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牙间接粘接修复体的研究进展
提高修复体固位力的措施

提高修复体固位力的措施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做了修复牙齿后,刚感觉挺好,可是过没多久,修复体就开始晃晃悠悠,甚至有点儿松动了。
哎呀,心情瞬间就掉进了谷底。
修复体固定不好,吃东西的时候也不敢大张旗鼓地咬,生怕掉了。
想想看,这牙齿在嘴里“走动”,真是让人有点发愁。
那么问题来了,修复体的固位力为什么会不够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强固位力,让修复体不再“跑”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怎么提高修复体的固位力,别担心,咱们把话说得通俗点,保证你听得懂,做到也不难。
咱得知道,修复体的固位力就是修复体和牙齿之间的“粘合力”。
这个“粘合力”不强,修复体就容易松动,甚至掉下来。
而想要提高这个固位力,最直接的一招就是保证修复体和牙齿的接触面足够紧密。
你知道,牙齿的形状可是千奇百怪,不是每颗牙齿都长得规规矩矩。
牙齿的形态一不对,修复体的固位力也就打了折扣。
所以,咱们在做修复体时,医生可得仔细调整,保证修复体的形状完全符合牙齿的轮廓,不能让修复体“松松垮垮”地待在上面。
再说,粘结材料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粘结材料,选择一款适合的才是关键。
如果粘结剂不够强,修复体和牙齿之间就像是搭了个“马虎桥”,容易崩塌。
而如果选择了合适的粘结材料,就好比是给修复体装上了一个“防弹衣”,增强固位力,修复体也更稳定。
很多时候,医生会根据牙齿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粘结材料,如果是后牙,通常会选择强度更高的粘结剂,这样能更好地抵抗咀嚼时的压力。
要说还有什么办法,那就是治疗前的预备工作得做好。
想想看,如果牙齿本身有问题,比如龋齿、牙周病,或者牙齿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牙石,这些都可能影响修复体的固定效果。
所以,在做修复前,医生通常会对牙齿进行一定的清洁和修整,确保牙齿表面光滑,牙齿的形状也能和修复体完美配合。
这样一来,修复体的稳固性就大大提高,不容易松动。
医生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来增加固位力,比如“磨面”技术或者“根管治疗”后的加固措施。
后牙活髓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方案选择探讨

后牙活髓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方案选择探讨引言后牙活髓牙牙体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常见于牙齿受到外伤、龋齿引起的牙髓炎等情况。
正确的修复方案的选择对于恢复牙体功能和美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后牙活髓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方案选择以及各种修复方案的优缺点。
1.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最常用的修复方案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填充材料直接修复牙体缺损。
常见的直接修复材料包括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等。
直接修复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费用相对较低,但其缺点是耐磨性较差,易发生继发龋和修复体脱落。
间接修复是指通过制作牙模,然后在牙模上制作修复体,最后再将修复体粘接到牙体上。
间接修复的常见材料有金属合金、烤瓷、全瓷等。
间接修复的优点是耐磨性较好,较难发生继发龋和修复体脱落,然而其缺点是需要多个步骤进行,费用较高。
3. 牙髓治疗后再修复在进行修复之前,若后牙活髓牙经过根管治疗,牙髓炎已经得到控制,则可以进行牙齿修复。
此时,可以选择直接修复或间接修复进行修复。
牙髓治疗后再修复的优点是能够保留自然牙齿结构,恢复牙体功能和美观。
二、各种修复方案的优缺点优点:a) 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
b) 可以在一次就诊中完成修复。
c) 费用相对较低。
缺点:a) 耐磨性差,易发生继发龋和修复体脱落。
b) 难以达到较好的美观效果。
c) 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和修复。
2. 间接修复的优缺点缺点:a) 操作复杂,治疗时间较长。
b) 需要多个步骤进行,费用较高。
c) 可能需要进行修复体的拆卸和重做。
优点:a) 可以保留自然牙齿结构,恢复牙体功能和美观。
b) 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继发龋。
三、修复方案的选择在选择适合的修复方案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牙体缺损的大小、位置和病因、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经济能力以及患者的期望等。
对于较小的牙体缺损,直接修复是一个简便和经济的选择。
对于较大的牙体缺损,间接修复可以有效地恢复牙体功能和美观。
对于已经进行牙髓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直接修复或间接修复进行修复。
粘接式磁性附着体与牙齿根面粘接的微渗漏研究

tea i [ ] rat acr e , 0 5 7 4 : 4 6一R 4 hrpe J .B es C n e R s 2 0 , ( ) R 3 s 43
b e s c n e p t ns J . eaO cl 1 9 , 3 9 1— 0 ra t a c r ai t[ ] A t n o ,9 4 3 :0 9 4 e
Lib r n GL, Go ra e e ma u l y S, P a ma o i e i — p a ma o y a c r l- h r c kn t c h r c d n mi e a
ae n fnai rat a cr J . M C iS r,02,9 :8 gmet ivs ebes cne[ ]JA ol ug20 14 4 8 o v
2 Co k GB,Ne ma I God l t J e 1 C i ia t iy o e u o a n E, l b a t L, t a . ln c l u i t f s r m l
He r一 2 n u t sig o h a e mm u o u o ae y t m n b e s / e e t n t e b y ri n n l tm t d s se i r a t a
4 Ro sJ s S,F e c e A,L n t l th rJ i et GP,e 1 h e ta .T e HER 一2 n u g n n / e e ea d Ese a F ,C e i tv J h l CD,Fr s h ,e a ,C i ia t i f eqn i c eH t t l ln c lu i t o i lHER ly s l
On oo it 0 3, 4):0 c lgs,2 0 8( 3 7—3 5 2
牙体缺损直接粘结修复术

第四节 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
内容
一 固位钉的牙体修复术 2 沟槽固位与银汞合金钉技术 3 嵌体修复术
适应症
牙髓、牙周情况良好,足够厚牙本质 承受合力的牙体严重缺损 难以预备固位的大范围龋损 冠修复的银汞合金或树脂核
固位钉的作用
对修复体
对牙体组织
正作用 固位↑
防止牙尖劈裂
反作用 强度↓
抗力↓
(限制数目,材料包绕) (限制直径、数目)
牙体缺损直接粘结修复术
� 19世纪末,G.V.Black创建了牙体修复体系,强调 充填体固位主要以机械固位的传统方法。
� 1955年Buonocore首次采用酸处理牙面并提出了釉 质粘接技术,并研究了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的可行 性。一种不需过多磨牙的,能够通过机械和化学 力固位的牙体修复方法诞生。
近年来,牙体修复学方面的进展主要 体现在由以往的以银汞合金为主要修复材 料逐渐转变为以牙色材料粘结修复为主, 牙色材料和粘结剂的发展成为主要研究趋 势,新材料的涌现,成为牙体修复的范围 得以拓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混合层:粘结剂渗入脱矿牙本质表面暴露 的胶原网聚合在牙本质与树脂之间形成的 铰链层。
酸蚀对牙本质的影响
酸蚀可能造成牙本质的过干燥和过酸蚀 � 牙本质过干燥使胶原纤维塌陷
胶原层难以被粘结剂渗透而致粘结力下降 � 牙本质过酸蚀使粘结剂难以完全渗透
导致脱矿的牙本质渗漏和敏感
全酸蚀技术的不足
容易造成混合层不完整、不均匀 保持湿粘接界面较难 酸蚀牙面后用水冲洗再吹干 操作费时,患者感不适 技术敏感度高 涂布粘结剂时难以把握牙面的干燥程度
� 粘结技术:利用粘结剂的粘结力使固体表面连接的 方法称为粘结技术。
� 粘结力:物理性——最基本粘结力(摩擦力) 化学性——化学键()
复合树脂嵌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复合树脂嵌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复合树脂嵌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何万志朱运握吴红崑【摘要】复合树脂嵌体也称间接性树脂修复,是由含有双甲基丙烯酸酯基类的复合树脂在体外固化制作而成。
体外固化过程释放了复合树脂嵌体的聚合收缩应力,使修复体的聚合收缩局限在粘接层内;同时提高了复合树脂的聚合程度,提升了其机械性能。
同样,由于复合树脂嵌体有体外操作过程,因此在解剖形态方面更佳,有着相比直接树脂充填更良好的邻面接触和面形态。
相比瓷嵌体,复合树脂嵌体有着修补方便,不磨耗对牙等特点。
随着复合树脂材料及树脂粘接材料的更新,复合树脂嵌体的性能如抗折裂强度、边缘微渗漏、硬度及耐磨性等方面得以提高,复合树脂嵌体在临床方面的应用逐渐广泛,不仅限于牙体严重缺损活髓牙的修复,在完成牙髓治疗后的牙齿、隐裂牙、重度磨损牙等疾患中均有应用。
本文就近年来复合树脂嵌体的性能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复合树脂;嵌体;间接修复[中国图书分类号]R78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48/.kqxf.1009-3761.2021.02.015Research progres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resin inlayHE Wan-zhi,ZHU Yun-wo,WU Hong-ku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s&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Oral Diseases&Dept.of Geriatric Dentistry,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Abstract】Composite resin inlay,also known as indirect resin restoration,contains dimethacrylate and is made by curing in vitro.The vitro curing process releases the polymerization shrinkage stress of the composite resin,which limits the shrinkage in the adhesive layer,and improves the polymerization degre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In the same way, the composite resin inlay has a better anatomical morphology due to its vitro operation.It has better adjacent contact and occlusal morphology than direct pared with the ceramic inlay,the composite resin inla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nience of repair and no abrasion to the teet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resin and adhesive materials,th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resin inlay such as fracture resistance,marginal microleakage,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are improved.Therefore,the composite resin inla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not only in the restoration of vital teeth with serious defects,but also in the teeth after root canal treatment,cracked teeth,severely worn teeth and so on.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on the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status of composite resin inlay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Key words:composite resin;inlay;indirect restoration临床上常用的含有双甲基丙烯酸酯基类的复合树脂,其固化时总伴有一定程度的体积收缩(1.5%-3.4%)[1],产生的应力导致牙-修复体界面边缘缺陷和缝隙的出现,进而导致继发龋、术后敏感等发生,最终影响树脂充填体的修复效果。
3种高嵌体修复材料的抗折性能比较

3种高嵌体修复材料的抗折性能比较詹春华;刘冰;黄杏颜;冯丽嫦【摘要】目的:比较3种高嵌体材料修复前磨牙MOD洞型的抗折性能.方法:选取50个健康离体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Ⅰ、Ⅱ、Ⅲ、Ⅳ4个实验组(n=10).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4个实验组常规根管预备和充填后进行高嵌体MOD洞型预备,其中Ⅰ、Ⅱ、Ⅲ组颊舌尖预备2 mm,Ⅳ组预备1 mm.然后Ⅰ组采用间接复合树脂模块修复,Ⅱ组采用二硅酸锂加强型玻璃陶瓷修复,Ⅲ、Ⅳ组采用氧化锆高嵌体修复.最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在负荷1 800 N时检测各组样本的抗折性能,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本折裂的类型.结果:对照组及Ⅰ、Ⅱ、Ⅲ、Ⅳ组抗折力(N)分别为1 135.92 ± 228.61、687.58 ± 107.66、705.41 ± 203.78、1 572.84 ± 243.53和1 012.65 ± 193.80,Ⅲ组与其他各组比,P<0.05;Ⅳ组与对照组相比、Ⅰ组与Ⅱ组相比,P>0.05.Ⅰ、Ⅱ组样本折裂主要为E型,其次为B型;Ⅲ、Ⅳ组样本折裂主要为B 型和D型.结论:对于根管治疗后的前磨牙,用氧化锆高嵌体修复较间接复合树脂、二硅酸锂加强型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具有更高的抗折性.%AIM:To compare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and modes of failures of three different aesthetic MOD onlays on endodontically treated premolars. METHODS:50 sound maxillary premolars were selected,10 untreated teeth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s.The other 40 premolars were subjected to standardized MOD onlay preparation and root canal treatment 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n=10). Onlays of indirect composite and lithium disilicate ceramic were re-spectively prepare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MOD cavity ofgroupⅠandⅡ,onlays of Full Zirconiafor for groupⅢandⅣ. IngroupⅠ,ⅡandⅢbuccal and palatal cusps were reduced by 2 mm,and ingroupⅣby 1 mm. All onlays were cemented using Multilink Automix. All the samples of the 5 groups were subjected to fracture resistance test on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The fractured surfaces were observed under stereo-microscope. RESULTS:The fracture resist-ance(N)of group control,Ⅰ,Ⅱ,Ⅲ and Ⅳ was 1 135.92 ± 228.61,687.58 ± 107.66,705.41 ± 203.78, 1 572.84 ± 243.53 and 1 012.65 ± 193.80 respectively (groupⅢvs the other groups,P<0.05;groupⅠ,ⅡorⅣvs the control,P>0.05). No crack was observed in the restorations of group Ⅲ. The restorations of group Ⅰ and Ⅱshowed mainly type E fracture mode followed by type B;those of groupⅢandⅣshowed m ainly type A fracture mode. CONCLUSION:Full zirconia MOD onlay has higher fracture resistance for endodontically treated premolars than the other MOD systems.【期刊名称】《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06【总页数】5页(P332-335,344)【关键词】CAD/CAM;氧化锆;二硅酸锂;间接复合树脂;高嵌体【作者】詹春华;刘冰;黄杏颜;冯丽嫦【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510220;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510220;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510220;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5102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1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患牙在根管治疗术后进行修复时,修复材料应能代替缺损的牙体组织,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能使牙体恢复正常的咬合功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外观及冠方封闭性。
口腔修复技术新进展

(3)光学印模。光学印模可分为几种方法,一为在口腔内直接印模,从口腔内直接获得三维信息,取代传统的取印模和倒模程序;另一类为从取出的石膏模型上间接获得牙齿的三维信息,具体方法为光学探头置于与预备牙体平行之上,不要与牙面接触,可成10°左右的角度,此时显示器可显示出输入的预备后牙齿的形态。
(4)设计。在显示器上描绘出修复体的边缘线,体线分别设计最低线与最高线、邻接线、切缘线、面形态,并可在投影线上设计牙尖高度和中央凹等的深度。可根据提示反复设计修改至合适后,将资料储存。设计完成后可在显示器上显示修复体的形态,此时仍可返回编辑程序修改。
激光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从最开始牙龈软组织的手术,牙体脱敏,发展到激光焊接机的成功应用,并逐渐向口内直接焊接以及激光预备基牙及激光测量获取共同就位道,在口腔修复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激光在口腔修复的广泛应用也必将影响和促进口腔修复飞速发展。
3、口腔应用材料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口腔修复的发展
作工艺的共享而促进整个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口腔修复的整体发展,并与国际发展同步。
5、传统的修复技术的改进发展与淘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传统的修复技术与材料将逐步淘汰或逐渐较少使用,如修复学中的锤造冠桥修复将会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和修复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加强而逐渐消失,而锻造钢丝的可摘局部义齿将大量减少,将被铸造支架及各类附着体的修复技术所取代,仅作为永久性的修复前暂时性义齿的制作。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复合树脂已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并逐步取代塑料而成为口腔修复的主要材料,而粘结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将使各类牙体缺损、缺失的固定义齿修复更为易行。
(5
)设计完成后磨切修复。按照提示将瓷块置于切架上固定,注意检查切盘,钻头更换冷却水后输入切磨的命令,冠和嵌体即可在20 min内切磨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可在40~50 min内完成。修改抛光后粘接,粘接方法同常规瓷修复体的粘接。
后牙邻面牙体缺损两种修复治疗分析

第31卷第3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1N o.32010年06月Jour nal of J il in M edi c al C ol l ege Jun.2010—153一文章编号:1673-2995(2010)03-0153-02后牙邻面牙体缺损两种修复治疗分析杨峰,陈继军(吉林市口腔医院,吉林吉林132011)关键词:牙体缺损;合金嵌体;光固化复合树脂中图分类号:R783.3文献标识码:B后牙邻面牙体缺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会导致牙体形态、咬合关系、邻接关系破坏,牙髓、牙周组织病变,咀嚼能力降低等严重后果。
近几年,我院采用合金嵌体修复后牙邻面牙体缺损取得良好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198名患者共计224颗后牙邻面牙体缺损,先对其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病进行治疗,然后做合金嵌体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
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嵌体修复者为实验组,充填修复者为对照组,实验组86颗患牙,对照组138颗患牙。
1.2舍金嵌体治疗方法牙体预备,根据要求,去腐、预防性扩展、洞壁无2讨论经验交流倒凹,预备洞缘斜面,邻面做片切形或箱形洞,骀面可加鸠尾固位形;取印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技工室完成合金嵌体制作;复诊,口内试戴,调黯,磨光,聚羧酸粘固粉粘固;复查,患者术后3个月、半年、1年、2年复查。
1.3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方法牙体预备,依据要求,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患者术后3个月、半年、1年、2年复查。
1.4修复评定标准成功:充填物或嵌体未脱落,未折断,有正常咬合关系,邻接关系,未发生继发龋;失败:成功项内一项不符合者。
1.5结果对合金嵌体修复患牙86颗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患牙138颗分别在3个月、半年、1年、2年进行复查,结果见表l。
表12种修复方法3个月至2年的复查结果后牙邻面缺损是牙体常见病之一.仅依靠充填及粘接修复技术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合金嵌体作者简介:杨峰(1965一),男(汉族),主治医师,大专.具有更好的抗力形和固位形,边缘适合性良好,体积稳定与洞壁密合,可高度抛光,自洁作用好,邻接区的位置、松紧、大小容易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2019 年8月 第6卷/第24期V ol.6, No.24 Aug. 201932后牙间接粘接修复体的研究进展蒋文翔,许月丹,刘 威,赵维家,金鑫阳,卢凌骄,傅柏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摘要】后牙间接粘接修复体(posterior indirect adhesive restorations ,PIAR )是一种依靠粘接固位的后牙间接修复体,包括嵌体、高嵌体、贴面、粘接性部分冠和粘接冠等各种类型。
本文对PIAR 的材料、分类、适应症和牙体预备方法等做一简介。
【关键词】口腔修复;间接修复体;粘接;牙科陶瓷【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4.32.05后牙间接修复体通常有全冠(full crowns )、部分冠(partial crowns )、嵌体(inlays )和高嵌体(onlays )等。
传统的修复体要求预备体具有一定的固位形,比如全冠要求有一定的轴面聚合度和龈距,部分冠需要做钉洞或沟固位形,嵌体和高嵌体要求底平壁直、面鸠尾洞形和邻面箱状洞形等。
这些要求使得传统修复体的洞形设计复杂,牙体预备量较大。
Edelhoff 等研究表明后牙全冠的预备量约为冠部牙体组织的67.5%~75.6%,近远中邻面嵌体的预备量约为27%,高嵌体的预备量在34%~39%[1]。
随着粘接技术的进步和高强度美学修复材料的发展,超嵌体、贴面和粘接性部分冠等依靠粘接固位的后牙间接修复体开始出现,被称为后牙间接粘接修复体(posterior indirect adhesive restorations ,PIAR )[2-3]。
PIAR 牙体预备量少,符合微创修复的理念,对于保护活髓、保存健康牙体组织和延长牙齿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1 修复材料目前用于PIAR 的永久修复材料主要有复合树脂和陶瓷两种。
两种材料各有优缺点,前者具有良好的边缘完整性和可修补性,不易磨损对颌牙,但强度较低。
后者强度、耐磨性、美观性都非常出色,但质地较脆,易折裂[4]。
主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CAD/CAM 工艺和热压铸瓷工艺。
CAD/CAM 工艺是利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将预先压缩或烧结的块状材料切削成形制作修复体或修复体基底的工艺,过程简单,可用于椅旁即刻修复,已经广泛用于制作嵌体、高嵌体和全冠等修复体[5]。
可以用于CAD/CAM 加工的修复材料称为可切削材料,其中可用于粘接修复的主要有可切削树脂和可切削玻璃陶瓷。
1.1 可切削树脂和陶瓷可切削树脂材料如Paradigm MZ100(3M ESPE )和Telio CAD (义获嘉)可以用于后牙嵌体、瓷贴面的制作,强度接近长石质瓷。
瓷增强聚合物(ceramic-reinforced polymers ,CRP )是一种陶瓷和树脂的混合材料,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点,也称为混合物陶瓷。
CRP 包括瓷纳米树脂(resin nano-ceramic ,RNC )和树脂渗透陶瓷(polymer-infiltrated ceramic ,PIC )。
RNC 是在复合树脂中添加纳米级的陶瓷填料,代表有3M ESPE 公司的“优韧瓷”Lava Ultimate (80wt%陶瓷填料的复合树脂)和日本松风公司的“聚合瓷”Ceramage Block (73wt%陶瓷填料的复合树脂)等。
PIC 是添加有机聚合物的多孔陶瓷,代表产品有VITA 公司的“弹性瓷”Vita Enamic (掺入14wt%有机聚合物的多孔陶瓷)。
CRP 将陶瓷的强度和树脂材料的韧性相结合,易于切削和粘接,美学性良好[6]。
可切削玻璃陶瓷的主要成分包括长石质瓷(如德国VITA 公司的Vitablocs Mark II 和德国西诺德公司的CEREC )、白榴石增强的玻璃陶瓷(如义获嘉公司的IPS Empress CAD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如义获嘉公司的IPS e.max CAD )和氧化锆增强型硅酸锂玻璃陶瓷(如Vita 公司的Vita Suprinity 和美国登士柏公司的Celtra Duo )。
1.2 热压铸陶瓷热压铸瓷工艺(heat pressed ceramic technique )是通过失蜡法将高温软化的瓷材料注射或压铸到进入蜡型空腔中形成修复体的技术。
早期的热压铸陶瓷以白榴石瓷为主要成分,强度较低。
随后的热压铸陶瓷(如义获嘉公司的IPS Impress II 和IPS e.max Press )主要成分是二硅酸锂,抗折强度可以达到400MPa [6]。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兼具强度和半透明性,可以通过回切和饰面瓷进行丰富的色彩表达,广泛应用于贴面、全冠、嵌体、高嵌体、贴面和部分冠等各种修复体的制作。
2 PIAR的分类及适应症本文根据牙齿缺损的部位和修复体的特点,笔者将PIAR 分为嵌体及其衍生类型、粘接性部分冠和粘接性全冠等三类[3]。
2.1 嵌体及其衍生类型嵌体、高嵌体、超嵌体和髓腔固位修复体等是一类依靠洞型和粘接力共同产生固位力的修复体。
嵌体主要适用于:1.中到大型的II 类洞;2.邻接丧失或食物嵌塞者;3.固定桥基牙龋损或需放置栓道者[7]。
高嵌体是部分嵌入牙冠内、部分覆盖牙面的修复体[8]。
高嵌体的适应症主要有:1.有剩余壁存在的大的II 类洞;2.存在一个完整的边缘嵴和两个支持良好的轴壁的死髓牙。
超嵌体也叫覆盖体,是一种覆盖全部牙面的特殊的高嵌体。
它适用于没有边缘嵴存留的死髓牙[9]和有隐裂的活髓牙。
髓腔固位修复体包括髓高嵌体(endo-onlay )、髓超嵌体(endo-overlay )和髓腔固位冠(也叫嵌体冠)(endocrown )等,利用髓室壁获得机械固位和牙本质粘接固位。
它们适用于根管治疗后剩余壁不足,且牙根短小、脆弱或弯曲而无法加桩的患牙。
根管治疗后牙齿(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ETT )由于本身龋坏或缺损范围通常较大,加上开髓和根管预备中去除了一定的牙体组织,牙齿的强度会下降。
髓腔固位修复体避免了桩道和牙通讯作者:傅柏平2019 年8月第6卷/第24期V ol.6, No.24 Aug.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33颈部肩台的预备,保存了更多的颈周牙本质(peri-cervicaldentin,PCD),相比传统的桩核冠(post-and-core crown)更符合微创修复的理念[10-12],临床成功率在94%~100%[13]。
2.2 粘接性部分冠早期的全瓷嵌体和高嵌体由于材料强度的限制和传统金属嵌体预备理念的影响,对洞型和修复体厚度等有较多要求,使得牙体预备不够保守。
随着材料的发展,粘接性嵌体和高嵌体(bonded inlays and onlays)的概念被提出[14]。
现在将这些没有固位型的覆盖部分牙面的后牙修复体统称为粘接性部分冠(resin-bonded partial crowns)[2,15],也可以叫做无固位形部分冠(nonretentive partial crowns)或部分覆盖粘接性修复体(partial coverage bonded restorations)。
与传统嵌体和高嵌体不同的是,粘接性部分冠在牙体预备时不设计机械固位形。
针对不同类型的后牙牙体缺损,有贴面(occlusal veneers, or table-top)、覆盖式贴面(overlayveneer,or veneerlay)、不备牙覆盖贴面(additionaloverlay)、延展式覆盖嵌体(long-wrap overlay)和部分贴面冠(partial veneer crown)等不同的修复形式。
粘接性部分冠的适应症为:1.涉及一个或多个牙尖缺损的中到大型窝洞;2.需要覆盖部分或全部牙尖的II类洞;3.咬合重建中需要整体抬高咬合或者因酸蚀或磨损需要修复面形态;4.隐裂综合征(cracked tooth syndrome)希望尽量保存活髓;5.同一象限内多颗牙齿的中到大型窝洞。
[2,3]贴面是一种不需要固位形设计的覆盖后牙咬合面的薄层修复体[2],有人认为是超嵌体的特殊类型[3]。
它最早应用于根管治疗后较大缺损[16]、重度酸蚀或磨耗[16-19]或需要咬合抬高[2,20]的后牙。
贴面可以使用高强度玻璃陶瓷、复合树脂和混合物陶瓷等材料[21-23]。
不备牙覆盖体(additionaloverlay)是贴面的特殊类型,是指在没有牙备的情况下完成的一种覆盖全部或部分咬合面的修复体。
它适用于酸蚀或磨损导致的牙体硬组织缺损或者需要咬合抬高的患者,可以使用陶瓷或树脂材料制作[2]。
覆盖式贴面是一种由于美观或功能需求所使用的,覆盖整个咬合面并且延展至整个颊面的修复体[3]。
它适用于大面积缺损或严重变色且漂白无效的美学区后牙(通常是上颌前磨牙)。
延展式覆盖嵌体是一种包绕整个咬合面,并且延展到颊侧或者腭舌侧轴壁的修复体,适用于由于广泛的龋损、磨损、生理性的扭转或者牙齿表面裂纹等导致需要完全覆盖牙尖并向轴壁延展的情况。
覆盖式贴面和延展式覆盖嵌体都属于无固位形部分冠,一般选用玻璃陶瓷材料制作[2]。
2.3 粘接性全冠全冠是一种经典而成功的修复体,但是当牙齿形态呈锥形时,全冠可能需要磨除大量的颈部牙齿以形成标准的固位形。
当患牙龈距较短时,传统的全冠可能无法固位或者需要进入龈下较深。
在这些情况下,粘接性全冠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粘接性全冠不要求特定的固位形和抗力形,边缘一般位于龈上,在预备上相比传统的全冠更为保守,避免一些牙周冠延长手术[24,25]。
粘接性全冠一般采用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材料[2]。
3 牙体预备要点粘接性修复体的牙体预备不强调固位形和稳定形的设计,其目的是使粘接性瓷修复体-树脂水门汀-剩余牙体组织复合体具有最佳的生物机械性能[15],在满足抗力和美观的基础上做到尽量微创。
Veneziani教授建议PIAR采用以形态学为导向的牙体预备技术(morphology driven preparation technique,MDPT)。
MDPT是一种在牙体形态结构和组织解剖学特征引导下来进行微创牙体预备的技术,它通过减少牙本质暴露面积、控制预备深度、减小肩台宽度和优化洞缘设计等方法,可以更好地保存健康牙体组织、获得良好的粘接强度和美学效果[2]。
Politano等针对PIAR提出了临床操作的规范[15]。
Rocca教授等强调后牙粘接性嵌体/高嵌体应该遵循“最低风险”(minimally hazardous)理念,同时考虑修复体的强度和剩余牙齿强度,而不是盲目地采用微创修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