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六

合集下载

小学体育课教案《球类游戏》-(带特殊条款)

小学体育课教案《球类游戏》-(带特殊条款)

《球类游戏》小学体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球类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体育意识。

3.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篮球基本技能:运球、传球、投篮。

2.足球基本技能:停球、传球、射门。

3.排球基本技能:发球、传球、扣球。

三、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学生跟随练习。

2.情境教学法:创设比赛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准备活动(5分钟)学生集合,进行热身活动,包括慢跑、拉伸等,预防运动损伤。

2.基本技能教学(15分钟)(1)篮球:教师示范运球、传球、投篮动作要领,学生跟随练习。

(2)足球:教师示范停球、传球、射门动作要领,学生跟随练习。

(3)排球:教师示范发球、传球、扣球动作要领,学生跟随练习。

3.技能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篮球、足球、排球基本技能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4.游戏环节(10分钟)(1)篮球游戏:三人制篮球比赛,培养学生竞技体育意识。

(2)足球游戏:五人制足球比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排球游戏:四人制排球比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

5.放松活动(5分钟)学生进行肌肉拉伸、深呼吸等放松活动,缓解运动疲劳。

五、教学评价1.学生掌握球类基本技能的情况。

2.学生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竞技水平等。

3.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体育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注: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为一课时(40分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中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小班体育《球》教案: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遵守体育规则

幼儿园小班体育《球》教案: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遵守体育规则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育是幼儿阶段最为基础的学习内容之一,而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教授幼儿体育规则以及培养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小班体育教育中,特别是在进行《球》课程时,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遵守体育规则成为了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教育幼儿理解体育规则的方法1、发扬特长幼儿在体育课程中,会因体能、兴趣、技能等因素而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水平。

对于一些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鼓励并发扬其表现特长,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幼儿看到其中的好处和意义。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其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了解并逐渐掌握其中的体育规则。

2、生动形象幼儿在认知过程中,更加偏好生动的形象语言,对形象的记忆也非常深刻。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介绍体育规则时,可采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将规则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和认知。

比如说教育幼儿“投篮”这一规则,可以将其形容为“打飞的”、“投掷炸弹”等生活中常见的表述,让幼儿在课堂上体验其中的乐趣同时也能轻松理解体育规则。

3、反复强化在幼儿的认知中,反复的强化是成效最好的方法之一。

教师在教授幼儿体育规则时,可以教授完整个规则、游戏或动作后,对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固定反复的练习。

在这样的反复强化中,幼儿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规则的意义和方法,同时也能获得逐渐提升的技能水平。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1、激发孩子兴趣在体育教育课程中,幼儿的兴趣和热情是教师必须重视和培养的因素之一。

教育幼儿体育行为的第一步便是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幼儿期,幼儿会因为游戏的兴趣而自主参与,在游戏中自然地会形成善良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采用幽默、轻松、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存在的体育问题,教师也可以常常进行提问、讨论等方式,从生活实践中引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思考和兴趣。

2、强调规则学习体育规则是幼儿体育教育的基础和重点。

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

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

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一、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1、背景•主要沿袭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主要遵循认识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细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

这一模式十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主作,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侧重于本体化的加工信息,即重视从运动技能形成角度来教学,把示范、讲解、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次练习作为教学的程序或过程,从而形成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或程序式教学模式。

••2、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是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3、操作程序•4、优点、缺点•教师主导、按运动技术结构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安排细致教学步骤。

•A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直接的正确答案。

•B教学方法单调、缺乏趣味•C不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开发,不注重比较同类或相似技术间的区别与联系,造成运动技能的干扰现象。

•D由于运动技术项目的多样性,造成了各运动技术学习时数的严重不足。

•E过多考虑运动技术细节,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适用条件•运动技术较复杂,学生人数较少,教学时数多,学生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适宜于初中以上学生。

•••二、启发式(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1、背景• 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事例)和问题的独立探究,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和一种教学模式。

• 起源于美国。

• 其特点有: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学习动机• 2、指导思想•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思想• (2)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3)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4)强调问题情景设置,使学生比较自然地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5)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 (6)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效。

•• 3、操作程序• 4、适用条件 • (1)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初中以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科学知识与原理,如力学、运动学知识,数学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原理等,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与经验 • (2)教学学时要充足,最好是大单元教学学时或选项课教学• (3)体育教学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与经验,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来设置问题情景,并有效解决教学问题。

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

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

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一、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1、背景•主要沿袭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主要遵循认识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细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

这一模式十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主作,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侧重于本体化的加工信息,即重视从运动技能形成角度来教学,把示范、讲解、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次练习作为教学的程序或过程,从而形成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或程序式教学模式。

••2、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是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3、操作程序•4、优点、缺点•教师主导、按运动技术结构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安排细致教学步骤。

•A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直接的正确答案。

•B教学方法单调、缺乏趣味•C不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开发,不注重比较同类或相似技术间的区别与联系,造成运动技能的干扰现象。

•D由于运动技术项目的多样性,造成了各运动技术学习时数的严重不足。

•E过多考虑运动技术细节,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适用条件•运动技术较复杂,学生人数较少,教学时数多,学生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适宜于初中以上学生。

•••二、启发式(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1、背景• 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事例)和问题的独立探究,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和一种教学模式。

• 起源于美国。

• 其特点有: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学习动机• 2、指导思想•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思想• (2)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3)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4)强调问题情景设置,使学生比较自然地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5)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 (6)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效。

•• 3、操作程序• 4、适用条件 • (1)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初中以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科学知识与原理,如力学、运动学知识,数学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原理等,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与经验 • (2)教学学时要充足,最好是大单元教学学时或选项课教学• (3)体育教学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与经验,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来设置问题情景,并有效解决教学问题。

基于“学、练、赛、评”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以球类战术教学为例

基于“学、练、赛、评”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以球类战术教学为例

方法探微基于“学、练、赛、评”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以球类战术教学为例文|胡啸天教育部提出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在这一背景下,“学、练、赛、评”便是初中体育教学变革和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成为当今课堂的主战线。

只有将“学、练、赛、评”充分融合,体育课堂教学才有灵魂、才有效果。

一、学:创意导学,启发战术认知“学、练、赛、评”中的“学”是关键词,是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课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球类战术的理论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以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意导学,降低学习难度,启发学生的战术认知。

(一)多媒体导学,使战术学习直观化球类战术的变化性、复杂性等特征十分明显,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战术的内涵与本质,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战术的实施方法和路径。

例如,在篮球传切配合战术学习时,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对传切配合战术从持球、传球、假意突破、虚晃投篮、内外线配合等方面进行分解讲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战术弱点,有选择性地学习,提高自主效率和针对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NBA、CBA等高水平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对比不同比赛场景,了解不同进攻方式、传球路线及战术配合的有效策略;还可以让学生重点观察视频中传切配合进攻时存在哪些失误,分析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这样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就能减少类似的失误。

多媒体手段能够以影像、声音等视觉与听觉多感官刺激营造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唤起学生强烈的学练欲望。

(二)情境导学,使战术学习生动化一般情况下,战术要运用在真实的比赛中,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篮球二攻一战术”时,教师创设“看谁碰得多”游戏比赛情境,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一球循环跳起碰篮板,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碰的次数最多,这样学生在比赛情境中体会到配合的好处,初步建立篮球的配合意识,从而为接下来的篮球二攻一战术教学做好铺垫。

初中球类课教案

初中球类课教案

初中球类课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巧:运球、传球、投篮。

2. 团队协作:进攻、防守战术。

3. 体育道德: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篮球的了解和兴趣。

2. 教师介绍篮球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基本技巧学习(20分钟)1. 运球:教师示范运球技巧,学生跟随模仿,分组练习。

2. 传球:教师示范传球技巧,学生跟随模仿,分组练习。

3. 投篮:教师示范投篮技巧,学生跟随模仿,分组练习。

三、团队协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进攻、防守战术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篮球基本技巧,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提高难度(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巡回指导。

三、体育道德教育(15分钟)1. 教师讲解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比赛中的感受,讨论如何做一个有体育道德的篮球运动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篮球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体育道德的认识和践行。

注:本教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技术课“领会式教学”的实验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篮球女生专选班教学为例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技术课“领会式教学”的实验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篮球女生专选班教学为例

关键词 : 普通高校公共体 育课 ; 女生班篮球选项课 ; 领会式教学 ; 技能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 G 8 4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3 — 9 8 3 X( 2 0 1 3 ) 0 4 — 0 3 6 2 — 0 3
Ab s t r a c t :Us i n g t h e me t h o d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a n d t e a c h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t o i n t r o d u c e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o n i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t o g i r l b a s k e t b a l l C l a S S o f p u b l i c s p o r t c o u r s e i n o r d i n a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Ke y w o l d s :p u b l i c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o f o r d i n a r y u n i v e r s i t y;g i r l b a s k e t b a l l c l a s s ;u n d e r s t a n d t e a c h i n g;
1 . 2 . 3 问卷调 查法
根据有关 问卷 的设 计标准及专家访谈 的建议 , 查阅相关
资料 , 制 作“ 体 能素质 、 心理 素质 、 技 战术水平 及篮 球理 论知 识 等的测试指标 和评价 指标调 查 问卷” 。对北 京体 育大 学 、 首 都体育学 院、 苏州大 学 、 河 南 大学 、 上海 体育 学院 、 武 汉体

领会式教学模式,游戏性练习和技战术配合教学模式,实战情景教学

领会式教学模式,游戏性练习和技战术配合教学模式,实战情景教学

领会式教学模式,游戏性练习和技战术配合教学模式,
实战情景教学
领会式教学模式:
领会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动作技能传授方式,而是强调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

领会教学法包括六个部分
1、项目介绍
2、比赛概述
3、战术意识培养、
4、瞬间决断能力
训练、5、技巧演示、6、动作完成
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球类运动的开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该运动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的技能教学不同的是:教师不是从基本的动作教起,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

教师在
战术介绍以后,结合实战向学生演示一些临场复杂的情况和应付方法,对学生的进行“瞬间决断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情况,把
握和判断时机以及应变能力,使学生最终可以根据所学的技术和战术,判断应该做什么和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如何去做”。

游戏性练习和技战术配合教学模式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能够为共同目标而奋斗,培养学生互相之间的共存性和团队归属感等,给我们的体育教学以很大的启示。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来讨论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并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施。

实战情景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教学主题,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按照现实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高仿真的场景,安排学生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以小组形式通过模拟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直观的形式,能让学生在接近现实的情景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感受,深化对课程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兴趣,开发思维潜能,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實例:
學生在瞭解棒球的傳球、接球、打擊等技能的 重要性,會較積極去練習這些技能。
(六)比賽表現 ( performance ) 1.主張: 學生藉由反覆練習和比賽來培養有效果、有 質量、運用自如的動作技能,在比賽中表現 適當決定,進而提升比賽的表現。 2.實例: 羽球、籃球比賽表現有所進步
一、前言
理解式球類教學(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是英國學者
Bunker 與 Thorpe(1982)提出的一種體育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個別差 異,給予學生帶得走的知識和帶得動的能力,培養學 生成為成功的學習者,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契合。
A B C
名稱:3攻2守籃球遊戲 規則:傳球三次以上方可投籃、不可持球移位、
球碰籃框1分,投入2分、比賽時間5分鐘。
主題:保護球、抄截球、傳球空間、支援接應、 傳切戰術、掩護走位。
丙1 裁判 甲2 乙2
甲1 乙1 甲3 丙2 觀 察 丙3 記 錄 乙3
2.實例B:網/牆性運動
名稱:拋接排球比賽(狹長型場地) 規則:(1)輪流發球,落地得分。 (2)把球由下向上拋到對方場地。 (3)比賽時間5分鐘(或放一首歌)。 主題:前後調動戰術、回位還原、移位 。
修正
遊戲/比賽
遊戲/比賽
Up
Down
察覺學習 遊戲比賽中 所需技能
進行學習各分 解動作技能 與組合
Bottom
球類運動的分類系統
侵入性
Invasion Games
網/牆性
Net/Wall Games
打擊/守備性
Striking/Fielding Games
標的性
Target Games
籃球 足球 橄欖球
理解式球類教學的創始者:
Dr. Bunker Dr. Thorpe
二、理解式球類教學的意義
強調促進學生學習球類運動的戰術與技能,以培 養學生在運動比賽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鼓勵學生多思考,以自己的能力去學習,繼而增
加學習興趣及成就感。
三、理解式球類教學之源由
教學未與運動比賽情境結合,學習動機不高。
理解式球類教學:創意學習
草案
闕月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008年11月19日
7178期國教輔導團輔導員初階培育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創新教學之理論基礎
報告大綱 part 1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
二、理解式球類教學的意義
三、理解式球類教學的源由
四、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理論架構
五、理解式球類教學模式 六、理解式球類教學原則 七、結語




指 攻





裁判
計分
觀察
觀察
隊長 教練
教練 隊長 觀察 觀察 計分
2.實例C:打擊/守備性運動
學生:總是揮棒落空怎麼辦?
老師:把球變大了!
2.實例D:標的性運動
名稱:保特瓶の保齡球遊戲 主題:方向、距離、角度、準確性
․ ․ ․ ․ ․ ․ ․ ․ ․ ․
․ ․ ․ ․ ․ ․ ․ ․ ․ ․
羽球 網球 排球
棒球
壘球 板球
保齡球
高爾夫球
槌球
五、理解式球類教學模式
遊戲/比賽
運動賞識 學習者 理解戰術 做適當決定
做什麼?如何做?
比賽表現
技能執行
(引自Bunker & Thorpe, 1986)
(一)遊戲/比賽(game form)
1.主張:修正性/誇張性
六、理解式教學原則
多樣性:在多樣性的遊戲中,學生體驗遊戲間
的異同,發揮學習遷移的效果。 簡易性:依據原始的運動形式,發展戰術結 構相似的簡易性遊戲。 誇張性:誇張地呈現特殊的戰術與技能問題。
戰術的複雜性:依據戰術的複雜性來發展循序
學生技能進步幅度有限,缺乏成就感。
無法刺激學生思考,常依賴教師做決定。
資質高的學生未能一展所長、能力低弱的學生敷
衍了事。 青少年畢業後,對運動的認識非常有限。
(Bunker & Thorpe,1986)
四、理解式球類教學之理論架構
「Top-Down」&「Bottom-Up」學習模式(Vickers, 1994) Top
名稱:羽球單打比賽(寬窄型場地) 主題:左右調動戰術、網前短球、回位還原
2.實例C:打擊/守備性運動
名稱:擲球の壘球遊戲 規則:以擲球代替擊球進攻 情境:二壘有跑壘員,如何幫助隊友上三壘。 主題:擲右外野、擲空位、擲高飛犧牲、 擲高彈跳球、擲平飛球。
中 右 左

二 游 一 三
1.主張: 教師根據觀察所發現的問題,與學生相互討論, 共同思考解決的策略,進而協助學生對基本的戰 術有所瞭解、體會與運用。 2.實例: 傳球路線被阻隔,傳球方法?高吊、彈地 如何支援隊友傳接球?移位接應
(四)做適當決定(making appropriate decisions) 1.主張:
(二)運動賞識 (game appreciation)
1.主張: 學生在上述的遊戲情境中,建構體育知識,進 而對運動有初步的認識。 2.實例:
運動特點:羽球-隔網性、工具性
運動技能:高遠球、切球、殺球… 運動規則:得分、犯規、場地… 運動禮儀:運動家的精神
(三)戰術理解 (tactical awareness)
繼續進行遊戲,引導學生綜合戰術應付臨場 複雜情況的方法,以培養與訓練學生全面觀 察、把握時機、及時應變的能力。
2.實例: 3攻2守籃球遊戲 戰術:支援接應、傳切戰術、掩護走位。 技能:移位、傳球、掩護、投籃。
(五)技能執行 (skill execution)
1.主張: 學生體會某種技能的重要性,他們將為了熟練 它們而努力練習。 教師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教授學生各種基本動 作的要領和合理運用技能的訣竅。
以簡單的空間和時間概念為基礎,配合學生的年 紀、體型、人數及能力,思考場地大小、形狀、 器材與設備。 創造一個小型、有條件的球類比賽環境,將運動 情境和問題呈現,讓學生探究運動概念並思考解 決策略(Werner ,Bunker, & Thorpe,1996)。
2.實例A:侵入性運動
名稱:2對1搶球遊戲 規則:持球3秒以上方可傳球、不可持球移位、 搶球者觸球獲勝。 主題:保護球、傳球空間、抄截球、支援接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