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肥方案
水稻的需肥特点及化肥施用量

水稻的需肥特点及化肥施用量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公斤,需吸收纯氮6.7~15.8公斤、纯磷3.9~8.1公斤,纯钾9.6~26.7公斤。
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为1:0.5:1.5。
但在生产实践中,因为栽培地区不同,作物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水稻的吸肥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应高于此需肥量。
即如果每亩产量要达到400~600公斤,全年总施肥量每亩为40~60公斤硫酸铵(有效含量10%~21%),或等氮量的碳酸氢铵(有效成分含量16.8~17.5%),或等氮量的氯化铵(有效成分含量为22%~25%),或等氮量的尿素(有效成分含量45%~46%)。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以抽穗为界限。
在此期水稻所需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20天就达到最大值。
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多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水稻对钾肥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水稻抽穗后基本不需要钾肥。
- 1 -。
旱直播稻施肥方法

旱直播稻施肥方法旱直播稻施肥是指在旱地上种植水稻,并通过施肥来提供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旱直播稻施肥方法可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施肥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基肥1. 土壤改良:在旱田施肥前,应先进行土壤改良,保证土壤的疏松透气性和保水性。
可以添加有机肥和石灰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pH值。
2. 施基肥:选择合适的基肥种类和施肥量是旱直播稻的关键。
常用的基肥有有机肥、复合肥和矿质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期的需求,确定施肥量。
通常情况下,每亩施肥量为有机肥2000-4000公斤、复合肥30-50公斤、矿质肥20-30公斤。
3. 基肥施肥技术:基肥可以通过堆肥、垄沟施肥和全面机械施肥等方式进行。
堆肥是将有机肥和矿质肥均匀分布在整块田地上,再进行深翻,使其与土壤混合;垄沟施肥是在每个种植的垄沟中按照一定比例施肥;全面机械施肥是利用机械将肥料均匀撒在土地上。
4. 注意事项:基肥施肥要提前进行,最好在播种前的15-20天进行。
施肥后需要及时覆土,避免肥料散失。
同时,要避免施肥过量,否则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
二、追肥1. 追肥时机:追肥时机根据水稻生长的阶段和施肥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分为分蘖期、旺长期和孕穗期三个阶段进行追肥。
2. 追肥种类和施肥量:根据水稻生长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追肥种类和施肥量。
可选择有机肥、矿质肥和叶面肥等进行追肥补充养分。
追肥的施肥量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和水稻品种来确定。
3. 追肥施肥技术:追肥可以通过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两种方式进行。
土壤追肥是将追肥量均匀撒布在水稻周围,与土壤混合;叶面追肥是利用喷洒机将追肥溶液均匀喷洒在水稻叶面上。
4. 注意事项:追肥时要注意施肥的速度和强度,避免烧叶和烧根的情况发生。
追肥要均匀施放,确保每个水稻植株都能获得充足的养分。
追肥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综上所述,旱直播稻施肥方法包括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负责提供土壤养分,为水稻生长提供均衡的养分供应;追肥根据水稻生长的需求,及时补充养分,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水稻怎么施肥方案

水稻怎么施肥方案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施肥是保障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稻施肥方案,包括基础施肥、追肥和保肥等方面的内容。
一、基础施肥基础施肥是指在水稻播种前或种植初期,通过施用有机肥、矿质肥等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具体方案如下:1.有机肥施用:在水稻上田前,将熟成的有机肥均匀撒在田面上。
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2.矿质肥施用: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矿质肥进行施用。
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来调整矿质肥的配比。
常用的矿质肥包括复合肥、尿素、磷肥等。
二、追肥追肥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进行的补充施肥。
具体方案如下:1.氮肥追施:水稻在生育过程中对氮素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
可以选择氮肥进行补充施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肥。
2.钾肥追施: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钾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穗肥期和灌浆期。
可以选择含钾肥进行追肥。
3.微量元素追施:水稻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较多,如锌、铁、锰等。
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或土壤追肥的方式,进行补充。
三、保肥保肥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以及丰收后,对土壤进行养分保持的措施。
具体方案如下:1.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定期进行适量浇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养分流失或根系缺氧。
2.覆盖地膜:在水稻丰收后,可以使用透明或黑色地膜覆盖在田地上。
地膜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减少土壤侵蚀,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微生物活动。
3.翻耕和杂草清除:在水稻丰收后,及时进行翻耕,将秸秆等有机物质深埋土中,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要注意清除田间杂草,以免竞争水稻的养分。
4.旋耕与轮作:水稻连作会导致土壤营养物质逐渐流失,建议采取旋耕和轮作方式,保持土壤肥力。
结论水稻施肥方案包括基础施肥、追肥和保肥等措施。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证水稻稳产。
同时,要注意根据土壤状况和水稻生长阶段的需要,适时进行追肥和保肥,以满足水稻对营养的需求。
水稻一喷多促实施方案

水稻一喷多促实施方案一、背景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施肥不均匀、病虫害防治不彻底等,导致产量无法达到最大化。
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水稻一喷多促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方案内容1.施肥方案:采用一喷多施的方式进行施肥,即在水稻生长期间只进行一次施肥。
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控制施肥量,确保养分供应的均衡性。
同时,结合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提高养分利用率。
2.病虫害防治方案:通过一次综合防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根据水稻生长季节和病虫害的流行规律,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喷洒,覆盖作物的生长周期。
同时,结合病虫害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护水稻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3.水管理方案:合理控制灌溉水量,确保水稻生长需要的水分供应。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制定灌溉计划,减少水分的浪费。
同时,注重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保证土壤的排水能力,防止积水和水分过多导致的病虫害发生。
4.杂草防治方案:通过一次全面的杂草防治,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根据水稻生长季节和杂草的生长规律,选择适当的除草剂进行喷洒,覆盖作物的生长周期。
同时,结合杂草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除草措施,保护水稻免受杂草的竞争。
三、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了解当地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结合水稻生长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一喷多促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3.培训宣传:对水稻种植户进行培训,宣传一喷多促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提高水稻种植户的认识和理解。
4.试点示范: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一些水稻种植户进行试点示范,收集数据并进行监测和评估,总结经验和问题。
5.推广应用:根据试点示范的结果,对一喷多促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制定推广计划,推广应用到更广泛的水稻种植区域。
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

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水稻的施肥方法和用量是确保高产和优质稻谷的关键。
正确的施肥方法和合理的用量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有效地利用施肥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的施肥方法和用量。
一、水稻的施肥方法:1. 基肥施用:水稻生长初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
在播种前或水稻苗期结束后,要施用足够的基肥。
通常可以使用有机肥和化肥来进行基肥施用。
有机肥可以提供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而化肥可以更快速地供应水稻所需的养分。
2. 追肥施用:水稻的追肥施用主要在水稻苗期后进行。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追加适量的肥料。
追肥时可以采用分腰施肥法,即将肥料均匀撒在水田田间,或者采用浇灌追肥法,将肥料直接溶解在灌溉水中进行追肥。
3. 叶面喷施:为了迅速补充水稻生长期间的养分需求,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
叶面喷施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率,直接补充水稻的养分需求,促进水稻的生长。
一般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等关键生长时期进行叶面喷施。
二、水稻的施肥用量:1. 基肥用量:水稻的基肥用量一般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水稻品种和生长期需求来确定。
通常,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5000千克,氮、磷、钾的化肥比例为1:1.5:1.1。
可根据土壤和植株的养分含量进行调整。
2. 追肥用量:水稻的追肥用量主要根据水稻生长期的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追肥时每次追施氮肥10-15千克、磷肥10千克、钾肥10千克。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
3. 叶面喷施用量:叶面喷施的用量一般较小,一次可喷施尿素0.5%-1.0%溶液,或者使用营养液进行叶面喷施。
叶面喷施的间隔一般为10-15天。
总结起来,水稻的施肥方法和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基肥施用时要保证充分而均匀,追肥施用要根据水稻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追肥。
叶面喷施可以作为补充追肥的方法,可以提高营养的利用率。
施肥的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需求来确定,同时要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水稻施肥用量和时间表

水稻施肥用量和时间表
一、施肥用量
水稻的施肥用量根据种植地区、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每亩水稻的施肥量如下:
1. 氮肥(尿素):适量氮肥有利于促进水稻的分蘖和茎叶生长,提高产量。
每亩施用尿素30-40公斤。
2. 磷肥(过磷酸钙):磷肥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幼苗生长,提高抗逆性。
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5-30公斤。
3. 钾肥(氯化钾):钾肥对水稻的抗倒伏、抗病虫害和品质提升有重要作用。
每亩施用氯化钾15-20公斤。
4. 复合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可适量施用复合肥。
每亩施用复合肥(N-P-K)10-15公斤。
二、施肥时间表
水稻的施肥时间根据其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而异,以下是常规的施肥时间表:1. 基肥:在插秧前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畜禽粪便、稻草还田等。
同时可适量施用化肥,如尿素、过磷酸钙等。
2. 分蘖肥:在插秧后10-15天,施用适量的氮肥和磷肥,以促进水稻分蘖。
3. 穗肥:在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施用适量的氮肥和钾肥,以促进穗粒形成和增加粒重。
4. 粒肥:在水稻灌浆期间,可适量施用磷肥和钾肥,以提高粒重和品质。
此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根据气候条件和水稻生长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遇到干旱、病虫害等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和施肥量。
黑龙江省水稻施肥方法参考资料

黑龙江省水稻优化施肥方法方案一:三次追肥法(适合土壤肥力较高者)1.基肥●施肥后旋耕泡田●尿素:60-80kg/公顷●二铵:50-75kg/公顷●氯化钾:60-70 kg/公顷2.分蘖肥●移栽后7-10天●尿素:25 kg/公顷●硫铵:60 kg/公顷3.穗肥●移栽后45-50天(拔节期)●提前3天排水晒田然后施肥●氯化钾:60-70 kg/公顷●尿素因叶片颜色而定:●淡绿:80 kg/公顷●浅绿:60 kg/公顷●绿:40 kg/公顷方案二:四次追肥法(适宜土壤肥力较低者)1.基肥●施肥后旋耕泡田●尿素:60-80 kg/公顷●二铵:50-75 kg/公顷●氯化钾:60-70 kg/公顷2.分蘖肥●移栽后7-10天●尿素:20 kg/公顷●硫铵:50 kg/公顷3.促花肥●移栽后35-40天(穗分化期)●提前3天排水晒田然后施肥●氯化钾:60-70 kg/公顷●尿素因叶片颜色而定:●淡绿:40 kg/公顷●浅绿:30 kg/公顷●绿:20 kg/公顷4.保花肥●移栽后53-58天(减数分裂期)●提前3天排水晒田然后施肥●尿素因叶片颜色而定:●淡绿:60 kg/公顷●浅绿:40 kg/公顷●绿:20 kg/公顷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 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水稻施肥标准

水稻施肥标准1、肥效反应线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 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现象.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例如在水稻返青后叶施蘖肥,叶开始得到肥效较少,叶期得到肥效较多,而叶正是11叶品种水稻盛蘖叶位期,此期发挥肥效对促进水稻早分蘖、快分蘖十分有利.生产上要求在插秧后3~4天立即施分蘖肥.2、施肥量与比例①施肥量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推广测土施肥和施用配方肥.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6~10年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27~28公斤,生物硅肥5~6公斤/亩;11年以上的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30公斤,生物硅肥6~8公斤/亩.②施肥比例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 、46%P 2O 56公斤,硫酸钾33%K 2SO 410公斤;N :P :K 比例为2:1:,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如果使用50%硫酸钾K 2SO 410公斤或60%氯化钾K 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或2:1:,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2-3公斤.如果计划产量在650公斤/亩以上或高产创建时,施肥量30~35公斤, 加大钾肥用量,使N:P:K 比为2:1:~2,施生物硅肥10公斤.种子田施肥N:P:K =2:1:~2,施生物硅肥6~8公斤,扩大硼肥、硒肥使用面积.八行机插施肥量25公斤/亩商品量,其中,氮肥46%尿素8公斤、磷肥18%N46%P 2O 5磷酸二铵5公斤、钾肥33%硫酸钾12公斤,N:P:K =2:1:,生物硅肥施用5公斤/亩.3、注意事项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号,在现有氮肥施肥水平的基础上不能降低氮肥用量,因为,在秸秆腐烂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氮素,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号增施尿素2~3公斤/亩,加速秸秆腐烂.八行机插由于水稻插秧规格变小,田间基本苗数增加,前期调控个体发育、群体不要生长过旺,以减少无效分蘖,防止封行过早,生产上注意增施磷钾硅肥,以提高水稻抗逆性,尤其是抗病、抗倒伏性能.水稻生育后期视田间水稻长势长相,按照水稻叶龄进程做到三看施穗肥,哪黄施哪,哪弱施哪.切忌中后期氮肥用量过大,田间水稻长势过旺,加重水稻病害、倒伏现象的发生.4、肥料种类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生物硅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微肥、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5、施肥时期①基肥氮肥总量的30%或40%、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着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②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在11叶品种6叶期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③调节肥接力肥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基肥,即基肥由30%调整为40%.高产创建的地号必须施用调节肥.④穗肥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田间观察飘长叶出现后一个叶片就是倒2叶,10叶品种在9叶、11叶品种在10叶、12叶品种在11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4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出现拔节黄褪淡时则晚施;底叶有枯萎、干尖现象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有稻瘟病叶瘟发生应晚施,先晒田壮根或先防病后施肥.穗肥中氮肥的施用在群体适宜,叶色正常时,群体在有效分蘖临界期N-n+111叶品种8叶期按时够茎数,N-n+1叶龄期后叶色按时褪淡落黄,达到预期要求,则可按照原定的穗肥总量施肥,常规田在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保花肥,高产创建田则在倒4叶、倒2叶期分施促花肥和保花肥;群体适宜或较小,叶色褪淡落黄出现较早时,在N-n+1叶龄期11叶品种8叶落黄或该期不够茎数,穗肥应提早施用,在倒5叶期施用调节肥,倒4叶期、倒2叶期施用穗肥,以保花肥为主;群体适宜,叶色过深时,N-n+1叶龄期11叶品种8叶以后叶色不褪淡,穗肥一定要等到群体叶色落黄时才能在倒2叶期施用保花肥;群体过大,叶色正常时,N-n+1叶龄期11叶品种8叶茎数过多,只要在N-n+2叶龄期11叶品种9叶期能够正常落黄的,常规生产田应按原计划在倒2叶期施用保花肥,高产创建田则在倒4叶、倒2叶期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⑤粒肥常规生产田以叶面追肥代替粒肥,高产创建田依据田间叶龄诊断,在抽穗后如田间出现落黄现象时,可以亩施总氮量10%尿素1公斤左右做粒肥,在水稻抽穗后8天以内施完.6、叶面追肥水稻全生育期结合防病叶面追肥2~3次,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扩大航化追肥面积,提高防病及追肥效果.水稻营养生长期7月10日前叶面肥以酿造米醋、氨基酸类微肥为主,水稻生殖生长期7月10日后应以酿造米醋、磷酸二氢钾等促早熟微肥为主,严禁使用含氮量大的微肥.同时,积极推广叶面喷施硅肥、镁肥、硒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施肥技术综述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
2008年的早稻就要插秧了,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水稻各个生长期施肥量
1.施肥量。
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
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丰产田(每667平方米一季水稻产量近500千克)的较佳施氮量为每公顷180千克纯氮,磷钾量可以通过氮磷钾比例计算。
2.施肥期。
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
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2)分蘖肥。
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
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3)穗肥。
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
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
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用。
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10千克撒可富10~6~24的复合肥或类似复合肥。
(4)粒肥。
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
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二、国外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V”字型施肥法。
该施肥法由日本学者根据水稻追施氮肥时期与成熟粒百分率和产量的关系而提出。
认为水稻应在抽穗前45天以后和抽穗前21天前一次大量施用氮肥。
前、中、后期的施肥比例为
4∶0∶6。
“V”字型施肥法可促进分蘖以保证穗数和保持后期叶片功能,利于灌浆结实,是经济、高产、早熟的施肥途径。
但其后期施肥偏多,在我国有些地方对水稻的高产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
因为水稻生长中、后期高温多雨,施肥偏多易导致徒长倒伏,易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
2.深层施肥法。
以施肥总量的1/3作为全层肥施入土壤,余下2/3肥量在抽穗前35天以球肥深施入全层土壤10~12厘米深。
以成穗率85%~95%,结实率85%以上作为目标。
如果成穗率低于80%,则基肥过多;结实率低于80%,则追肥过多,此时应调整基肥、追肥数量。
3.片仓施肥法。
此法认为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是增产的途径。
因此,在抽穗前40天,少施氮,增施钾,施氮占总量20%。
抽穗前氮总量的50%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30天,施促花肥,第二次在抽穗前10~15天施保花肥。
余下的30%在抽穗后施,以孕穗期的叶色为标准,自抽穗至收获前10天叶色褪绿,每隔1周施1次,每次施10千克/公顷纯氮,至少3次。
4.桥川潮施肥法。
该法大量减少基肥氮肥量,以追施肥为重点。
要点:基肥氮素减半或基肥无氮素,在最高分蘖期追施大量氮肥(稻栽后40天最安全),在幼穗分化形成期,将花肥与粒肥合并1次施用。
5.侧深施肥法。
水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
此法促进早期生育,最适宜寒地水稻栽培。
寒地水稻的高产稳产,重要的是促进前期营养生长,确保充足的茎数,用侧深施肥法可以解决低温、地凉、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还田造成的初期生育营养不足问题,是常规施肥方法难以做到的。
北方水稻种植区宜采取此法。
三、国内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
该
法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兼攻大穗和粒重。
南方单季晚稻和迟熟中稻多采用这种施肥方法。
2.前稳~攻中法:此法省肥稳产高产。
主要是提高有效分蘖率、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争高产。
特点:壮株大蘖小群体,前期控蘖;仕秆强根,中攻大穗,中后攻结实率和穗重。
3.前促~中控~后补法。
此法与“V”字型施肥法类似,重施基肥(占总量80%以上)并重施分蘖肥,酌施粒肥,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
东北稻区、南方早稻大部分、华北地区麦茬稻等大都采用这种施肥法。
其弊端是前期生长过旺,易造成田间郁蔽,病虫害较重。
4.前促施肥法。
在施足底肥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
底肥占总肥量的70%(氮肥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
此法适用于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现低温少照的稻区。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
5.底肥一道清施肥法。
整田时将全部肥料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适用于黏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且肥源充足。
采用此法,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6.测土配方施肥法。
测土配方施肥是为了协调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土壤肥力与作物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使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必需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适当配比以及采用相应肥料施用方法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
本法可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及作物一生所需各种养分的多少,科学搭配各种养分比例及施用量,合理供应,满足作物一生所需养分,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施肥,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土壤板结及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