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

合集下载

关角隧道开挖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关角隧道开挖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p rn t c r i teQn h i ie ri a unj otn e,b dpigteJS 0 ii l o vr ot gs u t e n h iga- bt al yg a i u n l ya ot h S 3 A dgt n e— i r u T w a n ac
r c e h ni s c nd to o k m c a c o ii n, f r s e n n o f mi g t e s a l e t e Th s i f i p ra t me n n o o e e i g a d c n r n h t bi z i . i i m i s o m o t n a i g t
第 3 6卷 , 4期 第 2 0 1 年 8 月 1
公 路 工 程
H ih y En i e i g g wa g ne rn
Vo . 6,No 4 13 .
Aug . ,2 0 1 1
关 角 隧 道 开 挖 围岩 变 形 监 测 及 分 析
余 永 强 ,路耀 邦 仲 玮年 凌 文 昌’ , ,
t e s ft o sr t n. h a ey c n tuci o
[ ywod ]N T Ke r s A M; u n l okd f m t n T n e;R c e r ai ;Moi r g o o nt i on 目前 , 国铁路 大 断 面 隧道 的施 工 基本 上 采用 我 新奥 法 , 奥 法 的重要 原 理 之一 就是 “ 时支 护 ” 新 适 , 但是 要作 到施 工开挖 之前 就能 准确地 确定 各项 支护 参数 和最 优开 挖支 护方案并 非 易事 。采用 以新 奥法 为理 论基 础 的复合 式 衬砌 的隧 道 , 须 将 现 场监 控 必 量 测项 目列入施 工 组 织设 计 中 , 既是 施 工 安 全 的 它 保证 措施 , 又是 优 化 结 构 、 低 材 料 消 耗 的 重 要 手 降 段 , 时也 是 实 现 隧 道 信 息 化 施 工 不 可 缺 少 的环 同

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总结汇报

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总结汇报

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总结汇报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总结汇报一、引言隧道工程是目前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围岩稳定性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对围岩进行监控测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我们在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二、目的和意义隧道围岩监控测量的目的在于实时掌握围岩的稳定性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围岩的监控,我们可以了解岩石的变形、位移、裂缝和应力等情况,为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加固措施提供依据。

三、监控测量方案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控测量手段,包括岩石应力检测、变形监测、位移监测和裂缝监测等。

岩石应力检测通过埋设应力计,实时测量围岩中的应力值,以判断其变化情况。

变形监测采用了全站仪和测距仪,可以准确地记录围岩的三维形变情况。

位移监测通过安装测斜仪和微变形仪等设备,可以监测围岩的位移情况。

裂缝监测则通过安装裂缝计进行,记录裂缝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四、监测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性良好,在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岩体破裂和滑动等问题。

2. 隧道围岩在施工初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但变形速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

3. 隧道围岩中的应力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域。

4. 隧道围岩中存在一些微小的裂缝,但裂缝的扩展速度较慢,不会对施工安全造成明显影响。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实施围岩监控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 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监测数据。

2.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建立更科学的模型和算法,以更准确地评估围岩的稳定性。

3. 应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获取施工进展和变化情况,以便调整监控测量方案。

六、结论通过对隧道围岩的监控测量,我们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为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加固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

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

TRANSPOWORLD 2011No.9(May)206B RIDGE&TUNNEL桥梁隧道隧道监测作为新奥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隧道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某隧道(DK2+450~DK4+036)地处龙岩闹市区,具有埋深浅、地表建筑密集、地下管线众多、围岩破碎、施工对地表建筑及地下管线影响大等诸多施工不利因素。

在施工期间对地表位移、建筑变形及爆破震动等进行监测,监测成果除了为评价施工对建筑的影响服务外,监测成果还可反馈施工,为施工方案及爆破设计参数等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测试成果对确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监控测量的目的在施工期间对隧道进行监控测量,可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测量,修改支护系统设计,提供二次支护的最佳时间;在位移——时间曲线中如出现以下反常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呈不稳定状态,应加强监视。

隧道洞内外观测隧道开挖工作面的观测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开挖后由隧道工程师和地质工程师立即进行地质调查,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开挖后未被支护围岩的观测,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涌水情况:位置、水量、水压等;底板是否有隆起现象。

对开挖后已支护的围岩的观测,如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喷射混凝土有无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锚杆注浆和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并分析。

洞外观察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观察结果记录在工程施工日志及相关表格中。

隧道位移及变形量测地表下沉量测根据图纸要求洞口段应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观测点,如图1所示。

地表下沉观测点按普通水准基点埋设,并在预计破裂面以外3~4倍洞径处设至少两个水准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基点应和附近原始水准点多次联测,确定原始高程,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下沉量。

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

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

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岩土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可能会给工程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因此,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与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主要通过使用各类仪器设备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获取关于围岩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趋势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最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测斜仪、测孔仪、应变仪等。

通过这些仪器的使用,可以对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为后续的工程调整和处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预警是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比对,判断围岩变形的趋势和速率,以及与正常状态的差异。

一旦发现围岩变形超出了事前设定的安全范围,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潜在的灾害事故发生。

变形预警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现,其中包括基于物理原理的监测技术、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模型。

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的核心目的在于保护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通过及时的围岩变形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围岩变形的异常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一方面,通过变形预警,可以提前预判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围岩变形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从而保证隧道工程的持久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的技术手段也越发多样化和智能化。

例如,无人机、激光扫描仪等高新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和效率。

同时,软件和模型的发展也为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使得预警系统的精准度和实时性大幅提升。

然而,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野外环境条件复杂的情况下。

其次,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工程来说,可能面临困难。

总之,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对于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测和预警技术将不断提高,为工程的保障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确的支持。

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

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

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发布时间:2021-01-12T15:17:57.70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0月30期作者:郭政超[导读] 现阶段,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隧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郭政超广东省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隧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文章主详细地分析了施工过程变形出现的规律,最终阐述了相关的施工变形控制技术方案,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同时,也能够促使隧道工程施工尽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1工程概况本区间从陈头岗站出发后,正线左转沿西北方向行进,下穿大石水道后进入南浦岛范围,沿东新高速西侧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进,左线下穿深涌水道,右线下穿思贤水闸及深涌水道路堤整治工程在西乡路南侧、东新高速公路旁农地为终点西三站。

隧道顶最小埋深约9.7m、最大埋深约39.6m。

区间出陈头岗站后埋深较浅,穿越地层有<3-1>、<4-2B>、<4N-2>、<4F-2>、<5N-1>、<5N-2>和<6>层,有拱顶位于<3-1>砂层及<2-1A>淤泥层的情况。

随后区间隧道埋深逐渐增加,下穿大石水道范围内穿越地层为<7-3>、<8-3>层,局部拱顶存在<3-2>、<4N-2>、<4-2B>层,最小拱顶埋深为16m。

随后区间隧道埋深继续增加,在大石水道到西三站间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8-3>、<9-3>层。

2隧道施工引起变形规律分析隧道施工项目,通过施工人员的一系列操作以后,其地层结构的完整性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伴随着受损土体的基础上,极易引发沉降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讲,不同的围岩或者是埋深程度不同的隧道,在施工人员实施开挖操作当中,最终导致地层变形的范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特点。

隧道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与评估

隧道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与评估

隧道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与评估隧道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隧道工程的不断发展,工程中的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的应用与评估也越来越受重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隧道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与评估。

1. 前言隧道工程中的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对工程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安装传感器在隧道内部或围岩上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取有关围岩变形和应力分布的数据,从而及时调整施工方式,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测量套管法、测量灌浆法和测量剖面法。

其中,测量套管法是较为常用的技术,它通过在隧道围岩周围安装套管,通过测量套管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来确定围岩的状态。

测量灌浆法则是通过注入灌浆材料来填充隧道围岩的裂缝和空隙,同时监测灌浆材料的流动情况,来评估围岩变形情况。

测量剖面法是通过在隧道围岩上沿着剖面安装传感器,测量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3. 隧道围岩应力监测技术的应用隧道围岩应力监测技术主要有引挠式、锚杆式和应力计式。

引挠式监测技术是通过引入外部力的方式来监测隧道围岩的应力分布。

锚杆式监测技术是通过在围岩内部安装锚杆,根据锚杆的应变变化来推断围岩的应力分布。

应力计式监测技术则是通过安装应力计来直接测量围岩的应力大小。

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估围岩承载能力,从而指导隧道的施工进程。

4. 隧道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案例以某城市地铁隧道施工项目为例,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

通过定期对隧道内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工程师发现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量较大,应力分布不均匀。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工程师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案,增设了加固措施,确保了隧道的稳定性。

5. 隧道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在施工中的优势与挑战隧道围岩变形与应力监测技术在施工中具有诸多优势,如能够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

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解析

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解析

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解析隧道工程在现代交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外力因素,隧道围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形。

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变形问题,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进行解析。

一、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测量筛孔法、钢尺法和测量轮法。

测量筛孔法是通过在围岩表面钻孔并安装固定目镜进行测量的。

钢尺法则是以钢尺为工具,在围岩表面进行直接测量。

测量轮法则是在围岩表面进行直接测量,并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围岩变形量。

尽管这些方法成本低,但是由于操作复杂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准确度和可靠性相对较低。

二、现代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技术在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激光扫描测量、岩体控制点法和微插值方法。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隧道围岩表面的几何形态变化。

该技术是通过激光器和高速获取系统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到围岩的变形情况。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无接触和全局测量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变形监测的准确性。

岩体控制点法是通过在隧道围岩表面设置一系列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的坐标变化来反映围岩的变形情况。

该方法可以全方位地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隧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微插值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变形监测方法。

通过将围岩的变形信息建模,并利用插值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实现对围岩变形的精细化监测。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

三、影响因素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影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地质条件、围岩材料和施工技术是影响围岩变形的主要因素。

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地下应力、地层变形等。

围岩材料的性质也会对围岩变形产生重要影响,如围岩的岩性、裂隙度、岩层之间的接触性等。

此外,施工技术也是影响围岩变形的关键因素,包括掘进方法、支护方式以及施工质量等。

围岩变形测量分类

围岩变形测量分类

围岩变形测量分类围岩变形测量是矿山工程、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等领域中的重要工作,用于监测和评估地下空间中围岩的变形情况。

根据测量方法和变形类型的不同,围岩变形测量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 根据测量方法分类:●基准线测量:使用基线、测距仪等测量仪器,通过测量两个或多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来评估围岩的收缩或膨胀。

●倾斜测量:通过倾斜仪、水平仪等设备来监测地下空间中的围岩是否倾斜或变形。

●变形传感器测量:使用应变计、位移传感器、应变片等设备,直接测量围岩的应变或位移变化。

●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因为地下水位的升降可能会影响围岩的变形。

2. 根据变形类型分类:●压力变形:围岩由于受到地下水压力或工程负荷的作用而发生的变形,通常会导致围岩的压实或压缩。

●位移变形:围岩由于地质构造、地下开采或其他因素而发生的水平或垂直位移。

●弯曲变形:围岩发生弯曲或曲线形变。

●剪切变形:围岩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产生滑移或切割。

3. 根据测量的时间频率分类:●定期测量: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以监测变形的长期趋势。

●连续测量:通过使用连续监测设备,实时或近实时地收集数据,以更及时地响应和管理变形情况。

4. 根据监测目的分类:●安全监测:主要用于确保地下工程、矿山或隧道等施工和运营的安全。

●工程质量控制:用于监测工程施工的质量和符合性。

●科学研究:用于研究地下空间的地质特征和围岩的变形机制。

围岩变形测量是工程和地质领域中重要的一项活动,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了解和管理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不同的测量方法和分类方式可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变形类型来选择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 A method of monitoring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which is called triangle measurement method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aoyuan No. 1 Tunnel engineering on the ZengchengConghua Expressway in Guangzhou. The method only uses tunnel convergence gauge to measure surrounding displacement and crown settlement. The authors focus on the analysis method of monitoring data which select the best regressive analysis model through comparing several models and finally ge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 an example of section ZK55 + 200 in the engineering ,the above method is used to judg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time of second lin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 tunnels ; monitoring ; triangle measurement method ; regression analysis ; surrounding rock ; stability ; significance test 新奥法( NATM ) 是目前公路隧道施工较多采用 的施工方法, 它 应 用 岩 体 力 学 理 论, 以维护和利用 围岩的自承能力为 基 点, 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 要支护手段, 及 时 进 行 支 护, 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 弛, 使围岩 成 为 支 护 体 系 的 组 成 部 分, 并通过对围 监 控 来 指 导 隧 道 的 施 工 和 设 计。 岩和支护 的 量 测 、 在新奥法 技 术 体 系 中 围 岩 变 形 的 监 测 和 分 析 占 有 重要地位, 根据监测 结 果 可 以 判 断 围 岩 稳 定 性 和 预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 测变形, 1 1. 1 围岩变形监测 测点布置 在实际 工 程 中 围 岩 的 变 形 监 测 通 常 包 括 拱 顶 下沉和周 边 位 移 两 个 方 面 。 拱 顶 下 沉 测 点 一 般 埋 每个断面布置 1 设在 拱 部 围 岩 或 者 支 护 结 构 表 面,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n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Tunnel
Qiao Zhichao ,Zhou Jianchun
(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Guangzhou , Guangdong 510640 , China )
[1]
。而收敛计量测只需在两测点之
间进行, 对空间 要 求 小, 并 且 更 快 捷 。 利 用 收 敛 计, 周边位移 可 直 接 测 量, 拱 顶 下 沉 虽 不 能 直 接 测 量,
2012 No. 363
乔志超等: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收稿日期] 201111 10 [作者简介] 乔志超, 华南 理 工 大 学 土 木 与 交 通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广 E-mail : q201020106585 @ 东省广州 市 510640 , 电 话: 15013035872 , sina. com
3 个, 分部开挖法每部拱部均 设 1 个 测 点; 周 边 位 移一般 测 量 隧 道 洞 室 水 平 收 敛, 对于不同开挖方 法, 周边位移测点布置略有不同, 全断面法设置 1 条 水平测线, 台阶法每个台阶设置 1 条水平测线, 分部 偏压隧道或小间距 开挖法每部设置 1 条 水 平 测 线, 隧道可加设斜向测线 。4 种典型开 挖 方 法 对 应 的 变 形测点如图 1 所示 。 1. 2 测量方法 周边位移可采用收敛计量测或者 一般情况下, 拱顶下 沉 可 采 用 精 密 水 准 仪 量 测 或 者 非接触量测, 采用全站 仪 进 行 非 接 触 量 测 。 水 准 仪 和 全 站 仪 测 量需要现 场 满 足 一 定 的 可 视 性 条 件 。 但 实 际 工 程 中施工环境复杂多 变, 有时并不能完全满足观测条 现 场 操 作 强 度 高、 件 。 并且上 述 方 法 存 在 精 度 低, 难度大等 缺 点
40
施 工 技 术 CO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RUCTION TECHNOLOGY
2012 年 4 月下 第 41 卷 第 363 期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乔志超 , 周建春
(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
[摘要] 结合广州增从高速公路桃园 1 号隧道工程, 介绍 了 一 种 单 独 利 用 隧 道 收 敛 计 量 测 周 边 位 移 和 拱 顶 下 沉 的 三角形量测法, 重点论述了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 即通过选取比较最优回归 分 析 模 型, 最后得到拟合结果。以 监测断面 ZK55 + 200 为例, 运用上述方法, 判断围岩稳定性以及二次施工时机 。 [关键词] 隧道; 监测; 三角形量测法; 回归分析; 围岩; 稳定性; 显著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498 ( 2012 ) 08004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