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设计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固定强度 a. 安装在车底板上的座椅总成,通过座椅质心,分别承受水平 向前和向后各施加的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座椅总成和 车身本体不得分离。对于可调试座椅,其调节装置在试验中应能使 座椅保持原调节位置,但试验后调节装置允许失去调节功能。在座 椅背面有防止座椅后退的结构件时,对座椅可进行向前加载。 b. 对于向前座椅,当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在座椅上时,要求 在对座椅施加20倍座椅总成重量负荷的同时,还要按国GB14167《汽 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中的有关规定在加13500±200N的负荷, 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带固定点受到的负荷也同时加到座椅固定点上,此 时对座椅的要求仍与a中规定一致。 c. 对铰链式可翻转座椅,通过座椅质心,沿水平方向只向前施 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座椅总成与车身本体不得分离。
07-04-04
• 编制原则: • 1、采用国际先进的汽车座椅系统技术法 规和安全标准; • 2、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2《标 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编写规则》; • 3、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和听取汽 车主机厂和座椅生产企业等有关座椅的 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各相 关部门的意见。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3)在技术要求方面: a. 一般技术要求: 首先标准中与原标准修订前一致,强调了座椅调节 装置和移位装置方面的要求,但比原标准规定的更具体 和更有操作性。对M1类和M2、M3和N类汽车座椅分别进 行技术要求方面的详细说明。并对座椅背面部件按区域 规定了具体要求;对不适用于一些特殊座椅和部件的情 况作了具体解释说明。即“不适用于:表面凸起部分的 突出高度小于3.2mm,且突出高度不超过突出部分宽度一 半的区域;最后排座椅和背对背安装的座椅;位于通过 该排座椅最低R点的水平平面以下的座椅靠背部分(如果 每排座椅高低不同,则从后排座椅起,该水平面应通过 前排座椅的“R”点,在垂直方向或高或低形成一个台阶) 以及“柔性金属网”部件”。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

目录页码1.0. 范围 22.0. 强度要求 (2)2.1 前向/后向20G试验 (2)3.0. 后向座椅靠背力矩试验 (3)4.0. 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1 (4)5.0. 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2 (6)6.0. 座椅靠背使用人保护试验 (7)7.0. 头枕试验 (8)7.1 静态试验1(头枕刚度) (8)7.2 静态试验2(最大头枕强度) (8)7.3 动态试验 (9)8.0. 供应商职责 (10)1.0.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座椅的通用强度要求。
如有必要提供不同于本规范内容的信息,则应将此类信息添加到适用规范控制文件以及相应的规范控制图纸中,并且此类信息的优先级应高于本规范中的相应内容。
1.2 开发测试期间,座椅试验必须使用本规范,而不是下表中列出的各国立法规定的试验。
但是,在量产测试过程中,应按照各规定试验要求进行座椅试验。
2.0. 强度要求2.1 前向/后向20G试验2.1.1 试验方法和前提条件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2)如果座椅配备有安全带锚固装置,则本项试验应包括此装置。
3)前向和后向试验应只使用一件座椅组件试件。
试验顺序为,先进行前向试验,然后进行后向试验。
4)前向/后向试验中,座椅位置应分别符合以下2种情况。
a)前向/后向位置:距离最前端位置的第一个槽口。
(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b) 前向/后向位置:距离最后端位置的第一个槽口。
(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5)如果车辆配备有座椅下托盘,则应按照规范控制图纸上规定的下托盘负载要求对托盘施加试验重量。
为了稳固试验重量,应使用橡胶板,且应采用螺钉将橡胶板固定在托盘上。
运用公式0.27×10e-3×托盘体积=重量(kg)(仅为参考值)计算试验重量。
6) 如果座椅结构处于座椅强度最不利的位置,则应进行本项试验。
如果座椅配备有解吸机构且座椅符合PES-1139规范第2.1.2(4)、2.2.2(3)条的要求,则无需在这种座椅结构条件下进行试验。
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设计(案例)

安全带固定点设计一、概述:在汽车设计中,安全带固定点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等方面,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本方法采用Catia软件进行设计。
二、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三、定义R 点或乘坐基准点制造厂规定的H点,每个乘座位置的最后面的正常驾驶和乘座位置。
安全带固定点在车身、座椅或车辆其他部分的构件上用于安装、固定安全带总成的零部件。
H点指三维H点确定装置的躯干与大腿的铰接中心,他位于此装置的两侧H点标记钮间的中心线上;S S为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至平行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基准平面P的距离。
四、设计要求一、下固定点1)前排座椅α1(非带扣侧)应在30°~80°范围内,α2(带扣侧)应在45°~80°范围内,前排座椅所有可正常移动的位置,角度要求同上,在所有正常乘坐位置,α1和α2中至少有一个恒定值时(如固定点在座椅上),其值应为60°±10°。
对于带有调节机构的可调座椅,当靠背角小于20°时,α1可以低于以上规定的最小值(30°),但在任何正常使用位置均不得小于20°2)后排座椅所有后排座椅的α1和α2应在30°~80°范围内;如果后排座椅是可调的,则在所有正常移动位置,上述要求均有效。
3)分别通过同一安全带的两个下固定点L1和L2,且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个垂直平面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50mm。
L1和L2点应在座椅中心面两侧,且任一点距该平面不得小于120mm。
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

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作者:董玉东来源:《时代汽车》2017年第11期摘要:汽车出现碰撞事故或者是翻滚的情况下,安全带可以将乘车人员紧紧的约束在座椅之上,防止乘车人员身体飞出窗外或者与车内的物品产生二次碰撞,尽可能的降低乘车人员受到的伤害。
在对汽车碰撞事故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发现乘车人员受到伤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乘车人员与座椅、仪表等其他车内的物品进行产生了二次碰撞或者安全带的牢固装置失效导致的,所以在汽车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座椅安全带固定点的重视。
关键词:座椅;安全带;强度汽车座椅在制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为乘客提供相应的舒适性,还需要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对乘客的生命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在对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保证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能够满足相应的法律规定。
能够满足车辆《公告》实验的强制性检测指标,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时候,安全带固定点的周边区域产生撕裂或者断裂的情况,都会造成驾驶人员或者乘客出现生命伤亡的情况。
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规定中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承受实验要求的载荷情况下,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必须要保证安全带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但允许固定点或者周围区域有永久变形情况的出现,主要包括断裂或者是产生裂纹的情况,这样可以在汽车出现碰撞的过程中更好的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很多座椅企业在汽车座椅生产的过程中都提出了高于目前座椅法规的产品性能要求。
1安全带固定点法规与试验简介在GB 14167-2013规定中对于M1类型的汽车座椅安全带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座椅安全带的配置、设置的形式、固定点强度的实验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1)在汽车座椅安全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三点式的方式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安全带固定点强度的测试,保证安全带能够正常的使用。
(2)可以按照图1的方式对安全带进行试验加载,沿着水平方向对车辆纵向中心的平面进行设计,并且保证其与水平面成向上的10°±5°的角度,在对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进行强度试验的过程中,需要施加(13500+200)N的载荷。
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5083—2006(2006-09-01发布,2007-02-01实施) 代替 GB 15083—1994前 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要求。
本标准代替GBl5083—19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修改采用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Rl7法规(版本3,2000年版)《机动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本标准根据ECE Rl7重新起草,在附录G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 Rl7法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ECE Rl7法规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
本标准与ECE Rl7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本标准删除了ECE Rl7法规中的附录3“汽车乘座位置‘H’点和实际靠背角的确定程序”的全部内容。
标准中涉及到新颁布的GB ll551—2003中的附录C中的内容执行。
避免了由于标准起草用语的差异在实际操作时产生误差。
——增加了座椅固定装置、调节装置、锁止装置以及移位折叠装置强度的静态试验方法(5.3.2),增加了标准的可操作性——删除了ECE Rl7中“认证程序及认证标志”的内容,其原因是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的形式差别所致。
本标准与GB 15083—1994的主要差异:——增加了座椅靠背吸能的要求;(本版的4.1.3)——增加了头枕方面的试验要求;(本版的4.4~4.13)——增加了防止移动行李对乘员伤害的特殊规定;(本版的4.15)——增加了资料性附录附录G。
(见本版的附录G)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对于新定型的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施行;对于已定型的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12个月后施行。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强、唐鬼亨、丁晓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5083—1994。
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

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摘要:汽车座椅靠背有支撑乘员背部的作用,在舒适性评价中有很高的占比,由于靠背远离固定点,且靠背与固定点之间存在多个调节机构,如高调四连杆、靠背调角器、水平调节滑轨等,导致靠背受到震动易产生晃动,对于不同座椅,产生晃动的震动波形也不同。
针对靠背晃动问题综合考虑可行性、工艺性及成本等因素,选取高调四连杆作为研究对象,解决该问题,并提供一种该问题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引言汽车座椅是汽车安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可以给乘员提供支撑,还具有保护乘员避免或减少伤害的作用。
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是车辆《公告》强制性试验项目。
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如果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不满足法规要求,则安全带固定点周围区域的撕裂或断裂是会造成人员伤亡。
为使座椅在整车碰撞过程中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许多座椅企业会设计高于法规标准要求的性能产品。
一、汽车座椅概述乘坐汽车的舒适性分静态和动态两个场景。
静态舒适性主要取决于座椅的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
简单来说,运用“人体工程学”提升座椅的舒适性可以总结为三个要点:座椅设计参考人体测量学数据;座椅具有可调节性,满足不同体型人群需求;座椅的位置与空间相协调。
此外,座椅不宜过软,过软的座椅不仅会对尾椎造成过大压力,导致损伤脊椎健康,还会压迫腿部,不利于血液循环。
以荣获J.D.Power2021大型MPV座椅质量第一的广汽传祺M8的座椅为例,安道拓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了高度贴合人体的座椅造型,使得人体与座椅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并采用多密度多硬度的泡沫给予乘坐者最有力的支撑。
同样在各系细分市场摘得座椅质量冠亚军的福特福克斯和小鹏G3i的座椅亦是如此。
安道拓不仅使得座椅兼具包裹性和支撑性,同时还配备电动腰托,使得不同身形的人群都能调节到最适合自己的支撑点。
蔚来赫赫有名的“女王副驾”同样来自安道拓。
“女王副驾”的座椅配备腿托和脚托,可以说是从上到下都提供舒适的包裹性。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

XXXXXXX有限公司座椅布置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实施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3)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 (3)3.定义 (3)4.设计指南内容 (4)座椅系统设计指南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座椅专业术语,对座椅系统及下属零件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参数选择、设计校核、性能要求及试验大纲等进行了描述。
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汽车座椅的设计开发。
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引用国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 11552 《汽车内部凸出物》GB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3.定义本规范采用以下定义:3.1座椅骨架平台指前排座椅基础骨架本体,包含功能件,可根据项目需要,对前排座椅骨架进行高度、宽度的适应性修改后使用3.2 泡沫型面舒适性标杆座椅指根据动态、静态主观评价结果,用于座椅泡沫造型舒适性参考的标杆座椅。
3.3动态舒适特性标杆座椅指根据模态、振动衰减性能测试结果,选取的用于座椅模态和振动衰减性能参考的目标座椅。
4.设计指南内容4.1 座椅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4.1.1座椅系统主要结构:座椅系统从外到内,主要由座椅面套、座椅泡沫、座椅骨架、装饰塑料件、附属功能件及线束等几大部分组成;为满足不同的市场配置需求,座椅系统装有满足配置功能要求的附属功能件。
如从舒适性考虑,常见的有腰托、按摩装置、腿托、扶手、加热、通风装置等配置;从安全性考虑,有安全带、侧气囊、乘客重量传感器等配置;从储物功能考虑,有小桌板、杯托、抽屉、地图袋等配置。
座椅安全带锚固点强度分析规范

目录1.前言 (1)2.范围 (1)3.规范引用文件 (1)4.术语和定义 (1)5.使用软件 (1)6.模型介绍 (2)6.1模型描述 (2)6.2车辆和座椅要求 (2)6.3人体模块 (2)7.边界条件 (3)7.1车辆固定 (3)7.2加载条件 (4)8.分析结果 (4)9.评价标准 (4)1.前言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和商用车座椅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分析的相关要求、分析方法及评价准则。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安装了前向和后向座椅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的M和N 类车辆。
3.规范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167-201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4.术语和定义车型(vehicle type):与固定点相连接的车辆或座椅构件的尺寸、外形和材料等方面无差异的一类机动车辆。
安全带有效固定点(effecitive belt anchorage):将织带系于该点可获得与预期设计相同的安全带佩带状态。
地板(floor):与车身侧围连接的车身底板,包括加强件和底板下面的纵、横梁。
座椅(seat):可供一个成年人乘坐、带完整装饰的装置,可与车身框架一体,也可独立;可是单独的,也可是长条座椅的供一人乘坐的部分。
座椅固定装置(seat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在车身构架上的系统,包括影响车身结构的部分。
位移装置(displacement system):使座椅或其中一部分在无中间固定位置情况下移位或转动,便于乘员进入座椅后部乘坐的装置。
躯干限载装置(thorax load limiter function):安全带、座椅等在碰撞时能限制施加在乘员躯干上约束力的大小的装置。
5.使用软件前处理:Hypermesh 、ANSA、Primer求解分析:LS-DYNA6.模型介绍6.1 模型描述座椅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分析时需座椅总成数模、部分车身数据、座椅连接数据、假人模块、BOM 表等参数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y wo r d s:s a f e t y b e h;a n c h o r a g e s ;s t r e n th g a n a l y s i s ;l i g h t we i g h t d e s i g n
( 1 . C o l l e g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i r c a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o r e s t r y
( 1 . 中南 林业 科技 大 学 机 电工程 学 院 , 长沙 4 1 0 0 0 4 ; 2 . 湖 南大 学 汽车 车身 先进 设计 与制 造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 长沙 4 1 0 0 8 2 ) 摘 要: 为设计 符合 新 法规要 求 的三 点式 中排 座椅 安全 带 , 以某 款汽 车为 对 象 , 建立 了 白车
2 0 1 7年 7月
J u 1 .2 0 1 7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8 4 2 5 ( Z ) . 2 0 1 7 . 0 7 . 0 0 8
汽 车座 椅 安全 带 固定 点 强 度 设 计
贺成 贵 , 李新华 , 李 落星 , 阳辉林
相关 法规 要求 小 型客 车 的驾驶 员 与 前 排 的乘
员必 须正 确 使 用 安 全 带 , 这 样 在 发 生 碰 撞 等 事 故
定点 周 边 的 撕 裂 会 造 成 人 员 伤 亡 。 由此 可见 , 如何 设计 出满 足 法规 要求 的安 全 带 固定 点 是 非 常 重要 的。 已有 不 少学 者对 安 全 带 的 固定 点 强 度进
e x p e ime r n t a l v e i r i f c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r e n g t h o f t h e s e a t b e l t a r e s t u d i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t r e n th g
Ab s t r a c t :T o me e t t h e r e g u l a t o y r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t h r e e p o i n t s e a t b e l t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c r e a t e s t h e i f n i t e e l e me n t mo d e l s o f b o d y i n wh i t e ,s e a t f r a me a n d t h e u p p e r a n d l o we r b o d y mo d u l e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a l y s i s a n d l i g h t we i g h t d e s i g n o f t h e s e a t La me a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a n d s i m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a nd Te c hn o l o g y,Ch a n g s h a 41 0 0 0 4,Ch i n a;2. S t a g e Ke y L a b o ra t o y r o f Ad v a n c e d De s i g n
a n d Ma n u f a c t u i r n g f o r V e h i c l e B o d y ,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8 2 ,C h i n a )
中图分 类号 : U 4 6 3 ; T H1 2
S t r e n g t h De s i g n o f Ca r S e a t Be l t An c h o r a g e s
HE Ch e n g g u i ,L I Xi n h u a ,LI Lu o x i n g ,YANG Hu i l i n
身、 座椅 骨架及上、 下人体模块的有限元模型。对座椅骨架进行 了灵敏度分析和轻量化设计 , 对
安 全 带 固定点进 行 了强度 分析 。 实验 结果 表 明 : 安 全 带 固定 点 强度 满足 法规要 求 。 关 键 词 :安全 带 ; 固定 点 ; 强度分 析 ; 轻量 化设 计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8 4 2 5 ( 2 0 1 7 ) 0 7— 0 0 5 6— 0 7
第3 1 卷 第 7期
Vo 1 . 3l No. 7
重 庆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
J o u r n l a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