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研学教案

合集下载

关于保护环境的优质教案范文(通用5篇

关于保护环境的优质教案范文(通用5篇

关于保护环境的优质教案范文(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教材第四章“自然资源的保护”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水资源保护”,第二节“土地资源保护”,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节“大气与气候资源保护”。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了解各种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的实践。

教学重点: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大气与气候资源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第四章内容,分别介绍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大气与气候资源的保护。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保护环境的实际做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水资源保护2. 土地资源保护3. 生物多样性保护4. 大气与气候资源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2)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保护的方法。

(3)谈谈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

2. 答案:(1)我国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治水污染、加强水土保持等。

(2)土地资源保护的方法有: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治理荒漠化、防止土壤污染等。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防止生物入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环保新闻,了解环保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幼儿环境保护实践教案

幼儿环境保护实践教案

幼儿环境保护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

2.环境污染的现象。

3.环境保护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式:1.讲授。

2.亲身体验。

四、教学材料:1.环保宣传手册。

2.幼儿环保小工具。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环保宣传手册和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谈论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

2.主体活动(1)体验节约用水让孩子通过检测自来水的PH值了解到自来水的酸碱度,提出一个问题:“用水变魔术”。

孩子们会拿来玻璃杯、纸巾和滤纸,通过自己的手工操作,把杂质从自来水中分离出来,将水变清澈、透明的“魔术”制作完成。

(2)垃圾分类体验通过垃圾分类的直观体验,让孩子们了解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方法和作用。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将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把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分开,让幼儿逐渐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3)制作绿植通过制作绿植,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种类和作用,并培养孩子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为幼儿讲解种植绿植的方法和技巧,带领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小花盆。

3.总结环节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让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体验到环保可行性的过程,从而培养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教学总结:环保实践让幼儿们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验到环保可行性的过程,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幼儿实践,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形成健康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环保教育,让更多的人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为社会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学导师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研学导师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探秘自然,体验生态》二、课程目标:1. 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4.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四、课程时间:2课时五、课程地点:学校附近的自然公园或生态保护区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观察记录表、环保宣传册、生态知识问答卡片、生态游戏道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环保袋、相机等。

七、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 提问:同学们对生态系统有哪些了解?2. 观察与记录-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所见所闻。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动物、土壤、水源等自然元素。

3. 生态知识问答- 教师出示生态知识问答卡片,学生抢答。

- 通过问答环节,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4. 生态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态游戏,如“自然拼图”、“生态接力”等。

- 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第二课时1. 总结与分享- 学生分组分享观察记录,互相交流心得。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研学活动的收获。

2. 环保宣传- 教师分发环保宣传册,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

- 学生分组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环保海报、撰写环保倡议书等。

3.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次研学活动的观察日记。

4. 结束语- 教师对本次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八、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表:检查学生观察是否细致,记录是否准确。

2. 知识问答: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掌握程度。

3. 生态游戏: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完成观察日记,是否具有环保意识。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保护环境专题教案(精选8篇)

保护环境专题教案(精选8篇)

保护环境专题教案(精选8篇)保护环境专题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保护环境专题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保护环境专题教案1一、活动目的: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鼓励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使他们自觉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二、活动准备:1、通过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2、自己编写环保童谣,绘制环保宣传画,用废品制作环保手工艺品,学唱一首有关环保的歌曲。

三、活动过程<一>各小队报告人数中队长:全体起立。

报告辅导员,我中队在籍53人,出席53人。

“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主题队会已准备就绪,请您批准并邀请您参加我们的队会。

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允许队会开始,并预祝本次主题队会圆满成功。

<二>出队旗,敬队礼。

<三>齐唱队歌。

<四>队会过程。

(一)宣布主题班会开始甲:原以为你是那么宽广,不在乎带走一片荫凉;乙:原以为你那么坚强,没想到你的眼泪在流淌。

甲:地球,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爱你到地久天长!乙:地球,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尽情沐浴你的阳光!甲: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极可爱又容易破碎的星球,也知道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乙: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家园正在遭受破坏,地球上的空气、水、土壤等等正在受到严重的污染,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合:《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环保小品表演乙:大森林里的动物聚集到一起了,它们在干什么呢?请欣赏小品《动物法庭》。

甲:看完小品,我们明白了,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园里,我们在一起,互利互惠,长期共存,缺一不可。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精选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精选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重要性和现状,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重点: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美丽与污染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2. 新课内容讲解(20分钟)(1)生态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a. 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

b. 阐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a. 展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b. 分析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3)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a. 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b. 详细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4)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a. 解释生态文明的概念。

b. 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第五章课后习题,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五章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2. 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3.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4.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列举三个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3)谈谈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并提出三条具体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优质教案(精选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优质教案(精选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态环境保护》教材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定义、生态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培养学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态环境优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

然后展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生态环境的定义,让学生对生态环境有清晰的认识。

(2)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态环境定义2. 生态环境问题分类及影响3. 生态环境保护意义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态环境的定义及其特点。

(2)分析一个你熟悉的生态环境问题,说明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3)谈谈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2. 答案:(1)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特点。

(2)示例:空气污染问题。

原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影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等。

环保研讨课的教案模板范文

环保研讨课的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教学重点:1. 环保基本概念的认识。

2. 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3. 环保实际行动的策划与实施。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环保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环保?环境污染有哪些危害?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环保的定义和环境污染的危害。

二、环保知识学习1. 教师讲解环保基本概念,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保知识,每组选代表分享。

三、环境污染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污染的来源,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2. 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环境污染的危害,教师点评。

四、环保实际行动策划1. 教师提出环保行动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垃圾分类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环保行动计划,每组选代表分享。

五、环保实践实施1. 教师指导学生将环保行动计划付诸实践,如:开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活动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环保实践活动的收获,分享自己的环保心得。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环保实践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情况。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环保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环保实践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中继续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2. 定期组织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科学实验保护环境教案

初中科学实验保护环境教案

初中科学实验保护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能够对环境污染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2.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3. 相关科学实验操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3. 实验操作: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了解环保知识。

例如,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PM2.5的来源及危害,学会使用PM2.5监测仪进行测量。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熟练程度。

2. 学生对环境污染类型及危害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认同度及实践情况。

五、教学资源:1. 环境污染图片素材。

2. PM2.5监测仪、实验用品等。

3. 相关环保知识资料。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环境保护研究性学习所属年级:四年级指导教师:XXX课题组成员:四年级学生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背景说明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加强对广大少年儿童的环保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指导他们从自我做起,投身到日常的环保行动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研究学习主要是了解目前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关于环保的误区和问题,并研究解决,促进更多的学生关注身边一些环保的小细节,同时学会如何参与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增进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教育其从身边日常生活做起,将环保落到实处,在小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呼吁更多人关注生活中的环保,起到宣传倡导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学习,查找资料,以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课外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自主查阅资料能力。

三、资源设计教师提供的资源:环保竞赛题(附录)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网上查找、自行翻阅图书、报刊:如小学生环境保护手抄报资料。

四、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一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班讨论决定研究内容及形式,并汇总。

2、指定任务,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随机组成学习小组,推选出小组负责人。

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做出一张关于环境保护手抄报一份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准备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演讲稿,并推荐一位组员演讲。

第二阶段收集资料阶段:(时间一周)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收环保知识第三阶段整合阶段:(时间一周)将收集好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讨论研究,整合资料。

第四阶段展示阶段:(时间一周)1、制定出环境保护手抄报。

2、撰写出关于环境保护演讲稿。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活动。

第五阶段评价总结阶段:对这个活动进行分析总结。

附录:知识竞赛题目1.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D )A地球日B节水日C爱鸟日D世界环境日2.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所后,逐步形成PH<5.6的酸性降水.A盐酸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氯氟烃3.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 B ),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红外线B紫外线C可见光D热量4.我国有许多世界珍稀动物,金丝猴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国家( A )保护动物。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5.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痛阈,其声级为( C )分贝。

A 60B 90C 120D 1406.如果大气中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将降低至-23`C,但是,如果温室气体量增加过多过快,就会造成( A ).A全球性气候变暖B海平面下降C植物生长缓慢D无线电通讯中断7.有一种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俗称“四不像”的珍奇动物,其野生种群18世纪在我国灭绝。

1985年我国分批引进80多只,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在自然界恢复野生种群的研究,这种动物是(C )。

A羚羊B野鹿C麋鹿D马鹿8.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的水俣病是由于人们食用被( B )污染的鱼类后,在体内积累,逐渐引起的神经性疾病。

A铅B甲基汞C黄曲霉素D农药DDT9.大量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一般称为( A )。

A富营养化B湖泊酸化C湖泊氧化D重金属物质污染10.水体被污染的程度,可由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 D )(COD)、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TOC)等多项指标综合表示。

A浊度B矿化度C酸碱度D化学需氧量1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A ),还有氯氟烃、甲烷、氮氧化合物、臭氧等气体。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氧气D氮气12.一氧化碳是一种可以使人致死的有毒气体。

汽车在( D )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量较多。

A高速行驶B中速行驶C加速行驶D开着发动机停车等候13.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目前主要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

当污染指数在( C )之间时,空气质量为3 级,属轻度污染。

A 50以下B 50~100C 101~200 D201~30014.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有关(D)的系列标准.A健康标准B食品工业C药品生产D环境管理15.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B ),居世界第88位。

A 1/2B 1/4C 1/8D 1/1016.为确保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国家重点治理淮河、( A )、辽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和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两区)的污染。

\A海河B黄河C汾河D大运河17.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 B )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A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B可持续发展C生态保护D防治污染18.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 D )A、大气圈B、水体圈C、土壤圈D、生物圈19.如果一个地区的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

(C )A、铁B、硒C、碘D、钙20.生态系统中的“”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 C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还原者速算与巧算(一)巧算是四则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一些巧算的方法,对提高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加、减法的巧算方法很多,主要是利用加法、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

作为“基准”的数(如例1的80)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

由例1得到: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在使用基准数法时,应选取与各数的差较小的数作为基准数,这样才容易计算累计差。

同时考虑到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法能够方便地计算出来,所以基准数应尽量选取整十、整百的数。

例2 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

求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

分析与解:选基准数为450,则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50,平均每块产量=450+50÷10=455(千克)。

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的九九表中已经被同学们熟知,如7×7=49(七七四十九)。

对于两位数的平方,大多数同学只是背熟了10~20的平方,而21~99的平方就不大熟悉了。

有没有什么窍门,能够迅速算出两位数的平方呢?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凑整补零法。

所谓凑整补零法,就是用所求数与最接近的整十数的差,通过移多补少,将所求数转化成一个整十数乘以另一数,再加上零头的平方数。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例3 求292和822的值。

分析与解:292=29×29=(29+1)×(29-1)+12=30×28+1=840+1=841。

822=82×82=(82-2)×(82+2)+22=80×84+4=6720+4=6724。

由上例看出,因为29比30少1,所以给29“补”1,这叫“补少”;因为82比80多2,所以从82中“移走”2,这叫“移多”。

因为是两个相同数相乘,所以对其中一个数“移多补少”后,还需要在另一个数上“找齐”。

本例中,给一个29补1,就要给另一个29减1;给一个82减了2,就要给另一个82加上2。

最后,还要加上“移多补少”的数的平方。

由凑整补零法计算352,得35×35=40×30+52=1225。

这与三年级学的个位数是5的数的平方的速算方法结果相同。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求两位数的平方值,也适用于求三位数或更多位数的平方值。

练习与思考1.求下面10个数的总和:165,152,168,171,148,156,169,161,157,149。

2.农业科研小组测定麦苗的生长情况,量出12株麦苗的高度分别为(单位:厘米):26,25,25,23,27,28,26,24,29,27,27,25。

求这批麦苗的平均高度。

3.某车间有9个工人加工零件,他们加工零件的个数分别为:68,91,84,75,78,81,83,72,79。

他们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4.计算:13+16+10+11+17+12+15+12+16+13+12。

5.计算下列各题:(1)372;(2)532;(3)912;(4)682:(5)1082;(6)3972。

速算与巧算(二)这一讲讨论乘法的“同补”与“补同”速算法。

两个数之和等于10,则称这两个数互补。

在整数乘法运算中,常会遇到像72×78,26×86等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或互补,或被乘数与乘数的个位数字相同或互补的情况。

72×78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互补,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相同、尾互补”型;26×86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互补、个位数字相同,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互补、尾相同”型。

计算这两类题目,有非常简捷的速算方法,分别称为“同补”速算法和“补同”速算法。

例1 (1)76×74=?(2)31×39=?分析与解:本例两题都是“头相同、尾互补”类型。

(1)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76×74=(7+6)×(70+4)=(70+6)×70+(7+6)×4=70×70+6×70+70×4+6×4=70×(70+6+4)+6×4=70×(70+10)+6×4=7×(7+1)×1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