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氏家规》白话文
《梅氏家训》

《梅氏家训》《梅氏家训》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廉恭待人、忠孝传家。
一脉相承、延绵子孙。
君子修其道、不为穷困而改节,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礼义教子弟、小人凶恶训儿郎。
金钱与爵位都不能延绵子孙、唯有学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富贵沿门走,乌纱满天飞、千年江山八百主、十年兴败许多人。
享过眼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灭、受子孙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久。
利字头上一把刀、不义之财把命消。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养子不教父之过。
有书不读子孙愚、积金千两,不如明解圣贤,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有儿穷不久,无儿富不长。
积德之家生贵子,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但将寻子助。
施恩不望报、望报不施恩。
为人不自在、自在莫为人,平时留一面、日后好相见。
端人碗、服人管、睁只眼、闭只眼、眼不见、心不烦、耳不闻、心不乱、不贪财、总自在,德不孤,必有邻。
谦受益、满招损,吃得亏、坐一堆、要得好、自作小、勤有功、戏无益。
闲事少管、无事早归。
明人不做暗事、行事要照圣贤。
倚势你凌人、势败报子孙。
就是赌情嫖义、也不可失信于人,江湖有理、朝廷有法。
人似铁、法似炉、切莫以身试法。
智者不与法斗、理斗、权斗、势斗、命斗。
成大事者,从战战兢兢之小心来。
小不忍、必乱大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杀人八百、自损三千。
得饶人时且饶人、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
为人何必争高低,人到百岁万事休。
宁可负我、切莫负人。
要知前世因,今生就是果。
灭却心头火、点起佛前灯。
静坐常思己过,不做聪明便是才,隐逸山中无荣辱、人不求人无炎凉。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权有钱众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不信你在筵中看、杯杯先敬有钱人。
争名斗利审自己分量。
无钱休入众、言轻莫劝人。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德积百年元气厚、书经三代雅仕多。
富贵如浮云、得亦不喜、失亦不忧。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但行好事、莫问前途。
古代家规文言文翻译

昔者,圣贤之教,家规为重。
家规者,一家之仪,一国之风也。
是以,古人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家规之设,非独为子孙之教养,亦为世道之规范。
今译古家规,以飨后人。
【原文】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兄为弟纲,长为幼纲。
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长慈幼孝。
此四纲者,人伦之至也。
【译文】父亲为儿子的楷模,丈夫为妻子的楷模,兄长为弟弟的楷模,长辈为晚辈的楷模。
父亲慈爱,儿子孝顺;丈夫正义,妻子顺从;兄长友爱,弟弟恭敬;长辈慈祥,晚辈孝顺。
这四种纲常,乃人伦之极致。
【原文】敬长尊师,礼仪之始也。
子弟入塾,师道尊严,不可亵渎。
凡有所问,必先请教,不敢擅自揣测。
【译文】尊敬长辈,尊敬师长,这是礼仪的起点。
子弟入学,师道崇高,不可轻慢。
凡有疑问,必须先请教,不敢擅自猜测。
【原文】孝悌为先,和睦为贵。
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不可因小失大。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最重要的。
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不可因小失大。
父母在世,不远行,出行必有去处。
【原文】饮食以时,起居有常。
早睡早起,不妄废寝食。
饮食不过饱,起居有节度。
【译文】饮食按时,起居有常。
早睡早起,不随意废寝忘食。
饮食不可过饱,起居要有规律。
【原文】读书明理,修身齐家。
子弟必读书,明事理,以修身齐家,以治国平天下。
【译文】读书明理,修身齐家。
子弟必须读书,明白事理,以此来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原文】节俭为本,奢侈为戒。
衣服饮食,量力而行。
不务虚华,不求过饰。
【译文】节俭为本,奢侈为戒。
衣服饮食,量力而行。
不追求虚华,不追求过度装饰。
【原文】交友须慎,信义为本。
与人交往,诚信为本,不可轻信他人,更不可轻信自己。
【译文】交友要谨慎,诚信为本。
与人交往,诚信是最重要的,不可轻易相信他人,更不可轻易相信自己。
【原文】临事不慌,处变不惊。
遇事冷静,应变自如。
不可慌张失措,不可惊慌失态。
【译文】遇到事情不慌张,面对变化不惊慌。
遇事要冷静,应变要自如。
《廖氏家训、家规》

《廖氏家训、家规》《廖氏家训、家规》广东肇庆《廖氏家训》第一:勤俭以持家,节约以少欲,整洁以明思。
第二:少年读传以明志,青年读史以明事,壮年读法以明行,老年读经以明心。
第三:以家为重,以国为志,以人为友,以社为任。
第四:读书唯专,行事唯实,做人唯简,娶妻唯贤。
第五:不以己之好恶待人,不以人之言辞待事。
不以世之流行待物,不以心之爱好而行。
第六:日未出而起,月未明而眠,事未明而筹,人未成而立志。
第七:每日半小时:练身;练心;练气;练字;读书;记事;明志;和亲;清理居室。
第八:一生必需计划之事:1、立见解以藏宗室;2、见成就以记宗册。
第九:孝亲,爱妻,亲子,助友。
第十:为所立志,细细筹谋,日日行而不息。
附:1、把一生中要做的事记下并随身不离,时时细读。
2、烟,此物虽微于毒,亦宜戒之。
酒,适量以合礼,无乱于行。
色,红颜祸水,娶妻娶贤。
3、欲,不明则惑,不学则乱,及泛则耗志,戒之。
第十一:每天至少仔细的注意一件事情,并发自真心的去理解与赏识。
《廖氏家训》四戒:戒使性,戒赌搏,戒贪酒,戒游手。
四要:要勤俭,要谦恭,要慎言,要和气。
四慎:慎交游,慎起居,慎闺门,慎祭祀。
大竹县观音镇廖家园子廖化龙宗系合族家规《廖氏家规》十则十戒:一戒家长二训子弟三整家规四职勤业五节用费六谨闺阃七和妯娌八睦乡邻九慎交友十广教育一:戒不孝子弟二:戒不和不睦三:戒不勤耕读四:戒不尊家规五:戒不立内定六:戒不禁非为七:戒不训子弟八:戒不端品行九:戒不杜奢侈十:戒不息争讼敬梓《廖氏家训》天理当存,存者盛之;地理当好,好者兴之;人理当尽,尽者安之;书理当习,习者荣之。
人生具此四理而行,则仰不愧,俯不怍,天地庇,鬼神佑,祖宗福,父母顺,兄弟和,夫妇恭,子侄敬,朋友信。
又何患乎身名之不著于国家,徽声之不传于后世哉。
勉之!桂山《廖氏家规》一、孝父母;二、爱兄弟;三、重祖屋;四、重祭田;五、重坟墓;六、重人伦;七、惩闺门;八、禁窃囤;九、重继规;十、重嫁娶;十一、正婚礼;十二、重谱牒张廖氏“七嵌”祖训张廖族历代祖宗对祖先所定的“七条祖训”均刻意经营,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第五世廖道文、廖道行在祖祠旁兴建溪口楼时,更将其大门门嵌特设为七嵌,用意是要子孙时时刻刻铭记祖先留下的“七条祖训”,足见张廖族对祖训的重视,从此,子孙也称这“七条祖训”为“七嵌箴规”:第一嵌:生廖死张,姓曰张廖。
《盛氏家训》

《盛氏家训》《盛氏家训》《盛氏家训》十则从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二者并行而不悖也。
一、敦笃人伦人伦为端本之要,义不后君、忠不忘国、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友而爱、弟恭而和、夫义而柔、妇顺而贞;睦宗族、信友朋、敦伦道,此之谓也。
二、勤俭治家陶侃运甓①,贵而习劳。
敬姜绩麻②,耄而弗懈。
凡属长幼男女、士农工商,分职任功,勤克有济,非惟治生,抑少思淫,万钱一食,何曾祸家,一裘十年,晏子保世,凡属服食、日用、宫室器物,惩奢祛华,非惟裕财,抑宜惜福。
三、男女有别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礼远嫌疑。
吾家缌服同爨③者数十,闺房之地,虽尊属婶嫂、年长侄叔,入者有禁。
昔敬姜康子,从祖母不逾阈而与言,以厚别也④。
至于妻兄弟、妻侄辈,年已冠者,或通序答、或待饮食,别有闲空,中堂闺房,原非接见所宜,亦大不便于诸姓姊姒礼。
姑姊妹已嫁而返,兄弟弗与同席,不失于节名,在家家人敬之,在乡乡人重之。
四、戒淫行淫为万恶之首。
近则丧德,促年远则,流毒招报。
熟读戒淫文,未见不可思,当见不可乱,既见不可忆。
于处女寡妇尤宜慎之。
世有淫行者,多起于结拜,父兄须为之禁,所以防微杜渐也。
五、戒口过孔曰:恶称人之恶者。
孟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
何戒口过也?勿毁圣贤长上,勿谈闺阃淫欲,勿造歌谣以为敏,勿讦隐私以为直,勿扬人之短,勿夸己之长,勿唆争讼,勿破婚姻。
有一于此,天必祸之,人必忌之。
非独失忠厚之道,抑中毒所由致也。
六、戒旷功讳昌黎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论语曰:敏则有功。
勿早眠晏起,勿舍己芸人勿耽杯中物而失事,勿贪戏中局而废时。
禁佚游,戒闲谈。
读者奋志功名,其余农工百职,亦各以此获利。
七、慎交游朋友居五伦之一,人孰无之,但恐有比匪伤,燕朋之害。
故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人诚于择人,不资其势,不利其有,惟取其切磋之益。
与直谅⑤多闻之士相交接,则忠告善道,有益于人。
否则始虽似醴似胶,终则如冰如炭,倾家财坏品行,未必不由此也,宜深戒之。
《左氏家规宗约》

《左氏家规宗约》《左氏家规宗约》夫九州之人。
言语不同。
生民已来。
固常然矣。
家训家范。
大同小异。
朱子之法。
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
要内外整洁。
即昏便息。
关锁门户。
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易未雨而绸缭。
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
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
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
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
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
实淫道之媒。
婢美妾娇。
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
妻妾切忌艳妆。
宗祖虽远。
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
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
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
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
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
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
理无久享。
伦常舛乖。
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
须分多润寡。
长幼内外。
易法肃辞严。
听妇言。
乖骨肉。
岂是丈夫。
重资财。
薄父母。
不成人子。
嫁女则佳婿。
勿所重聘。
娶媳求淑女。
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
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娇态者。
贼莫甚。
居家戒争讼。
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
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勿贪口腹而盗杀牲禽。
乖僻自是。
悔悟必多。
颓惰自甘。
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
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
安知非人之谮诉。
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
安之非我之不是。
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
受恩莫忘。
凡是当留余地。
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
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
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
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
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
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
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
虽饔飧不济。
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
即囊橐无余。
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
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
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
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
庶乎近焉。
《敖氏家训》

《敖氏家训》《敖氏家训》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勤农桑以足衣食务本业以安天命尚节俭以惜财用重坟墓以固根本恤孤寡以振风规设家塾以端蒙养秉公正以禁非为完钱粮以省催科解仇忿以重身命一.敦孝以重人伦凡君师推立教之思必先申孝弟之义至我族一脉渊源安能外孝弟以为训孝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
人不知孝弟独不思父母爱子之心乎。
方其未离怀抱饥不能自哺、寒不能自衣。
为父母者审声音察形色笑则为之喜啼则为之忧;行动则跬(kui)步不离疾痛则寝食俱废。
以养以教至於成人复为授家室谋生理百计经营心力俱瘁父母之德实同昊天罔极。
人子欲报亲恩於万一自当内尽其心外竭其力谨身节用以勤服劳以隆孝养毋博奕饮酒、毋好勇斗狠、毋好货财私。
妻子庶堪稍供子职又闻父有冢子(zhong嫡长子)稍曰家督弟有伯兄尊曰家长凡日用出入事无大小众弟子皆当咨禀饮食必让言语必顺步趋必徐行坐立必居下凡以明弟道也。
总之不孝与不弟相因事亲与事长并重能为孝子然后能为悌弟能为孝子弟弟然后处则为纯孺出则为循吏特患习焉。
不察致自离於人伦之外若能痛自愧悔由一念孝弟积而至於念念皆然勿尚虚文勿略细行勿治名而市誉勿勤始而怠终。
孝弟之道庶克敦矣於戏圣人之德本。
於人伦尧舜之道不外孝弟。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我族子孙其毋视为具文焉可。
二.笃宗族以昭雍睦家有宗族犹水之有分派木之有分支虽远近异势疏蜜异形要其本源则一故人之待其宗族必如身之有四肢百体务使血脉流通而疴痒相关然人於宗族有不笃者或富者多吝而无解推之德或贫者多求而生决望之思或以贵凌贱而势利泊其天亲或以贱骄人而忿傲施於骨肉或货财相竟不念祖免之情或意见偶乖顿失宗亲之义或偏听妻孥之浅识或误中谗慝之虚词因而诟谇倾排无所不至非惟不知雍睦抑且忘为宗族矣。
昔张公艺九世同居江州陈氏七百口共食今我族人丁虽去散处当念一本至亲?厚毋薄?亲毋疏;长幼必以序相洽尊卑必以分相联喜则相庆以结其绸缪戚则相怜以通其缓急庶雍睦昭而宗族之谊愈重。
君子称为义门乡里推为望族岂不美哉!三.和乡党以息争讼乡党中生齿日繁比闾相接睚眦小失狎昵微嫌一或不诫凌竟以起遂至屈辱公庭委身法吏负者自觉无颜胜者人皆侧目。
家训家规文言文原文翻译

《家训》古之圣贤,教子有方,立家规矩,传家久远。
吾家虽非世家大族,亦当谨遵古训,以立家规,教子孙,传家风。
故作《家训》一篇,以垂后世。
一、敬天爱人天地无私,养育万物。
人当敬天爱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睦邻里。
敬天者,顺自然之理,爱人者,行仁义之道。
二、勤学苦练学问之道,无有止境。
吾子孙宜勤学苦练,博学多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须用心,勿以一知半解自满;习武宜刻苦,勿以空有皮毛自夸。
三、诚实守信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兴。
吾子孙当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与人交往,勿言而无信,勿行而无果。
四、节俭持家勤俭节约,家道昌盛。
吾子孙宜节俭持家,不浪费,不奢侈。
衣禄虽丰,勿忘勤俭;酒肉虽美,勿忘苦涩。
五、遵纪守法法者,治国之器,民之命脉。
吾子孙当遵纪守法,不犯国法,不欺乡邻。
行正道,做善事,勿以小恶而败大事。
六、孝顺父母父母者,人之根本,家之基石。
吾子孙当孝顺父母,敬养父母,尽孝道。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亡,慎终追远。
七、友爱兄弟兄弟如手足,朋友如兄弟。
吾子孙当友爱兄弟,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兄弟之间,勿争长短,勿论是非。
八、修身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吾子孙宜修身养性,培养品德,做到内外兼修。
勿以富贵骄人,勿以贫贱自卑。
九、知书达礼读书明理,达礼仪之至。
吾子孙宜知书达礼,举止端庄,谈吐文雅。
勿以粗俗之态待人,勿以傲慢之态处世。
十、承前启后吾子孙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勿以祖业为累,勿以家道为忧。
努力进取,奋发向前,为家争光,为国争荣。
译文:古时候的圣贤,教育子女有正确的方法,制定家庭规矩,传承家族的久远。
我们家虽然不是世家大族,也应当遵循古人的教诲,制定家规,教育子孙,传承家风。
因此,我写下《家训》一篇,以传之后世。
一、敬天爱人天地无私,养育万物。
人们应当敬重天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睦邻里。
敬重天地的人,顺应自然的道理,爱护他人的人,践行仁义之道。
二、勤学苦练学问的道路,没有尽头。
我们的子孙应当勤奋学习,刻苦练习,博学多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范洋《倪氏家训》

范洋《倪氏家训》范洋《倪氏家训》族长、房长以年相推,不必尽有德、有行、可以服众者。
更须于各房中,公举一正直、端方、才能出众者,为之族正,照例呈明本县存案。
每遇族中有违犯父母、祖父母教令,及忤逆不孝者,族正会同族长、房长拘诣祠堂,告于祖宗,轻则量情惩戒,重则送官究治,决不可宽,以乱祠规。
卑、幼有傲慢、无礼,因事忿争,殴骂尊长者,谕服制、疎亲、疎事情轻重,定拟责罚。
尊长亦毋得倚侍名分,弃蔑廉耻,自取侮讪。
元旦、二分、二至、除夕拜祠,及清明祭扫,族中子姓,应与祭者,除疾病、远游或谋生事业所羁外,凡年六十以下、十六以上,无故不与者,罚治;若违至三次以上者,重治;拜祭行礼喧哗失仪者,罚亦如之。
子弟有犯奸盗、诈伪等事秽迹,彰闻族正,会同族长、房长,众共议量所犯轻重,议处惩治,毋贻祖宗门户之羞。
族中有财产不明、语言争竟之类,各须先鸣房长。
有不服者,投明族长、族正,唤至祠堂听断。
或有恃强健讼,越赴官司举呈者,族长会众,当官明正其罪,仍治以家法。
如因一己之私,忿与人涉讼者,不得将祖宗祀业,折祭妄作讼费,许与祭人,鸣官究治。
间有阴险细人,挑唆起讼者,并治之。
继子必按昭穆亲疎,或父命天伦,两得其当,方与继义相符。
继后,继父生子,继子例不归宗。
不幸本生绝嗣,除继作宗子外,其他应归本生承祧,不使有子之家绝嗣;或继子不得于其所继之亲,均听乏嗣之家另择应继。
其承继未久归宗者,除本生原有财产可以度日外,否则应量给财产;承断已久归宗者,应半给财产。
继后家产化销已尽者,继子照例归宗后,房亲无产可图,不肯与继者,应令继子承顶两家香火。
至贫乏之家,其妇立志守节,或目睹少寡堪怜,房亲多子之家,理当以义为利,出子与继,使可安心守节。
酌量分给财产,或此子应得分受之产,听其携带,承顶香火。
此义继也,应听其愿,旁人不得勉强,以致滋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糜氏家规》白话文。
江苏扬州族人糜长义将古文《糜氏家规十则》解读成白
话文,希望大家多听多看!
、尊孝悌。
在人的道德伦理中,第一重要的莫过于生养我们的父母;其次是同胞姊妹。
这是人的天性,不是学习后才知道的。
如果
个人的天性浅薄,不孝敬父母,兄弟姊妹不和睦,一生中什么事都不可能做好。
我们糜氏家族的家训历代相传,平常要重视孝敬父母,友爱弟兄。
但是又因为家庭成员关系过于亲密,容易产生轻视思想。
有的不成器的子女直率有余;有的懂礼仪的子女精诚不足,因此造成父母的担心,让他们失去欢乐,同时又影响了家庭里许多好的风尚。
所以,凡是子女名声显赫,光宗耀祖的,一定要承奉父母的欢乐之情,千万不能懈怠。
其次,敬重兄长,爱护弟妹,常怀敦厚和睦之心,这样才能不停地自我上进。
孝敬父母的职责虽在,细微之处不容忽视。
父母晚年行走不便,缺乏自由。
子女一定要恪尽职守,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
兄弟之间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早晚不在父母身边的,一定要时常思念手足之情,不能用金钱代替赡养;有的不分贫富,平均分摊赡养;有的相互推诿,互不相让。
金钱与财产固然可爱,兄弟之间屡次争吵不休,这样的过失务必要改正。
如果这样,家庭中的和
谐气氛定会油然而生啊!
、崇节义。
节义是由人的正气凝结而成。
在国家,有节气的人是国家的志士忠臣;在家庭,有节气的人是家庭的义夫良女。
国家与家庭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居心之正则是一样的。
所以,人生是以节义维持纲常的。
这关系到一个家庭优良风气的大小优劣问题。
做人不讲节义,做事不重义行,舍掉了节义,家庭怎么能有好的声望呢?所以,坚持节义,端正行为,绝不能轻视它,如果采取随便,苟且的态度,就好像突然遭受一场大的变故,这是多么的危险啊!走路不论道路的险峻与平坦,做事不分事情的顺利与复杂,只要坚守操行,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宁愿舍去平坦,选择险峻,不必要避开复杂,去选择顺利。
这就是节义力量的彰显,也是世世代代赖以维持家族精神的支柱。
只有崇尚节义,才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但愿能兴我家族,振我家声。
三、尊礼让。
礼”可以分辨是非“让”可以平息纷争不讲礼让,从小处讲,
可以使旺盛的家风变得衰败;从大处讲,可以让和睦的家庭引起争端。
礼让是教诲、劝谏别人不犯错的好方法。
至于造
成灾祸与失败的责任,是因为不讲礼让的原因。
我们糜氏家
族虽属枝叶繁茂,家门兴旺,但也有刚柔与谦让、聪敏与愚钝之别。
唯有以礼让为准绳,无论尊卑、长幼都应该遵
守啊!虚心给人智慧,不要欺骗别人。
性格刚强又怎么能傲物嚣张呢?让那种泯灭的心灵,叛逆的性格慢慢地消除,让优良的节操得以发扬。
这是写作此文的缘故。
人的一言一行要互相劝勉,各人要自我约束,规范行为,如能遵从礼让,循序学习,时间久了,平民百姓也会变得彬彬有礼,村庄乡里也像古代邹鲁二国一样安宁和谐。
四、端习尚。
普通的人拘泥于日常生活,受所见事物的局限,一开始并没有什么贤能与愚钝之分,也没有什么庭院与路径之别,这大概是学习风尚使他们这样吧!我们糜氏家族向来淳朴厚道,族人大多数朴实善良,而训导是不可或缺的。
小时候必须让他亲读诗书,长大后务必使他懂得礼仪,教他如何忠诚,如何守信;训他怎样勤劳,怎样俭朴。
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欺骗他们,不能用凶暴强勇去恫吓他们,不能以骄奢懒惰而自我安慰,这种习俗与风尚一定要端正,这样才能持家有方,家道久远。
至于屡次占染恶习,败类繁衍滋生,有的刁蛮奸诈,有的滋事生非,有的荒荡自败,对待这一类的败类,全体族人应当给予严厉惩罚。
即便有些纵酒过度,丢失仪态,交友不慎的人,尤其要从这方面戒除。
还有的从事旁门左道,不断地侮辱和尚、骚扰尼姑的无耻之徒,特别适用于这方面的教育。
凡此种种,在我们糜氏家族中,切不可出现这样的败
类,必须严厉禁止,以儆效尤。
五、务本业。
“士农工商”这四类职业当中,“士”为读书人,属知识分子,他
们苦读诗书而一举成名。
“农”为农民,从事耕耘种植。
二者
诚实守信,是家庭兴旺的根本,成其大业,莫过于此。
至于操持技艺,从事工业品制造和摆摊设市,从事商品交流贸易的“工商”者,也是正当的职业。
最近社会上,游手好闲的较多,舍弃“士农工商”四大正当职业而不做,整天行为放荡,不修名声,受困于饥寒,沦落于下贱,害得家人宗亲为此而蒙羞,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糜氏家族中志向远大的人,励志苦读诗书,如果有所成就,当然更好。
如果不能成就自己,从事田园农耕,同样可以谋生。
从事工业制造和商品贸易的也能致富,如果舍弃正当职业不做,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这样会贻误终身啊!这种错误的行为怎么能让它继续下去,愈演愈烈呢?
六、隆师傅(教师)。
讲授学问、传授技艺必须有教师。
对内有助于子女的德行培养,对外有助于子女的功名成就。
家长尊重教师,正是对子女的一种爱护。
现在的人大多溺爱子女,子女明明不对,动不动就责怪教师不善于教育,轻视礼节而重视子女的文采。
背地里评论教师的浅薄,这种做法是不爱护子女的表现。
所以,选择优秀的教师,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慎重,对人家的信任必须专一。
至于礼仪与文采的学习,只要时间一长久,渐渐地就会有长进。
对于学习认真刻苦的子女,当然是受益匪浅的。
即便是头脑愚钝的子女,也会渐渐地学业有成。
大凡抚育子女的人,都想培养出优秀的子女,以图今后的事业发展,所以一定要尊重教师,重视教育啊!
七、慎婚姻。
男女婚姻,对人的一生关系重大。
选择时不得不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开始就必须仔细考察双方,两家门户要相对,两族名望要相当。
只注重自身的清白,外表的美貌,有什么值得羡慕的!男女双方是否贤惠,来自于家庭教育。
忽视了家庭教育,子女不够贤淑,这样的家庭不用问就知道了。
所以为儿子求媳妇,为女儿选女婿,不必要羡慕人家的势力而仰望高门,也不必要取其方便而降低标准。
不要一时情投意合就签订昏约,也不要全凭媒人的花言巧语而答应许婚。
可以在往来的亲戚,熟悉的邻里中,找一个门户相当的清白之家,要考察孩
子的道德品行如何,要了解男女双方是否勤劳贤淑,言行举止是否合宜,这才是男女选择婚姻的大事。
八、睦宗亲。
水有源头,树有根本。
凡是同族宗亲,就像人的毛发依附于身体,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看上去分布的部位不同,实际上是同走的一条道路。
有的人富有了,却看不起贫穷的人;有的人咼贵了,却看不起低贱的人。
这样贫穷而低贱的人就更加嫉妒、仇视富有而高贵的人。
富贵人的所作所为又多生羁绊,逐渐地衰败以致悲凉,这时的
他们却期望着宗亲的和睦之谊。
我们糜氏家族像瓜一样繁衍,已非一日,这当中有的茂盛,有的干枯,各不相同,而追溯由来,同属一源。
各分支派,均为同根。
分支有远有近,应该同享乐,共忧愁。
同为宗亲,务必要亲密和睦,不能产生隔阂,这样做对上才能告慰先祖之灵,对下不误后辈事业。
九、重丧葬。
子女赡养父母,平常的衣食不必过于丰盛,而到了父母寿终之时,办理丧事尤为隆重,大概这是人生最后一次吧!作为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子已经没有了,祭奠也属于一纸空文。
况且,置办衣襟、棺椁以及料理丧事等,稍有忽略,后悔莫及。
平常社会上有料理丧事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的说法:家庭富有,可以厚葬;家庭穷困,也可薄葬。
但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作为子女应该竭尽孝道之心,虽然有不足之处,总之能使自己安心就行了。
至于安葬要选择良辰吉日,往往误听阴阳(地理)先生的话,停放棺骸,拖延安葬时间,他们不知暴尸父母,想以此来求得子孙的幸福与利益。
反过来想想,作为子女,你的心会安吗?回过头来看看我糜氏族人,治丧必须尽其哀痛,都能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同时,丧葬必须求速,让死者入土为安,不要拘泥于形式而拖延时间。
、谨祭祀。
感恩祖先,追思祖宗,这就有了“祭祀”。
“祭祀”是一种悲伤凄惨而又令人恐惧的思念,它让人的精神与灵魂从中得到昭显。
后辈与祖先是一脉相承,宗亲与祖辈是不可分离的一体,又怎么能谈什么距离的远近呢?祭祀时要按照祭祀的规矩、礼数去祭奠我们的祖先,表达后辈对祖先的思念与敬意,不得嬉闹。
准备的祭品要丰足,场所布置要庄严肃穆,参加祭祀的人员心情要沉痛,甚至衣冠容貌以及磕头跪拜都要遵照礼仪,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这才情理相符,无愧于对祖先的祭奠。
这样按照过去祭祀的方法,精心虔诚地去做,不图外表的丰盛,仅表达心灵的纯洁就行了。
虽然春祭和秋祭的形式和祭品大体一样。
对祖先祭祀又怎么能轻视而怠慢呢?尚且期望祖先在天之灵前来品尝呢?作为子孙后辈应全力慎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