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青海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Vo L. 4 No .2 3
Ap . 0 8 r2 0
青 海 对 外 贸易 与经 济 增 长 关 系 实证 分 析
韩 国栋
( 昌大 学 , 西 南 昌 30 3 ) 南 江 30 1
摘 要: 文章选取青海省 1 8 2 0 9 6— 0 6年进 、 出口总额 和 国内生产 总值 的数据 , 运用协整和 G agr因果关 系检验方法对青 rne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2期 20 0 8年 4月
青海 民族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RN L O NGH T oN L T E NS I UT oU A F QI AI NA I A I 【 S I T T E
(o ilce cs sca sine )
年增 长 5 . % , 幅 居 全 国第 二 位 。实践 表 明 , 77 增 对
、
实证 分 析
( ) 一 宏观 经 济 变量 的选取 和 数据 处理
本 文选 取 青海 省 1 8 2 0 9 6~ 0 6年 的进 口总额 、 出 口总额 和 国 内生 产 总值作 为 实证分 析 的宏 观经济 变
量 。为 了剔 除价 格 因素 的影 响 , 高数 据 的可 比性 , 提 我 们 将 青 海 省 各 年 度 进 口 总 额 (M) 出 口总 额 I 、 ( X) 国 内生产 总 值 ( D ) 当 年 不变 价 格 换 算 E 和 G P按 为实 际进 口总额 ( I 、 际 出 口总额 ( E 和 实 N M) 实 N X) 际生产 总值 ( G P , N D ) 详见 表 1 。
L
n M NI
DNI M
DDNI M
实际出 口 总额 N X E
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研究

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课题组【摘要】本文分析了青海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产业发展理论探讨地方经济优势及发展方向,并在产业、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期刊名称】《青海金融》【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财税;金融【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课题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9.24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背景近年来,青海省围绕着能源、矿产资源、高原生物资源农牧业加工和高原旅游业等,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链条,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优势工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
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区域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尚未有效发挥,特别是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外经济深度调整和变革,国家大力推进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
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青海发展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因此,集中力量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等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重大问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既是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
(二)低碳经济时代的影响低碳经济是指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在生产领域,大幅度降低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强度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减缓碳排放的核心任务,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青海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主要以资源、能源、化工为主,作为上游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压力会更大。
浅析青海省产业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青海省产业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青海省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如何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完成产业经济的升级,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文旨在对青海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青海产业优化升级提供绵薄之力。
【Abstract】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Qinghai province is weak,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How to comple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is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we are facing now.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Qinghai province,an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and propose to provide modest help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Qinghai industry.【關键词】青海;产业优化升级;主导产业;关联度1 引言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交通运输不便,气候条件恶劣,少数民族聚居,宗教信仰丰富等因素为青海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全省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全省各族人民迫切希望青海经济快速发展。
2 青海省产业发展现状从近十年来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基本情况来看,青海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的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位居第三位。
西宁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

西宁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产业结构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指标,是如今各省市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发挥产业竞争优势。
本文通过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对西宁市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现状和西宁市交通、文化、资源等优势进行分析,并对政府执行力不足、产业层次水平低、第二产业高污染以及金融市场欠发达等问题进行了着重论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对策研究,提出加强政府执行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对金融产业的扶持力度等可行性对策,为探索出适合西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方案提供积极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状;对策;西宁市前言本选题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西宁市在现有基础条件下能否在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优化,达到最佳发展平衡点,寻求西宁市产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
重点在于准确地对第一手调查和收索材料进行筛选和分析,研究西宁市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对症下药。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主要在于对该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以及基础设施和人才缺乏无法支撑产业更高效的优化升级。
通过创新型研究对西宁市各产业做到细化分析,以期在研究内容上做到更全面、更客观及其分析方法上有所创新。
1 绪论1.1 研究背景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统计意义上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高低的重要指标,由此一个地区的经济质量与实力更由产业所决定。
结构合理性程度不仅决定着该地区经济可否实现保持稳定,健康和快速得增长。
在必要前提之下,产业结构的健康分配是经济增长的垫脚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西宁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作为探究对象,对于目前所面临的缺陷和问题,总结整理出适合于西宁市未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促进西宁市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1.2 研究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新的环境和市场发展困境,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与资源制约中,加快西宁市产业转型的内在需求迫在眉睫。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青海经济产出增长效应分析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青海经济产出增长效应分析营改增是指将原来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合并为增值税,并且将税负逐步转移到消费环节的税制改革。
自从2012年开始实施营改增,其对中国经济产出产生了显著影响。
青海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省份之一,也受益于营改增税制改革。
本文将对营改增税制改革对青海经济产出增长效应进行分析。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青海经济产出的增长效应表现在税负转移和企业成本减轻方面。
过去,营业税主要由企业在生产环节缴纳,而增值税主要由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缴纳。
营改增后,税负逐步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消费环节,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青海地区的一些传统产业,如煤炭、化工等,在税负减轻的情况下,得以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推动了经济产出的增长。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青海地区实体经济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本质是将税负逐步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青海地区的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实体经济受益于税制改革,生产成本减少,市场竞争力提高,进而推动了经济产出的增长。
青海地区的一些优势产业,如特色农产品加工、矿业资源开发等,也因为税负减轻而获得了更多发展机遇,带动了地方经济的产出增长。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青海地区经济产出增长的效应还体现在优化税负结构和促进了区域间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
过去,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的税制结构导致了税负的重复和交叉,对企业经营和资源配置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营改增后,税负逐步向消费环节转移,使税负结构得到了优化,为青海地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税制改革也促进了资源在区域间的均衡配置。
青海地区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得益于税制改革后税负减轻和区域发展政策的支持,优势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产出的增长。
青海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浅析

青海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浅析一、青海保险业的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业在国内的地位愈加重要,其发展越来越被政府和市场所重视。
保险业风险共担和分散风险的特性,让其在保障各行各业的安全和稳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海省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省份,也是我国重要的珍稀动物保护省份,并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保险业的发展不断推进和完善,也对青海省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保险业与青海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1.保险业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保险业以其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可以有效防止各类天灾和人为劣性事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
通过购买保险,企业和机构能够在潜在风险的情况下,获得相应的赔偿和补偿,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和应急处理成本,增强企业和机构的活力、稳定性以及社会对其满意度。
如果当地的保险业能在发展中利用它的影响力和资源配置优势,充分表现出保险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那么可以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增加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2.推动经济增长保险业的发展有助于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保险可被看作是一项支撑经济的产业金融。
既然保险业本身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五花八门的,其支持的是经济中各行各业的保险。
尤其是对于青海作为农业和畜牧业的主要产区,灾害保险的发展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金融支持政策落实,对投保的企业采取资本保障等方式,促进企业融资、经济活力增强,从而推动自然转型升级,加快了人们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进程。
3.提升青海保险业声誉通过推动保险业的发展,推动保险业的规范化进程,不仅可以提高青海保险业商业信誉,更可以提升整个保险业的形象。
当保险市场的诚信度和可信度得以保障,那么保险在市场中的信誉度就有所提高,这样人们就更加愿意购买保险,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青海保险业的发展。
三、青海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支持1.加强监管重要性青海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政府加强监管,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安全感,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
青海产业结构:演进态势向好 调整仍需加力

《 海 统 计 》 O 7年 第 9期 青 2O
雷 Leabharlann 缩 婀 o 文/ 曹霆芳
经 济发 展 实 质 上是 结 构 不 断调 整 优 化升 产业 法人 单位 3 2个 , 1 增加 了 1 3个 ; 二产 第 级 的过 程 。我省 经 济 发 展 伴 随 着 产业 结构 直 业 2 0 7 2个 , 加 了 7 增 3个 、 三产业 1 9 3个 , 第 71 面突 出优势 创 特 色 科 学 调整 、 化 升级 , 优 已步 减 少 2 9个 。第一 、 、 二 三产业 法人 单位 占全省 入提速 增效 的高 平 台 , 19 从 9 7年起 , 省生产 法人 单 位 总 数 的 比 重 , 次 为 1 4 %、 2 全 依 . 9 1. 总值 增 长速 度 持续 高 于 全 国水 平 , 特别 是 “ 十 9 %、5 6 %, 2 0 1 8 .0 与 0 1年 相 比 , 、 产 业 分 一 二 五” 时期 , 地 以科 学 发展 观统 领西 部大 开发 、 别上 升 0 0 、 . 9个 百 分 点 , 产 业 下 降 0 各 .6 0 6 三 . 青海 大发展 的全 局 , 重规 律 , 天应 市 , 尊 顺 大力 3 7个 百分 点 。法 人 单 位 共 有 就业 人 员 7 . 6 0 3 推进产 业结 构 的调 整 优化 , 济发展 创历 史最 万人 , 中第 一产业 1 2 经 其 . 1万 人 、 第二 产 业 2 . 7 好 水 平 , 产 总 值 年 均 增 速 由 “ 五” 生 九 时期 的 3 8万 人 、 三 产 业 4 . 7万 人 , 别 占 1 第 17 分 . 88 . %上 升 到 1 . %, 过 了计划 预定 1 %的 7 %、8 9 %、 9 3 %。众 多 的法 人 单 位 及 20 超 0 2 3 .1 5 .7 目标 。现如今 站在 “ 一 五 ” 划 实 施 的新 起 其从 业人 员 分 布在 制 造业 、 发 和零 售 业 、 十 规 批 教 点上 , 面对实 现 经 济 又 好 又快 发 展 愿 景 , 速 育 、 共管 理 和 社 会组 织 。在 发 展 领 域 广 阔 、 加 公 产业结 构 调 整 优 化 仍 是 一 项 战 略 性 的选 择 。 潜力 尚大 的第 三 产 业 中 , 信息 传 输 、 算 机 服 计 本文拟对 此 问题作 一 分析判 研 和 回顾 前 瞻 。 务和 软件 业 、 房地 产 业 、 赁 和 商 务 服 务 业 等 租 数 据 印证 : 省产 业结构 持 续 向好调 整演 新兴 产业 呈方兴 未艾 发展 势头 , 全 逐步 占有一 席
基于VAR的青海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2042012年11月 基于VAR的青海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①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杨亚 吉敏全摘 要:本文从青海省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现状数据着手,运用VAR模型对青海省的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青海省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的效果进行研究,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青海省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贸结构 产业结构 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a)-204-03近年来,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
目前,青海省国际贸易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成为推动青海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值此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青海省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进行研究显得必要而迫切。
1 模型的介绍VAR 模型,就是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模型一般表达式为:(t=1,2,…,T) (1)其中,y t 、x t 分别为内生、外生变量列向量,p 代表滞后阶数,T 为样本个数,矩阵A1,…,AP 和B 是待估的系数矩阵,εt 为扰动列向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同期相关的,但不能与其自身的滞后值相关,也不能与模型右边的变量相关。
一般使用VAR (p)来代表滞后阶数为p 的一个VAR 模型,本文使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来确定滞后阶数p 。
基于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是指当误差项发生变化时,系统中的其它变量在一段时期内所受到的影响,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1][4]。
2 实证分析和检验2.1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本文选取1985-2010年间青海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业总产值及外贸进出口总值作为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青海省统计年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验 研 究 ・ 试
21 0 1年第 3期
青 海 省产 业 结构 与 经济 增 长 的 实 证 分 析
桑知 措
( 西北 民族 大 学经 济学 院 , 甘肃
摘
兰州
7 03 ) 300
要 : 一 定 条 件 下 , 业 结 构 是 经 济增 长 的基 础 , 同 的 产 业 结 构 可 以 导 致 经 济 以不 同 的 速 度 增 长 , 在 产 不
在相关 关 系 。亚 当 ・ 密在 《 斯 国富 论 》 论 述 了 则
产业 部 门 、 产业 发 展及 资 本 投 入应 遵 循 农 工 批 零
商业的顺序¨ 。此后 , J 克拉克在《 经济发展条件》
一
构 可 以导致 经济 以不 同的速 度 增 长 , 理 的产 业 合
结构 能 更 好 地 促 进 经 济 的快 速 增 长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海 省 经 济 实 力 不 断 增 强 , 与 其 他 的 省 青 但 区相 比还 存 在 着 较 大 的 差 距 。 青 海 省 是 我 国青
Absr c : d rc ra n c n iins t e i d tilsr c u e i h a i fe o o c g o h, nd dfe e t t a t Un e e t i o d t o ,h n usra tu t r s t e b sso c n mi r wt a i r n f i d sra tucu e a e d t c n mi r wt td f r n pe d a d r a o a l n u t a t c u e b te n u til sr t r sc n l a o e o o c g o h a if e ts e s, n e s n b e i d sr lsr t r e tr e i u p o t a d e o o c g o h. T i ril r m t e r l t n h p b t e c n mi r wt n n usra r moe r pi c n mi r wt h s a ce fo t h ea i s i e we n e o o c g o h a d i d t l o i
r wt r p s l . g o h p o o a s
Ke o d : d s a s c r ; cn m cgo t ; ersi nls ; iga Poic y w r s I ut l t t e E oo i rwh R g s na a i Q nh i rvne n r r u i u e o ys
vnae rdv l meti Qn h i rv c , rp sd o t i t n id s a s utr , rm t eo o c a tgs o ee p n n ig a Poi e po oe pi z i n ut l t c e po oe c nmi f o n m ao i r r u —
1 引 言
一
定 程度 上 说 明 了产 业 结 构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存
经 济增 长促 进 了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同时 产 业 结 构调 整 也 带 来 了经 济 更 快 地 增 长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产业 结 构 是 经 济 增 长 的基 础 , 同 的 产 业 结 不
书 中运 用 三次 产 业 分 类 法 进 行 研 究 指 出 随 着
r lto s i ewe n e o o c g o h e i c l a a y i a e n t e r s ls c mb n d wi her o d e ai n h p b t e c n mi wt s, mp r a n lss b s d o h e u t , o i e t t i wn a - r i h
的发展优 势 , 出优化产 业结构、 提 带动 经济增 长的建议 。 关键词 : 海省 ; 青 产业结构 ; 经济增长 ; 回归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3 F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 97 2 1 )3—00 0 10 9 6 (0 1 0 0 7— 3
Th e Em p r c lAn l ss be we n nd t i lSt uc ur i i a a y i t e I us r a r t e
s u tr , eueo ges na a s f h d s a s u tr i Q n hi rv c 9 9— 0 9 adte t c e t s f ersi nl i o ei ut l t cue n ig a Poi ei 17 2 0 n r u h r o y s t n r r i n n h
a d E o o cGr wt fQig a rvn e n c n mi o h o n h i o ic P
S ANG u. U Zh C O
( h col f cn m c , otw s r nvri r ai aie , azo as 3 0 0, hn ) T eS h o o o o isN r et n U iesyf t n lisL nh uG nu7 0 3 C ia E h e t oN o t
合 理 的 产业 结 构 能 促 进 经 济 快 速 高 效增 长 。 本 文 从 产 业 结 构 与 经 济增 长 之 间 的 关 系入 手 , 用 回 归分 析 法 运
对青海省 17 9 9—20 0 9年 的产 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进行 实证 分析。根据 实证分析 结果 , 结合青 海省 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