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五章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 河,并说明秦岭—淮河 一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 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 分原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秦岭-淮河线 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 ,地理 解线两侧反映出区域之间的 。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 的南北两侧, 、 和 等 有明显的差异。 3.秦岭为 水系与 水系的重 要分水岭。 知识点二:四大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按照 线、 等降水量线和 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 界线,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由于秦岭的阻挡,冷 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 侧减弱。
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 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 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C
A B
观察中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分界线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分界线的关系。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我国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看 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即季风(或降水)因素的影响。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B
观察00C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的关系。 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与我 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及秦岭—淮河一线相一致。其主导 因素与气温和降水相关,即气候因素。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地理学科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编审:孙丙银教材说明1、教材编排说明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技能与育人目标说明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学习,对中国地理有了一定感知,也培养一些读图分析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只要从学生的身边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只起到引导作用,本节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导入:各位同学,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祝大家在新学期有更好的成绩,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们的学习地理范围越来越小,但是内容越来越细,越来越贴近生活。
我们回忆一下:初一从宇宙——地球——大洲——国家;初二上半年我们开始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更多的了解祖国,我们将逐步进入崭新的学习,请大家翻到目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四大区域——省级区域——首先我们就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和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1_1_八下地理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4、四大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5、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东南以农耕为主,西北以畜牧业为主。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具体是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东临黄海和渤海。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
3.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6.年降水量:400-800毫米,耕地类型:旱地。
7.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甜菜;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
8.著名的东北“三宝”有人参、鹿茸和貂皮,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枣、葡萄等。
9.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
(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山西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
(3)陕西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10.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初中地理_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文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一)秦岭—淮河线1、活动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读八年级下册32页图2-22、34页图2-24、35页图2-25、37页图2-27、38页图2-28等,找出那些重要的界限通过?师生总结。
3、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总结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4、角色扮演: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秦岭淮河两侧的居民介绍各自地理景观和生产生活特点。
(二)、四大地理区域1、观看视频。
2、活动:(1)找到“秦岭—淮河线”,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3、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知识与技能1.阅读教材P2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走向。
2.认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分析此线南北两侧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差异。
3.阅读教材P4图5-8“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说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范围,分析其划分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1.在教材P2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中找出秦岭—淮河线,说明其地理意义。
2. 在教材P4图5-8“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描画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标注其名称。
3.通过比较说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分步导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课堂同学们,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看看这些区域都有哪些差异!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秦岭—淮河线一、秦岭—淮河线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景观图片,观察南北两侧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差异?活动一:读教材P2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阅读教材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对此学生就会生发出“为什么?”,增强学生的问题探究欲。
(续表)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分步导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秦岭—淮河线3.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学生] 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定稿)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的显著特点: 区域间的差异性 也是划分不同区域的根据
二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云南西双版纳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南京
宁波
上海
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有:
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区、工业区等等
十堰: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西部,它位于亚热带,气候湿润,是 湖北主要的山区,农业发展以林业为主,是湖北主要 的林区。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城。旅游资源 丰富,风光旖旎 ,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 元。海拔高,气候寒 冷
注意!
思考?? 那个省区跨四大地理区域:
甘肃省
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秦岭 (山脉) 淮河 (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 大致与 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
(×)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
北方 地区
南方 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 藏高原以东,东南部 临东海、南海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以西,长城和昆仑 山—阿尔金山以北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 沿海和 西南各省(市、 自治区)
西北 地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 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青藏 地区
位于横断山,喜马 拉雅以北,昆仑山 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 四川的西部
动动脑,动动手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26第五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①农业地区:_____ 东北 平原、_____ 华北 平原、关中平原。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②林区:东北的_________
2.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1)矿产资源:___ 煤 、铁、_____ 石油 等。 东北 重工业区、_______ 京津唐 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 (2)工业区:_____ 区。
势(或海拔)。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四 大 地 理 区 域 的 划 分
划分的依据
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南方地区
气候因素
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夏季风
西北地区
地势因素 青藏地区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总结归纳】
【易错判断】 1.秦岭-淮河线以北以水田为主,以南以旱地为主。 (×)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将中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
民族等区域概况。(重点)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北方地区 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自然地理环境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重、难点)
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
1.区域概况: 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地区。 (1)位置:中国东部__________ (2)面积和人口:各约占全国的___% 20 和___% 40 。
2.自然环境特征:
平原 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_____ 东北 平原、华 (1)地形:以_____ 北平原、_____ 关中 平原和黄土高原等。
(2)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_________ 暖热多雨 。 黑龙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3)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 黄河 。 _____
【易错判断】 1.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展示幻灯片)(二)新课思考: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
(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牧区——③东南沿海——④经济特区——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⑥热带——⑦旅游区——⑧长江三角洲——⑨农业区——⑩工业区——自然区域:③⑥⑧经济区域:②④⑦⑩行政区域:①③⑤教师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年级班级教学时间
科目课型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课堂导学】
一、(导入新课)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季风区及非季风区,以及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导入本课,引出区域的概念,介绍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进入新课)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1、地理区域的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人们根据()的划分的。
(1)按自然区域划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