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重庆巴川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重庆巴川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重庆巴川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①,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②,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③,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造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然亮才,于治戎⑤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⑥,攻守异体⑦,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⑧,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①殊量:非凡的器量、才能。

②解带写诚:解开衣带表示诚意。

③委质:呈献礼物,表示臣服、归附。

④建:提出。

⑤治戎:作战,治军。

⑥侔(mòu):等,与……相等。

⑦攻守异体:攻守的形势不同。

意思是说,攻者难,守者易。

⑧陵迟:衰落、衰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而备失势众寡________②大义不及邪__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3处。

昔萧何荐韩信管伸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3)文中认为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的原因有哪些?(4)文中提到的“三顾草庐”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

请你联系故事情节,品读孔明所吟的诗,回答问题。

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②徐徐、缓慢的样子。

你认为哪种理解更恰当?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案】(1)众人;至,到(2)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付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3)一是诸葛亮的“奇谋”不足;二是诸葛亮的对手都是厉害角色;三是蜀国是小国,兵力少,而且诸葛亮采取攻势,就更难取胜了。

重庆市一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重庆市一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重庆市一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甲】文选自《________》,【乙】段文字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②雾凇沆砀________③欣然规往________④相与步与中庭________(3)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乙】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美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C. 【乙】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甲】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5)古文游记大多数比较简洁,通常开篇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

【甲】、【乙】两文亦是如此,【甲】文强调“痴”,【乙】文着重“闲”,你是如何理解这“痴”与“闲”的?【答案】(1)陶庵梦忆;苏轼(2)撑(船);白汽弥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共同,一起(3)①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仿真预测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仿真预测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仿真预测模拟试题(一模)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发出“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的号召。

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春的力量,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坚韧奋发、勇毅前行,y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百余年间,中国青年凝聚千jūn()之力,慷慨激昂地行走在国家建设之路上。

青春能孕育希望,年轻当顶天立地。

【甲】我们生逢盛世,拥有优越的发展环境、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们应孜孜不倦地学习,hán()养进取品格。

【乙】不仅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而且要持之以恒为之奋斗。

面对挑战,我们当迎难而上,耀武扬威,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最大的力量。

【丙】我们要在时代的宽广天地中谱写不负韶华。

【丁】我们更要迸发青春力量,绘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任务一】识词辨字1.请为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3分)坚韧()奋发慷慨()激昂迸()发2.请根据拼音填写语段中空缺的汉字。

(3分)yì ()立千jūn()之力hán()养3.语段中加点句子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孕育B.顶天立地C.孜孜不倦D.耀武扬威【任务二】病句辨析4.请选出语段中没有语病的句子()(3分)A.【甲】B.【乙】C.【丙】D.【丁】【任务三】创意表达5.诗歌既可以传情,又可以表达哲思,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词组中选择一组,写一首三行小诗表达某种哲思,句式不限。

(4分)(换行用分隔符号“/”隔开即可,见示例。

)示例:大海——溪流大海广阔,溪流细小。

/大海不敢拒绝溪流。

/万千溪流才能成就汪洋。

备选选项:风雪——梅花泰山——小草明月——星辰6.名著阅读:小语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与《西游记》后整理了一系列阅读笔记,请你帮助她修正完善。

(7分)(1)下列阅读批注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义激美猴王”中却也有忠勇善良、不失机智的一面。

重庆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重庆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重庆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②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③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

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九龙坡区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1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爱莲说》,回答问题。

【链接】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为何周敦颐以“莲”为君子,而白居易以“竹”为君子,请简要概括原因,并说说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12.花,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和象征,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往往以某种花作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市花(莲花除外),并说明两点理由。

(2分)9.(4分)(1)多(2)竖立(3)少(4)应当10.(4分)(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11.(5分)莲,喻高洁正直,清新淡泊的君子;竹,喻坚贞不拔,刚直公正、谦虚处世的君子。

(4分)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1分)12.(2分)示例:我推荐三角梅。

花色艳丽,扮靓城市,让城市光彩迷人;花叶繁茂,充满生机给人希望;花期长,生命力强,象征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题附答案译文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题附答案译文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题附答案译文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庆中考语文备考复习的关键,下面必胜高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题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练习。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原文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

家本微贱。

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

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

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

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

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成州刺史。

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异平,除假节、贞毅、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

六年,征为右卫,至都镇领军府。

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4.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B. 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C. 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D. 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古诗文积累(1)______ ,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2)______ ,不能十步。

______ ,功不在舍。

(3)诗人以物自喻,表明自己将继续奋斗,为国效力的志向的名句是“______ ,______ ”。

(《已亥杂诗》)(4)现多用来赞颂追求事业者的奉献精神的千古佳句是“______ ,______ ”。

(《无题》)(5)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 。

(《论诗》)(6)诗人用来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水调歌头》)(7)______ ,志在千里;______ ,壮心不已。

(《龟虽寿》)(8)不惜千金买宝刀,______ 。

(《对酒》)(9)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 。

(《白雪歌送武叛官归京》)(10)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缩所破歌》)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7.0分)2.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 三叶草和茑.萝.(niǎo luó)藤缠络着,三叶草有爱心一般的叶,茑萝有松针似叶子B. 这句话运用了肖.像.(xiāo xiàng)描写,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C. 游园联欢会正开得热烈,忽然来了一场暴风雨,真是大.煞.风.景.(dàshāfēng jǐng)D. 鲁迅以笔做刀枪,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3.下列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我从没见过主人袖.手.旁.观.反而让客人动手的道理B. 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工作热情和善于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C. 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D. 张三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 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在考试中能否正常发挥,取得优秀成绩B. 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为75.6公里以上C. 张教师虽然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D. 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5.下列对课文描述正确的语句是()A.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作品,文章以象征的手法,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B. 《丰碑》这篇课文讲述了生活中的感人故事C. 著名台湾作家琦君笔下的《故乡的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 《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小说反映了当时“丰收成灾”“谷贱伤农”的严重的社会问题6.《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

重庆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5

重庆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5

重庆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0分)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冬悄悄退场,万物已待发。

山涧.()中哺育着新生的生命。

那些曾经的寒冷与沉寂,随着春风的吹拂而销声匿迹。

树木矗立在山坡上,嫩绿的枝叶簇.()拥着天空,娇艳的桃花如盛开的笑颜,为大地增添了一抹斑斓的粉色。

这一切都仿佛在向世界展示它们的活力。

先是江边树,树栖芳菲枝头闹,十里盎然。

不必远望长山如黛,且渡江头,南有桃鼓青苞,杏生烟雨,红樱弥天漫地,北有柳落绿丝绦,杨柏更精神,野蔓缠枝作春草,掀起xuān()闹欣然的春之前奏,叫人也满抱清风。

又是塘中雨,雨丝缠绵烟脉脉,春也多情。

漫步乡道残塘边,雨随云落丝丝不断,半空似雾yíng()绕,让人如置仙宫幻境,池边似潮扑面,心也迭起温情蜜意。

再是枝上花,花飞蝶舞向阳生,处处流光。

林荫小道再不见冬日厚重,柳枝荡漾,虫鸟一声声啾鸣,唤一朵又一朵的花开。

不久后,遍地开花,令人眼花缭乱;绿草蔓延,让人心旷神怡。

春天不会辜负你,它打开你,让你听到颜色,看到香味,闻到声音,它带着你逃离日常,然后一头扎进广阔的远方自由的心境和更崭新的自己。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山涧.簇.拥xuān闹yíng绕2.文段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销声匿迹B.矗立C.斑斓D.眼花缭乱3.小语也写了一段关于春天的文字,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勤春来早,“人勤春早”寄托的是人们对美好春日的信心和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期待。

B.宋代词人李清照写道:“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不仅夸赞其冰清玉洁、明艳出群,而且妙笔点染梅美丽的形象和神态,把梅花比作春的信使。

C.作为最后一个春季的节气,谷雨象征着春天将远。

D.随着此时暖暖的、懒懒的阳光,使得地面上的桃花毯显得格外柔软。

4.小语觉得示例中的句子非常优美,她想仿写一个句子,用到作文之中。

请你从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帮助小语完成仿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九龙坡区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可爱者甚蕃()⑵ 亭亭净植( ⑶陶后鲜有闻()(4) 宜乎众矣(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1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爱莲说》,回答问题。

【链接】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 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为何周敦颐以“莲”为君子,而白居易以“竹”为君子,请简要概括原因,并说说这两段 文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12.花,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和象征,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往往以某种花作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市花 (莲花除外),并说明两点理由。

(2分)9. (4分)(1)多(2)竖立(3)少(4)应当10. (4分)(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11. (5分)莲,喻高洁正直,清新淡泊的君子;竹,喻坚贞不拔,刚直公正、谦虚处世的君子。

(4分)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1分)12. (2分)示例:我推荐三角梅。

花色艳丽,扮靓城市,让城市光彩迷人;花叶繁茂,充满生机给人希望;花期长,生命力强,象征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

(答到两点即可,一点1分)重庆市七名校5月联合模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恐托付不效.()斟酌损益()【参考答案】早晚、比喻才能平庸、成效、增加方。

11、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最正确的一种是()(3分)A. 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 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 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参考答案】B12、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4分)【链接材料】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

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他。

如果他不具备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

”诸葛亮哭泣着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 。

【参考答案】略(示例:忠心耿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重庆一中期中试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 )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3)便要还家() (4)便扶向路()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1. 以下有关选文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桃花源记》虽是一篇虚构作品,却让人读来有一种真实感。

因为文中进出桃源的路径真切具体,展现的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且首尾设计的渔人、刘子骥两个人物也真实可信。

B. 在进入桃源之前,作者通过描写桃花林的美景,让读者对桃花源有了期待。

溪水蜿蜒曲折,曲径通幽,桃花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吸引渔人最终进入了桃花源。

C. 作者用想象描绘了一个自由安乐、清净自然、美好和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表达了这种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12•陶渊明创造的这幅“世外桃源”图景,给予了后世文学极大的滋养和影响,许多文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其中王维的《桃源行》一诗所获评价最高。

这首诗和《桃花源记》在描绘桃花源中景象的时候,均采用了一些相同的写作手法..,试找出两种,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分析。

(4分)【链接材料】《桃源行》(节选)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①,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注释①:隈隩(weiy U)弯曲的地方。

(二)9. (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同“邀”,邀请;(4)先前的。

10. (1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11. D (“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12. 参考示例:①都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诗文中都写到的土地、房舍、桑竹是静景,鸡犬、人类活动是动静,共同描绘出一幅和谐安乐的图景。

②都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诗文中都描绘了一幅恬静自然、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借此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③都用了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法,诗文都先写进入桃源后从远处看到的整体景象,土地平旷开阔,房屋整齐;再写近处看到的田地、花竹、鸡犬、男女老幼等具体景象。

④都用了渲染、铺垫的写法,在进入桃花源之前,诗文都描写了桃花林的美景,溪水弯曲,桃花鲜美,山口幽狭,不断吸引着渔人向前,也层层渲染出桃花源的意蕴,为最终进入桃源、看到美景做铺垫。

(点明写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任意答到两点给满分;如果学生还提到其它的二篇共有的写作手法,亦可酌情给分)重庆市七名校4月联合模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穿戴)♦---------------------------- ♦(3)私我也(偏爱)(4)王之蔽甚矣(因受蒙蔽而不明)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注:鄂版教材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各级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头等奖赏。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3分)♦♦♦A. 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 听了邹忌的谏言,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 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

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课是畏怯的。

D.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12、阅读【链接材料】,说说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链接材料】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

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

”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用礼义廉耻四个方面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

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

”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

(1分)(大意对即可,2分)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

(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重庆市模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