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对外贸易

合集下载

青海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解析

青海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解析

青海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解析作者:李毅李正欣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08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十一五”以来青海省对外贸易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青海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转变,外贸依存度过低,与全国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急剧拉大,进出口贸易规模、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对外贸易;进出口;青海[DOI] 10.13939/ki.zgsc.2015.08.143青海省对外贸易总量从1980年的887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40256万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6.6%,取得了快速发展。

对外贸易的发展是青海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青海经济的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青海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1.1 青海省“十一五”以来对外贸易主要成绩“十一五”以来,青海省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青海省进出口总额分别在2006年突破6亿美元,2010年突破7亿美元,2011年突破9亿美元,2012年突破11亿美元,2013年突破14亿美元,年均增幅21.1%,高于全国年均增长水平。

2006—2013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达68.14亿美元,其中出口累计达42.95亿美元,进口累计达25.19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加快了青海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促进了全省经济增长,税收和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就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1.2 青海省“十一五”以来进出口商品分析1.2.1 出口商品结构青海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十一五”以来外贸稳步发展,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2.4%上升到2013年的10.1%。

相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持续下降,自2006年的97.6%下降到2013年的89.9%,说明青海大量出口初级产品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扭转。

青海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青海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Vo L. 4 No .2 3
Ap . 0 8 r2 0
青 海 对 外 贸易 与经 济 增 长 关 系 实证 分 析
韩 国栋
( 昌大 学 , 西 南 昌 30 3 ) 南 江 30 1
摘 要: 文章选取青海省 1 8 2 0 9 6— 0 6年进 、 出口总额 和 国内生产 总值 的数据 , 运用协整和 G agr因果关 系检验方法对青 rne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2期 20 0 8年 4月
青海 民族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RN L O NGH T oN L T E NS I UT oU A F QI AI NA I A I 【 S I T T E
(o ilce cs sca sine )
年增 长 5 . % , 幅 居 全 国第 二 位 。实践 表 明 , 77 增 对

实证 分 析
( ) 一 宏观 经 济 变量 的选取 和 数据 处理
本 文选 取 青海 省 1 8 2 0 9 6~ 0 6年 的进 口总额 、 出 口总额 和 国 内生 产 总值作 为 实证分 析 的宏 观经济 变
量 。为 了剔 除价 格 因素 的影 响 , 高数 据 的可 比性 , 提 我 们 将 青 海 省 各 年 度 进 口 总 额 (M) 出 口总 额 I 、 ( X) 国 内生产 总 值 ( D ) 当 年 不变 价 格 换 算 E 和 G P按 为实 际进 口总额 ( I 、 际 出 口总额 ( E 和 实 N M) 实 N X) 际生产 总值 ( G P , N D ) 详见 表 1 。

n M NI
DNI M
DDNI M
实际出 口 总额 N X E

青海对外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青海对外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少 , 出 口突破 2 万美元 。20 地毯 千 05
西部大 开 发 的 双 重 机 遇 , 力 推 进 开 放 带 大 动, 着力提 高 利用 外资水 平和 质量 , 不 断开创 了对 外经 济 贸易发展 的新 局面 , 外 经 济 贸 易工 作 跃 上 了新 对 台阶 。2 0 0 5年 青 海 外 贸 进 出 口总
12 52万美 元 , 值 分别下 降 2 . % 量、 93
2 % ; 收外商 投 资 2 6 0万 美元 , 0 吸 60
同比增 长 1 . %。全 年 共 引 进 省 82 外资 金 9 . 34亿元 , 招商 引 资力 度不
断加 大 。

和 3 1 占全省出 口总值 的 47 .%, .%; 金属铅 出 口 14万 吨 , 值 13 . 价 46万 美元, 、 分 别下 降 2 %和 2. 量 值 8 2 6 , % 占全省出 1总值 的 44 金 属 : 3 . %;
口91 0 4万美 元 , 降 2 . % , 年 下 53 全 实现 贸易顺 差 2 3 0万美 元 。2 0 31 05 年, 全省 实 际 利 用 外 资 2 1 0万 美 80 元 。 比增 长 1 . %, 中 , 同 83 其 利用 国
外 贷 款 10 5 0万 美 元 , 比 增 长 同
元, 、 量 值分别下 降 1 %和 1 .%; 3 74
20 0 5年 全 省地 毯 出 口 2 5 1 7万
美元 , 长 1 . %, 增 8 2 占全 省 出 口总
值的 6 7 . %。其 中, 制 结 织 栽 绒 毛
地毯 出 口 ; 纤 簇 绒 地 毯 出 口 1 5万 美 % 化 9 元 , 长 8 4倍 ; 他动 物细 毛制地 增 . 其

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商务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商务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商务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商务厅•【公布日期】2015.01.13•【字号】青财企字〔2015〕40号•【施行日期】2015.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商务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青财企字〔2015〕40号各市(州)财政局、商务主管部门:为加强和规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4〕36号),我们制定了《青海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青海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商务厅2015年1月13日青海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完善我省外经贸促进政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我省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4〕36号)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青海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用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对外投资合作、改善外经贸公共服务等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突出重点、科学论证、公平公正、规范有效的原则,并符合以下要求:(一)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和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稳定和拓展外需,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二)履行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协定中的义务,有利于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

(三)坚持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有利于推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四)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扩大对外投资合作,有利于国际国内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优化配置。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青海对外贸易战略的启示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青海对外贸易战略的启示

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份额仍然较小, 出 口额不足全省出 口总额的 3%。同时,在全 0 省 11 7 家进 出口企业和 20 0 余家外商投资企 业 中, 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仅 5 佘家 , 0 进出 口额主要集中在 1 来家骨干进 出口企业中。 0 进出 口贸易过分依赖于少数骨干企业 , 增加 了外贸进 出口额大起大落的风险。 ( 、加工贸易发展滞后 , 四) 总量小 , 企 业少 , 发展极不均衡。由于青海省大宗 出口 为 “ 两高一资”产品 ,0 8 20 年高耗能产品出 E 为259万美元 , 1 额 64 占出口总额的6 . 34%, 20 年前 9 09 个月 , 高耗能产品出口为 54 万 05 美元 , 同比下降 7 .%。20 年以来 , 53 09 国家出 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限制 “ 两高一资”产品出 口, 如:国家取消铝锭 的出 口退税, 同时加征 5 %的关税;对硅铁和碳化硅征收出E关税 ; l 将电解铝列入禁止加工贸易 目录; 把铝锭的 出口税率由 5 %上调至 1%;硅铁的出 口税 5 率由 5 %上调至 1%等。国家在不断调整产 0 业结构 , 严格控制资源型和高耗能产品的生 产加工以及 出 口,这对青海省 出口产品 占 7%以上的高耗能和矿产品出口形成了很大 0 的冲击 。
青海 大学财经 学院 青海西 宁 8 0 1 1 0 O
【 文章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 了青 海对外贸 易存在 的问题 ,然后对 国际贸 易新理 论进 行 了 介 绍 ,着重对 战略性贸 易政 篡理论、产 业内贸易理论和产品生命 周期理论进行 了阐述,最 后探 讨 了国际贸 易新理 论对 青 海多 贸战略 的启 示 。 l 【 关键词】 l l 国际贸易新理 论 ;外 贸战略 启示 发展 中国家基本上都是按照传统比较 优势理论开展对外贸易 , 强调劳动力和资源 优势。从短期看,这样可以使发展 中国家在 国际分工 中得到一些贸易利益,但从长期 看,由于这种贸易模式强化了低水平的产业 结构 ,会使其发展后劲不足 , 进一步拉大与 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青海 尚处于工业化的 初期阶段 ,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 企业总体规模小 , 技术装备水平低 , 创新能 力弱 , 大多数企业难 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争得一席之地。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 就必须 以二战后所兴起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为 指导,实施创新的对外贸易战略,提高青海 的核 竞争力 , 打造具有 国际竞争优势的产 业 ,进一步推动青海经济贸易的发展 。

从数据看青海省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从数据看青海省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从数据看青海省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作者:王兰英刘雅君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改革开放40年,青海省与全国一样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成绩斐然。

本文用数据、图表,从6个方面进行梳理,呈现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青海;数据;成就改革开放40年,青海省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使青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就中,经济大发展的亮点分外耀眼,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

一、经济总量大跨越,经济实力大提升(一)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在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青海经济总量逐步扩大,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642.80亿元,增长了165.18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99%。

(见图1)特别是自199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时期。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28元增加到2017年的4434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62倍,年均增长12.64%。

(见图2)按当年汇率折算,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达6649美元。

按照国际经验,已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线,意味着青海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二)总财力迅速扩大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全省財政实力不断增强,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调控能力增强。

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987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08.7亿元,增长了140.93倍,年均增长13.53%。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由1978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 7年的1530.3亿元,增长225.04倍,年均增长14.90%,其中2001-2017年,年均增速达17.31%。

(见表1)二、经济结构大调整,转型发展大突破(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从1978年到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3.6:49.6:26.8调整为9:44.7:46.3。

中国西北五省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西北五省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 R C A) 、 国际市场 占有 率 和 出 口增 长优 势 指 数
从 现有 的研 究 成 果 来 看 , 以贸 易竞 争 力 为
研究对象的学者 , 大多都使用比较优势指数、 竞 争力指数 以及多层 次指标等分析国家、 各行业 贸易竞争力水平 , 对西北 部地 区 的研究偏少。 考 虑 到西 北 地 区劳 动力 成 本较 低 、 土 地资 源 丰
方面研究 , 大多使用比较优势指标和协
整分析 的方法。李晓峰 、 漆美峰( 2 0 1 3 ) …通过 比较分析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
家的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R C A指数 、 E M S 指数 , 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基 础, 进 行协整 检验 , 对影 响服 务贸易竞 争力 的因素 进行实证 分析 。 李 琼
逆势 增 长 势态 , 表 明陕 西 省 经济 外 向度 低 的短
率偏高。而处于这样 的大环境 , 西北五省中陕 西、 青海外 贸增速分别高出全 国平均水平 1 9 . 8 和2 0 . 6个 百分 点 , 增 速 位 于全 国前列 , 除 陕西 、
青 海 以外 其他 三省 外 贸均 呈负 增长 。陕 西省 对 外 贸易 总值 也 在 2 0 1 5年 突破 3 0 0亿 美 元 的 大
增速在全国位居前三 , 对外贸易水平高于全 国 整 体水 平 。其 中 , 宁 夏 外 贸增 速 连 续两 年 位 居 全 国首 位 , 由2 0 1 3年 的 4 5 . 2 %上升 到了 2 0 1 4 年的 6 9 %, 高于增速排在第二位的重庆 3 O个
百分点 。
从全 国范 围来看 , 2 0 1 5年 , 全球经济总体
额作 为竞 争 力替代 变 量 的研究 方 法具 有更好 的 模 型 回归效 果和 经济 解 释意义 。也有 学者使 用 类 似 的多层 次指标 研 究对 外 贸易 可持 续发 展能 力 和 对 外 贸 易 发 展 状 况 。刘 立 平 、 幸 新 荣 ( 2 0 1 0 ) 根 据 对 外 贸 易 可 持续 发 展 的 内涵 和 特征, 从 贸易 规模 、 贸 易结 构 、 产业 结构 、 经 济效 益 等 7个 方 面选 取 指 标 , 结 合 主成 分分 析 法 和 熵值 法 , 对 安 徽 省 外 贸 可持 续 发 展 能 力进 行 评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1.11•【字号】青政办〔2022〕95号•【施行日期】2022.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的通知青政办〔2022〕9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1月11日青海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国办发〔2021〕5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国办发〔2022〕18号),做好跨周期调节,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稳定市场主体(一)加大外贸企业纾困力度。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我省关于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根据部门职能,建立重点外贸企业联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一企一策”服务,切实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物流运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复工企业尽快达产满产,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企业发展预期。

(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二)鼓励创新绿色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贸易发展方向,引导生产型外贸企业推进产品向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转型,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

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双循环企业,支持贸易双循环企业加强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对企业的配套服务,推动内外贸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

支持企业开展境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有机认证、食品认证、资质认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08 年青海省进出口贸易创历史新高2008 年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引导外贸及生产企业积极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拓展对外贸易渠道,全省进出口总值达68847 万美元,比2007年(下同) 增长12. 5 %。

其中,出口41875 万美元,增长8. 5 %; 进口26972 万美元,增长19. 3 %。

实现贸易顺差14903 万美元。

2008 年青海对外贸易运行呈现以下特点:1.比2007 年(下同) 增长12. 5 %。

其中,出口41875 万美元,增长8.5 %; 进口26972 万美元,增长19. 3 %。

实现贸易顺差14903 万美元。

2008 年青海对外贸易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出口第一位的产品是硅铁,依次是铝及铝材、服装、地毯、机电产品等。

2 、机电产品进口拉动进口增长。

氧化铝依然是青海进口的主要商品,全年进口37 万吨,下降13. 1 %,受价格下跌影响,贸易额下降17. 4 %。

进口增长主要是由机电产品进口增长所拉动,进口贸易额已近亿美元,增长2. 4倍(见表2) 进口第一位是氧化铝、第二位是机电产品等。

3 、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额占83. 5 %。

私营企业进出口值达31716 万美元, 同比增长112. 2 % , 占进出口总值的46.1 %。

其中,出口28395 万美元,同比增长98. 7 %;进口3321 万美元,同比增长4. 1 倍。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5791 万美元,同比增长133.3 % ,占进出口总值的37. 5 %。

其中,出口4578 万美元,同比增长179.5 %; 进口21214 万美元,同比增长125. 3 %。

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额占83. 5 %。

国有企业进出口6442 万美元,同比下降79. 5 % ,其中,出口4032 万美元, 同比下降78. 8 %; 进口2410 万美元,同比下降80. 4 %。

集体企业进出口4888 万美元,同比增长26. 9 %,其中,出口4867 万美元。

4 、对亚洲出口增长,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减少。

由于氧化铝进口减少,与澳大利亚贸易大幅下降,日本取代澳大利亚成为青海省第一大贸易伙伴。

与主要的8 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值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90.1 %(见表3) 。

青海对外贸易第一位的是日本,第二位是澳大利亚,第三位是欧盟,依次是美国、韩国等。

二、2009 年前9 个月对外贸易运行的特点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形势发生了变化,国家和我省均出台了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显现。

1 - 9 月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38077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1. 7 %。

其中,出口15309 万美元,下降50. 6 %;进口22768 万美元,增长29. 1 %。

贸易逆差达7459 万美元,首次出现了出口下降、进口增长的局面。

1 、主要出口商品的出口额下降。

从出口商品看,青海主要出口商品除服装及衣着附件增长、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持平外,硅铁、硅及碳化硅、钢材、地毯和羊绒等产品出口额均下降,铝及铝材今年没有出口(见表4) 。

2 、进口贸易中氧化铝、机电产品进口增长。

青海传统进口商品氧化铝1 - 9 月进口量达48. 93 万吨,进口额为13372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 %和19. 8 %。

机电产品进口额为8660 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 6 % ,高技术产品进口736 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 5 %。

3 、私营和外资企业成为今年外贸主导力量。

1 - 9 月,私营企业进出口12023 万美元,同比下降43. 5 % ,其中:出口11838 亿美元,下降40. 7 %, 进口1855 万美元, 增长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766 万美元,同比下降18. 6 %增长,其中:出口285 万美元,下降93. 2 % ,进口14378 万美元,增长 %。

国有企业进出口7092 万美元,增长 %,其中:出口575 万美元,下降84. 7 %;进口6517 万美元,增长1. 72 倍。

集体企业进出口2610 万美元,下降13. 1 %(见表5) 。

4 、与主要贸易国家(地区) 的贸易出现变化。

1 - 9 月,青海与主要贸易国家(地区) 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94.5 %(见表6) ,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 7 % ,进口额占全省97 %。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青海与各主要贸易国(地区) 贸易额下滑;从进出口来看,与韩国、美国、日本的贸易下滑最多,贸易额增加的是加拿大、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和香港地区,与欧盟国家的贸易同比持平。

从出口来看,对巴基斯坦的出口增幅最大, 对沙特阿拉伯出口增长49. 1 % ,对香港地区出口增27. 9 % ,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的出口大幅度下降。

从进口来看,从日本、澳大利亚增幅较高。

今年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下,外贸有关部门和各进出口企业的努力,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出口市场得到拓展。

三、青海对外贸易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8 年青海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今年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前9 个月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进口快速上升。

我省对外贸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进出口结构、产品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1 、企业规模小,开展进出口业务率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获取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逐渐增多,目前,在西宁海关注册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数314 家,实际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只有100 来家,今年前9 个月进行对外贸易的有98 家企业,仅占注册企业的31. 2 %,在开展对外贸易的企业中,有35家企业进出口额不足10 万美元,大部分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后因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不适应国际市场等各种原因没有开展进出口业务。

2 、进出口结构不平衡。

从近几年的对外贸易来看,出口额比重较大,进口比重过低。

这主要是青海经济、科技等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需求量不足,说明全省经济外贸依存度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实力很弱。

今年前9 个月出口下降,进口较大幅度上升。

出口下降是我省的产品不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出不去;进口上升说明在西部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我省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正在增长。

3 、外资企业少、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有限。

青海的外商投资企业少,外向型经济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

2007 年外商在我省的投资项目37 个, 实际利用外资3. 1 亿美元,2008 年外商投资项目22 个,实际利用外资2. 2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今年前9 个月外商投资项目只有7 个,合同外资只有0. 32 亿元。

2008 年外资企业的出口额4578 万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10.9 % ,今年前9 个月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只有285 万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1. 9 %。

4 、高能耗产品出口受宏观调控的制约。

由于青海省大宗出口为“两高一资”产品,2008 年高耗能产品出口额为26549 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3. 4 %,极易再次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今年前9 个月,高耗能产品出口为5045 万美元,同比下降75. 3 %。

今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如:国家取消铝锭的出口退税,同时加征5 %的关税;对硅铁和碳化硅征收出口关税;将电解铝列入禁止加工贸易目录;把铝锭的出口税率由5 %上调至15 %;硅铁的出口税率由5 %上调至10 %等。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对我省的对外贸易有较大影响、四、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建议1 、按青海实际开展对外贸易工作。

发展对外贸易,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使青海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保持对外贸易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从青海地理、交通、科技、人力、资源以及加工制造业水平等方面通盘研究,立足本省资源、立足优势产业、大力拓展加工贸易新领域。

目前,应把握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从沿海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积极向国家争取在“梯次转移”中区域间的政策落差,给予一定的加工贸易政策倾斜,积极承接适合省情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青海在民族服装加工方面已经起步,目前虽然贸易量不大,但发展态势较好。

可以借机引进东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 利用其成熟的技术, 采取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多种形式,提高精细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扩大贸易规模,并可带动服装加工辅助关联产业的发展。

以建设青海国际藏毯城为契机,以园区内企业为基础,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引进优质原材料,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办法,发展羊绒、地毯的加工贸易,扩大出口规模,还可以增加就业,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

2 、扩大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口。

根据青海产业发展的需要,把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与引进、消化、再创新结合起来,通过引进国外关键技术、先进设备,提高企业整体装备水平,解决自身的技术瓶颈问题,从中消化吸收,既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能够避免重复开发,减少建设成本。

3 、依托资源优势,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发挥省内科研机构的能力,鼓励企业走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道路。

引导省内科研机构参与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开发、高原生物科技研发等重点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将科研机构与企业、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将研发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科研成果向省内产业转化为实际的生产能力。

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利用省外、国外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加快新型产品的开发力度。

有针对性地制定扩大支柱产业出口的战略和对策,鼓励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促进大型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出口产品升级换代,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

4 、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首先,依托青海循环经济发展,改进高耗能产业结构,青海铝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全省电解铝、铝材的产能已过百万吨。

但由于产业链短,只是在中低档产品上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导致了青海铝产品出口多是初级产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限制。

应积极支持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走精深加工之路;支持新兴企业立足高起点,生产高新产品。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向铝材加工业转型,延伸产业链,推动铝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青海的蚕豆、牛羊肉等土特产品是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但出口量小,没有形成规模。

因此,应大力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广“订单农业”,建设马铃薯、油菜、蚕豆、牛羊肉、中藏药材、毛绒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特色农畜产品的种类和规模;培植专业化程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集中采购、加工,统一出口,实现“一条龙”规模化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