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洞室开挖中围岩变形的施工监测
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及围岩变形监测

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及围岩变形监测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隧道的开挖建设,而隧道的开挖需要进行围岩变形监测,维挂围岩的稳定性,由现场的量测结果,给出超前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最好时机。
关键词:隧道;全断面开挖;监测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ll kinds of tunnel excavation construction, but the need for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excava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 hang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s, by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give support and advance the second lining the best time.Keywords: tunnel; Whole section excavation; monitoring一、工程概况隧道是上下分离的长隧道,左线的的长度5107米,右线长度5228米,,10335米的开挖断面110平方米的面积,属于大断面隧道。
隧道开挖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法。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洞穴有多处出现,从而影响了围岩的稳定性,其中需要处理两部分,位于左段ZK48+168〜ZK48+190,ZK46995〜ZK46920段。
二、夹活岩隧道施工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结果在施工中重点对岩溶发育区进行监测,监测的项目主要是拱顶下沉位移和收敛位移,周边收敛位移量测采用一条基线。
现选择溶洞前后测试断面ZK48+175、ZK48+190、ZK46+995,ZK46+975,ZK46+970及ZK46+930,(如图1所示)的数据进行分析。
图2为各所选断面实测拱顶下沉位移曲线和收敛位移曲线。
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总结汇报

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总结汇报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总结汇报一、引言隧道工程是目前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围岩稳定性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对围岩进行监控测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我们在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二、目的和意义隧道围岩监控测量的目的在于实时掌握围岩的稳定性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围岩的监控,我们可以了解岩石的变形、位移、裂缝和应力等情况,为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加固措施提供依据。
三、监控测量方案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控测量手段,包括岩石应力检测、变形监测、位移监测和裂缝监测等。
岩石应力检测通过埋设应力计,实时测量围岩中的应力值,以判断其变化情况。
变形监测采用了全站仪和测距仪,可以准确地记录围岩的三维形变情况。
位移监测通过安装测斜仪和微变形仪等设备,可以监测围岩的位移情况。
裂缝监测则通过安装裂缝计进行,记录裂缝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四、监测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性良好,在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岩体破裂和滑动等问题。
2. 隧道围岩在施工初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但变形速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
3. 隧道围岩中的应力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域。
4. 隧道围岩中存在一些微小的裂缝,但裂缝的扩展速度较慢,不会对施工安全造成明显影响。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实施围岩监控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 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监测数据。
2.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建立更科学的模型和算法,以更准确地评估围岩的稳定性。
3. 应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获取施工进展和变化情况,以便调整监控测量方案。
六、结论通过对隧道围岩的监控测量,我们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为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加固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其应用

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其应用摘要:以某公路隧道施工过程的工程实践为依据,探讨公路隧道的围岩变形监控量测,以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围岩二次应力场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
过去在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判别时,比较侧重于岩体强度准则和地应力状况的理论分析。
有研究显示,工程施工期间位移、应变、应力、压力等围岩变形物理信息的应用,在反映工程实际状态及围岩稳定性评价预测中具的重要作用。
利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信息进行反分析可预测前进方向可能出现的围岩稳定性问题,在安全施工和优化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1 常规围岩变形监控量测1.1围岩位移监测常规位移监测主要分为收敛位移监测和场位监测。
随着新奥法技术的出现,在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发生位移量的量测越来越受到施工人员的重视,但是量测在围岩各点发生位移量的绝对值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工程实践中以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来计算。
(1)收敛位移量测根据围岩岩性、坚硬程度、变形速度的大小、量测用途、目的及量测精度要求的高低等,可以使用不同的手段和仪器来量测围岩表面的收敛位移。
现阶段,一般量测收敛位移的仪器主要是收敛计,常用带式收敛计和杆式收敛计两种,这类仪器的准确性较高, 设置测点、测读方便,并且费用相对较低。
(2)场位移(深部位移)量测通常采用单点式或多点式位移计来量测场位移。
当前主要采用机械式多点位移计BM-1型、杆式钻孔多点位移计GDW421型、两点杆式位移计WYJ-2型以及机械式八点伸长仪等。
采用多点式位移计可以量测各测点间的相对位移,同时,若是在开挖空间的影响范围之外设置孔底测点位,就可近似地把各测点相对于孔底测点的相对位移当作各点的绝对位移。
1.2围岩应变监测围岩应变一般由开挖引起,其可以分为表面应变和域内应变。
量测围岩应变的传感器有很多,如电阻应变片、钢弦应变计、光弹应变计和千分表等,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器械。
其中,电阻应变片和千分表最常用,电阻应变片既可量测表面应变也可量测域内应变,不过量测域内应变时主要采用量测锚杆,千分表只能用于量测表面应变。
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监测与控制

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监测与控制隧道建设是现代交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隧道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监测与控制。
隧道围岩的变形不仅会导致工程安全问题,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隧道围岩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行监测和控制是极为重要的。
一、隧道围岩变形的原因隧道围岩的变形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地质条件: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围岩变形方式各有不同。
例如,在软弱土层中,围岩的变形主要表现为挤压和侧壁塌落;而在岩石中,围岩的变形则主要表现为岩体的断裂和滑移。
2. 施工方式:隧道的施工方式对围岩变形有直接的影响。
开挖方式、开挖速度、支护方法等都会对围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对围岩变形有很大的影响。
水压的存在会使围岩产生渗透变形,增加围岩的稳定性问题。
二、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监测为了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必须对隧道围岩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行监测和预警。
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了解地下水位、地层岩性、构造特征等信息,为后续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2. 监测仪器:利用各种现代化仪器和传感器对围岩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仪器有变形仪、应力计、位移传感器等。
3. 隧道测量:通过隧道测量,获取隧道围岩的变形参数和变形速度,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变形问题。
4.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围岩变形的规律和趋势,为隧道工程的调整和支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控制隧道围岩的变形与稳定性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的施工方式: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隧道类型,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例如,在薄层软土地区,可以采用液压掘进机等非开挖方法,降低围岩变形的风险。
2. 针对性的支护措施:根据不同岩体和地层的特点,采取对应的支护措施。
例如,在岩石地层中,可以采用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衬砌等方式,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地下洞室围岩和支护系统施工监测

地下洞室围岩和支护系统施工监测一,引言地下洞室围岩和支护系统施工监测就是为了掌握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支付结构的工作状态,评价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现实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而进行的现场测试工作。
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工程检测的目的与意义、监测的内容及所使用的仪器原理与方法、测点位置及测试断面布置原理、监测频率及预警值、隧道监测工程实例。
二,施工监测方法(一)地下围岩稳定性监测方法1规范方法:规范方法由于其必须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所以常常仅给出了一个较大的范围,这样给现场工程人员应用时带来极大不便,且随意性大,对有些现场情况并不适用。
2解析分析法:是指对地表原型的高度抽象,得出简单的计算模型,借助数学力学工具来计算围岩中的应力分布状态,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
3图解分析法:通过作图来分析结构面之间、结构面和开挖临空面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出在不同工程部位可能形成块体的边界,进而分析其稳定性。
常用的作图法有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法,实体比例投影分析法和关键块体分析法等。
4数值计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岩土本构关系研究的进展,支护系统的数值计算法有了新的发展。
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分析围岩和支护结构的有限元程序迅速普及,边界元及边界元与有限元耦合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也有不少成果,用于裂隙岩体的块体理论和离散元理论也编出了相应的程序。
就目前的数值计算而言,从分析原理、基本思路和适用条件等方面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有限元法、块体—弹簧元分析法、 FLAC、离散单元法、边界元法、块体单元法、DDA 方法等。
(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地下洞室围岩稳定计算分析,从地下洞室围岩施工监测技术的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项目以及监测手段的选择、监测断面的确定、量测数据处理与反馈等几个方面,对地下洞室施工技术——新奥法(NATM)当中的施工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时性、时效性以及可操作性,从一开始的监测流程到最后量测数据处理与反馈期间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个完整的联动体系,大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

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岩土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可能会给工程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因此,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与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主要通过使用各类仪器设备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获取关于围岩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趋势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最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测斜仪、测孔仪、应变仪等。
通过这些仪器的使用,可以对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为后续的工程调整和处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预警是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比对,判断围岩变形的趋势和速率,以及与正常状态的差异。
一旦发现围岩变形超出了事前设定的安全范围,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潜在的灾害事故发生。
变形预警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现,其中包括基于物理原理的监测技术、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模型。
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的核心目的在于保护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通过及时的围岩变形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围岩变形的异常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一方面,通过变形预警,可以提前预判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围岩变形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从而保证隧道工程的持久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的技术手段也越发多样化和智能化。
例如,无人机、激光扫描仪等高新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和效率。
同时,软件和模型的发展也为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使得预警系统的精准度和实时性大幅提升。
然而,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野外环境条件复杂的情况下。
其次,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工程来说,可能面临困难。
总之,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对于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测和预警技术将不断提高,为工程的保障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确的支持。
浅谈洞室开挖中围岩变形的施工监测

室开挖过程 中, 推行施工监测对安全施工尤为必要 。 1 施工监测 目的
有水平方 向变形 。根据施 工监测结果 , 按勾股定理求得 顶拱下沉量。此法虽简单 , 监测结果精度不太 高 , 为隧 但
搞好施 工监测 的 目的是 为 了在施工过 程 中 , 握 围 洞的锚喷支护及光 面爆破 参数选择提供 了依据 , 为安 掌 也 岩和支护 的动态信息 ,并据 此进行必需 的力学分析 , 以 全施工提供 了及时 的信 息预报 ,为隧洞 的安全开挖 、 顺 修正和确定支护系统设 计和施工对策 ,保 证施工安 全 , 使工程 可靠经济 。 2_ 施工监测 手段 利贯通发 挥了应 有的作用 。 在水利水 电工 程洞室施 工 中 , 实施 施工监 测 , 是贯 彻新奥法 的基本要求之一 , 好光面爆破 、 喷支护 , 对搞 锚
馈, 以获得 系统可靠 的技 术参数 , 到修改 完善设 计 和 的影响 , 达 只采用 了比较直观 、 简单 的监测方法。在洞 内某
改进施工 的 目的 。光 面爆破 、 喷支护与施工 监测为新 一断 面 , 等腰三 角形打 孔埋设 固定 的钢筋桩 , 为变 锚 按 作
奥法 的三大支柱 。研究和实施施工 监测十分必要 , 在洞 形观 测 的测 点 , 并假 定顶拱 只有 铅直方 向变形 , 腰线 只
4 结语
二 :
: ∞
计基本相 同 , 特点是量程大 , 其 能在深孔 中使用 , 并可作 I水 水 技 ,9 3 刺 电 术16 1 9。
实现经济 、 安全 、 高效的工程建设 管理 目标 , 实用性和 其
借鉴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肌
◆考文■
上述 几种水 工混凝土 常见通 病 的防治措施 , 过景 经 电工程多年来的实践检验 , 成功解决水 工混凝土 通病的
浅谈输水洞施工中根据围岩的变形规律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变 形特 征 。
a 根据初设阶段提供的地质条件 , . 沿线 的地层 、 岩性 和结构设计特点及运行要求 , 进行专门的施工期 、 永久运
器, 并立 即开展监测工作 , 监测仪器安装位置距开挖面的
距 离 不大 于 1 m。 . 0 d 格栅 拱架 的间距 应 和 开挖 进 尺一致 ,上导 洞部 位 .
变形特别 巨大 , 变形 速率超过允许警界线 时 , 应立 即发
送 安 全 监 测 紧 急 通 报 , 立 即通 知 有 关 部 门 商 量 对 策 , 并 采 取 工 程措 施 。 f施 工 地 质部 门应跟 班 进 行 地 质测 绘 ,作 出地 质 预 .
际进 行 了分 析研 究 , 提 出 了解 决 的措 施 。 并
【 关键词 】 隧洞开挖 围岩变形 设 计原则 解决 措施
1 工程概 述 新疆西部地区某水利工程为输水隧洞 ,目前是我国
在 极 软 岩 层 中建 成 的 最 长 极 软 岩 隧 洞 ,洞 身 段 全 长
导 洞 时 , 开 挖 1 m, 会 产 生 较 大 的 变 形 , 速 率 可 每 . 都 O 其 接 近 2 m / ,而 且 这 一 速 率 可 能 在 半 天 之 内完 成 , 0md 因
一
3 软岩 和极软 岩 隧洞 的设计原 则
由于软岩和极软岩 隧洞洞体开挖后变形量大 ,空 间
效 应 与 时间 效应 均 较 为 明显 ,且 由于 软岩 和 极 软岩 隧 洞 地 层形 成 较 为复 杂 , 岩性 分 布 无一 定 规律 , 层 中含 水 量 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洞室开挖中围岩变形的施工监测
摘要:宏观上对洞室开挖中围岩变形进行施工监测,从中找出一些较可靠参数,供决策隧洞开挖方案时参考。
关键词:洞室施工;围岩变形;施工监测
天水市近年来建成和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引水、导流、冲砂等建筑物均为处于岩体中的洞室型式。
如南阳电站输水隧洞,石峡水库导流冲砂洞等,这些水工隧洞的施工均采用新奥法。
新奥法以现代岩体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光面爆破和锚喷支护为主要手段,控制围岩变形,使喷锚支护与围岩组成联合承载体系,使围岩自承力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在实践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现场量测信息反馈,以获得系统可靠的技术参数,达到修改完善设计和改进施工的目的。
光面爆破、锚喷支护与施工监测为新奥法的三大支柱。
研究和实施施工监测十分必要,在洞室开挖过程中,推行施工监测对安全施工尤为必要。
1施工监测目的
搞好施工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据此进行必需的力学分析,以修正和确定支护系统设计和施工对策,保证施工安全,使工程可靠经济。
2施工监测手段
在隧洞施工中,岩石施工监测方法大体有两种,多点位移计监测和岩体声波探测仪监测。
目前,大多采用多点位移计进行施工监测,而采用声波探测仪进行施工监测的可借鉴经验资料较少。
2.1多点住移计
多点位移计分弦式和钻孔式两种。
弦式多点位移计是一种将机械位移转换成电量输出的振弦式传感原件,由专用频率计测读变化值。
此种位移计具有长期移定性好、精度高、抗振和抗干扰能力强,可作远距离观测等优点。
钻孔多点位移测试原理及性能均与弦式多点位移计基本相同,其特点是量程大,能在深孔中使用,并可作远距离观测之用。
2.2岩体声波探测仪
岩体声波探测仪应用于监测,是将数个换能器在钻孔中一一预埋,与岩体成一整体,换能器的工作频率接近被测岩体的固有频率。
该仪器是通过测取弹性波在岩体中行走速度的变化来了岩体移定情况的。
3施工监测在隧洞开挖中的应用
在隧洞的开挖施工中,由于设备、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只采用了比较直观、简单的监测方法。
在洞内某一断面,按等腰三角形打孔埋设固定的钢筋桩,作为变形观测的测点,并假定顶拱只有铅直方向变形,腰线只有水平方向变形。
根据施工监测结果,按勾股定理求得顶拱下沉量。
此法虽简单,监测结果精度不太高,但为隧洞的锚喷支护及光面爆破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安全施工提供了及时的信息预报,为隧洞的安全开挖、顺利贯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洞室施工中,实施施工监测,是贯彻新奥法的基本要求之一,对搞好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潜力、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施工监测,为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信息,监测结果是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选择所不可缺少的依据。
施工监测,不仅仅只限于洞室施工,也可以推广应用于高边坡土石方开挖,堤基覆盖层开挖等施工。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认真总结经验,充分认识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采用可造适用的监测技术,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