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标准教材(苏教版)》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材,它为一年级的学生提供了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编排结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示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这本教材分为6个单元,内容丰富多样。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我的庄稼》、《迎春花开》等。

在教材编排上,每个单元被分为基础、拓展、巩固三个部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这样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其次,这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教材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言能力。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既有富有感情色彩的诗歌和散文,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的小故事。

通过这些材料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再次,这本教材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教学示例。

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和插图,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我变记小徐猫》一课中,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插图,向学生展示了小猫变身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这本教材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一些课后练习和游戏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捉迷藏》一课中,教材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总之,我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标准教材(苏教版)》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养。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这本教材,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苏教版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壮丽山河”,教材中安排了4篇课文(即《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

四篇课文虽表达的主题一样,但写作方法却各有特色。

《长江之歌》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运用拟人的手法,动态地展现了落日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按季节顺序描写了烟台海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主要写了路上、外洞、孔隙以及内洞的不同景色特点。

习作1要求写童年趣事。

练习1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以“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三个板块为重点拓展学生对拟人句的运用,通过积累描写风雪美景的词语、争当导游角色介绍自己的家乡,意在教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知识延伸到生活实际,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家乡的可爱。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2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体会课文语言用词的准确、生动与精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4、体会比喻句和拟人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体会游记的一般写法,领悟在游记中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方法。

6、(口语交际)通过搜集资料,准备导游词,当中做介绍,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给大家。

7、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形成在生活实践中积极运用语文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1、学会本2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

单元教学难点:1、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学生都已接受了学前教育,他们天真活泼、调皮好动.大部分能明确学习目的,按时上学,遵守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专心听讲。

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没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行为习惯和听课习惯也较差,学习习惯仍有欠缺,需加强培养引导。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本学期将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15课、课文19篇("识字"课文共6篇;阅读课文共13篇)、单元练习6个等教学任务。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明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保护视力的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爱惜学习用品的有关知识与要求。

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动图意,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

2、关于“汉语拼音”。

共15课,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教学6个单韵母。

第二、三单元教学23个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

第四单元教学8个复韵母,一个特殊韵母及相关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

第五单元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景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4)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

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六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3、关于课文。

全册安排课文19篇,包括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形式。

"识字"课文共6篇,主要形式是"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

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及全册备课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及全册备课分析
教学
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识字1》《识字2》《识字3》《识字4》和练习1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识字1》《识字2》《识字3》《识字4》和练习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领会,初步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1.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2.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5.能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1.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上好课,做好教学的六认真工作。
教学
目的
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领会,初步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认真写铅笔字,知道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的要求,并通过反复训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看图,说说老师是怎样写字的
指导学生写好字
总结,练写铅笔字
4.复习《读书姿势歌》,小黑板齐读。
四、举行读写仪式,再次训练读写姿势
1.刚才我们学习了正确的读写姿势,知道了该怎么做,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学习中,小朋友们都要安要求去做,注意读写姿势,读好竖,写好字。
2.先摆好读书姿势,再做写字姿势。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计划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计划

教材内容、地位、联系本单元包括3篇识字课文。

主要形式是“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

识字1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

识字2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的生活常规这一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

识字3将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韵语。

双基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26个生字,1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8个新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情意目标1、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2、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

3、了解公园的景物和设施。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材内容、地位、联系本单元包括《人有两个宝》、〈升国旗〉、〈江南〉、〈我叫“神舟号”〉等四篇课文。

〈人有两个宝〉是根据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

〈升国旗〉这首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告诉了学生一些关于国旗的基本知识。

〈江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我叫“神舟号”〉通过嫦娥与“神舟号”飞船的对话,说明这艘飞船是中国制造的,正在进行飞行试验。

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双基目标4、学会本单元的35个生字,1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种新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意目标1、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2、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材内容、地位、联系本单元包括《寄往南极的信》、《南极来信》、《乡下孩子》、《动手试一试》等四篇课文。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界牌中心校孙玲芳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份: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

一、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咱们以为这个要求对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咱们在教材中设置了“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系列。

本册“习惯篇”的要求是:乐于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

二、识字写字本册教材采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式安排了483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为298个,另外的185个生字只要求熟悉,不作书写要求。

较之过去同册的识字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要记这么多生字怎么办呢?在教学中我利用生字卡片这一资源帮忙识记,因为生字卡片包括有音节、偏旁、除偏旁外共几笔、组词,笔顺等都写得很清楚。

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每一个学生必然要检查过关。

若是不会过关的同窗,采取以优带差帮忙,每课必需做到听写过关。

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每课安排生字9~18个,其中要求写的8~10个;二是集中在“识字”中安排,每课安排生字10~18个,其中要求写的为8~10个。

“识字”课采用以下三种形式:(1)词串识字。

安排此类课文的用意是:使学生借用韵文形式和情境识字;通过朗诵进行自动化识别汉字的训练;帮忙学生熟悉事物,并受到美的熏陶。

“识字”一、二、五、6课属于此种形式。

(2)看图会意识字。

主要安排了象形字和会意字。

通过形象化的图画来揭露汉字的造字规律。

后面附有包括这组生字的韵语,以提供语言环境,帮忙学生理解字义。

“识字”3、7两课就是这种形式。

(3)转转盘识字。

先通过转转盘显示一组同声旁的形声字,再将这些字编入一段韵文,作为识字的语言环境。

“识字”4、8两课就是这种形式。

三种安排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所有要求书写的生字,都提供了笔顺样式以便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时有所遵循。

由字格中红字供学生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苏教版国标本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执笔:华罗庚实验学校陈艳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大体分析第一单元包括三篇识字课文。

主要形式是以“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

识字1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识字2围绕小学生天天早晨的生活常规这一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识字3将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韵语。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一、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其中1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悉14个新笔画。

二、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3、能把图上描画的事物同窗的词语联系起来。

4、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规律。

五、了解公园的景物和设施。

(三)教学重难点识、写本单元的生字。

朗诵并背诵课文。

二.篇目教学分析《识字一》一、文本解读这是一首开蒙诗。

它有简约、有趣、意境这三个特点。

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勾画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中的一个“去”字便使全诗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落的幽雅和静谧,乃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

一首20个字的小诗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呆板。

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排列顺序的好课文。

这也充分证明:数字入诗词,只要用得适当,就可以平增许多韵味,化平淡为神奇。

另外,从音韵上看,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一路读来,给人一种节拍明快、朗朗上口的感觉。

意境何来?超级重要的一条是此诗利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

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很是独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咱们把它叫做‘列锦’。

苏教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主题是“园丁之歌”,由《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组成。

《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

《所见》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习作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安排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

而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语言形式——记叙文、演讲稿、古诗,可以以此来感知演讲稿的语言形式,同时积累古诗,感受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A、知识:1、学会本单元生字23个,会认读二类字4个,读准多音字“正”。

2、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课文大意。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认识古诗语言表达的特点。

会背诵两首古诗。

积累有关风的诗句。

B、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3、能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能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读中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仿写相关诗句。

6、能通过诵读和欣赏《题秋江独钓图》,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7、能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学会请教别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C、情意:1、《师恩难忘》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2、《陶校长的演讲》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体会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3、《古诗两首》引导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对乡村田园风格的热爱。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学会请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
准备
ppt
课时
安排
3课时
2、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学习如何倾听,敢于发言。
教学
重点
1、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2、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好习惯,鼓励学生上课积极踊跃发言。
教学
难点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图中的读书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2、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好习惯,鼓励学生上课积极踊跃发言。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编排了3个页码的彩色照片,为学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这部分教材可分为三块,第1页为第一、二块,主题为“乐于倾听”和“勇于发言”;第2、3页为第三块,主题为“认真写铅笔字”。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