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前水稻(Oryzasativa cv.Matsumae)对土壤菲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
种子引发对养分缺乏与非生物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离子平衡及氧化代谢的影响

种子引发对养分缺乏与非生物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离子平衡及氧化代谢的影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非生物胁迫。
水稻作为维系着世界上半数以上人口生存的重要粮食作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忍耐机制组合和敏感性也会不同于其它作物。
尤其是在早期生长阶段的水稻对低温、干旱或盐胁迫会非常敏感。
在自然条件下,水稻通常会同时遇到多种不同的非生物逆境胁迫。
因此,对于多重逆境环境因素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水稻对多重逆境的反应具有独特性,因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其单个逆境因子下的反应叠加。
植物应对特定的胁迫条件需要能量和足够的资源。
然而,养分的限制也会制约着植物对逆境环境的适应过程。
种子引发是在控制条件下使种子缓慢吸水,为萌发提前准备的一种播前处理技术,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幼苗活力和保障许多大田作物特别是在不利环境下的正常生长。
目前有关逆境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地种子引发处理的报道较少,但在考虑多重逆境胁迫因子方面鲜有报道。
因此,本文通过在人工气候箱进行了一系列的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非生物胁迫(低温、盐分、干旱、镉毒)与不同养分供应条件(完全养分、缺N、缺P 和缺K)交互作用下种子引发处理和非引发处理水稻的生理、生化及矿质营养响应机制。
本研究的假设理论是种子引发处理可能会通过调节代谢过程、调控产生渗透物质和次生代谢物、提高抗氧化防御系统以及维持植物正常养分状况来获得抵抗逆境环境的潜力。
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18?C低温胁迫条件下会导致水稻出苗缓慢且不整齐,水稻幼苗生长衰弱,水稻体内生理代谢、淀粉代谢和呼吸速率的降低,同时会使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水稻秧苗H2O2的积累量增加。
种子引发处理均能明显减轻低温胁迫伤害,其中以化学硒Se处理和水杨酸SA处理的效果更好。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种子引发处理能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与其能够提高淀粉代谢和呼吸速率、维持膜结构完整性、促进代谢合成以及增强抗氧化物活性有关。
(2)在低温胁迫与缺N、缺P或缺K情况下,水稻幼苗的生长都会明显受到影响。
低钾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化感潜力变化的影响

草能力增强 主要是 由于酚类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 , 导致酚类代谢 途径旺盛 , 分泌 出更 多的酚类物质 , 进而破坏受体稗
草保护酶系统 , 抑制了稗 草的正常生长 。 关键词 : 水稻 ; 化感作用 ; 低钾胁迫 ; 因表达 ;酚酸 基
文章 编 号 :0 00 3 (0 8 1 —29 0 中 图分 类 号 :9 8 文献 标 识 码 : 10 .9 3 2 0 )2 6 1 —9 Q 4 A
A t c l iaSnc 2 0 ,8 1 )6 1 c E oo c ii 0 82 ( 2 :2 9—62 . a g a, 27 Ab ta t n od rt x lr h h n igme h ns o ieallp t i oe t lu d rp tsi m e ce c sr c :I r e oe po et ec a gn c a im frc leo ahc p tni n e oa su d f in y,allp t i a i l o ahc e
收 稿 日期 :0 70 .2 修 订 日期 :0 8 0 -5 20 -8 1 ; 20 —3 2 作者 简 介 : 海斌 (9 3~) 男 , 建 人 , 士 生 , 王 18 , 福 硕 主要 从 事 植 物 化 感作 用 及其 分 子 生 物 学 研 究 . - i: 39 0 44 @ s a cm. Ema w15 9 8 85 i .o l n ¥ 讯 作 者 C r sodn uh r - a : exog8 @ 13 tm 通 or pn igato.E m i w n i l 1 6 .o e l n
分泌物中酚类物质 的 HP C分析结果表明 , L 低钾胁迫下 , 化感水稻 P3 27 I17 7根系分泌物 中, 所检出 的酚 酸类 物质总量是 正常营 养条件 下的 2 3 , .0倍 而非化感水 稻 Lm n则 是正常营养条件 下的 0 9 倍 。综合分 析认为低钾胁 迫下 , e ot .1 化感 水稻 P32 7 I177抑
中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保护与未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Comparison of Genetic Diversity between in-situ Conserved and Non-conserved Oryza rufipogon Populations in China
WANG Jia-Xiang, CHEN You-Tao, HUANG Juan, QIAO Wei-Hua, ZHANG Wan-Xia, and YANG Qing-Wen*
本研究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热带亚热带优势农作物品种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D68B01), 农业部财政专项“农业野生植物保护 与可持续利用”(2130135)资助。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杨庆文, E-mail: qwyang@; Tel: 010-62122851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wang12081208@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9-02-23; Accepted(接受日期): 2009-04-21.
三亚水稻田不同形态氮的含量调查

※农业科学2018, V ol.38, No.031农业与技术氮肥的施用显著性增加了作物的产量,为追求经济效益及产量而大量施用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提高了作物的经济效益。
氮肥施用过量其利用率下降,当剩余的氮肥不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吸附,便会流向环境中,加剧氮的淋失,造成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不断升高,污染环境,破坏生态[1]。
国内外学者围绕稻田氮素损失及氮素平衡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成果和经验[2]。
水稻田氮素的分布情况损失受灌水、农事活动、土壤性状、栽培方式和水肥条件等综合影响,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和损失都不容易确定。
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条件下,减少农田氮素流失和对环境的压力,协调好作物、资源和环境间的矛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亚市水田水稻种植集约化程度高,因不合理施肥引起的农田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因此通过测量稻田土壤剖面全氮、NO3—N、NH4+-N及地下水硝态氮的浓度变化,了解水稻田土壤氮素分布现状,寻找出适合三亚市水田的施肥调控措施,对控制氮素淋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及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实验地点主要分布在三亚市吉阳区的部分水稻田。
试验地地势平坦且肥力均匀、地下水浅。
土壤为砖红壤水稻土,30cm土壤土层土壤呈酸性,pH为4.67~5.16,有机质含量较低19.04~32.67g·kg-1,土壤基础肥力中等。
供试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粤杂922”。
1.2 试验方法试验田的种植制度为:一年三熟常规施肥水稻田,每季水稻的施肥量为尿素300 kg·hm-2;还有一块水稻田最后一季水稻不施肥作对照,具体的田间栽培管理为当地常规种植管理方法。
第三季水稻收获后进行测产,并采用“S”形取样法、取水稻田土样,每30cm 1层,直至取到地下水。
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土壤氮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氮肥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2024,38(3):0561~0573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氮肥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王亚新1冯乃杰1, 2, 3, *赵黎明1, *郑殿峰1, 2, 3沈雪峰1, 2, 3刘美玲1杜有为1(1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湛江524088;2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广东湛江524088;3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深圳518108)摘要: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和氮肥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生长和耐盐性的影响,以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施氮及盐胁迫处理:N1(0.1 g N/盆)、N2(0.15 g N/盆)、N1S(N1+0.3%NaCl)、N2S(N2+0.3%NaCl),以及调节剂效应处理:N1A[N1+40 mg·L-1 5-氨基乙酰丙酸(5-ALA)]、N1D[N1+30 mg·L-1乙酸二乙基氨基乙酯(DTA-6)]、N1AS[N1+40 mg·L-1 5-ALA+0.3%NaCl]和N1DS[N1+30 mg·L-1 DTA-6+0.3%NaCl],于三叶一心期叶喷DTA-6和5-ALA,24 h后按土量进行0.3% NaCl(盐的质量/土的质量,W/W)处理,测定各处理幼苗形态、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过氧化氢和光合色素含量。
结果表明,与N1相比,N2、N1A和N1D处理均能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并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合成。
以N1A处理效果最显著,N1A处理的地上干重、壮苗指数较N1处理增幅分别为15.37%~41.02%和29.17%~69.31%,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较N1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5.90%~51.61%和4.10%~14.45%。
不同土壤pH对普通野生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不同土壤pH 对普通野生稻生理特性的影响喻崎雯1,马祖陆1,伊文超1,2,梁晓1,2(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土壤pH 对普通野生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以雁山普通野生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土壤pH 栽培,比较不同pH 下普通野生稻的生理特性变化。
[结果]在pH 为6.8的中性条件下,普通野生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和MDA 含量维持最低水平,且CAT 和POD 活性均为最高。
[结论]雁山普通野生稻对中性偏碱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适宜的环境pH 范围为6.0 7.4。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土壤pH ;生理特性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3)02-00473-03Effects of Soil pH on Physiolov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yza rufipogon Griff.YU Qi-wen et al (Institute of Karst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Guilin ,Guangxi 541004)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oil pH value on physiolov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yza rufipogon Griff.[Meth-od ]Using O.rufipogon as test material ,the physiolov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ufipog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pot experiment under different soil pH value culture.[Result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were highest ,while the proline content and MDA were the low-est at pH =6.8.CAT and POD showed strongest activity at pH =6.8.[Conclusion ]O.rufipogon adapt to the pH range form 6.0to 7.4.Key words Oryza rufipogon Griff.;Soil pH ;Physiolovical characteristics基金项目地调项目“西南岩溶石漠化遥感调查与地面监测”(1212011220958);岩溶所所控项目。
日本水稻化肥减量施用的经验与启示

我 国是世 界最 大的水 稻生产国 ,总产位 居世 界第 一 , 有近 26%的耕地用于种植水 稻【1J。水 稻生产 对我国 的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自20世纪 60年代 以来 ,我 国的水稻 生产取得 了非凡 的成绩 ,矮秆 、耐肥 水的高产水 稻以及 杂交水 稻育种的成功使得粮食单产 水平大幅提高 ,随之而来 ,我国稻 田的施肥量也急剧增 加 ,出现了氮肥投入过量 、利用效率低等 问题 。目前我 国水稻平 均氮肥施用 量为 180 kg,hm:,比世界 水稻氮 肥 平 均 施 用 量 高 出 75% ,而氮 肥平 均 农 学 利 用 率 (NAE,单 位施氮量 增加 的产 量 )不足 12 kg/kg,不到发 达 国家 的一半 [21。发 达国家 自 20世 纪 80年代末 以来 , 开始重视化肥施用行为及其 引发 的农业 面源污染 问题 的研究 和治理 ,对农业生产 中过量施用化肥作 了相应 的调整 。发达国家化 肥施用量呈现 出先快速增长 、达到 峰值后保持稳 中有 降或持续下 降的趋势 ,逐步走上了 减肥增效 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31。日本是全球十大稻米生 产国之一 ,在 20世 纪 90年代 之前 ,水稻 生产也 是通 过 高化肥投入 获取高产 ,之后 氮肥投入 量一 直在下 降 ,而 水稻产量 略有增长 ,氮肥利用率 明显 提高 。这 表明水 稻产量与化 肥使用 效率协 同提高是可能的 。本文梳理 了 日本 水 稻生产 化肥 减量 背后 的社 会经 济环 境 的变 化 、政策的驱动和技 术的推进 ,并针对我国水稻生产现 状 ,分析了推动化肥减量 的主要因素及可能实现的途 径 ,为实现农业部提 出的“力争 到 2020年 ,主要农作物 化肥使用量实现零 增长”的 目标提供借鉴 。
干旱、盐胁迫下LaCl3和CPZ对稻苗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第27卷第2期作 物 学 报V o l.27,N o.2 2001年3月A CTA A GRONOM I CA S I N I CA M ar.,2001干旱、盐胁迫下LaCl3和CPZ对稻苗脯氨酸积累的影响Ξ宗 会 刘娥娥 郭振飞 李明启(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提 要 干旱、盐胁迫下水稻幼苗丙二醛(M 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同时脯氨酸(P ro)积累;以质膜Ca2+通道阻断剂L aC l3和钙调素(Ca M)拮抗剂氯丙嗪(CPZ)对水稻幼苗预处理以阻碍Ca2+ Ca M 信使传导后,加剧逆境下,水稻幼苗M DA含量的增加、质膜透性的增大和P ro积累,且P ro含量与M DA含量和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明干旱、盐胁迫下阻碍Ca2+ Ca M信使传导后,水稻幼苗P ro积累加剧,P ro积累的多少,可反映水稻幼苗的伤害程度。
关键词 水稻幼苗;干旱和盐;L aC l3和CPZ;脯氨酸Effects of LaCl3and CPZ on Prol i ne Accu m ula tion of R ice Seedl i ng under D rought and Sa lt StressesZ ON G H u i L I U E′e GU O Zhen2Fei L IM ing2Q i(Colleg e of B iotechnology,S ou th Ch ina A g ricu ltu ral U niversity,Guang z hou510642,Ch ina)Abstract U nder drough t and N aC l stresses,M DA con ten t and cell m em b rane p erm eab ility w ere increased,at the sam e ti m e the p ro line in rice seedling w as accum u lated.B lock ing Ca2+ Ca M m essenger system by p retreating rice seedling w ith CPZ(a k ind of Ca M agon ist),o r L aC l3(a k ind of Ca2+2channel b locker),no t on ly the M DA con ten t and m em b rane p erm eab ility bu t also the p ro line accum u lati on in rice seedling w ere enhanced sign ifican tly under the stresses.P ro line con ten t w as po sitively co rrelated very sign ifican tly w ith M DA con ten t and m em b rane p erm eab ility resp ectively.T he resu lts suggested that b lock ing calcium m essenger system tran sducti on cou ld affect p ro line accum u lati on in rice seedling,and the p ro line accum u lati on seem s to be a sym p tom of rice seedling in ju ry.Key words R ice seedling;D rough t and salt;L aC l3and CPZ;P ro line目前植物对逆境反应的信号传导机制受到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主要试 剂 .
化学 品 :菲(hnnheePe,美 国 Sg 公 P eat n ,h) r ima 司产品 。
优 质松前 水稻( rz ai V Ma u e种子 O y as t aC . t ma ) v s 经 浮选 , 掉瘪粒 , 去 用水充分 漂洗后 , 选取 4 0 , 0粒
生 态环 境 学 报 2 1,9 1)2 3 —4 0 0 0 1(0: 4 524
E o o T a dEn i n e tl ce c s c l R n v r m n a in e o S
ht:w w.eccm t / w j si o p/ e .
E ma :dtr esio - i e i @jeccm l o .
松前水稻 ( rz taC . tu e) Oy as i Mas ma 对土壤菲 av V
污染 的生理 生态 响应
马丽 ,何春光 ,盛连喜 ,李辉
I 绵 阳师范 学院 资源环境 工程学 院 ,四川 绵 阳 6 10 ; . 2 00 2 东北 师范 大学城市 与环境 科学 学院 ,国家环 境保护 湿地 生态与 植被恢 复重点 实验 室 ,吉林 长春 10 2 . 304
性氧 , 而对D 从 NA、蛋 白质及 膜脂等 生物大 分子造 成氧化损 伤 ,可能 干扰生物 膜结构 和功能 ,进 而直 接影 响一 些组织器 官 ,引发机体 的毒害效 应【。 l 】
随着 工业发展 和大城 市 的兴起 ,废水 、废气 、
废 渣 的排 放急剧增 加 ,加 之农业 生产上 大量使用 化
水 稻种植 面积约 占粮食 作物 面积 为3%,主要 产 区 0 包 括长江 中下游地 区、华南 、东南及 台湾省 、海南 省 和南海诸 岛等沿 海地 区 ,而这 些地 区也 是受 多环 烃 影响 比较严重 的地 区【 】 据 调查研究 表 明 , 0 0 2。 2 0 年 珠 江 三 角 洲 表 层 土 壤 多 环 芳 烃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3 . 7 06l ・g 平 均值 为 187I・g , 中菲 5 1. x k~, 1- g 9. xk~ 其 g 质 量分数 最 高 ,其 次 为萘 、芴 等 ,2 3 ~ 环化 合物 含 量 d5%以上 【。丁爱芳 等研 究结 果表 明太 湖地 区  ̄9 6 J 吴 江 市 表 层 水 稻 土 P Hs 量 为 2 95 12 . A 总 1 . 6 86 ~ “’ ~ g ,亚表层 中为8 . 18. ・ ~ 39 20 k ,表层土 壤 - 1 g g 中P Hs A 总量 高 于亚 表层 ,靠 近工业 区 的水 稻 土 中
明显的抑制作用。 低质量分数和高质量分数 的菲污染土壤对茎高和株高均有 明显抑制作用 ,而中等质量分数影响不明显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随菲质量分数的增大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大 , 而蛋 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植物体 内存在着脯氨酸积累和蛋 白质减少的 反馈控制系统。() 3菲胁迫引起水稻叶片膜脂过氧化 ,植物体 累积过量的丙二醛 ,且 S D活性受到不 同程度的影响 。() O 4菲胁 迫下 ,水稻营养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无 明显正相关关 系。 关键词 :菲 ;松前水稻 ;生长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 ;营养生长 中图分类号 :X11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9 6( 0 0)1.4 50 6450 2 1 02 3 .6
摘 要 :以松 前 水稻 ( rz s taC. t ma) 试 验 材料 ,研 究 了 5 质 量 分 数 菲 污染 土 壤 对 松前 水 稻 营 养 生长 期 生 长 和生 O ya ai Mas e为 v V u 种
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 明:() 1 菲质量分数低于 2 ・ 。时促进茎直径的生长 ,随菲质量分数 的增大对水稻苗期生长有 0mgk g
多环 芳 烃 (A ) 由两 个及 两 个 以上 苯 环 稠 P Hs指
其 中 以 菲 的 质 量 分 数 最 高 ,约 为 P H 总 量 的 A s
1 . 8 .%,所 以耕种 土壤受 多环 芳烃 影响较 为 21 01 %~ 严 重[8 7] -。
合 而成 的一类化合 物 ,是被认 识 的最 早的一类 化学 致癌物 。亲脂性 多环芳 烃 和它们的衍 生物 因其 疏水 性 、辛 醇/ 水分配 系数高 ,而易 于在生物体 内积 累 ,
12 材料 . 优 质 水 稻 ( rz ai ) 种 : 日 本 松 前 Oya S ta 品 v ( t m e,纯 系 。 Mas a ) u
土壤 :为吉林农 业大学 黑土( 调酸 土: 营养土 : 黑
土 :12 :.53 0k .5 12 :2 g o
13 松前水稻 的培 养 .
肥 、农药 等化学物 质 ,最终致使 土壤遭 到不 同程度 的污染 。水稻 是我 国最主要 的粮食作 物之一 ,全 国
究多环芳烃菲对水稻 营养生长期生长和生理生化 指 标影 响的报道较 少 。本 文 主要研 究耕 种土壤 中菲 污染 对松前 水稻生 长发育 的影响 ,其 中一 些机理性 的探讨可 为今后研 究有机 污染胁迫 下 ,作物 的生 长 和 耐性适应 机制奠 定一定科 学基础 。
并在体 内代谢过 程 中产生 多种 中间产物 ,其 中许多 中间产物 参与机体 内的氧 化还原循 环 ,产生 大量活
目前 ,大多集 中于研究 凤眼莲 、芦 苇和水葫 芦 等 高等水 生植物对 多环芳 烃 的吸附 、净化 ,以及 多 环 芳烃对 植 物体生 理生 化指标 的毒 害效 应【 们,多 9 环 芳烃对 大豆 、玉 米 、黑麦 草 、白菜 、小麦等 高等 陆 生作物 的研究大 多为短期 的毒性 影响 【-] 】],而研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