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接触性抑制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Fibrosis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概念: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 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 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 状,柔软湿润,似鲜嫩的肉芽
肉芽组织中一些成纤维细胞 胞浆中含有肌丝,该类细胞 处了具有成纤维细胞的功能 外,还具有平滑肌细胞的收 缩功能
肝细胞再生
网状支架完整(范围小),恢复正常 网状支架塌陷(范围大) ,胶原化,结 节状再生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组织的再生
在损伤的刺激下,由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进 行分裂、增生
静止状态纤维细胞 未分化间叶细胞
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
纤维细胞
分泌胶原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肌组织的再生
骨骼肌
肌膜完整,肌纤维未完全断裂,可完全再生 肌膜破坏或完全断裂,形成肌蕾,纤维连接 血管型平滑肌经未分化间叶细胞分化、再生 胃肠道、大血管平滑肌由纤维连接 几乎不能再生,由瘢痕修复
平滑肌
心肌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神经组织再生
神经细胞(脑、脊髓)破坏后不能再 生,由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补,形成 胶质瘢痕 周围神经受损后,与其相连的神经细 胞存活,可完全再生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
又称持续分裂细胞(Continuously dividing cell) 这一类细胞一生中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 破坏的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的存在是这类组织不断 更新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第七版)

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在脱离了组织, 处于悬浮状态时皆呈球形,且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及 膜皱襞,此时胞质中的细胞骨架呈解聚状态。脱离了
基质的正常细胞很快停止于G1或G0期。实验证明,细胞
只有粘着于适当的基质,才能保持正常形状,才能合成 蛋白质及RNA;只有铺展状态下才能复制DNA。基质表 面积与DNA的合成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细胞铺展 受到限制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丧失分裂能力 — 永久性细胞。
又称为周期性细胞
— 不稳定细胞。 再生能力强 表皮细胞、消化道、 呼吸道、泌尿生殖 道粘膜的被覆上皮。 淋巴造血细胞、间 皮细胞
又称G0 期细胞
— 稳定细胞。
较强潜在再生能力 没有再生能力 腺体、腺样器官的 神经细胞、骨骼肌 实质细胞、原始间 细胞和心肌细胞 叶细胞及分化的细 胞(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骨细胞、 软骨细胞、血管内 皮细胞)
纤维性骨痂 3、骨性骨 痂形成 成骨细胞 类骨组织 透明软骨 软骨化骨
结构疏松 骨小梁排 列紊乱
钙盐沉积
编织骨
4、骨痂改建
破骨细胞吸收骨质, 成骨细胞产生新骨质
板层骨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
年龄 营养
感染和异物 局部血液循环 (二)局部因素 神经支配 电离辐射
(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纤维性修复首先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 局部的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以后肉芽组 织转化成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 肉眼观: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肉芽。
肉 芽 组 织
镜下观:由内皮细胞索、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成纤维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名词解释1.再生:a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b修补缺损。
2.接触抑制:a缺损修复;b 细胞增生、迁徙;c相互接触而停止生长。
3.肉芽组织:a新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细胞;b炎细胞浸润;c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4.一期愈合:a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b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5.瘢痕疙瘩:a瘢痕组织增生过度;b突出皮肤表面,向周围扩延;c不能自发消退;d发病机制与体质或肥大小分泌生长因子有关。
二、选择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D 2.D 3.D 4.C 5.B 6.A 7.E8.B1.下列细胞中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 A.肝细胞B.唾液腺C.心肌细胞D.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E.神经细胞2.下列哪种细胞不是不稳定细胞?A.移行上皮细胞B.表皮细胞C.淋巴造血细胞D.肝细胞E.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3.下列那种病变或其进一步发展与肉芽组织无关? A.胃溃疡B.血肿C.血栓D.静脉石E.肺脓肿4.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的细胞是A.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红细胞E.中性粒细胞5.肉芽组织的结局是A.填补缺损B.纤维化C.抗感染D.能产生细胞外基质E.分泌大量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再生 6.肉眼观察肉芽组织呈颗粒状的主要原因是 A.新生的毛细血管网呈袢状弯曲B.新生的毛细血管灶性集聚 C.大量炎细胞灶性集聚D.感染、炎性水肿E.成纤维细胞灶性集聚7.由肉芽组织生长修复的伤口均称为 A.一期愈合B.二期愈合C.伤口愈合D.再生E.纤维性修复8.下列哪项是伤口二期愈合的特点? A.创面小B.创面不洁、伴感染C.手术切口D.肉芽组织少E.形成瘢痕小(二)X型题(多选题,每题可有一个至五个答案)1.ACE 2.AE 3.ABCDE 4.ABCDE 5. ABCDE6.ABDE7.ABCDE1.关于不稳定细胞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经常更新的细胞B.损伤后不容易再生的细胞 C.再生能力强的细胞D.再生能力弱的细胞E.常见于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2.下列细胞中属稳定细胞的有 A.肝细胞B.复层扁平上皮C.黏膜柱状上皮细胞D.骨细胞E.汗腺上皮细胞3.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特点是 A.细胞体积大B.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C.可以分泌前胶原蛋白D.胞核大、淡染E.细胞成熟后可演变为纤维细胞 4.与再生有关的因子有A.PDGFB.FGFC.TNFD.白介素E.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肉芽组织在伤口修复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有A.抗感染B.保护创面C.填平伤口D.缩小创面E.机化坏死组织6.肉芽组织成熟的标志有A.间质内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B.炎细胞逐渐养活,最后消失C.间质内水分逐渐增多D.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数目减少,部分改建为小血管E.成纤维细胞逐渐演变为纤维细胞 7.二期愈合移一期愈合比较,其不同点是 A.坏死组织多B.伤口大C.形成的瘢痕大D.炎反应明显E.愈合时间较长三、问答题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a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 b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c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他异物;d结局: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选择题A型题1. 下列各组织哪一种再生力最强?A. 骨骼肌B. 神经节细胞C. 心肌D. 神经胶质细胞E. 软骨2.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再生?A. 生理状态下表皮细胞不断脱落,不断新生B. 蜥蜴肢体断掉后,新生出完整的肢体C. 蚯蚓从中间切断,每一段又可以形成完整的蚯蚓D. 肝细胞广泛坏死后形成假小叶E. 脾脏由于造血细胞增生(髓外造血)而肿大3. 下列哪种组织的再生不是由既存细胞组织的延长所构成的?A. 神经纤维B. 肌腱C. 毛细血管D. 横纹肌E. 平滑肌4.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A. 纤维母细胞和炎性细胞B. 肌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C. 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D. 炎性细胞和毛细血管E. 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5. 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时所见到的变化是:A. 胶原纤维数量减少B. 炎性细胞增多C. 毛细血管减少D. 质地较软E 富有弹性6. 关于健康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肉芽组织中淤血常较重,水肿明显B. 皮肤创伤表面的肉芽组织表面颗粒状C. 肉芽组织中神经纤维再生较迟,所以对痛觉不敏感D. 肉芽组织生长速度是快的E. 肉芽组织容易出血7. 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愈合?A. 蛋白质缺乏B. 局部血管硬化C. 维生素C缺乏D. 维生素A缺乏E. 维生素D缺乏8. 关于再生以下哪项不正确A. 再生包括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B. 修复主要由再生来完成C. 我们提的再生主要指病理性再生D. 生理性再生是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E. 病理性再生是不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9. 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 心肌细胞B. 肾小管上皮细胞C. 表皮细胞D. 平滑肌细胞E. 横纹肌细胞10. 下列哪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A. 毛细血管B. 纤维母细胞C. 单核细胞D. 平滑肌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11. 疤痕修复见于A. 肝细胞点状坏死B. 胃黏膜糜烂C. 表皮擦伤D. 心肌梗死E.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12. 延缓再生修复的因素是A. 年龄小B. 食入足够量的蛋白质C. 服用磺胺类药物D. 服用VB2VB6V AE. 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13. 下列不能完全再生的是A. 急性肝炎时肝脏多发的点状坏死B. 骨的多发性骨折C. 直径达14㎝的表皮缺损D. 一个肺小叶范围的坏死E. 神经轴突断裂,其断裂间距为2㎝14. 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比较,下列哪项正确A. 脂肪组织>神经组织>肝细胞B. 软骨>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C. 骨>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D. 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E. 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15. 关于骨折愈合,下列哪项不正确A. 骨折两断端间的血肿形成,阻碍了骨痂的形成,致使愈合时间延长B. 纤维性骨痂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软骨形成过多会延迟愈合时间C. 骨性骨痂形成初期是骨小梁排列紊乱的编织骨D. 骨性骨痂建成后,即达到临床愈合阶段E. 骨痂的改建或再塑是根据人体需要把编织骨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16.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在何时出现?A. 只在早期B. 在后期已经形成瘢痕之后C. 自始至终都存在,但早期多,晚期少D. 自始至终都存在,但早期少,晚期多E. 以上都不对17. 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在再生中的作用是:A. 对细胞的粘附、移行和增殖均有影响B. 促进细胞铺展C. 能把多种细胞粘合在一起形成组织或器官D. 作为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支架E. 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18. 在创伤修复过程中调控细胞生长与分化的物质中,属于细胞外基质的是:A.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肿瘤坏死因子C. 表皮坏死因子D. 生长抑素E. 层粘连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19. 瘢痕疙瘩的形成机制中,可能与哪种细胞分泌多种生长因子有关?A. 巨噬细胞B. 中性粒细胞C. 淋巴细胞D. 纤维母细胞E. 肥大细胞20. 组织损伤后细胞再生过程中,生长停止的调控与哪种因素有关?A. 细胞的接触抑制丧失B. 细胞的接触抑制C.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 白介素-1E. 肿瘤坏死因子B型A. 肝细胞B. 肾小管上皮细胞C. 胰腺细胞、D. 心肌细胞E. 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21. 永久性细胞22. 不稳定细胞A. 完全再生B. 化生C. 肥大D. 一期愈合E. 二期愈合23. 手术切口24. 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25. 创面不整的伤口C型A. 完全再生B. 不完全再生C. 二者均有D. 二者均无26. 手指被切断后的再植27. 表皮擦破伤28. 骨折愈合29. 大血管断裂缝合30. 部分肝脏被切除,残留的肝组织经过增生,达到原来肝脏的同样重量X型31. 肉芽组织再修复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作用?A. 感染及保护创面B. 修复表皮C. 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D. 机化异物E. 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32. 二期愈合见于下列哪几种伤口?A. 组织缺损较大B. 创缘不整C. 炎症反应轻微D. 无法整齐对合E. 感染33. 符合创伤愈合的基本病理变化:A.早期有中性粒细胞B.伤口收缩是由于胶原引起的C.出现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D.瘢痕形成的拉力强度和正常一样E.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可阻止表皮再生34. 影响肉芽组织形成和成熟的因子为:A.蛋白质缺乏B.锌缺乏C.维生素C缺乏D.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E.铁缺乏35. 不稳定的细胞包括:A.表皮细胞B.呼吸道和消化道被覆细胞C.生殖器官被覆细胞D.淋巴造血细胞E.汗腺细胞36. 稳定细胞包括:A.腺及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B.间叶组织细胞C.平滑肌细胞D.间皮细胞E.神经细胞37. 永久性细胞包括:A.神经细胞B.横纹肌细胞C.心肌细胞D.平滑肌细胞E.间皮细胞38. 下列哪些细胞再生能力强A. 肝细胞B. 血管内皮细胞C. 淋巴造血细胞D. 骨骼肌细胞E. 心肌细胞39. 下列哪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特点A. 鲜红色,颗粒状B. 触之柔软、疼痛C. 镜下纤维母细胞多D. 常伴有黏液变性E. 湿润40. 肉芽组织的演变是A. 纤维母细胞逐渐减少B. 炎细胞逐渐减少C. 毛细血管逐渐减少D. 胶原纤维逐渐增多E. 间质水份逐渐减少41. 哪些条件符合一期愈合A. 组织损伤较大B. 伤口整齐C. 有较多坏死组织,有感染D. 留下一条线状瘢痕E. 有炎症反应42. 以下哪些因素有利于伤口的愈合A. 选用激素类药物B. 选用青霉胺药物治疗C. 老年人,配合治疗D. 选用中药生肌散治疗E. 服用维生素C43. 肉芽组织的抗感染能力是由于A. 病原菌少B. 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C. 大量成纤维细胞D. 少量炎细胞E. 胶原纤维渐多44. 下列哪种组织几乎缺乏再生能力A. 神经细胞B. 横纹肌细胞C. 心肌细胞D. 毛细血管E. 骨组织45. 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上的重要作用是A. 恢复原有的结构与功能B. 抗感染及保护创面C. 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D. 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E. 创伤愈合46. 肉芽组织中包括下列哪些成分A. 纤维母细胞B. 肌纤维母细胞C. 血管内皮细胞D. 炎性细胞E. 神经纤维47. 毛细血管再生时增生的内皮细胞分化成熟时可分泌:A. Ⅲ型胶原B. Ⅳ型胶原C. 层粘连蛋白D. 纤维连接蛋白E. 纤维蛋白48. 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A. 巨噬细胞增生B. 体质因素C.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 纤维母细胞增生E. 肥大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49. 调控再生的有关因素:A. 生长因子B. 生长抑素C. 细胞的接触抑制D. 层粘连蛋白E. 纤维连接蛋白二名词解释1.修复2.再生3.完全再生4. 接触抑制5. 肉芽组织6. 瘢痕疙瘩三填空1. 再生时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________及________,则称为完全再生。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7
D. 平滑肌层在肠吻合后可经再生恢 复结构
E. 平滑肌层在肌性动脉吻合后可经 再生恢复原结构
2.029 下述哪项符合间叶组织的再生? A. 纤维母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B. 软骨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C. 骨骼肌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D. 平滑肌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E. 心肌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粘连 E. 中枢神经软化灶由神经胶质细胞
增生修复,形成胶质瘢痕 2.013 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伤口 2~3 天后
皮肤与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是因为: A. 伤口愈合的自然规律 B. 伤口中纤维细胞的作用 C. 伤口中肌纤维母细胞的作用 D. 皮肤的自然收缩 E. 与肉芽组织中巨噬细胞激活后所
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2.014 维生素 C.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作用的主
19
2.056 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瘤的形成 2.057 腹壁切口疝的形成 2.058 胃肠吻合术后所致的吻合口狭窄 2.059 掌指关节附近的皮肤三度烧伤愈合后
所致的指伸直障碍
2.060-2.067
A. 肥大
B. 增生
C. 再生
D. 化生
E. 机化
2.060 老年人的硬脑膜出现了骨组织
2.061 授乳期的乳腺
D. 生长抑素
E. 层粘连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
2.005 肉眼观察肉芽组织呈颗粒状是由于:
A. 炎症细胞灶性集聚
B. 新生的毛细血管呈团块状
C. 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袢状弯曲状
D. 巨噬细胞的灶性集聚
E. 纤维母细胞形成过多
2.006 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刺激毛细血管增
生及纤维母细胞增生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C. 肝小叶不断增生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名词解释1.修复(repair)2.再生(regeneration)3.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4.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5.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6.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7*.创伤性神经瘤(traumatic neuroma)8*. 生长因子(cell growth factors)9.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10.瘢痕组织(scar tissue)11.瘢痕疙瘩(keloid)12.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13*.痂下愈合(healing under scab)14*.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二、填空1.组织损伤的修复包括①----、②----2种不同过程。
2.生理性再生可发生在①----、②----、③----、④----等器官、组织。
3.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组织细胞分为①----、②----、③----3类。
4.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①----,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②----,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例如③----细胞。
5.胃肠黏膜上皮缺损后通过①----修复,纤维组织的再生是通过②----修复,毛细血管以③----方式再生,心肌损伤破坏后一般发生④----修复,皮肤附属器损伤后发生⑤----修复。
6.短距离调控细胞再生的重要因素有以下3方面:①----,②----,③----。
7.请列举4种细胞生长因子:①----,②----,③----,④----;抑制上皮增殖,促进间质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为⑤----。
#8 *.胶原纤维的生成过程是①----在生长因子刺激下将②----分泌到细胞外,被③----酶切去两端球形结构,形成④----,后者相互错开1/4平行排列交联成⑤----,再进一步聚合成较宽的⑥----。
病理第七版第二章

第一节
生理性再生
再
生
再生
病理性再生 生理性再生: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 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 充,以保持原有结构和功织缺损 后发生的再生。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一)细胞周期(cell_cycle)
终端分化
G1期(DNA合成前期)
(二)瘢痕组织对机体的影响
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①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
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 补并连接起来 。 ②保持组织器官的坚固性
由于瘢痕组织含大量胶原纤维, 这种 填补及连接也是相当牢固的 。
2、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①瘢痕收缩
②瘢痕性粘连
③器官硬化
④瘢痕疙瘩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 成,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肉眼观为鲜红色,颗 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
(一)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光镜下
肉芽组织的成分是“三多一少”:毛细血管 多、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多、炎症细胞多、 胶原纤维少。
肉眼观
呈鲜红色,细颗粒状,柔软湿润,触之易出 血,无痛觉。
与受损神经相 连的神经细胞 存活。 断离的两端距 离<2.5cm。
三、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受损组织的再生能力
受损组织修复的完好程度取决于
细胞外基质 细胞因子的调控等
(一)细胞外基质 ( ECM)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是 由细胞产生的细胞间的大分子物质。
主要成分有:
损伤修复过程中,ECM经代谢调整, 其成分也会有所改变,如Ⅲ型胶原减 少而I型胶原增多,使组织修复能力增 强。在实质脏器慢性炎症时, ECM增 生过度 ,使器官发生纤维化、硬化。
第二章损伤修复(repair)

渐慢,一月时瘢痕形成
伤后24h内基底细胞开始增生, 覆盖于肉芽表面,细胞相遇时再 上增生停止,开始分化(伤口过 大,超过20cm,须植皮)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比较
组织缺损 创缘
感染
对合 瘢痕 愈合时间
一期愈合
少 整齐
无
整齐、严密 少 短
6月中旬手术切口中段处皮肤出现破溃流脓,换药 治疗,破溃处反复出现,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北 京骨髓炎医院。
谢谢各位的聆听
pathological regeneration:指病理因素引起缺损 后的再生
1.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不稳定细胞 (labile cells) 表皮、粘膜上皮、淋巴造血细胞等
稳定细胞 (stable cells) 肝细胞、纤维细胞、腺细胞、骨母细胞等
永久性细胞 (permanent cells)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物流出; 给予引流1个月后,伤口愈合不佳。仍有大量
脓性分泌物流出; 再次行清创术,见创口遗留黑色塑料,长约
0.7cm,宽约0.5cm,厚约0.3cm; 直今三个多月,形成窦道,有分泌物流出,局
部红肿。
例2
患者, 男, 76岁 2006年4月26日外伤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入北
京某医院手术治疗。于4月29日行“全髋关节置 换术”两周后拆除缝线,住院22天后出院。 住院期间病人出现尿失禁现象,回家后出现尿潴 留,就诊回龙观某医院以“前列腺炎”治疗。用 药后症状消失。
第二章损伤修复(repair)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repair)
修复方式
再生 纤维性修复
创伤愈合
一、 regener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肝硬化 Masson’s stain
47
骨原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
48
49
50
51
创 伤 性 神 经 瘤 — 顽 固 性 疼 痛
52
53
54
55
瘢痕组织
56
57
58
59
60
61
(一)成分及形态
1、形态: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 2、成分: 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 成纤维细胞(分布毛细血管间,少有胶原纤维) 炎细胞(数量不等)
27
肉芽组织模式图: a毛细血管 b纤维母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胶原纤维
e淋巴细胞
f单核细胞 g中性粒细胞
28
肉芽组织
31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一 ) (二 ) (三 ) 血管生成的过程 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 组织重构:细胞外基质结构改变
32
第三节
创伤愈合
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 复杂组合,是各种修复过程的协同。
一、皮肤创伤愈合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5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
(一)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周期 静止期-G0期 一般而言:低等动物再生能力>高等动物 间期-G1期、S期、G2期 分裂期-M期
幼稚组织再生能力>高分化组织
易受损伤组织、经常更新组织再生能力强
6
(二)*细胞分类
1、不稳定细胞 (labile cells)
2、稳定细胞 (stable cells)
肝细胞坏死 网状支架完整
网状支架塌陷
16
(二)纤维组织的再生
原始间叶细胞或 静止的纤维细胞
纤维母细胞/成 纤维细胞 分裂、增生
合成、分泌 胶原纤维 纤维细胞
17
(三)软骨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 软骨膜内幼稚细胞
软骨母细胞
软骨基质
软骨细胞 骨:完全再生
18
(四)血管的再生
1. 小血管的再生:以毛细血管再生为起点,以生芽的方式 完成。以后改建为小动脉、小静脉。 2. 大血管的修复:需手术缝合。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e, VEGF)
6 、其他细胞因子(cytokines)
23
刺激增生机制
生长因子+特异受体
激活受体(内源性激酶) 底物磷酸化 信号转导、形成第二信使 激酶放大效应 激活核转录因子、启动DNA合成 细胞分裂(促进增生)
21
四、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一)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中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任何组织都占有相当 比例,主要作用是把细胞连在一起,借以支持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 功能。在调节细胞生物学行为上发挥主动作用。
1、胶原纤维(collagen) 2、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 3、粘连糖蛋白(adhesive glycoproteins)
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的各种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骨母细胞) 软骨母细胞/平滑肌细胞(再生能力弱) 新生细胞来源:残存的正常细胞
9
3. 永久性细胞
特点:无再生能力。 *代表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神经细胞存活前提下,受损的神经纤维有活跃的再生能力)
10
二、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12
二、成体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肌肉干细胞、 肝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
利用自体健康组织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靶 组织,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目的。既能克服异体排斥,又 避免了胚胎干细胞来源不足。此机制在干细胞研究中具
有革命性意义。
30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瘢痕(scar):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更多,发生玻璃样变性。 (一) 形态 M :收缩、灰白色半透明、质韧缺乏弹性 m:大量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束、少量纤维细胞及血管 (二)作用和影响 利: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和坚固性 弊: 瘢痕收缩;瘢痕性粘连;器官硬化;肥大性瘢痕
增生达到原有大小时,细胞停止生长。
25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组织结构的破坏,包括实质细胞与间质细胞的损伤, 其修复不能单独由实质细胞再生来完成; 损伤局部间质新生出肉芽组织溶解吸收异物并填补 缺损,肉芽组织成熟,转变为瘢痕组织,使缺损得到修 复。
26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概念: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伴 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 似肉芽。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Repair of injury
病理教研室:赵然
1
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再生的概念。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
了解:各种细胞的再生过程。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瘢痕组织的作用及对机体的影响。
骨折愈合的过程。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2
修复(repair):
29
(二)*肉芽组织作用
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及组织缺损 3、机化、包裹坏死物质、异物、血栓及炎性渗出物
(三)肉芽组织结局
1、 成熟:(1) 间质水分吸收减少 (2) 炎细胞减少消失 (3) 毛细血管腔数目减少、部分改建
(4) 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增多
2、 老化: 最终转换为瘢痕组织
干细胞概念
干细胞是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无限或较
长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根据 出现先后顺序分为胚胎干细胞核成体干细胞。
11
一、胚胎干细胞 意义: 1.拥有类似胚胎的全能分化性-----胚胎调控机制 2.胚胎干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成功-----致畸致瘤实验
组织移植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 3.潜在应用----修复甚至替换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以皮肤手术切口为例) 1、伤口早期变化(数小时内炎症反应) 2、伤口收缩(2天—2周)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3天—1月)
4、表皮及其它组织的再生(24h内基底细胞增生)
33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 2、二期愈合
34
一期愈合 条件
二期愈合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 缺损大,创缘不整,感染, 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 无法整齐对合的创口 对合严密的伤口 愈合时间短,瘢痕少, 伤口收缩不明显 愈合时间长,瘢痕多,伤口 收缩明显,感染被控制、坏 死组织被清除后,再生才能 开始
概念:对损伤所造成的机体细胞和组织缺损进行的修补恢复过程 称为修复。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结构功能。 参与成分:各种细胞
细胞外基质
要素:机体吸收,清除 (免疫系统,炎症反应) 再生/完全性修复(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均恢复) 瘢痕/不完全修复(只恢复完整性,不能恢复结构和功能) 多数情况下多种组织损伤,两种修复过程同时存在
13
三、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四、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与细胞再生中的作用 骨髓、脑、表皮组织、角膜、肝脏、骨骼肌和心肌
14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取决因素
1 该细胞再生能力的强弱
2 组织结构的完好程度 (基底膜/实质细胞支架结构)
15
(一)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
柱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 腺体--基底膜完整或破坏 肝细胞--部分切除
3、永久性细胞 (permanent cells)
7
1.不稳定细胞
特点:再生能力强,不断增殖。 *代表细胞: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 细胞、男/女生殖器官管腔被覆细胞、 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新生细胞来源:干细胞 — 表皮基底细胞 — 胃肠道黏膜隐窝细胞
8
2. 稳定细胞
特点:生理情况下无再生(G0),损伤后再生能力(G1)。 *代表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 (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的粘膜腺体;肝/胰/内分泌 腺/汗腺/皮脂腺实质细胞)
22
(二)与再生相关的生长因子
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
3、表皮生子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横纹肌:再生能力极弱(骨骼肌); 视肌膜是否存在、肌纤维是否完全断裂
2、平滑肌再生:小血管壁的平滑肌--再生修复
大血管和胃肠道平滑肌--瘢痕修复
3、心肌再生:瘢痕修复
20
(六)神经组织再生
1. 神经元:无再生能力,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补, 形成胶质瘢痕。
2. 神经纤维:与其相连的神经元存活时,可再生修复。
抑制增生机制
周期素+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促细胞分裂的蛋白磷酸化受抑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增生)
24
(三)抑素与接触抑制
抑素(chalon): 能特异性抑制组织增殖的物质,具有组织特异性。 如已分化的表皮细胞分泌表皮生长抑素。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
皮肤创伤,缺损部周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并向中心迁 移,将创面覆盖并相互接触时,或部分肝切除时,肝细胞
特点
35
二、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