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

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

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答案】A【解析】【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

《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

2.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1)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1)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 农具________B. 礼器________C. 食具________D. 货币2.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________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________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________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________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 天人合一________B. 诗画合一________C. 情景合一________D. 知行合一6.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贫富不均________B. 莠民作乱________C. 民性懦弱________D. 吏治败坏7.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附解析)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附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19.2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通史》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官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

虽然他不能人孔庙配享孔子,但他的思想却融入到中国古代的统治术中。

这里的“他”应是A. 孟子B. 荀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荀子的主张是礼法并治,结合材料“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

”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

孟子主张仁政,A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选项排除。

朱熹的主张是“理”和“存天理,灭人欲”,D选项排除。

2.下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

图文信息说明的是A. 牛耕技术普及全国B. 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C. 曲辕犁进一步完善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说明耕作技术的进步,体现了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特点,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体现牛耕技术普及全国,A选项排除。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学者金庸说: “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 , 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 , 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

父亲死后 , 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 , 罗马也有这种情况。

一抢位子 , 就要打架 , 就要内乱。

”金庸的观点是A .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B .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 .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D .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2.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 , 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 .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B .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 .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D .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3. 某条约规定: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 只交所定进口税。

”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4. 武昌起义后 , 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明确实行总统制 ; 1912 年2 月 14 日 ,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 , 3 月 8 日 , 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 , 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联系其目的思考 , 这一改变的缺陷是A .仿效法国 , 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 .时间仓促 , 缺乏舆论上的准备C .脱离群众 , 无法获得广泛支持D .因人设法 , 损害了宪法的权威5. 1937 年 7 月中旬 , 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

宣言宣布: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 , 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期中测试试题和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期中测试试题和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地。

1.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地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地力度,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

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地是A. 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B. 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C. 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D. 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初地经济政策。

西汉主要是在初期实行黄老无为学说,并没有长期奉行,故排除A项;汉武帝时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而不是无自由度,故排除B项;汉代地官方统治思想是儒学思想,并未不断调整,故排除C项;汉初奉行黄老无为,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所以说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故选D。

2.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地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地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地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地“专业户”。

这表明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B. 宋代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 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D.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经济作物地种植主要是面向市场,南方一些地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说明商品经济地发展影响到了农村地种植结构。

故答案为A项。

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成为种植主体”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宋朝时期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D 项。

3.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由此,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地重要内容。

在对外交涉中,无论大小事,清政府都一再谕令大臣要“恪守条约”。

这说明当时A. 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地朝廷B.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C. 中外之间完全建立起平等地关系D. 西方国家改变侵略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清政府地对外交往。

2019届江苏省高三9月期初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三9月期初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三9月期初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

”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 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

……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4.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5. 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D.拾遗补阙,以备顾问6. 《礼记· 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7.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23.(1)原因:美国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孤立封锁中国。(2分)特征: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抗。(2分)
(2)特征: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建交促进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2分)影响:促进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4分)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C
B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A
A
B
B
B
C
D
二、非选择题
21.(1)原因: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浓郁的乡土情结。(2分)特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由同乡会变为行会组织。(2分)
25.(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分)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壮大。(2分)
(2)关系:层层递进。(1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分)
(3)时代价值: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1分)
二等
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1分)
按点给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________B. 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 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________D. 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2.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 分封制、三省制、军机制________B. 分封制、六部制、内阁制C. 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________D.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3.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

……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

”材料反映杨绾A. 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________B. 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 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________D. 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4.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①棉纺织业发达,家庭开支主要依赖于棉织布②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③农村土地大量荒芜④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开始瓦解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5. 荀子《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据材料可知是荀子的A. 天人相分的思想________B. 天行有常的思想C.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________D. 唯心主义的思想6.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材料A. 否认“天理”的存在________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C. 认为“理”“欲”相统一________D. 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7. 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

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这说明孙中山A. 追求和平建国之路________B. 被袁世凯表象迷惑C. 革命策略有合理性________D. 圆满完成革命任务8.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 “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B. “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 “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 “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9.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

”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 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B.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C. 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革命潜伏失败危险D. 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10. 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 ①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

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场面”的出现应该是在中国的A. 20世纪50年代________B. 20世纪60年代________C. 20世纪80年代________ D. 20世纪90年代12. 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

(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下列对表格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有①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②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③洋务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④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使关税增加⑤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发生巨大变动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④D. ②③④⑤13.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说明当时的中国 A.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________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________D.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14.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________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________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5. 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

”这表明,俾斯麦期望A.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________B. 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C. 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________D. 完善德国民主政治16.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A. 恩格斯坚持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________B.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赞同C. 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________D. 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进步而发展17.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A. 着力推翻沙皇专制________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C. 推进和平民主的进程________D.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8. 从欧盟发展的过程看,所谓“国族国家”的主权(国族是在近代才被广泛使用的术语,顾名思义,同国之族),并不必然是绝对的。

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A. 欧盟成员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________B. 欧盟成员国之间有共同的外交政策C. 欧盟组织权力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________D. 欧盟成员国“国族国家”主权逐渐消失19. 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这说明A. 工业经、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________B. 工业化推动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 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________D. 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20.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

”这说明A. 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________B. 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C. 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________D. 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二、连线题21.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

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

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材料二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它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

(2)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有三个政权在此建都,现在的南京长江路292号就是其政府的所在地,请列举出在这三个政权的名称和建立者。

材料三(3)请问今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侵华日军的会主要罪行。

材料四据报载,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下称“编撰会”)编写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在记述“日中战争”的部分,编撰者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事件,而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却这样写道:“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本军队1937年在攻陷南京的战争斗中杀害了20万以上的中国民众。

可是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而且在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城1个月后增加到了25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