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对2011年版COPD全球策略的感悟(一)——诊断篇
慢阻肺学习心得

慢阻肺学习心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对慢阻肺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研究。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慢阻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慢阻肺的病理生理学。
慢阻肺是由不可逆性的支气管狭窄和肺气肿(肺组织气体过度蓄积)所引起的慢性炎症过程。
这种病理学特征导致了气流受限,使人们呼吸困难。
此外,我还了解到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度长时间的吸烟会导致阻塞性的支气管炎,从而引起慢阻肺。
通过对慢阻肺病因的了解,我认识到戒烟是预防和治疗慢阻肺的关键措施之一。
因此,我深入学习了戒烟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了解到戒烟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决心。
戒烟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的依赖性都会使这个过程变得困难,所以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并寻求适当的支持。
其次,我学习到制定戒烟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设定戒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识别触发吸烟的因素和采取对应的应对措施。
最后,我还学习到戒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和疲劳等,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处理,以保持戒烟的坚持。
除戒烟外,慢阻肺的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运动训练和康复。
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了解到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是慢阻肺的常用药物。
支气管扩张剂能够通过扩张支气管,减轻呼吸困难;抗炎药则能够减轻肺部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此外,我还学习到慢阻肺患者需要进行运动训练和康复。
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肺活量和肌肉耐力,通过改善肺部功能和锻炼肌肉来减轻呼吸困难。
康复则是通过综合干预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运动训练、心理支持和教育等,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慢阻肺不仅是一种身体疾病,更是一种心理和社会问题。
慢阻肺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包括活动能力的下降、呼吸困难的加重以及情绪的低落等。
因此,心理支持在慢阻肺治疗中非常重要。
慢阻肺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医疗团队的关怀和照顾,并学会应对和管理疾病,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

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一、本文概述《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是一篇全面、权威的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国际性指导文件。
本文旨在提供全球范围内COPD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最佳实践策略,帮助各国医生和医疗保健工作者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本文首先介绍了COPD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其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
随后,文章详细阐述了COPD的诊断方法,包括症状评估、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旨在帮助医生准确诊断COPD,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治疗策略部分,本文强调了COPD的综合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患者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预期效果,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预防策略部分,本文强调了COPD预防的重要性,提出了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等预防措施。
文章还讨论了COPD康复和长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
本文总结了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全球策略,强调了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在应对COPD这一全球性疾病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引导,我们相信全球各地的医生和医疗保健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管理COPD患者,为他们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二、GOLD COPD诊断策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
GOLD(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COPD诊断策略强调综合评估,以准确识别COPD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以及这些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
还应了解患者是否有吸烟史、职业暴露史或家族COPD病史,因为这些因素都是COPD的重要风险因素。
COPD患者的体格检查常可发现桶状胸、肺底部听诊可闻及干啰音或湿啰音等体征。
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临床护理体会(论文范文3篇)

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临床护理体会(论文范文3篇)论文一: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长期进展性肺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
针对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呼吸训练密不可分。
在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与很多COPD患者合作进行呼吸训练,并取得了一些体会。
首先,呼吸训练对于COPD患者的病情稳定和生活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呼吸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肺活量,提高肺部的通气功能,而且还可以改善身体的循环系统,减少肺功能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呼吸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坚持锻炼,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心理健康。
其次,护士作为患者的客户、传道人和监护人,在呼吸训练中起着重要的疗效。
护士需要对呼吸训练相关技术熟悉并掌握,并通过护理教育将其介绍给患者。
而且,护士还需要在训练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及时记录患者的训练数据,及时反馈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最后,我还通过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协同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士可以向医生反馈患者的训练成果和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做出更合适的治疗计划。
与此同时,护士还可以与物理治疗师等其他医疗专家合作,为患者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康复训练,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病情。
总的来说,COPD患者的呼吸训练是一项独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协助患者渡过难关,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呼吸训练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全面的护理和医疗团队的协同工作,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论文二: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点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针对这些症状,呼吸训练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护理中对于COPD患者的呼吸训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作。
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下几点,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呼吸训练服务。
第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2017-2018年版)更新解读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 2018 REPORT
FLAME研究中,仅有19.3%的患者过去1年内出现了≥2次的中重度急性加重, 而这些人群未显示出LABA/LAMA治疗方案的优势 RR 0.89 (0.76, 1.05)
慢性支 气管炎
危险因素
肺生长 和发育
感染 哮喘和 气道高 反应性
社会经 济状态
•
在1990-2014我国≥40岁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呈现缓慢上升;患病率的上升与社 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1.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 2018 REPORT 2. 陈荣昌,赵东兴.. 中华医学杂志. 2017;97(40):3121-3.
“急性加重史”更新为 “中到重度急性加重史”
• •
慢阻肺评估:在强调评估的全面性(包括气流受限,症状、远期风险、同患病)的同时, 把肺功能(气流受限)损害程度的分级(Ⅰ-Ⅳ级)单独列出,而患者的ABCD分组是根 据患者的症状、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对一个慢阻肺患者,我们给予诊断的时候,需要同时给出气流受限的级别和分组。例如: GOLD 级别4,分组D。
一项Meta分析中,共纳入15项随机、双盲研究的 7814例慢阻肺患者。评估ICS/LABA单一吸入装置 与ICS单一成分治疗成人慢阻肺患者的疗效。主要 终点为急性加重、死亡率和肺炎1。
6项试验,n=5601
一项Meta分析中,共纳入14项随机、双盲研究的 11794例重度慢阻肺患者。评估ICS/LABA单一吸 入装置与LABA单一成分治疗成人慢阻肺患者的疗 效。主要终点为急性加重、死亡率和肺炎2。
慢阻肺学术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COP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就COPD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简要发言。
一、COPD的病因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烟:吸烟是COPD最主要的病因,吸烟可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气道炎症、黏液分泌增加,进而引起气道阻塞。
2.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颗粒物、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可加重气道炎症,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
3. 职业暴露:从事矿工、焊接、化工等行业的人员,长期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等,可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
4. 基因因素:家族遗传因素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5. 免疫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可导致气道炎症加重,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
二、COPD的诊断COPD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
以下为COPD诊断的要点:1. 病史:有长期吸烟史、职业暴露史、家族史等。
2. 症状: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尤其以慢性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3. 体征: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湿啰音等。
4.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FEV1/FVC<70%可确诊为COPD。
三、COPD的治疗COPD的治疗原则为: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
以下为COPD治疗的主要方法:1. 短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解痉平喘、抗炎、止咳、祛痰等。
2. 长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长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可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可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3)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等,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困难。
COPD诊治指南变迁

要点概览
• 仍有未阐明的问题,如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因素、 诊断标准及急性加重病因学诊断的临床标志物等 ,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 践
GOLD-2016更新内容
• 在促进 COPD发生发展的因素方面,首次提出咳嗽 合并咳痰与轻中度COPD患者死亡率上升相关
• 在COPD的评估方面,首次提及COPD临床问卷( CCQ)对肺康复情况有反应时的最小临床重要差 异值为-0.4
2015年GOLD更新部分内容解读
慢阻肺综合评估方法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
慢阻肺变急迁性二加、重C预O后PD的的影评响估因方素法
慢阻肺与并发症 ACOS全文发布
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
慢阻肺急性加重预后的影响因素
慢阻肺与合并症
慢阻肺2015GOLD更新总结
– 纳入的研究发现心情抑郁是未能完成康复计划的危 险因素之一
– 在获得更多的数据之前,非手术的支气管镜肺减容 技术不应该应用于临床试验以外的情况中
• 在COPD急性加重的诊断中,提出对于稳定期患者 ,目前尚无有效的可用于急性加重病因学诊断的 临床标志物
GOLD-2016更新内容
• COPD的治疗药物更新:
2016GOLD要点概览
• 2016版GOLD指南延续了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在COPD治 疗中的基石地位
• 在2015-GOLD引用WISDOM研究的基础上,新版指南 纳入OPTIMO研究,进一步支持低加重风险的COPD患 者在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维持治疗的情况下,撤除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
• 指南总体更新不多,主要集中在治疗方面,如系统性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并且在支气管扩张剂中加入两种 新药,提供更多临床选择
对COPD进行新定义,将急性加重和并发症 写入 + COPD评估测试(CAT)或英国医学研究 理事会(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 评估患者危险程度 + COPD治疗目标: 短期—迅速缓解; 长期—降低未来恶化风险。 + COPD末期患者姑息治疗、临终关怀
COPD诊治指南的解读

目 录
• COPD概述 • COPD的诊断 • COPD的治疗 • COPD的预防与控制 • COPD诊治指南的意义与影响
01 COPD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 统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 特征,通常与吸烟、空气污染等 环境因素有关。
特点
COPD病程缓慢,呈进行性发展 ,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呼 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肺心病 和呼吸衰竭。
长期家庭氧疗
对于有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 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住院率。
04 COPD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戒烟
戒烟是预防COPD的最有效方 法,应广泛宣传戒烟知识,提
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减少职业暴露
对于从事暴露于有害物质职业 的人群,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医疗保障
提高COPD的医疗保障水平,为患者 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COPD防 治工作的开展,如加强环境保护、限 制烟草广告等。
05 COPD诊治指南的意义与 影响
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1 2
指导医生诊断
诊治指南为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COPD。
COPD的发病机制
气道炎症
肺血管改变
COPD的主要病理过程是气道炎症反 应,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气道黏膜水肿、 分泌增多,进而引起气道狭窄。
COPD患者的肺血管结构也会发生改 变,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肺 循环阻力增加。
肺实质破坏
COPD患者的肺实质受到破坏,肺泡 壁变厚、弹性减弱,影响气体交换功 能。
copd实验报告感想

copd实验报告感想COPD实验报告感想近日,我参与了一项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实验,并撰写了一份实验报告。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COPD的认识更加深入,也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验的感想和思考。
首先,我对COPD的了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COPD患者的症状、进行肺功能测试以及分析病理标本等方式,深入了解了COP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
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主要特点是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狭窄。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实验,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COP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治疗COPD的重要性。
其次,我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对比,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这让我意识到,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热情和耐心,更需要严谨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另外,通过这次实验,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验结果。
这让我明白,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生活中,团队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的COPD患者,我对他们的处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COPD患者常常面临呼吸困难、咳嗽、疲劳等症状的困扰,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需要长期依赖吸氧机等辅助设备,同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活方式改变来缓解症状。
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也更加关注那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们。
最后,我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许多未知和挑战。
COPD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这让我更加明白科学研究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生对2011年版COPD全球策略的感悟(一)——诊断篇--------神啊,让指南的光辉照耀着我们,指导临床的救赎吧。
从医10载,在呼吸内科这一亩三分地里“摸爬滚打”了近8年。
对GOLD和COPD全球策略也是逐渐的熟悉和掌握,每一次更新,每一次修订都还历历在目。
2011年在中国上海的第16届“亚洲和太平洋呼吸年会(APSR)”上发布的COPD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让我感觉指南的光辉终于照耀在了中国的临床医疗工作上。
曾经羡慕过“糖尿病学”的年轻和临床诊疗的易操作性,也曾经羡慕过“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循证试验和临床规范。
如今,我们也拥有了可操作和可量化的临床指导工具。
顶礼膜拜,仔细学习后,现将个人理解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作为年轻医师掌握指南,提高诊疗水平的桥梁。
1.元凶现形活跃在亚太地区的慢阻肺元凶,这一游荡在不发达地区的“幽灵”,在指南的光辉下再也无所遁形。
“吸烟和其他有害颗粒的吸入,例如生物燃料所致的肺部炎症,是发生COPD 的重要原因。
这一慢性炎症反应诱发了肺实质的破坏(产生肺气肿),损伤正常的修复和防御机制(造成小气道纤维化)。
这些病理学改变导致气体陷闭和进行性气流受限,诱发呼吸困难和COPD的其他症状。
”这也进一步阐明了农村老年人口的COPD患病率例居高不下的原因。
2.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COPD的治疗目标,不只是治疗每一次的急性发作,更要关注长期的肺功能恶化,减少COPD急性发作时炎症、缺氧对肺组织及肺功能的损伤。
“COPD的治疗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减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二是降低患者未来健康恶化的风险,这就需要临床医师注意关注COPD患者的短期疗效效应和长期治疗效应。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示雄雌形成了一套可量化的,可记录的,可比较的新的评价系统。
对COPD这一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长久的,看得见的评估标准。
可以评估COPD患者的发作风险和健康风险,也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一个短期或长期治疗效果评估的工具。
对每一次的发作,每一次的就诊都可评估,都可记录。
“形成了一种新的评估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健康状态的未来风险评估来综合评价患者的病情,临床上通过应用者一新的评估系统,能够指导COPD 患者的治疗,使COPD患者的病情评估与治疗措施指间获得更进一步的匹配。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医学史上最古老的病种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却尴尬了近百年。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连诊断的标准都一直不明了。
“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这个俗称“两年三月”的诊断标准是我们从流行病学上借来的,是“他山之石”。
如今,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COPD诊断标准“任何患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多痰的患者,并且有暴露于危险因素的病史,在临床上需要考虑COPD的诊断。
做出COPD的诊断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后FEV1/FVC<0.7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即可诊断COPD。
”COPD不再只是曾经的“老咳嗽”,而更加重视“呼吸困难”这一代表肺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并提供了“FEV1/FVC<0.7”这一专业性更强,准确性更高,更具有操作性的辅助检查诊断标准。
终于,我们的诊断不再含糊,我们对病情的评估不再是素手无策。
我们如今有理、有据、有度。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新的评估系统,是综合了mMRC、CAT、肺功能评估急性加重风险评估、合并症评估的综合评估系统。
不用害怕,评估系统很人性化,很容易理解。
核心在于:咳嗽、咳痰、胸闷、睡眠、精力、情绪这6项主观指标和运动耐力,日常运动影响这两项耐受力评价指标。
如下表TM同时再参考“COPD患者气流受限分级”这一可有肺功能级评估的客观指标。
对于肺功能检查,我们只要记住“8、5、3”这3个数值就好办了。
如下表。
)1%就成就了如下的“田”字格(COPD的综合评估)。
如下图:COPD的综合评估应用这个综合评估有两种方法进行判断,左右两部分代表的分别是症状的轻重;上下两部分分别代表的是风险的程度。
显而易见:D组患者就是症状重、风险高的病人群,住院部医生见的最多的也就是这类病人。
“COPD全球策略修订版指出新的评估系统的循证医学证据如下:①急性加重风险较高的患者,其肺功能常常是COLD分级3和4,也很容易从患者本人的过去病史中获得线索。
②急性加重风险较高的患者,常伴有FEV1的快速降低,以及健康状态的迅速恶化。
③CAT评分>=10的患者的健康状态显著恶化。
即使某些患者并无频繁的急性加重,但肺功能术语GOLD3级和4级,同样有较高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这是绝对的精华。
而且可以在入院时和出院时都评估一次。
增加病人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学习了COPD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后,个人认为对于临床的指导,首先将体现在我们对COPD的病历书写上,在病历书写中将不再强调原先的“两年三月”的诊断标准,而着重对咳嗽、咳痰、胸闷、睡眠、精力、情绪这6项主观指标和运动耐力,日常运动影响这两项耐受力评价指标的改变情况的记录,和对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扩张、结核病、闭塞性支气管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及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等合并症的记录,而在病史中将对吸烟、烹调、职业粉尘接触史、COPD家族史、慢性鼻窦炎病史、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重点关注。
我试写了一篇病历,还望各位老师雅正。
原先的病历主诉:反复咳嗽、咯痰、气紧10+年,加重半天。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10+年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痰、伴气紧,无咯血、胸痛、下肢水肿,经院外口服药治疗(具体不详)后好转。
但此后症状反复发作,以冬春季节天气变化及受凉后好发,每年发病时间累计可达2个月左右,多次在208职工医院口服药物或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
2+年前开始出现气紧明显加重,活动耐量明显下降,院外诊断“慢支炎、肺气肿”,间断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时有反复,但未进一步检查治疗。
1个月前患者因受凉后症状复发加重,在我科住院,经胸部CT、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肺大泡”,经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对症等治疗22天后病情好转出院。
半天前患者又因受凉后症状加重,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咯痰不利,伴气紧、喘累、动则尤甚,伴汗多、口干、乏力,不能平卧,无畏寒、发热、潮热、盗汗、咯血、胸痛,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反酸、烧心、腹痛、腹胀、腹泻、黑便、黄疸,经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
遂于今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收入我科住院。
发病以来精神及睡眠欠佳,食欲尚可,二便可,体重近期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病史。
否认有外伤手术史、输血史、中毒史。
否认有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婚育史:出生于绵阳,从事锻工30+年,生活条件及环境一般,否认疫区旅居史。
吸烟约40+年,约1包/2日,已戒1年;饮酒史30+年,约1-2两/日,已戒半年。
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适龄婚育,育有二子均体健,已离婚。
家族史:否认家族传染病及遗传病病史。
根据COPD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改写后的病历主诉:渐进性呼吸困难,伴间歇性咳嗽、咯痰10+年,加重半天。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10+年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痰、伴气紧、呼吸困难,无胸闷、喘息,端坐呼吸、下肢水肿,咯血、咯脓痰,潮热、盗汗,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发热、厌食。
经院外口服药治疗(具体不详)后好转。
但此后症状反复发作渐进性加重,以冬春季节天气变化及受凉后好发,2+年前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活动耐量明显下降,1个月前患者因受凉后症状复发加重,在我科住院,经肺功能检测示“FEV1/FVC=50%”,综合胸部CT、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肺大泡”,经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对症等治疗22天后病情好转出院。
半天前患者又因受凉后症状加重,呼吸困难、动则尤甚伴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咯痰不利,伴汗多、口干、乏力,不能平卧,无胸闷、喘息,端坐呼吸、下肢水肿,咯血、咯脓痰,潮热、盗汗,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发热、厌食。
经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
遂于今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收入我科住院。
发病以来精神及睡眠欠佳,食欲尚可,二便可,体重近期无明显下降。
患者今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2次,入院后肺功能FEV1/FVC=50%,CA T评分28分,COPD综合评估:D组。
既往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代谢综合症、糖尿病、慢性鼻窦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肺部肿瘤病史。
否认有外伤手术史、输血史、中毒史。
否认有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婚育史:出生于绵阳,从事金属锻工30+年,生活条件及环境一般,否认疫区旅居史。
吸烟约40+年,约1包/2日,已戒1年;饮酒史30+年,约1-2两/日,已戒半年。
适龄婚育,育有二子均体健,已离婚。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传染病及遗传病病史。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