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冬速写
天美教授于小冬8个彩色速写技法揭秘

天美教授于小冬8个彩色速写技法揭秘于小冬,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油画院课题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63 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4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
毕业后自愿申请进藏工作。
1984 年-1997年任教于西藏大学艺术系,在西藏有13年的生活经历,画了大量优秀的西藏题材油画和素描作品!他的速写更是家喻户晓,笔下的每一根线条头都精准到位、入木三分,每一个人物都形象鲜明、犀利十足、过目不忘。
作画工具介绍近年来于小冬老师经常被网友询问这种有色素描,用的到底是什么材料画的呢?今天就给大家见一见这三支笔的真面目。
产地: 德国慕尼黑天鹅牌STABILO(施笔乐)粉彩铅笔,国内画界一般称为彩色碳笔。
各自的色号分别是:棕色色号 1400/625土红色色号 1400/670黑色色号 1400/750小冬老师可以说是位学者型的画家,为人谦和、勤奋。
著有《藏传佛教绘画史》《于小冬三堂课》《于小冬讲速写》《于小冬讲触觉素描》《于小冬油画艺术》等专著与画册。
其油画色彩饱满丰沛,造型坚实、人物个性突出,他的创作中深深的人文关切让观者驻足。
他也是一位凭良心教学的好老师,网上有大量他的教学视频。
这一切可能和他多年的佛学思考、修行存在一定联系吧。
看了他的这篇素描教学文章受益匪浅!关于'用线是很残酷的,也是最见真工夫的”一说,似直指我素描的薄弱之处。
画面、题材可大可小,依托自己素养表达出的东西,很自然地流露出动人的绘画品格,哪怕是一只手。
线条披荆斩棘,在结构之上驰骋;虚实气韵畅达,在光线之间隐遁出没……你可以不在乎以画去建功立业,但不能不去追求、向往那种让人气定神闲的“澄怀味像”的绘画状态——丹田气沉、飞扬开阔!8个速写技法揭秘1.打坐在作画最开始的阶段,一个重要的训练内容是心态的训练,这个训练很像和尚打坐。
你必须沉浸到你眼前要画的事物当中,可能几秒钟就够了。
如果你总是心浮气躁,多用一点时间也好,这就是“打坐”的训练,山水画大师宗丙称之为“澄怀味像”。
【最速写】于小冬速写高清精选(临摹篇)

【最速写】于小冬速写高清精选(临摹篇)全社会的艺术爱好者和12月份要考试的小朋友们,速写平时真的多画画多读读是很有必要啊。
整理的于小东冬速写高清精选,学习吧。
什么是好速写?有些学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比如基础分80%,品格20%之类的。
有的学校没有给出量化的标准。
高考的试卷我看重要的是那80%的技能部分。
即造型准确、体积饱满、动态鲜活、疏密节奏明晰。
考学的速写试卷,本该是为了考查一个美术专业的学苗,是否具备了学习美术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也就是对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造型功底的考查。
故而考学的速写应该以展现基本功为目地,在考前的学习中自然也要以基本功的学习和培养为主要学习内容。
您对高考速写试卷有怎样的评分标准?是喜欢用线?线面结合?还是调子较多的?在以前当评分老师的时候,我只是喜欢好作品,对风格没有任何偏见,用线、用面、调子多、调子少都有好作品和臭作品,分数高低与风格无关,就像我喜欢的大师们的素描也是风格差别极大的。
如果调子少了,考试时会不抢眼,被埋没吗?被埋没与调子无关,与画的好坏有关,与自信和不自信有关。
考卷中如果真有一张达·芬奇的线描,那将是最抢眼的。
考试时像于小冬书上的那样画可以吗?是不是会很慢,时间会不够吧?当然可以。
其实,现在不少专业院校速写试卷就是按照“慢写”的要求安排时间的。
如此说来,各种时间长度的速写都应当有所体验,已备各种时间要求的试卷,那样才是最主动的。
我的速写中也有画的较快的作品,可以参考。
速写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种,请问那一种形式比较适合我国的高考呢?我认为,能够证明和显露造型基本功的所有表现形式都是可以的。
考场中怎样的速写才是最具表现力的?好速写要做到准确、生动、技艺双全。
如何在考场中成千上万张考卷中脱颖而出,画面黑是否是一种好办法?在非洲的黑人当中,最抢眼的一定是白人。
为了使自己的考卷脱颖而出,故意把画面往黑里画,有太多的学生这样想问题,也有太多的黑试卷。
这种认识和作法是错误的。
浅析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艺术性探究

浅析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艺术性探究于小冬是一位中国油画家,以其以藏传佛教题材为主题的作品而闻名。
他的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富有神秘感的氛围,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本文将从构图、色彩运用和题材表现三个方面对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艺术性进行探究。
对于小冬的藏传佛教题材油画而言,构图是其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对称、层次和动态等构图手法,以营造出宏伟庄严的氛围。
比如他经常选取佛像、寺庙、佛塔等作为主题,通过对不同元素的巧妙组合和规划,使画面给人以和谐、平衡的感受。
他还常常运用透视和长景深等手法,使画面具有空间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色彩运用也是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艺术性的重要方面。
他善于运用暖色调和冷色调,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创造出深深的情感和氛围。
他常常使用金黄、红色和橙色等暖色调来表现佛像的尊贵和庄严,同时运用蓝色和绿色等冷色调来表现寺庙的神秘和宁静。
通过对色彩的精心安排和运用,他使画面充满了神秘、宁静和悠远的氛围。
题材表现是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艺术性的关键方面。
他通过对佛教题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将其转化为画面上的表现,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作品往往富有宗教性的内涵和哲学思考,并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他常常通过表现不同佛像的形象和表情来揭示佛教教义和修行的精神追求,同时通过对寺庙和佛塔的描绘来表现佛教信仰的力量和能量。
通过对题材的深入挖掘和表现,他使画作达到了超越常规的境界,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和触动。
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艺术性体现在构图、色彩运用和题材表现等方面。
他善于运用构图手法营造出庄严、和谐的氛围,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对照创造出深刻的情感和氛围,同时通过对题材的深入挖掘和表现传达出深奥的思想和思考。
这些因素的综合运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启发。
通过对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艺术性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同时也更深入地探讨油画作品在宗教题材表现中的独特魅力。
于小冬素描速写——全国巡回展第6站

于⼩冬素描速写——全国巡回展第6站于⼩冬素描·速写全国巡展∨展览介绍-《于⼩冬素描/速写作品展》-本次是全国巡回展的第6站,于⼩冬⽼师对基础美术教育的研究与付出是不可置疑的,更是有⽬共睹的,在研究基础教学的同时,⾃⾝艺术修养,造诣更是值得我们当代从事艺术教育者们去学习,去追随,本次展览共展出于⼩冬⽼师300余幅原作,作品记录了1996~2019年⽼师的美术历程和学术结晶,朴实,扎实的画风,市井,⽣活的⼈物及场景很好的诠释了作为师者和艺术家该具备的精神和功夫。
艺术共享平台《多杰措》于⼩冬 2019年 38.2×28.2cm《梳辫⼦的⼥孩》于⼩冬 2018年 38.2×28.2cm《阿曼夏⽡塔尼夏》于⼩冬 2019年 38.2×28.5cm《华关吉布》于⼩冬 2017年 39×27cm《⾓巴措》于⼩冬 2018年 38×28cm《野丹多吉》于⼩冬 2017年 38.8×26.7cm《扎西东知》于⼩冬 2019年 38.2×28.5cm《索南扎西》于⼩冬 2019年 37.2×25.7cm《其尼汗》于⼩冬 2019年 38.2×28.2cm《达贡》于⼩冬 2019年 38.2×28.2cm《达热》于⼩冬 2019年 38.2×28cm《索南扎西》于⼩冬 2019年 38.2×28.2cm《桑杰才让》于⼩冬 2016年 38×26.5cm《才让多杰》于⼩冬 2017年 39×27cm《滑板⼥孩》于⼩冬 2017年 40.6×29.4cm《虔诚的珠姆》于⼩冬 2018年 38.2×28.4cm 《李明阳》于⼩冬 2018年 38×28.3cm《鄂松杰布》于⼩冬 2015年 38.9×27cm《夏吾才旦》于⼩冬 2017年 37.5×26cm《贡布美⼥格桑》于⼩冬 2015年 38.9×27cm 《九美拉姆》于⼩冬 2018年 28x38cm《⼩⼥孩央宗》于⼩冬 2018年 38×28.2cm 《⼩雷和崔远》于⼩冬 2018年 38×27cm《男⼈体的背》于⼩冬 2019年 38.2×28.2cm 《⼤学⽣茹克耶》于⼩冬 2012年 37.6×26.7cm 《段⽻伦》于⼩冬 2015年 37.6×26.7cm《侧⾯的茹克耶》于⼩冬 2012年 37.6×26.7cm 《⼭西进修⽣》于⼩冬 2014年 37.9×27cm 《研修班的班长》于⼩冬 2016年 38.1×26cm 《牧⼈》于⼩冬 2014年 37.6×26.7cm| 展览时间 |2020年09⽉22⽇——10⽉07⽇| 观展时间 |⽇常开放时间:09:00-22:00。
于小冬油画展作品选

于小冬油画展作品选前言五十年间一心画画,只关心画面,想到个人画展要不得不面多诸多我不擅长的操持,使得油画个人画展事宜一直拖延。
我非常感谢李自健老师的盛情邀请,他无私的公益构想督促我实现了这次展览。
感谢李自健美术馆工作团队的辛苦付出,完成各项复杂琐碎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次展览选出了一百五十幅油画和二十幅素描,是我近十五年的主要作品,得以系统梳理自己的油画实践,向更多观众展示原作,接受社会的检验和批评。
我童年起就热爱绘画,少年时遇到的几位恩师,指导我走上专业学画的道路。
在鲁美读书期间,通过严格系统的造型训练和不太重视笔墨的国画学习,帮助我看懂了欧洲古典大师的线性造型。
毕业后远走西藏的人生选择寄托了一个叛逆青年的模糊梦想。
贡布里希,沃尔夫林,阿恩海姆的著作是自己基本的理论武装,通过劣质印刷品和简陋的材料工具,我开始了油画自学的漫长路程。
随着自己对美术史不断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技法史的实际探求,有一个信念越发地坚定起来,在自学中我养成了追根溯源的习惯,在寻源的过程中,看到了真正的典范,是一个个建立标准开创新风的古代大师。
精神高度与技术境界无不在大师那里,于是,在20年的实践当中,悟出了"学大师取上法走正路练真功"的道理。
先成全自己,再贯彻于教学。
越发体会到通过油画源流理解风格演变的重要。
从2001年开始,不断地到欧洲考察,看大师原作,堆积如山的画作就像是自己艰难攀爬的阶梯,今天,我越来越不是一个技术至上论者。
艺术的目的是精神承载,技术从来都是手段,不完善的技术也可以创造出伟大的艺术,正像结结巴巴也能讲出真理,但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把话讲好是绝对应该的。
我们既然没有达摩祖师"一芦过江"的本领,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将要渡我们的船造好,这艘船不求漂亮,但求结实。
艺术从来都是精神的载体,也是我们审视和净化自己的归属,在喧嚣之后的文化废墟上技艺是我们的救赎。
技艺哪有新旧只有好坏。
速写札记-于小冬

速写札记于小冬速写要诀剪影观察重外形,全身是脸抓特征。
局部推画紧紧追,整体照应贯始终。
边线叠压前后现,坡面转化体积生。
眼如触手笔如刀,明暗笔势影随形。
临摹好画是捷径,勤练上瘾高手成。
一、没有速写这回事我第一次听说,“速写”这个词的准确时间记不得了,好象应该是在九岁的时候,在少年宫学画,从一起学画的同学那里知道的这个词。
老师的解释和书上的解释好象差不多:是快速的用简单的素描工具写一些形象和事物出来。
三十多年画画的经历,使得我越发不喜欢这个概念了,原因是美术学院里的教学实践和美术专业的考前教育不知不觉的把速写和素描区别开来,成了两件事,好象速写不是素描,素描中也不包含速写了,因为短期素描有“速写”之小名,不比素描是“一切造形艺术的基础”那般响亮,而不受重视的程度令人不解,对这种短期素描的训练方式多有误解和轻视。
个中原因一定是与当初给短期素描起了这个不高贵的别名和小名的事实有关。
据我所知“素描”一词是五四以后,留学潮兴起的时期留学日本的人士自日本的词汇中泊来的,那自然和美术的前辈们留日留法学习西洋艺术的历史密切关联。
但“速写”一词出自何时何典,我不得而知,想必也是泊来的吧,是否译者的讹误或某位专业知识不足的人士硬译生造了此词也未可知。
清朝以前几千年的古汉语中是断然没这个词的。
在西方绘画的词汇中也没有“速写”这个词、比如素描的长短期作品一并被英语叫作“drwing”无人提出异议,还是把同一件事称作一个词的好。
无奈的是同行早已习惯“速写”一词,非把“速写”改成“短期快速的素描”也十分麻烦和造作,故而只能时说“素描”时说“速写”,谈的是一件事。
用“素描”一词时所谈多重画理,用“速写”一词所谈多重状态。
二、被留住的时间可敬可怜的普鲁斯特在哮喘病的折磨中完成了他伟大的《追忆似水年华》,那些回忆使他幸福,那些幸福足以抵抗病魔给他带来的无限痛苦。
回忆是被留住的时间,为把时间留在纸上他必需写作。
我喜欢翻看那些旧速写本,每次重温都无比感慨,每一回的感慨又都是全然不同的,时间把一切变为过去,过去的细碎片断是容易忘记的,可那些发黄变旧的纸片为我留住了时间,一次次激活我的记忆,在那些画面里留住的时间是我不经意画出的日记,是自己独享的、自己才能读懂的、写不完的《追忆似水年华》。
画家于小冬

画家于小冬自画像源源 150x90cm 2009年源源局部之一源源局部之二源源局部之三一慈 150X90CM 2009年一慈局部之一一慈局部之二一慈局部之三书法专业的学生 150x90cm 2009年书法专业的学生局部之一书法专业的学生局部之二甘肃女生 150x90cm 2009年站立的女孩女青年男生坐着的少女坐姿女人的背影坐姿女人的背影局部之一坐姿女人的背影局部之二坐姿女人的背影局部之三坐着的女人坐着的女人局部躺着的女人体躺着的女人体局部双人体画室女人体女人体局部双人体坐姿女人体男人体男人体局部之一男人体局部之二女人体双人体双人体局部之一双人体局部之二持灯的母亲200x186cm 2009年阿日扎的小学生 186x200x4 2008年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之一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之二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之三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之四藏北的阳光150x150岔岔寺小僧人200x186cm朝拜 230x240cm朝圣者的午餐 160x120cm渡 370x200cm佛灯 186x200cm妇人和三个孩子200x186cm干杯西藏190x160cm1996-1997 古塔 200x186cm果洛的孩子200x186cm敬佛186x200CM考前班200x186cm考前班之二200x186cm神山200x186cm维米尔构图100x100cm转经道之白200x168cm转经道之白200x168cm转经道之蓝200x168cm。
美院大佬于小冬,教科书级别素描,每一笔“震撼”你眼球,网友:他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美院大佬于小冬,教科书级别素描,每一笔“震撼”你眼球,网友:他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他说:所谓的梦想,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你能依然从事你喜欢的职业,一直干你愿意的事直到让它发光!于小冬国内著名画家,教育家,天津美术学院油画教授、硕士生导师,1963年出生于沈阳,84年毕业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专业,进藏工作十三年,长年的写生和教学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感染力,教学上也有着独特的方法。
以下是他的『彩铅炭笔』素描作品,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句话用来形容于老师作品最适合不过了。
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时,被他扎实的绘画功底彻底给吸引了,结构精准既严谨,一丝不苟、每一根线条力尽精益求精,他创作的作品对艺考生来说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每一张作品值得我们观察、研究、临摹、学习、领悟。
他的作品也很符合艺考时期的审美,于是他还被称为最接近艺考生的美院教授。
这是他写生人体素描,精致细腻的调子,精准的造型下体积感很强其次,于老师的素描作品也十分注重光影,无论在造型还是构图上,画面的设计感很强,他说:想要做到有神,不仅是要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对人物动态仔细观察和细节到位。
于老师画人体的三步骤:1、抓形体(捕捉对象要抓关节,抓动态,抓比例。
)2、抓结构(画人体结构就好像打地基一样,你打得坚实稳定,房子才不会倒,结构把握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你的画面成果。
)3、抓黑白灰(素描中调子就像一张人脸,长得好不好看、就如同你画的好不好看,画的好才会吸引观众。
)瞧瞧!于老师笔下的作品,越随性的笔触,就越有穿透力,一笔成型、一笔到位,他对人体结构掌握早已了如指掌他的作品被网友问最多是:老师,你的作品用什么工具材料绘制,于老师常用的画笔是三种色号笔,彩铅炭笔即土红、棕色、黑色。
用土红和棕色塑造脸部,用黑色塑造头发、眼睛以及衣服轮廓也是黑色勾勒。
为了让大家了解得更仔细,于老师所用的工具是天鹅牌STABILO德国思笔乐粉彩炭笔,俗称彩色炭笔,三色笔各自色号是:棕色色号 1400/625土红色色号 1400/670黑色色号 1400/750整张作品中,他用最多是棕色棕色能起到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还能体现出人物光影、厚度、皮肤质感、层次感画纸一般是有色素描,暖棕、暖咖色系是他常用的纸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