以得到完整的土层剖面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周边土体中的应力未释放,因而更能反映土体的宏观结构对土的性质的影响,能够获得接近实际的试验结果。需说明的是,原位测试手段对不同性质岩土层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局限性,运用时应引起注意。通过对各种测试手段有效求取各岩土参数方法的总结,对同类工程中原位测试成果的广泛应用,多种方法求取岩土参数并互相验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Redmi K30 5G对realme真我X50 5G

Redmi K30 5G对realme真我X50 5G

Redmi K30 5G对realme真我X50 5G作者:来源:《电脑爱好者》2020年第06期RedmiK305G和realme真我X50 5G在设计上颇有“血缘”联系,它们的屏幕/ 机身尺寸和重量相仿,而且都是LCD材质的“双挖孔屏”,符合最新的潮流趋势。

不过,两款手机屏幕的挖孔位置不同,Redmi K30 5G的前置镜头开孔位于屏幕右上角,而realme真我X50 5G的开孔则在屏幕左上角。

两种设计在使用中的体验差别不大,主要还是看你自身的感观喜好。

由于屏幕并非OLED材质,所以这两款手机无缘最炫的屏幕指纹识别技术。

为了保证手机正反面玻璃的整体感,它们都引入了少见的侧置指纹识别设计,将电源键和指纹识别模块合二为一(图1),掏出手机的同时就能顺势解锁,在识别率和体验上不逊于传统的后置指纹设计。

RedmiK305G和realme真我X50 5G的外观差异还表现在后盖设计上。

Redmi K30 5G可选深海微光、紫玉幻境、时光独白和花影惊鸿四种配色,后置摄像头居中呈竖行排列,并在边缘增加了一个圆形的CD纹光圈,视觉上非常像“投币机”,在5G手机中拥有非常高的辨识度(图2)。

realme真我X50 5G可选冰川和极地两种配色,摄像头位于后盖左上角呈竖行排列,属于相对传统的设计。

为了提升游戏和操作体验,两款手机都采用了120Hz刷新率的屏幕,较市面上常见的90Hz 刷新率手机更进一步,在画面高速变化的APP中可以减少拖影和画面撕裂的问题,看资讯玩游戏时的体验更流畅。

RedmiK305G 和realme真我X50 5G的核心硬件相同,都是高通骁龙765G移动平台,内置LPDDR4X内存和UFS2.1闪存。

它们的差异在于,Redmi K30 5G可选6GB+64GB和6GB+128GB的低配版,售价分别为1999元和2299元。

真我X50 5G还有12GB+256GB的顶配版,售价为2999元,前者入手门槛更低,后者的存储配置更高。

铁路路基施工检查要点

铁路路基施工检查要点

铁路路基检查要点路基是承载线路和火车的主体,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从近几年新线开通后的情况来看,路基(包括附属)出的问题最多。

为严格控制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组真正能检查出问题,首先检查人员进点后,应尽量先把设计、施组主要章节、重大技术方案等熟悉一遍,以使我们做到心中有数,说话有据,检查重点突出,检查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软基处理随着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软基处理的方法日益增多,如改良换填、砂桩、碎石桩、挤密桩、CFG桩、粉喷桩、旋喷桩、插塑板等,其中CFG桩使用的较多,现在重点谈谈CFG桩施工及检查。

1.CFG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工序作业控制要点:地表处理:清除地表植被,填平沟坑,修好进出场道路,挖除0.3m种植土,然后碾压,K30≥60MPa/m即可。

桩位放样:用全站仪放出线路中线,以此为基准,按设计桩距布桩,插竹木杆标记。

钻杆垂直度检查与调整:垂直刻度针对准桩位中心,调正钻杆并使钻杆垂直。

开钻时,关闭钻头阀门,先慢后快,当钻头底面达到桩长标记时即可停止钻孔,记下成孔电流。

边提钻边泵压灌注混合料。

成孔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但不能拔管,当钻杆心充满料后,才开始拔管,拔管时钻杆停止转动.清土:钻孔弃土此时也可转运走,但不能碰桩位.2。

内业资料的检查:1)试桩方案:根据规范要求,CFG桩施工必须要进行试桩。

试桩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工序,必须认真进行。

在施工调查和图纸审核及地基处理段的地质补充勘探的基础上,在做好各种原材料、配合比试验的同时,针对地基处理类型、施工设备、地质情况等编制详细的试桩方案,确定采集参数、记录格式、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在未明确规定时,试桩不得少于3根。

在CFG 桩施工中,最重要的有几个参数,必须由试验确定,绝不能照抄设计或规范。

一是提管速度。

二是终孔电流值。

三是输入量。

即额定的时间内所泵送的混合料的数量.M3/(h)四是混合料从拌合机出料口到泵送入孔的时间值.要充分考虑到路况、堵车、红灯等意外因素。

基床系数

基床系数

最近要新上一个项目,要求采用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基床系数,因为对基床系数这个参数还不太熟悉,于是到百度里搜寻一通,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词条,一时不知所措,难以甄别。

地基系数’、‘基床系数’、‘基床反力系数’、‘弹性抗力系数’、‘地基抗力系数’......,嗬这么多专业名词究竟哪个才是我需要的正解啊,又从各种规范或教材中查找相关定义,似乎都在表述同一个意思,即温克尔系数的中文解译,或许由于缺少统一协调,不同的规范不同的作者弄出些不同称谓和不同的理解。

比如,《地基基础与设计规范》中称“基床反力系数”,《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称“基床系数”,《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中又称“地基系数”,《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基准基床系数”,再看看它们各自的定义,几乎一致,搞明白之前权当作与基床系数同一概念吧。

一、基床系数的定义:基床系数是基于原位平板载荷试验得到的,是公路、机场、地下工程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特别是近年来在城市地铁工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参数。

其定义是“弹性半空间地基上某点所受的法向压力与相应位移的比值”。

又称温克尔系数。

它的物理意义:使土体(围岩)产生单位位移所需的应力,或者使单位面积土体产生单位位移所需要的力,量纲为kN/m3或kPa/m。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05)对基床系数是这样规定的:“通过试验测得的直径 30cm荷载板下沉1.25mm时对应的荷载强度P(MPa)与其下沉量 1.25mm的比值”,这好像是从应用的角度阐述的,又简称为K30方法,但太沙基原本是根据边长30.5cm的方形刚性板的试验资料提出地基土的基床系数表,这里却骤然改成了圆形板,不知是想当然还是另有理论支撑,其实两者的应力分布并不相同(好像高大钊老师有一篇文章专门谈到这个问题)。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10.3.1的条文“基床系数是地基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预算变位时所需的应力,也称弹性抗力系数或地基反力系数”。

红米k30至尊纪念版指纹模块更换教程

红米k30至尊纪念版指纹模块更换教程

更换红米K30至尊纪念版的指纹模块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工具,因为这涉及到手机内部硬件的
操作。如果您不熟悉手机维修或没有相关经验,强烈建议您寻求专业维修人员或官方售后服
务来完成指纹模块的更换。

如果您确实有维修经验并且愿意自己尝试更换指纹模块,以下是一般的指纹模块更换步骤。
请注意,这仅供参考,并且由于不同手机型号之间的差异,具体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

备份数据: 在进行任何手机维修之前,请务必备份手机中的所有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
损坏。

关机并拆卸手机: 关闭手机,并使用相应的工具拆卸手机后壳或背板,以获得进入内部的
权限。

找到指纹模块: 打开手机后壳后,根据手机内部的结构,找到指纹模块的位置。通常,指
纹模块位于主板附近。

拆卸原指纹模块: 用适当的工具轻轻拆卸原指纹模块,并注意不要损坏其他内部组件。
安装新指纹模块: 将新的指纹模块放置在原来的位置,并确保正确连接。请小心操作,避
免造成任何损坏。

组装手机: 确保所有内部组件都安装正确,并将手机重新组装。
测试指纹功能: 开启手机,测试新的指纹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可以尝试录入新指纹并测试
解锁功能。

恢复数据: 如果一切正常,您可以恢复之前备份的手机数据。
再次强调,更换手机内部硬件需要专业技能和经验,如果您不确定自己的操作,请寻求专业
维修人员的帮助。在任何维修过程中,请务必小心操作,以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年前,从Kx升级到了K30,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尽量客观的来说一下。

1、外观和操作上,比起Kx来要好不少,握持比较舒服。

其实一开始也没太适应,嫌大。

现在回头去摸摸老几Km按键,不如K30了,K30的按键有个突起的槽,比较容易按准。

屏幕当然也要亮许多,不知是不是太鲜艳了,色彩比电脑上还要好不少,现在我在屏幕亮度上调到了-5档,这样看起来差不多,还省电。

2、双拨轮,中端的操控。

快门、光圈、ISO 3个曝光参数一可以随意控制两个,让最后一个自动,很实用。

我一般用Av,后拨轮调光圈,快门自动,前拨轮设置一下改成调ISO,平时是自动ISO,高感好,100-1600无问题,转前拨轮就可以调整到一个固定的ISO,而按一下绿键又能回到自动ISO,比按上下键调整方便多了。

3、自定义影像,用的最多是鲜明、人像、自然这三种模式。

感觉本身K30的饱和度要比别的机子高,所以我一般不改饱和度了,人像模式饱和度-1。

色相,在鲜明和风景两种模式上,我设置了+1,可以褪黄加一些绿。

由于宾得出片普遍要欠曝,影调这项我一般要+1或+2,当然用曝光补偿调整也一样,只是曝光补偿会改曝光参数,而这一项不影响快门光圈和ISO。

对比度,普遍是+1+2。

清晰度,+1+2。

这样设置的直出JPG就比较好看了,如果用RAW出片,这些设置都是浮云,RAW不带这些设置的,色彩和清晰度都可以在电脑软件上调。

4、拍片预览1秒,也就看看直方图,确认曝光是否正常。

另外一个快速放大可以设置成4倍,这样转一下后拨轮,就可以放大到4倍,看一看焦点是否对准。

快速放大也能减少后拨轮的机械消耗。

5、机内的几种校正。

防抖,大部分时间是关着,我觉得自己不抖是关键,开着他也就是一种负补偿,有时会适得其反。

水平修正,开启,拍风景拉直水平线是很必要的,以前Kx老是要电脑上旋转,K30这种处理可以少做不少。

水平仪不用开。

高亮、阴影修正,这个在高反差场景开启,能够加强暗部亮部细节,比如背景亮前景暗的时候,开着阴影校正,可以把前景照的亮一些。

但开了这个,你可能拍不出黑黑的剪影了。

开了这两个,照片亮暗部反差降低,看起来有可能感觉锐度降低了。

镜头色差修正,这个默认就开启的,就开着吧。

像差校正,能够修正畸变,对于DA头有效,试了试FA头和副厂头都无效,修正也是对JPG有用的,RAW不管这些。

RAW可以在PS CS6的camera raw里面,做镜头修正,宾得常用的几个头都有,部分副厂头也有,也比较好用。

降噪。

高ISO降噪我是设成自定义,从低到高逐渐加强。

400以下不降噪,400-1600低级,1600-3200中级,再上面高级,3200以上基本不用,所以扩展ISO也没开启。

低快门降噪我设置关闭了。

6、白平衡设置。

白平衡设置我不大在行,大多数是自动白平衡。

在室外就用日光白平衡。

其余几种很少用。

在C菜单里的白炽灯下纠正可以开启为强,这样K30的自动白平衡,在白炽灯光下,比Kx要修正的多了。

7、电池使用,每个人的用法耗电不同,我一般是屏幕关闭(按两下info后选择屏幕关闭),机身设置1-3分钟就自动休眠,半按快门很容易就能唤醒。

这样原厂电池大概拍400张,eneloop大概拍600张(我那eneloop不算好,在Kx上大概也是600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总感觉K30的截止电压比较高,镍氢用到不能开机,还有1.2V,这点我还会再测试,有新发现再来更新。

8、说说软件方面,原来的宾得都是PDCU软件(PENTAX Digital Camera Utility 4),而K30和K01采用的是SP3(SILKYPIX Developer Studio 3.0 for PENTAX),两种拍的片都不兼容。

而K30如果用原带的SP3来显示,RAW+JPG我不能设置成分开来显示,如果把文件名改了,分开显示同时生产的RAW和JPG文件,你会发现两片颜色有差异的,那就是说SP3 在解原片RAW时,也放弃了部分机内设置,这样我觉得这款软件和PS也没有区别了,反正不能显示原机设置。

用PDCU还是能显示机内色彩的,出片RAW+JPG显示出来的效果也一样,只是看K30的RAW文件不显示参数,JPG文件是可以显示除了白平衡微调之外的参数的。

总的来说,两种随机软件,我都只是用来浏览相片,PDCU用得多。

真正要处理RAW文件,用PS,可调得项目也多。

9、K30还有一个缺点是目前不能完美支持美兹50闪灯,美兹50闪光灯升级到最新版本,可以支持高速同步,连拍连闪依旧不是很好。

闪光效果倒还是准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