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题型比较材料异同课件

合集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比较内容的异同-高考语文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比较内容的异同-高考语文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比较内容的异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

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

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

“君子”一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

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

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

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

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

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优质课件35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优质课件35张
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 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
…… 5.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4分)
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 ②逻辑性: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③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 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 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
(摘编自齐鲁网2021年4月6日) 6.以上三则材料中,央视网、新华网、齐鲁网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经典例题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6.以上三则材料中,央视网、新华网、齐鲁网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①央视网侧重用数据(立足民生角度)介绍中国的减贫成绩。 ②新华网侧重从国外政要、学者的角度高度评价中国减贫成就,介绍中国经验带给世界 的启示。 ③齐鲁网通过(外媒)记者访谈(中国官员),侧重于中国下一步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的举措。
文体特征类题型 比较材料异同类题型 内容概括分析类题型、对策措施说明类题型 论证特点(方法、思路)类题型 下定义类题型 内容侧重点或行文思路比较类题型 多材料内在逻辑关系分析类题型
题型一:文体特征类题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
题型一:比较材料异同类题型 (一)常见设问 (二)解题方法——比较角度
1.内容侧重点 2.材料主体 3.报道视角 (三)经典例题
(三)经典例题
材料一:近年来,研学旅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多方青睐,研学旅行市场火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在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 000多所 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 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66%,北京、江苏也超过了60%。然而,问题同样不容忽 视。“许多青少年报团参加国内外研学旅行,‘只学不游’‘只游不学’的现象都普遍 存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谢国明直言。“社会上对研学旅行的定位仍存在 不同认识。”在王晓燕看来,旅行是一种手段,学生的成长才是目的。然而,简单的 “教育+旅游”、粗放的“讲解+参观”、拼凑的“主题+活动”、随意的“景点+课 本”、夸大的“宣传+包装”等研学旅行乱象迷惑了许多家长和青少年的眼睛。“组织 者需要考虑好行前、行中、行后计划和安排,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王晓燕说,“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 的旅行,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上,而忽略了教育功能。”

高三语文复习PPT课件(共41张PPT)

高三语文复习PPT课件(共41张PPT)
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 述一个故事。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 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 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 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2020年高考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 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 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 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 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四抢分点三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__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课件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四抢分点三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__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课件

第 2 步:看清题目要求,明确设问角度。 题目有三个关键词:“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简要 分析”。答题要从“不相同”分析。
第 3 步:多点对比,分角度写出答案。 材料一 看对 我国的《人民日 象 看深 度 报》 介绍我国在量子 通信研究方面的 巨大成就 志 介绍潘建伟研究 团队在量子通信 领域的贡献 强调个人能力和 经费投入 材料二 闻》 介绍中国实验设 施先进 突出投入之大和 发展之快给日本 带来压力 材料三 国外的《自然》杂 日本的《读卖新
[典例]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材料在写作上有
什么不同之处。(6 分)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 1 步:通读文本,了解文本大意。 “材料一”是一篇新闻通讯,报道了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 在京举行的情况及意义。“材料二”是一篇针对经典诵读活动 的时评,意在阐述文学经典的“必读性 ”一般会大于社会经典 的观点。
看宽 彰显中国速度与 度 中国创造
[规范作答]
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 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 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 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 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 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 的侧重点不同。
的相关表述。
三个角度比较报道的侧重点 1. 看对象。 非连续性文本所给材料虽然都是围绕一个问题展 开,但不同材料因陈述的角度、作者的观点不同,对问题的切 入点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注意选文切入点,看清材料报道 的对象;注意选文的题目、出处,看清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 从什么角度展开的。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课件(共18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课件(共18张PPT)

比较点: • 诗歌形象——意象、意境、人物、事物 • 诗歌情感——感情基调、思想感情 •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 • 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题型: 1.本诗内部比较:形象特点、感情变化、手法异同等。 2.本诗与教材诗歌进行比较:形象特点、感情变化、手法异同等。 3.一首诗词不同版本间的比较:炼字等 5.相同作家相同题材课内外比较:情感等 6.不同作家相同题材的比较:情感、手法等 答题: • 审准题干——比较点是什么?比较相同?不同?异同? • 拟定答案——先答“同”还是“异”? • 总分答题——总说+结合诗句阐释
• 悲感:悲凉 • 风骨:慷慨
——意象、意境、情感
P182.四
京居客感
江春霖
迷离乡梦乱如丝,沈醉东风酒一卮。
大地于今皆泡影,长安自古似弹棋。
百年世事青衫泪,一点禅心黄蘖知。
来日是非浑莫管,衔杯权赋草堂诗。
• 释然超脱:情感+分析 • 抑郁激愤:情感+分析 • 写法:反语
拓展阅读:P179.例2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 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 栏杆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 头。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 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 意象的不同?
形象•比较鉴赏
东归未必胜羁旅,况是东归未有期。
• 悲怆 • 奇崛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 P184.例2. • 白下驿饯唐少府 • 王勃
•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高考语文复习辨析词语含义+句式效果比较课件(1)

高考语文复习辨析词语含义+句式效果比较课件(1)
命早已枯萎,不见绿色。 象征义,生活生机、活力 3.扶贫工作者给这片贫瘠荒芜的土地带去了绿色。象征义,希望
4.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人们的生活观念正在发生改变,现在,大家都
喜欢购买绿色食物。 象征义,健康的
掌握多义词的义项。 能结合语境巧妙分析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精气神”原是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元精、元气、元神。 此处指精神力气,为引申义。
6,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 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 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为什么?)
④内容情感角度。
⑤语体:口语与书面语、文学语体、新闻语体等
大雪,对飞禽走兽来说也许是一道绞索:飞禽难以见到压在雪下的食物,走兽 在雪地上留下被追捕的线索。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狐狸、野兔、鼠类留下一行行圆溜溜、梅花状、 点状的脚印。”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句对不同动物脚印的描写单独成句,更能突出不同脚印各自的特点;②原句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狐狸、野兔、大概是鼠类的脚印分别比作一串串珍珠链、一 圈圈花边、一行行省略号,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脚印的形状。(每点 2 分,共 4 分,如 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必分析其含义和表现力。
教材课后练习题:
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以下句段。 5.“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 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四坤前后两次不让样林搜动祭具,祥林搜两次反应大不相同,为什么?比段一下,“祥林搜,你 救着罢!”和“你放着罢,样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问?)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考前全题型复习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考前全题型复习课件

现代文阅读(二)文学类——小说和散文 小说三要素
人物(描写手法、总结人物形象、人物的作用) 情节(线索、概括、作用) 环境(分析、作用)
现代文阅读(二)文学类——小说和散文 分析句子含义、标题作用(表层+深层)
1.丰富人物形象 2.使情节跌宕起伏,引出下文...情节 3.升华主题,丰富文章内涵
现代文阅读(二)小说和散文 散文
1.鉴赏语言(多角度) 答法:遣词(叠词、熟语、成语、文言)+修辞方法+句式运用 (长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 述句等)+情感主旨 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问法: 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②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二)小说和散文
作用题:
1.人物上:塑造了(谁的)(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情节上:①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成语 4.病句(成分多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5.补充语句
6.语段压缩题
①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 ②确定主要信息 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意义或价值)
作文
1.书信和演讲稿(议论文) 2.论说文(议论文) 3.字数够,字迹工整 4.格式正确
现代文阅读(一)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错误类型
一、选择题错误类型
张冠李戴 以偏概全(过于绝对) 无中生有 因果混乱(强加、倒置)
混淆时态(未然变已然) 概念混淆 混淆是非 ……
论证特点
1.论证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递进(整体和局部)\ 驳论文—破立结合(先破后立、先立后破、边立边破) 3.论证方法:举例,引用,比喻,对比,假设,类比、归谬法… 4.论证思路、如何论证? (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论证方法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论证语言 (结构严谨、思路严密、语言准确凝练、态度鲜明、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参考答案】 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 分)。 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 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 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 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 2018 年 8 月 24 日央视网)
材料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 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 2006 年 5 月在这里选址,到 2017 年中子 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 2018 年启动首批实验…… 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于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 了整整十二年。
1998 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 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 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他提出了北京正 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 “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 DNA、结晶材料、 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最先进 的大科学研究平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散裂中子源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 16 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其正式投入运行, 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B.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会打在原子核结构 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 的飞行轨迹,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 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 人,其团队 2017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 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 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 年 8 月 28 日 10 点 56 分 18 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 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 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 16 亿电子伏特 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在 2017 年 8 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 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 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 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 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来答题]
[阅卷现场] 考生答案
第一问:《人民日报》报道的侧重点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 星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 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然》杂志主要侧重报道潘建伟的事迹;《读 卖新闻》侧重报道在基础科学领域方面中国发展迅猛。 第二问:这样能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量子通信的发展状况,以突 出中国在量子通信方面的贡献。
C.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 和生带领大家冲出了低谷,后又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中国散裂中子 源在东莞终于奠基。
D.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 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探测器,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B [ “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错,原文是“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第三步:得结论,定答案 材料一来自《人民日报》,其承担重要的宣传导向责任,所以其 目的是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材料二来自《自然》杂 志,这是一本专门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刊物,且从选文标题又可看 出这则材料是以报道人物成就为中心的,所以重在介绍科学家的能 力与成就,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影响;材料三是日本新闻报纸上的报 道,侧重于向本国民众介绍他国成就,从而引起本国政府、学界和 民众的注意。
专题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精准提升2 主观题——两大考法,各具流程
题型2 比较材料异同
真 题 自测 诊断
诊断学情 锁定短板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 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 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 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 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5 月 7 日)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 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精准备考指导
学以致用 领悟技法
比较新闻材料异同点(侧重点) “3 步走”
[满分示范] 第一步:看题干,找区间 题干要求比较容,也就是本题的答题区间。
第二步:读材料,细分析 材料一的导语(报道的核心)是“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 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及其意义,主体具体讲述了量子通 信加密技术。材料二报道了潘建伟团队的成果和未来的工作。材料 三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的一流性和投入的巨大,并举了两个例子为证。
根据上面分析的三则材料的内容、标题、报道角度等归纳三个 媒体报道的侧重点。
在具体分析原因时,既要结合材料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又要考 虑不同媒体的不同背景与不同的出发点。
[尝试写满分答案]
[答案] 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 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 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 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 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4 分)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 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 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与利用 X 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当 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 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 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 构,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 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 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 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 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 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 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 年 8 月 10 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 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 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 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 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 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 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 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 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 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 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 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 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选自 2018 年 8 月 16 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 “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 25 赫兹交流磁铁。 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 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 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 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 本散裂中子源。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 的侧重点不同。(2 分)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2018 年 8 月 23 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 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 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 亿 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 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 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 年 12 月)
C.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 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 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D.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的核 心技术都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终于攻破难关, 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 月 2 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 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 亿元 人民币,3 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 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 J­PARC 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 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 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