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局传输网同缆假环优化专题研究_黄捷
浅析基于OFDM的跳频通信技术

浅析基于OFDM的跳频通信技术
黄洁丽
【期刊名称】《中国电子商务》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跳频通信技术具有优良抗干扰性能,而正交须分复用技术则能够保证较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同时能有效地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适合多径信道传输.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抗衰落能力,我们考虑将OFDM与跳频通信技术进行结合.提出了FH-ODFM系统方案,并对快跳频OFDM,即FFH-OFDM系统方案的发射分集和接收合并的具体流程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页数】1页(P40)
【作者】黄洁丽
【作者单位】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揭阳,522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
【相关文献】
1.基于Welch Costas序列的最佳跳频码结构及其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 [J], 姚建国;王玉峰;衡伟;李艳玲
2.基于GUI的跳频OFDM系统仿真设计 [J], 王寅贺;李彦;刘保军
3.基于OFDM的跳频通信技术 [J], 查晶
4.OFDM 动态频谱接入网络中基于跳频子载波的循环平稳签名 [J], 钟国辉;屈代明;
江涛;孙静超;郭家明
5.一种基于OFDM调制的跳频通信方法 [J], 吴家龙; 路彬彬; 李铮; 曾瑞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7年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结题检查清单

X2007521016
计算机动画及游戏
徐寅
罗国明
计算20041
黄明何滋铱邱金丰华江张心欣
计算学院
2007年1-12月
一般课题
X2007521017
基于计算机硬件特性的软件加密系统的研发
楼雁
魏金岭
计算20045
黄业会陈灵龙
计算学院
2007年1-12月
一般课题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负责人
洪伟东
廖娟
土木20043
徐寅善 姚寅声陈炜 金方圆王晓洁
工程学院
2007年1-12月
一般课题
X2007524043
风水对家装设计影响的研究
童颖磊
张世民
土木20054
汪琪王健陈艳
工程学院
2007年1-12月
一般课题
X2007524044
环保建材推广与使用的现况
刘先廷
廖娟
土木20043
李慧慧董珂铭
工程学院
吴稚辞
杜鹏英
电信20042
姚云波蒋宇杰
信电学院
2007年1-12月
重点课题
XZ2007523023
多通道无线环境监测网络系统
何灵贵
肖铎
自动化20042
张斌马晓东
信电学院
2007年1-12月
重点课题
X2007522024
嵌入式GPS导游系统英文版的制作
陈亮
汤益军
通信20061
杨帆金玲玲
信电学院
2007年1-12月
胡文刚
柳 俊
王硕苹
计算20043
汤纬民 纪栋寅
计算学院
《电气化铁道》2019年第1-6期总目次

《电气化铁道》2019年第1—6期总目次综述 作者 期页国内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沈曼盛,周方圆 1 (1)铁路智能牵引变电所设计规范构想………………………………………………………………夏 炎 1 (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创新……………………………………………夏 炎 3 (1)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体系建设分析与研究………………………………………………张克永 6 (1)供变电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讨…………………………………………………范海江 1 (13)市域铁路牵引供电方案……………………………………………………………………………黄建平 1 (16)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和修正…………………………缪弼东,李 瑞,艾广宁 1 (20)牵引负荷对补偿装置功率模块寿命预测的影响及分析…田 航,陈民武,张振宇,贺超凡,鲁浩如 1 (24)从结构上降低牵引网阻抗的研究…………………………………………………………………邹卫亮 1 (29)铁路智能型箱式变电站操作电源的适应性研究………………………………邢 挺,梁伦发,吴承业 1 (34)TLS-ESPRIT算法在牵引网故障测距中的应用…………………………………………高永超,白汝山 1 (39)柔性供电技术在电气化铁路中的应用研究………………………………………………………崔校玉 2 (1)高速铁路牵引变压器容量选择及更换时机分析…………………………………………………樊伟平 2 (4)牵引变电所接地网故障诊断研究…………………………………………………………………董秀国 2 (8)既有牵引供电系统高频谐振抑制措施研究………………………………………………………詹广振 2 (12)基于软件的数字化牵引变电所测试方案………………………………………于 洋,王牣,吴海波 2 (17)高速铁路电力电缆护层保护器连接方式研究…………………………张玉平,艾广宁,缪弼东,李 瑞 2 (22)牵引网末端串联补偿装置过电压保护及暂态分析………………………………………………张晓鹏 2 (25)环形供电方式保护整定研究………………………………………………………………………董晨阳 2 (30)铁路电力远动系统RTU装置及通道故障分析…………………………………………石建华,杨海龙 2 (33)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牵引变电所接地施工技术探讨…………………………………邵世雄,陆耀井 2 (36)一种新型同相供电系统结构及仿真研究…………………………………………………张 敏,吴丽然 3 (4)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铁路电力线路定测系统研究………………………………………张 俊 3 (9)基于V/v牵引变压器的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研究……………………………………吕顺凯,周方圆 3 (12)高铁动车组降弓惰行通过整个供电单元可行性研究……………………………………杜清全,程 玲 3 (17)基于电子开关的地面自动过分相装置技术研究………………………………胡 前,吴丽然,邱文俊 3 (21)牵引回流过大对配电室馈出线零序保护的影响分析……………………………………………王 宁 3 (25)汉宜铁路变电所牵引回流不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于小四,徐学平 3 (30)广州铁路枢纽新建牵引变电所主接线冗余保护方案探讨………………………………………梁 翔 3 (35)交流牵引网中性区柔性供电系统研究……………………………………………………张 敏,仇乐兵 4 (25)智能信息技术在铁路供电调度管理中的应用……………………………………………吕文利,朱 能 4 (30)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的简单潮流算法…………………………………………………………许永坚 4 (33)VX接线方式下的高速铁路异相短路保护研究…………………………………………陈晨旭,韩正庆 4 (38)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广域保护综述…………………………………………………………刘贺江,董翠霞 5 (24)不断电柔性过分相仿真研究……………………………………………………周亚洲,韩正庆,陈晨旭 5 (27)基于电缆供电方式的长距离供电网络分析………………………………………………罗 文,李泽杨 5 (32)AT供电牵引网进一步减小电压损失的研究………………………………………………………邹卫亮 5 (37)高铁电力SVG无功补偿综合技术研究…………………………………………………成明华,戴丽君 5 (42)1牵引变电所27.5 kV所用电系统谐波抑制技术研究………………………………………………詹广振 5 (46)牵引变电所二次系统防强电侵入方案论述………………………………………………………薛鹏生 5 (51)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配电系统谐波治理装置研究……………………楚树桥,星成武,吴命利,袁 博 5 (56)交流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吕顺凯 6 (5)铁路配电网大数据智能化监测系统的研究………………………………………………………郭宏伟 6 (11)铁道27.5 kV断路器智能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何宏国,代文平,贺 毅,肖 琨,唐元方、姚夕平 6 (14)重载铁路电子开关自动过分相应用技术研究……………………………………………邱文俊,胡 前 6 (17)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高压电缆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刘 浅,李 波,邓 洪,崔艳龙 6 (22)最大需量法对新建高速铁路的适用性研究…………………………张 凯,解绍锋,孙镜堤,李海燕 6 (28)高压电器外绝缘在线检测技术在电气化铁路的应用研究……………………………………………………………………………………………………………钮承新,王义成,钮继龙,张宏奎,张航生 6 (33)一种隔离开关智能监测系统设计探讨……………………………………………………………陈敏华 6 (36)高速铁路接触线垂向不平顺影响下的双弓-网动态特性研究……………………………………鲁小兵 6 (39)接触网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服役性能提升技术研究…………………………………………………樊伟平 1 (43)一种新型接触网附加导线悬挂装置………………………………………………………王京保,刘长志 1 (48)隧道内接触网坠砣限制装置优化设计……………………………………………………赵晓琴,冀 炎 1 (51)接触网吊弦无轨测量技术…………………………………………………………………………邓怀宏 1 (54)隧道内42号道岔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李茂才 1 (57)兰渝线渭源站中心锚结窜动原因分析与对策……………………………………………………李生成 1 (64)接触网避雷器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系统浅析……………………………胡记绪,刘胜勋,刘建丁,高 峰 1 (69)重载铁路接触网液压式张力补偿器研制应用…………………………………卫永刚,张寿康,刘 林 2 (39)基于有限元的接触导线频变阻抗曲线计算………………………………………………武伟康,陈剑云 2 (44)高速铁路接触网电连接线夹优化方案研究………………………………………………………马功民 2 (51)基于检测数据的高速接触网施工缺陷识别及精调………………………………………………胡志华 2 (57)基于激光图像处理的接触网测量方法…………………………………………李育冰,安小旭,蒙 杰 2 (60)接触网动态检测车身补偿参数测量………………………………………………………………李宏科 2 (64)动车组自动过分相系统问题探析…………………………………………………………张 泽,何朝保 2 (71)基于有限元简链五跨锚段关节过渡跨的吊弦计算方法…………………………………………李西锋 2 (75)高速铁路接触网低频振动和零部件防松策略探讨……………………………黄立杰,马文强,符晓恒 2 (78)基于接触网修程修制改革新检修模式研究及应用………………………………………………韩晓峰 2 (81)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零部件力学特性分析…………………………刘金增,张 静,储文平,刘志刚 3 (38)基于深度自编码网络的接触网开口销缺失识别…………………………………………………崔耀林 3 (43)基于接触网磁场特性的短路故障定位新方法…………………………………郭 峰,王 健,侯 娜 3 (48)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装置固定方式研究…………………………………………………………邹卫亮 3 (53)公铁两用桥附加导线悬挂转换方式研究…………………………………………………………张蜀华 3 (58)接触网定位线夹强度模拟分析…………………………………………………李 韬,赵军涛,杨甲申 3 (61)高速铁路接触网水平曲线工况定位器坡度计算方法研究……………………武 鹏,王震宇,赵俊清 3 (64)京津城际铁路接触线磨耗分析…………………………………………………方 岩,曾 明,王文凤 4 (1)高速铁路接触网新型腕臂系统制造及安装………………………………………………胡志华,闫军芳 4 (4)基于EMD的接触网状态重构…………………………………………………李 晟,王 牣,王明越 4 (8)基于单目视觉和振动补偿的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测量……王 志,朱 伟,陶前林,徐诗亚,陶 倩 4 (12)弓网电弧对AT供电系统的影响及抑制措施…………………………………陈 宇,陈晨旭,王晓阳 4 (15)2低净空钢桁梁桥处接触悬挂特殊设计研究………………………………………………………潘家兴 4 (20)高速铁路接触网锚段关节处接触线曲线的计算分析…………………………王震宇,武 鹏,赵俊清 4 (22)减少对铁路运输干扰的接触网反故障技术措施研究……………………………………………戚广枫 5 (1)面向PHM的接触网数据仓库设计………………………………………………何冠霖,高仕斌,于 龙 5 (6)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钩与定位支座磨损失效机理分析……………朱 政,吴积钦,张家玮,关金发 5 (12)重载铁路牵引网谐波谐振过电压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孙禹文 5 (17)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有效调整距离及位置计算…………………………………………单 辉,黄 河 5 (21)电连接组可靠性监测预警技术探讨………李增勤,李裕智,Ahmed Raza,谭 平,丁 进,许建国 6 (46)软横跨改造为软索式硬横跨设计施工方案的探讨………………………………………韩学军,刘 杰 6 (50)承力索接头线夹性能优化措施及电阻测量探讨…………………………………………………范海江 6 (53)弓网接触力缺陷分析诊断及整治方法研究………………李艳龙,王文凤,王 涛,杨志鹏,张文轩 6 (56)特殊地段接触网分段绝缘器设计优化研究………………………………………………………王小兵6(60)城市轨道交通新型山区旅游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制式及供电能力计算…杨雪凇,黄 文,李 剑,袁 勇,邓云川 1 (72)直流3 000 V架空接触网悬挂方案研究……………………………………………………………黄冬亮 1 (77)交流25 kV供电制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探讨……………………………………徐 剑,刘孟恺 1 (79)关于规范有轨电车供电系统设计的探讨…………………………………………………………惠远健 1 (82)地铁信号线缆大电阻错误接地位置检测算法……………………………………………………郝跃军 1 (84)地铁智能化变电所过程层网络结构分析……………………………余 龙,吴剑泉,赖沛鑫,廖权保 1 (90)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接地网优化设计方案探讨……………………………………………杨 旋 1 (93)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钢轨电位动态分布…………………………………………………岳新华 2 (85)城市轨道交通中电缆经济截面选择优势分析……………………………………………………邹富雄 2 (89)地铁隧道内架空刚性悬挂对预埋槽道的受力计算及仿真………………………………………王 胜 3 (66)现代城市储能式有轨电车运行建模与仿真研究…………杨 奇,胡文斌,余 轩,孙天骁,陈嘉诚 3 (72)地铁供电系统节能降耗技术应用的探讨…………………………………………………………朱龙佳 3 (75)基于大数据的局放在线监测与诊断…………………………………黄山山,盛 健,银星茜,何远毫 3 (79)地铁接触线磨耗动态成像检测技术研究…………………………………………………………佘朝富 3 (82)地铁接触轨检测装置的研究及应用………………………………………………………韩晓峰,薛 磊 4 (42)地铁车辆段杂散电流的探讨与分析……………………………………………黄山山,贺 睿,陈智敏 4 (46)轨道交通低压供电系统开关极数选择与配合分析………………………………………………饶棪毓 4 (49)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中压供电系统保护配置及定值整定………………………………………苏 堤 4 (53)悬挂式单轨工程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许 龙,王开康 4 (57)地铁车辆段接触网残压测量分析及处置建议……………………………………………………陆世进 4 (61)地铁牵引变电所越区供电隔离开关闭锁方案研究………………………………………………张彦水 4 (64)基于ANSYS和ADAMS的地铁弓网柔性耦合仿真分析……………………张 煜,高仕斌,代洪宇 5 (60)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牵引变电所设置原则……………………………李 楠,解绍锋,夏国华 5 (64)市域快轨牵引变电所越区供电能力探讨…………………………………………………胥 伟,刘 飞 5 (70)城市轨道交通逆变回馈装置可行性研究…………………………………………………王龙军,贾泽峰 5 (74)基于IEC 61850实现地铁交直流供电保护装置的无缝通信………张晓燚,余 龙,廖权保,赖沛鑫 5 (79)城轨同相供电系统同相补偿装置可靠性分析方法………………………………………………宋雅琳 6 (67)常州地铁1号线车载弓网动态监测系统研制与应用…………………………张 顺,付细群,占明建 6 (72)地铁设计中石油天燃气管道杂散电流防护探讨…………………………………………饶棪毓,朱万方 6 (75)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特性分析及评价指标研究……………………………………………………高东升 6 (78)3通信、信号及信息基于北斗RTK定位的铁塔倾斜监测系统研究…………………………………………李芝宏,王昕煜 1 (97)铁路信号电源监控装置大修风险与过渡方案设计……………………………刘让雄,王吉峰,杨廖达 2 (92)计算机联锁车站站场改造施工方案探讨…………………………………………………………刘向魁 6 (83)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一种腕臂吊弦计算系统网络版接口的实现方法……………………赵俊清,区嘉亮,武 鹏,王震宇 4 (66)技术交流与创新光伏系统接入牵引供电系统研究………………………………………………夏国华,方曼琪,李 楠 1 (103)浅谈VR/AR技术在铁路供电系统中的应用………………………………………………………郄建宾 1 (107)单相转三相电源系统设计方案的探讨……………………………………………………郭 磊,星成武 2 (96)BIM技术在高铁牵引变电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卢文波 2 (99)埃塞俄比亚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设计………………………………………………………刘 亮 2 (103)乌干达东线标轨铁路牵引变电所进线方案研究…………………………于高荣,刘彦忠,邹 岩 2 (106)尼日尔132 kV变电站设计中的难点与不足……………………………………王明飞,张永倩,黄 冠 3 (87)窄带物联网下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应用探索………卢 强,王昕煜,杨江成,赵少博,何 江 3 (90)基于远程监控技术的智能安全帽研究及应用……………………………………………李育冰,胡 闯 3 (94)安伊高铁分相式开关站与国内分区所设计方案对比……………………………………………李 超 4 (69)新建铁路穿越特高压输电线走廊增设防护棚洞方案探讨………………………………………刘泊涛 4 (72)基于GSM的电缆入侵探测器的研究设计………………………………………………张少轩,吕坐君 4 (77)铁路车辆智能检测防护机器人设计研究…………………………………………………李育冰,胡 闯 5 (91)铁路CCVM与A VDR系统融合应用研究………………………………………………王婷婷,魏念龙 6 (95)铆钉铆接工艺的优化…………………………………………张晓芳,王兴全,赵 毅,雷尚军,唐 鹏 6 (97)运营维护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设备4C分析方法及应用………………………………闫利峰,魏念龙,左宪鑫 4 (81)重载铁路27.5 kV高压电缆关键施工工艺及运维模式探讨………………………………………陈廷柱 4 (84)接触网检修作业引发轨道电路红光带的原因分析………………………………………………倪 东 4 (88)浅谈电气化铁路27.5 kV/0.23 kV供电系统存在问题及对策……………………………………宋福春 5 (83)一起多网孔的AT供电故障测距分析………………………………………………………………韦 强 5 (87)基于激光技术的接触网异物除障器研究及应用…………………………………………黄 程,马 珂 5 (89)浅谈基于PHM技术的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维修策略……………………………………………郭尚坤 6 (86)侯阎线新绛变电所主变差动保护动作分析……………………………………李卫民,张 骞,许平安 6 (90)产品制造与研发植物绝缘油自耦变压器研究………………………………………………………………………徐国杰 1 (110)一种电气化铁路用新型腕臂棒形复合绝缘子介绍…………………马 民,简 阳,李连杰,孙健翔 4 (92)挤压工艺在刚性接触网系统铝合金腕臂的应用…………………………………………肖博文,刘 辉 5 (94)智能张拉机在接触网支柱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许德强,官义军 5 (97)接触网关键零部件机械加工智能化改造…………………张旭峰,陈永瑞,徐天文,郭如飞,朱珺娥 6 (100)4。
基于SDH技术的光纤通信网络多环组网优化方法

通信网络技术节省了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了传输误差。
第二,利用自我修复技术,通过对区域通信网络进行最优配置,可以促进区域内用户的通信需要。
光纤自愈指光纤接入网络之后,如果有信号中断问题,网络会自行调转,通过更换网络降低风险[5]。
3.4 通信网络组网分层优化以往国内使用最多的通信方式是电信通信,这种通信方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号集中,由上至下传递信息,但不能有效保障信息的传送效能与安全性。
因此,基于SDH通信技术进行分层管理,可以大大提升网络的传送速度及效能。
SDH光纤网采取了层次结构,分别是接入层和核心层,为了更好地利用光纤网的优点,需要将组网层次进行优化,保证每个组网都处于不同节点。
通过对SDH光纤技术的通信网络进行分级优化,实现了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营。
SDH 组网技术和接入技术的融合,各通信节点能够实现无缝连接,从而大大改善了分散服务的质量,推动接入端积极担负起关键信息的传送服务,增强信息利用力度,使得通信网络全面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此外,通信网络的层次化势必会提高网络内信息的使用效率,进而促进组网的持续、健康发展。
3.5 增强自愈性与可靠性SDH光纤网组网的自愈能力与通信可靠性有一定的关联,自愈能力越强,其可靠程度就越高。
因此,在SDH的应用下,企业应适当加强SDH通信网络组网自愈能力。
当某个区域发生突发故障时,SDH就会开启自动恢复机制,通过双通道保护环、双向多路保护环来保护基于SDH的光纤网。
3.6 骨干节点核心节点处理能力是决定整个骨干通信网业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处理速度越快,代表网络内滞留的数据量越少,因此对核心节点处理能力进行进一步优化,可以避免网络拥挤现象。
具体方法上,首要目标是设立优化标准,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网络内的以太网板、线路板等进行优化,使二者的槽位接入容量提升至最低标准10 Gb/s,然后针对不同光纤环境,采用不同方案,将环网保护作用于骨干通信网的核心业务;针对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业务选择匹配的IP板卡配套使用,可优化光纤业务转换处理时间。
湿热环境下含芯棒,护套界面缺陷复合绝缘子的界面老化机制研究

湿热环境下含芯棒-护套界面缺陷复合绝缘子的界面老化机制研究谢从珍,李煜,苟彬,徐华松,杨畅(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湿热环境下,含界面缺陷的复合绝缘子更易发生酥朽断裂、界面击穿等严重事故。
目前湿热环境下含芯棒-护套界面缺陷复合绝缘子的界面老化机制尚未明确。
本文对含有不同界面缺陷的复合绝缘子短样进行湿热老化,对比吸潮与干燥状态下各试样的温升与放电结果,然后通过解剖观察、微观形貌观察及表面元素与官能团变化分析,研究湿热环境对含界面缺陷复合绝缘子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绝缘子界面缺陷在湿热作用下会加速绝缘子的老化进程,扩大为界面失效,界面处局部放电与水分杂质的极化损耗会引发异常发热故障,其中金属缺陷引发的温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缺陷;随着界面缺陷逐步扩大,环氧树脂由界面向内部发生氧化分解,玻璃纤维大量裸露,进而发生劣化。
关键词:复合绝缘子;老化机制;界面问题;湿热老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芯棒中图分类号:TM216 DOI:10.16790/ki.1009-9239.im.2024.04.011Study on interface ageing mechanisms of composite insulators withcore-sheath interface defects under hygrothermal environmentXIE Congzhen, LI Yu, GOU Bin, XU Huasong, YANG Chang(School of Electrical Power,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Abstract: In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 composite insulators with interface defects are more prone to occur serious accidents such as decay-like breakage and interface breakdown.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studies on the interface ageing mechanisms of composite insulators with core-sheath interface defects under hygrotherm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composite insulator short sample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 defects were subjected to hygrothermal ageing. The temperature rise and discharge results of each sample were compared under conditions of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dry condition. The influence of hygrothermal environ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insulators with interface defects was studied through dissection observation, microscopic morphology observation, and surface elements and functional groups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ulator interface defects will expand into interface failures under the action of heat and humidity. Partial discharge and polarization loss of moisture at the interface will trigger abnormal heating faults,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caused by metal defec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defects. As the interface defects gradually expand, epoxy resin undergoes oxidation and decomposition from interface to interior, and the glass fibers exposes and deteriorates. Key words: composite insulator; ageing mechanism; interface problem; hygrothermal ageing; FRP rod0 引言复合绝缘子具有耐污闪性能强、比强度高、质量轻、易于安装维护等优点,在架空高压输电线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2]。
一种卫星数传通信频谱异常分析

一种卫星数传通信频谱异常分析江洁;陈劼;钟鸣【摘要】优秀的数传通信链路设计应该能够适应各种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某卫星数传分系统在设计初期,发现调制后的频谱异常,分析了特殊情况下数据流设计对偏移正交相移键控( OQPSK)调制信号的影响,找出了卫星数传链路频谱异常的原因。
重点分析特殊情况下的输入数据和数据基带处理中组帧加扰方式对OQPSK调制信号星座图和频谱产生的影响,提出适合数传通信链路设计的建议。
%Excellently designed data transmission chain should be seasoned to any data transmission under various situations. The initial design of a satellite data transmission subsystem indicates the abnormity of fre-quency spectrum after OQPSK modulation, and the effect analysis of data stream design on OQPSK ( Offset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 modulating signal in special conditions, reveals the reason for frequency spectrum abnormity of satellite data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framing scrambling on OQPSK modulating signal constellation and frequency spectrum in data input and data base-band processing,and gives the suggestions suitable for the design of data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chain.【期刊名称】《通信技术》【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6页(P784-789)【关键词】数据流设计;频谱变形;OQPSK调制【作者】江洁;陈劼;钟鸣【作者单位】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201109;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201109;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201109【正文语种】中文修回日期:2015-06-11 Received date:2015-03-03;Revised date:2015-06-11由于电波主要是在自由空间传播,信道参数比较稳定,信道的主要干扰是加性高斯白噪声。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2013年和2014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的通报-穗府〔2015〕11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2013年和2014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的通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5.05.25施行日期2015.05.25文号穗府〔2015〕11号主题类别科技奖励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2013年和2014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的通报穗府〔2015〕11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市政府令〔2001〕第4号),经广州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定,市政府同意授予卜斌龙、刘艳春2013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授予高智能平台化的乘用车电子电器系统等12项成果2013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授予308万载重吨超大型原油船研制等33项成果2013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授予BU系列新型锁模结构大型二板式注塑成型机等34项成果2013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根据2014年5月20日修订颁布的《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市政府令第103号),市政府同意授予何小鹏2014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市长奖;授予膀胱癌的相关发病因素及对策等12项成果2014年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多维度货币识别技术研究与轨道交通自助售票设备研制等40项成果2014年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复杂巨型总段水上合拢技术等48项成果2014年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希望全市科学技术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争创更多支撑和引领社会发展的科技成果,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通信技术》2023_年第43_卷总目次

《广东通信技术》2023 年第 43 卷总目次
差异化拓展安全防护市场,安全大脑助力企业保存拉新
----------------------------------------------------------------黄耀文 陈龙如 1(02) 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定责应用研究
----------------------------------------------------------- 李芳 陈震原 肖军 1(08) 基于移动用户时空轨迹特征的轨迹分类研究 --------------- 刘汉艳 1(13) 传输网防外部攻击的安全防护策略研究 --------------------- 史建华 1(17) 疫情背景下远程办公安全解决方案设计
-------------------------------------------------------- 黄小明 章贤昌 刘平 1(58) 美军导航战运用浅析及思考---------------- 魏蒸 李景伟 王春雷等 1(63) 关于基站机房回撤的传输解决思路探讨 -----------方慧霆 叶桂添 1(69) 5G 终端测试关键技术研究 -------------- 王国奇 陈健明 林煜森等 1(73) 面向 5G 网络的云网一体化关键问题研究------------付艳 卢绍朋 2(02) 基于扩展型皮基站的 5G 和家宽融合解决方案研究 ----------------------------------------------------- 缪子晖 黄泽波 贾晓光 2(07) 5G Pattern 寻优增强场景化覆盖方案研究 ----------------------------------------------------- 李志勇 陆南昌 吴宝栋 2(11) 面向电信客服数字化改造的多源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
广州局传输网同缆假环优化专题研究
黄捷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由于光缆资源不足或基建工程原因导致部份光缆无法按时投产,部份站点无法通过直达光缆的形式成环,只能通过迂回的方式形成同缆假环。
同缆假环的方式一方面需要消耗较多的纤芯资源,另一方面同缆假环只是在逻辑上将相应的网元成环,但在物理上某些网元仍可能是单链形式接入,当某一条光缆中断时,仍可能造成环网上多个网元脱管。
文章以存在于广州供电局传输网的其中一个假环为例,进行探讨并列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传输网;同缆假环;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TN915.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6)09-0198-02
1背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110kV小坪站有小坪-棠溪12芯、小坪-
棠溪12芯、小坪-棠溪配网、小坪-白云局、小坪-夏茅配网
五条运行光缆,110kV棠溪站有棠溪-小坪12芯、棠溪-小坪
12芯、棠溪-小坪配网、棠溪-夏茅、棠溪-远景、棠溪-远景
配网六条运行光缆,110kV远景站有远景-棠溪、远景-棠溪配
网、远景-桂花24芯、远景-桂花12芯、远景-三元里配网、远
景-槎头、远景-同德配网、远景-景泰八条运行光缆。
在华
为传输B网组网结构中,远景-棠溪-小坪-白云局-中区局
成环,由于中区局只有向4个方向的光路(分别是中区局-远
景、中区局-白云局、中区局-槎头、中区局-桂花)。
其中中
区局-远景光路物理路由为:远景-桂花-中区局,中区局-
桂花光路物理路由为中区局-桂花,中区局-槎头光路物理路
由为中区局-桂花-远景-槎头,故中区局为同缆假环,进一
步导致远景-棠溪-小坪-白云局-中区局环为假环。
图1光缆示意图
2存在问题分析
如图2所示,在华为传输B网组网结构中,远景-棠溪-
小坪-白云局-中区局成环;桂花-三元里-环西-罗涌-
沙贝-横沙-同德-槎头-中区局成环。
图2传输B网组网示意图
华为传输B网中区局有4个方向的光路(分别是中区局
-远景、中区局-白云局、中区局-槎头、中区局-桂花),由
于组网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传输B网中区局1-1#-远景站
5-2#[S1]光路的物理路由为远景-桂花-中区局;传输B网
中区局5-1#-桂花站5-2#[S1]光路的物理路由为中区局-
桂花;传输B网中区局1-2#-槎头站5-1#[S1]光路的物理路
由为中区局-桂花-远景-槎头。
造成目前远景-棠溪-
小坪-白云局-中区局环、桂花-三元里-环西-罗涌-沙
贝-横沙-同德-槎头-中区局环均为假环。
只要中区局-桂花24芯管道光缆中断,会造成中区局、
远景站、棠溪站、小坪站、白云局共5个站点脱管,并且这5个
站点的传输B网业务全断,构成通信网风险。
3解决方案
3.1方案一(以现拓扑结构考虑)
传输B网改造如图3所示,更改华为传输B网的组网结
构,删除中区局1-2#-槎头站5-1#[S1]、中区局5-1#-桂花
站5-2#[S1]两条光路;将中区局Metro3000设备1槽OI2D
板卡插至远景站Metro3000设备1槽用于新增的两条光路,
新增远景站1-1#-桂花站5-2#[S1]光路(利用远景站-桂花
站24芯管道光缆,长度为3.3公里),新增远景站1-2#-槎头
站5-1#[S1]光路(利用远景站-槎头站24芯管道光缆,长度
为13.82公里),光板性能均可以满足新链路需求。
按照该方
案实施后,华为传输B网棠溪-小坪-白云局-中区局-远
景成环、远景-槎头-同德-横沙-沙贝-罗涌-环西-三
元里-桂花成环,并且都为真环。
图3传输B网改造后示意图
2016
(Sum.No165)
信息通信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
2016年第9期
(总第165期)
199
TD-LTE D/F 双层网策略
李富强1,魏克敏1,王
乐1,赵
辉1,柴新代2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0;2.61932部队,
北京100088)摘要: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和网络的不断发展演进,目前中国移动单频段网络已经不足以支撑容量和业务的增长以及
用户感知的稳定,F+D 的多频段组网必将成为趋势。
为了充分利用F+D 多频点组网的优势,解决热点区域容量以及部分深度覆盖问题,文章从覆盖和负荷两个方面着手,对重选、切换、负载均衡策略及互操作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实际测试验证,按照文章策略的组网方式对分担网络流量,改善深度覆盖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双层网;D 频段;F 频段;策略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6)09-0199-02
1D/F 频段优劣对比
频率是无线网络最宝贵的资源。
在TD-LTE 宏站组网频率选择上,D 频段(2.6GHz )和F 频段(1.9GHz )有着不同的特点,两者在覆盖性能、频谱特性、网络部署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劣势。
根据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相对于D 频段,F 频段传播特性较好、链路损耗小、覆盖性能好,但是F 频段目前可供TD-LTE 使用的只有20M 带宽,且附近干扰源众多,密集市区尤为严重;而D 频段频谱资源丰富,频谱比较干净,周围频率目前没有系统使用,几乎没有带外的频率干扰,频段隔离度较高,有利于扩容和载波聚合功能的开启,但是D 频段链路损耗大,覆盖距离较小,需要投资建设更多的基站达到网络覆盖的要求。
2D/F 双层网策略
D/F 双层网总体策略是充分利用多频点组网优势,对室内
外进行差异化覆盖,最大化覆盖效能。
F 频段主要做基础覆盖层,室外连续覆盖,室内浅层覆盖;D 频段主要做容量层,道路主覆盖,后续可开启D1、D2双频网或CA ,用来吸收室外话务。
2.1空闲态驻留策略
终端空闲态在低优先级频点驻留时一直测量高优先级频点,只要高优先级频点满足ThreshXHigh+QRxLevMin 门限,即重选至高优先级频点小区;反之,终端空闲态在高优先级频点驻留时,只有在高优先级小区满足低于ThrshServLow+QRxLevMin 门限且低优先级小区满足ThreshXLow+QRxLevMin 才有可能重选至低优先级小区。
空闲态下的重选策略是控制多频段网络负荷的基本手段,通过设置D/F 频点小区高优先级,可保证D/F 频点小区吸收话务。
在D/F 双层网中,应该把F 频段设为低优先级,D 频段设为高优先级,终端优先驻留D 频段,且高优先级频点定位为容量层,主要起到吸收容量的作用;低优先级频点做覆盖层,
表1
光缆纤芯占用及释放列表
板卡资源状况(利用原中区局Metro3000设备1槽板卡):
在远景站用一块Metro3000L1.1双光口板卡,作用是传输B 网远景-槎头链路、传输B 网远景-桂花链路。
3.2方案二(考虑远期规划及并网站点)
传输B 网远期成环如图4所示,按照传输B 网远期改造规划,让槎头、远景、棠溪、小坪、白云局、夏茅、陈田、均禾、北郊、石井及罗涌成环,北郊、泉溪、江村、苗圃、景泰、中区局及罗涌成环;不仅可解决中区局同缆假环的问题,同时也解决110kV 小坪站、110kV 棠溪站、110kV 远景站成环性质(假环变真环)问题。
光缆纤芯占用及释放:①夏茅-白云局光缆用于新增传输B 网夏茅-白云局光路;②槎头-远景光缆用于新增传输B 网槎头-远景光路;③拆除传输B 网中区局-远景光路,释放假环纤芯(中区局-远景光缆);④拆除传输B 网中区局-白云局光路,释放假环纤芯(中区局-白云局光缆)。
图4传输B 网远期成环图
4结语
根据该方案进行对华为传输B 网中区局的同缆假环进行
优化,网管侧调整幅度较小,业务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路由调整,不仅使方案实施上的难度简化、节省设备板卡以及光缆纤芯资源,并且能有效地利用现网资源对原来不合理的逻辑组网结构进行调整,同时解决两个环的成环性质(假环变真环)。
作者简介:黄捷(1989-),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
究方向为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