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嫦娥-5两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飞控过程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
知晓 探月工程三期

11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知晓天下长期高价求购KTV、迪吧、酒店、会议室、电影院专业二手音响设备。
电话:013955580433联系人:李经理求购二手音响设备新华社西昌10月24日电(记者余晓洁杨维汉)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
此次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一次重要的验证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试验任务由飞行试验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四大系统组成。
探月工程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
飞行试验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由服务舱和返回器两部分组成,服务舱以嫦娥二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具备留轨开展科研试验功能;返回器为新研产品,具备返回着陆功能。
用于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以往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根据计划,飞行试验器飞行过程约8天,在经历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再入返回、着陆回收等五个阶段后,返回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
任务实施期间,我国“远望”号测量船队、国内外陆基测控站,以及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共同组成航天测控通信网,为任务提供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
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4M 小卫星,主要用于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情况。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成功“小飞”是谁?——“嫦娥五号”的“探路小兵”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嫦娥五号”的任务是实现我国探月工程三期“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相比,“嫦娥五号”的“身体”结构要复杂得多——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等组成,像“葫芦”一样串在一起共同组成。
浅析“嫦娥五号”回家之路

由于上面提及的减速和防热的要求,返回器的 再入轨道必须精心设计。下面来浅析一下返回器的 再入轨道。首先,这条轨道的设计,必须限制在“再 入走廊”的上下界所规定的范围内,这样才可能返回
到地面。但是,由于气动过载和气动防热等问题 ,还 需要有更多的考虑。此外,落点精度也是必须考虑的 问题。特别是,和“神舟”飞船以第一宇宙速度再入 的情况不同,“嫦娥“是以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 的,它遭遇的减速和防热问题更为严重。为了确保这 类返回器的安全存活,“嫦娥五号”采用了 “跳跃式 再入”的模式(图9)。“跳跃式”轨道的说法,是按 照轨道的形态来划分的。如果从受力情况来说,这种 “跳跃式”轨道就是一种“弹道-升力式”轨道,因 为这里的跳跃是通过利用并控制再入航天器的升力 来实现的。而弹道式再入轨道,则是指下述两种情况 下的飞行轨道:一是再入航天器的升阻比为零,二是 升阻比不为零但对升力不加控制。这里提到的“升阻 比”是空气动力学的一个专有名词,定义为飞行器的 升力与阻力之比。
第3期
王柏懿:浅析“嫦娥五号”回家之路
473
图4再入大气层期间返回器像一团火球(图片取自网络)
(a)脱体激波
(b)附体激波
图6激波(图片取自网络)
图5采用纹影技术展示钝头体超声速飞行器前方的
弓形激波(图片取自网络)
器多采用球冠倒锥形的缘由。当然,球冠倒锥形返回 器的前端是钝头,也有利于减少向返回器表面的传 热速率。这是再入航天器多采用球冠倒锥形的另一 个原因。
图3球冠倒锥形返回舱实例(图片取自文献[3])
—“联盟号”;——“阿波罗号”;——“双子星号”
人们在观看航天返回器再入的实况转播时,都 会看到在稠密大气层中,它像一团火球急促地下落 (图4)o这就是"热障"问题的展现——围绕着返回 器的气流十分炽热。为何这样呢?力学知识告诉我 们,钝头飞行器在大气中以高超声速运动时,它的前 方会产生一道脱体的弓形激波,这就是那团火球的 外轮廓。风洞实验的纹影照片也展示了这类钝头体 的流场图像(参见图5)。当然,在风洞实验中,飞行 器模型是固定不动的,高速的试验气流流过模型,这 是按照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来设计的。在研究分析高 速飞行器周围的流场特性时,科学家也常常是这样 做的:把飞行器看作固定不动而大气以高超声速流 过飞行器,然后用实验或理论方法研究这个绕流场 的特性(速度,温度,压力,等等)。
许达哲: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堪称完美

许达哲: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堪称完美
佚名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工业》
【年(卷),期】2014(000)011
【总页数】3页(P2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模拟嫦娥-5两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飞控过程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完成第三阶段拓展试验
2.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制造水平确保型号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加速集团公司产业化发展--许达哲副总经理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次工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3.中国探月再给国人一个惊喜(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透视
4.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返回器着陆现场
5.探月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目标全部实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尹怀勤【摘要】人类发射航天器探测地外天体是从月球开始的.分析了我国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指出嫦娥二号进行了多项拓展性试验,成为我国飞离地球最远的航天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试验成功,为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年(卷),期】2017(044)002【总页数】9页(P79-87)【关键词】中国探月三步走计划;探测任务;三期目标【作者】尹怀勤【作者单位】中国航天三院八三五八所天津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11月球是人类发射航天器进行探测次数最多的地外天体,也是迄今为止航天员唯一登陆其表面开展考察活动的星球。
1.1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通常人们将其称为月亮。
它没有大气层,不能发光,人们看到的月光仅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km。
月球直径约3,678,km,其体积仅为地球体积的 2%,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 1/81。
月面重力约相当于地球重力的 1/6。
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行一周需要27日7时43分11.545秒。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它自转的方向一致、周期相等,故而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月球直径与地-月距离之比(0.009,0)和太阳直径与地-日距离之比(0.009,3)两个数值几乎相等,所以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满月时的月光面积和太阳圆面轮廓大小基本相同(见图1)。
我国自古以来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把月亮称作天上的广寒宫,并一直保留着中秋节赏月的传统。
美丽妩媚而又神秘朦胧的月亮,不仅使中华民族在古代就孕育诞生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民间歌谣,而且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名言,就是人们称羡的千古绝唱。
神奇的嫦娥五号作文2022(10篇)

神奇的嫦娥五号作文2022(10篇)神奇的嫦娥五号作文1在中国历次探月任务中,有过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长期飞行,或是最后完全脱离月球引力场去更远的星际空间,从月球轨道上“逃逸”,安全回到地球,是第一次。
因此,精确设计返回轨道是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点的关键保障,但对轨道设计人员来说,非常困难。
对地面测控与回收系统来说,从地球上看月球东升西落只有十几个小时。
为了始终能够“看见”航天器和月球,需要建设更多深空测控站,实现全天候对嫦娥五号凝望。
当嫦娥五号轨道器携返回器由月球向地球呼啸而来,在接近地球大约5000公里高度时将返回器释放。
随后返回器将独自以每秒约11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这是能够脱离地球引力场束缚的最小速度,也比从近地轨道返回地面的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要快得多。
为解决这个难题,科技人员设计了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办法,相当于在太空“打水漂”。
返回器进入地球大气层,减速后将再次跳出大气层并第二次进入大气层。
返回器再入地球大气层的速度将从十几公里每秒降低到七公里多每秒,以安全落地。
为了化解风险、验证方案,中国20_年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即嫦娥五号T1发射升空,3天后绕月并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T1使中国成为第3个能够成功让航天器从月球轨道重返地面的国家。
12月中下旬是冬至前后,一旦月球“挖土”使命达成,嫦娥五号归来正逢深夜,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着陆点很可能已是白雪皑皑,搜索返回器的任务将在寒冷的黑夜进行,但迎接嫦娥五号归来的人们,心一定是火热的。
从人类航天史的角度审视,中国探月工程是人类向外太空探索乐章中的一段节拍。
就像中国探月科学家所说的,探索月球和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既由人类的探索天性和科技进步所驱动,也同时驱动着科技发展,推动着人类为共同的命运而不断飞翔。
我们是这一壮美乐章的共同谱写者。
神奇的嫦娥五号作文2就在今天凌晨,嫦娥5号已携带样品在内蒙古指定区安全着陆。
不久前的11月24日,嫦娥5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奔赴太空。
嫦娥五号跳跃式返回技术原理

嫦娥五号跳跃式返回技术原理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嫦娥五号,这可是我们中国的骄傲,真是太牛了!在它执行任务的时候,用了一个非常酷的技术,叫做“跳跃式返回”。
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在玩跳跳乐?不过,嫦娥五号可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月球和地球之间进行一场壮丽的舞蹈!那么,什么是跳跃式返回呢?接下来就让我带你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技术原理。
2. 跳跃式返回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跳跃式返回?首先,跳跃式返回其实是指航天器在返回地球时,通过特定的轨道设计,像跳跃一样,不是直线飞回,而是先飞到一个高高的轨道,然后再“跳”下来。
就像你在草地上跳跃,先是往上飞一飞,接着又落下去,稳稳当当地着陆。
这个过程可是有讲究的,得控制好每一个细节,不然可就闹笑话了。
2.2 为啥用这个技术?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飞回地球呢?这就得提到大气层的事情了。
其实,嫦娥五号在返回的时候,得穿过地球的大气层,速度可快得很,要是直接冲下去,像火箭那样一头扎下去,肯定会被烧得一干二净。
所以,使用跳跃式返回,可以让航天器在大气层外部进行减速,像给它穿上了防火衣,安全又稳妥。
3. 跳跃式返回的具体原理3.1 轨道设计接下来,我们得聊聊轨道设计。
这就像是在画一张巨大的飞行地图,航天员得提前把路径规划好。
嫦娥五号在飞回地球时,首先要进入一个叫做“月球转移轨道”的地方,这个轨道就像是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一座桥,先把嫦娥五号送到这座桥上,然后再慢慢调整方向,准备开始它的跳跃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嫦娥五号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轨道变换,就像是完成一套高难度的体操动作,每一个步骤都得精准到位,绝对不能马虎。
要是其中一个动作不稳,就可能导致“跳”不起来,或者跳偏了地方,那可就尴尬了,搞不好就成了月球的永久游客。
3.2 减速与再入然后,最重要的就是减速和再入的过程。
嫦娥五号在“跳”的时候,得通过推进器喷射出火焰来减速,这就像是在放烟花,越减越慢,最终才能安全进入大气层。
非常23天!“嫦娥五号”奔月带回“土特产”

◎本刊综合地了解一下吧。
“嫦娥五号”是我国目前发射的最重的探测器,重达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串联”而成,犹如一串糖葫芦。
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各自独立,又常常“抱”在一起组成不同的“组合”,比如着上组合体、轨返组合体、四器组合体等。
或许你会问,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这重要的“四器”是用来干什么的?顾名思义,上升器负责携带月球样品从月球表面起飞,然后进入环月轨道,与轨返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并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里。
着陆器携带上升器在月球表面着陆,之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月球表面采样及封装。
返回器的功能是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轨道器犹如“太空邮差”,在地月之间构建一条太空“物流”通道,既承担地月往返运输任务,将“乘客”安全送往目的地,又在太空中稳妥地完成月球样品的“接收”、“装箱”工作,将珍贵的样品送回地球。
为了完成科学任务,“嫦娥五号”上还装载了多种有效载荷,包括全景相机、全景相机转台、降落相机、月球光谱分析仪、月壤结构探测仪、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器等。
返回地球时,“嫦娥五号”以接近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高速摩擦使表面温度超过3000℃,如此高的温度会严重影响月球样品,所以科学家给嫦娥五号返回器穿上了“防热装”——嫦娥五号返回好似糖葫芦身穿“防热拼接装”“嫦娥五号”的四部分(图/国家航天局)嫦娥“五姑娘”长啥样器采用防热材料。
防热材料需要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是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骨骼”。
由于各部位受热情况不同,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大底迎风面、大底背风面、大底拐弯角环、侧壁迎风面、侧壁背风面、侧壁舱盖与边缘防热环、稳定翼这7个部位分别采用了7种不同成分的防热烧蚀材料,材料体系以碳为主。
这样看来,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防热装”还是时尚的“拼接款”呢。
“嫦娥五号”脚下的月球(图/国家航天局)在人们眼中,月球就像一个恬静的姑娘。
她的自转周期为655.2个小时,与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约等于地球上的27.3天。
2021年 黄色卡通航天航空嫦娥五号动态PPT模板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 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 11月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 。11月25日22 时06分,嫦娥五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
嫦娥五号将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务。嫦娥五号将突破一系 列关键技术,并携带月球岩石样本回到地球,预计任务飞行时间在13天左右。
据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嫦娥五号大约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任务是采样返回。 其中的困难主要有四个方面: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月面采样、月面起飞和高速返回。
月面采样有难度。苏联当年做了好几次只成功了三次,共取回300多克月壤。嫦娥五号 计划采样2公斤,要钻进去2米获取原原本本的月壤,还必须封装好拿回来。此外,嫦 娥五号有着陆器、返回器,要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难度比较大。再者,采样结束后 月面起飞和高速返回也是需要攻克的难关。
中/国/航/空 探/索,人/类/从/未/止/步
’
CHINA S AVIATION
汇报人:小胖熊
嫦娥五号(Chang‘e 5),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研制,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 将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将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务。嫦娥五号将突破一系 列关键技术,并携带月球岩石样本回到地球,预计任务飞行时间在13天左右。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6.7
刚刚完成第三阶段拓展试验——模拟嫦 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在月球轨道交会 对接之前的飞行控制过程。实验验证了 嫦娥五号上升器远程导引控制策略、天 地协同控制时序、轨道测量与飞行控制 精度等相关技术,获取试验数据和经验, 评估轨道设计和交会方案,为后续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