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题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理论测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5、“三维目标”是指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推荐研究交流:XXX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40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研究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量与测度、统计与概率四个研究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数学之间的交流过程。
5.对学生数学研究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研究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传授者、引导者、合作者。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理解、了解(认识)、体验(体会)、灵活运用、掌握、探索。
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测量、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探索规律。
6.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研究内容。
(错误)2.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错误)3.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错误)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正确)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2=24解:0.5x=26,x=52m÷0.6=4.5解:m=2.7五、简答。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题(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题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3、教学活动是(师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让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5、学习统计,需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和学会(统计方法),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6、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
7、《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8、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9、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1、乘法是求(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12、六角形的内角和是( 720 )度。
13、在相距120米的两楼之间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共栽(19 )树。
14、环绕公园的湖边栽着柳树和杨树。
每相隔两棵柳树之间有2棵杨树,一共有180棵杨树。
柳树一共有(90 )棵。
15、把一根木头锯成7段,每锯开一次要4分钟,一共需要(24 )分钟。
16、302路公共汽车从车站每隔5分钟发出一辆班车。
从早上6时发出第一辆班车算起,到早上6时32分为止,302路公共汽车应该发出( 7 )辆班车。
17、旅游团有25位旅客入住酒店,有双人房和三人房两种客房,双人房160元/间,三人房210元/间。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40 分)一、填空。
(每空 1 分,共 15 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
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 1 分,共 6 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6.数学。
①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 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 1 分,共 4 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第 1 页(共 9 页)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 2 分,共 4 分)0.5x -2=24 m ÷0.6=4.5五、简答。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8分)1、选择题(12分)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oA. 《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⑶对小学牛的舆论起主耍导向作用的是()。
A.班干部B.教师C.学生口身D.学生领袖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A、牛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尊重需要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B.智力与能力C.体力与智力D.体力与能力⑹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 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
”这是()。
A.合理化B.反向作用C.补偿D.压抑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
(6分)名字主要教育思想他(她)的教育名言二、《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试题(22分)1、填空题(18分)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等四个方而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⑵在各个学段屮,《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以及与的能力。
⑶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⑷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多元,多样的评价体系。
2、简答题(4分)学生的数感主要衣现在哪些方面?三、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㈠学科知识(22分)(其中⑴⑵小题各3分,⑶至⑹小题4分。
)⑴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人。
⑵6个好朋友见而,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
⑶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人的|员I柱体,这个I员I柱体的表1衍积是()。
⑷把一张长25原米,宽18原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5原米的小止方形,最多可以剪()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附答案)

⼩学数学教师素养⼤赛试卷(附答案)⼩学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卷2013.08⼀、填空题(30分)1. 学校举⾏校园⽂化艺术节,六年级同学都报名参加了⽂艺组和书画组。
已知有23的同学参加⽂艺组,5的同学参加书画组,其中12个同学两个⼩组都参加。
六年级学⽣的总⼈数是( 144 )⼈。
2. ⼀种长⽅体包装盒,长20厘⽶,宽4厘⽶,⾼8厘⽶,如果⽤这种盒⼦垒成⼀个正⽅体,这个正⽅体的棱长⾄少是( 40 )厘⽶。
3. 每年元宵节,中国邮政都将公布当年有奖销售明信⽚的获奖号码。
2010年的获奖号码如下(每100万张为⼀组):⼀等奖:尾号为61030;⼆等奖:尾号为4018;三等奖:尾号为24或63。
根据以上获奖号码,2010 年有奖明信⽚⼀、⼆、三等奖的设奖率分别是:( 0.001% )、(0.01% )、( 2% )。
4. 六(1)班的男⽣有a ⼈,⼥⽣有b ⼈。
⼀次数学测验,男⽣的平均分是86分,⼥⽣的平均分是88分。
请你⽤⼀个式⼦表⽰这次测验全班的平均分是( (86a+88b)÷(a+b ))分。
5.上海世博会有两种价格相同的纪念品,现在分别打4折和打5折销售,⼩芳⽤288元买了这两种纪念品,这两种纪念品的原价是( 320 )元。
6.有⼀串数,第⼀个数是6,第⼆个数是3,从第⼆个数起,每个数都⽐它前⾯那个数与后⾯那个数的和⼩5。
那么这串数中从第⼀个数起到第300个数为⽌的这300个数之和是( 1500 )。
7. 袋中有4种不同颜⾊的⼩球若⼲个,每种颜⾊的球⾄少2个,每次任意摸出2个。
要保证有8次所摸的结果是⼀样的,⾄少要摸( 71 )次。
8. 甲、⼄、丙三⼈去钓鱼。
他们将钓得的鱼放在⼀个鱼篓中,就在原地躺下休息,结果都睡着了。
甲先醒来,他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3份,发现还多1条,就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份回家了。
⼄随后醒来,他将鱼篓中现有的鱼平均分成3份,发现还多1条,也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份回家了。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试题及答案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试题(60分钟,100分)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3.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4.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研究数学的()、()合作者。
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6.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方式是动手实践、()、()。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8.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的、富有()的。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1.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2.《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研究需求。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研究的主人。
--------------------()4.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研究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年的第一季度共有()天。
A.89.B.90.C.912.某班女生人数的42等于男生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73A.小于B.大于C.等于3.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比是2:1,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A.3.B.6.C.9 4.古希腊以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一切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
例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本身6以外,另有1、2、3三个因数。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一)一、“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二、“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这是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答案: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答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五、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六、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七、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八、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九、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二)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湖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题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协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
水平和(推理水平),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3、教学活动是(师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让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会
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5、学习统计,需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和学会(统计方法),并对
统计结果实行(简单分析)。
6、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
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
7、《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8、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9、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促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1、乘法是求(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12、六角形的内角和是(720 )度。
13、在相距120米的两楼之间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共栽(19 )树。
14、环绕公园的湖边栽着柳树和杨树。
每相隔两棵柳树之间有2棵杨树,一共有180棵杨树。
柳树一共有(90 )棵。
15、把一根木头锯成7段,每锯开一次要4分钟,一共需要(24 )分钟。
16、302路公共汽车从车站每隔5分钟发出一辆班车。
从早上6时发出第一辆班车算起,到早上6时32分为止,302路公共汽车应该发出(7)辆班车。
17、旅游团有25位旅客入住酒店,有双人房和三人房两种客房,双人房160元
1
9
/间,三人房210元/间。
你觉得安排(2)间双人房和(7)间三人房最省钱。
18、一工厂车间8月份比7月份多生产500吨原料,8月份比7月份增产了,7月份生产了(4500 )吨原料。
19、小芳和冬冬原来共有60张邮票,冬冬给了小芳5张邮票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小芳原来有(25)张邮票,冬冬原来有(35 )邮票。
20、把46块水果糖和38块巧克力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1块,巧克力剩3块。
这个组最多有( 5 )位同学。
二、选择题。
1、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准确率和速度要求是(C )。
A.100% 10-15题/分
B.98% 10-12题/分
C.95% 8-10题/分
D.90% 8-10题/分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B)
A.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B.促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点和课程理念
4、“新教材一方面注重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即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A.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B.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C.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D.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5、推理一般包括哪两种推理。
(D )
A.合情、猜测
B.归纳、类比
C.顺推、逆推
D.合情、演绎
6、用字母表示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关于(A)的学习。
A.式与方程 B 数的运算 C 数的理解 D 探索规律
7、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C)
A.因为一个数除以0,商是无穷大
B.因为0/0是不定式
C.因为0做除数,商无法确定
D.因为任何数乘0都得0
8、让学生估计1页书有多少个字,一本故事书有多少个字等,是培养学生的(B)。
A.符号感
B.数感
C.统计观点
D.空间观点
9、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理解是属于(C)的内容。
A.数与代数的数的运算 B. 数与代数的式与方程
C.图形与几何的测量 D. 图形与几何的图形的理解
10、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属于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中关于( B )的学习内容。
A、图形的理解
B、图形的测量
C、图形的运动
D、图形的位置
11、通过应用和反思,加深对所有知识的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属于(B)的范畴。
A、数与代数
B、综合与实践
C、几何与图形
D、统计与概率
12、摸牌和下棋是属于(B、)学习领域的学校内容。
A、统计和概率
B、实践与综合应用
C、空间和图形
D、数与代数
三、判断题。
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
2、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
4、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5、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实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
6、“情感与态度目标”是能够预设的。
(×)
7、掷两枚硬币,它们全部正面朝上的机会是1/2。
(×)
8、必须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
9、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整理、叙述、分析这几个环节。
(×)
10、分数、小数和百分数都是有理数的常用表示方法。
(√)
11、随着火车的平移运动,坐在火车里的人也在做平移运动。
(√)
12、“一个数的个位是0”是“这个数能被2整除”的必要条件。
(×)
四、简答题。
1、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内容。
根据你的经验和理解,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有什么不同?并请你根据这个知识点,设计一道题目,考查第二学段的学生。
答:第一学段的重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第二学段的重点是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理解各种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统计量的实际意义。
2、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关于“图形与位置”的学习内容。
根据你的经验和理解,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教学重点有什么不同?并请你根据这个知识点,设计一道题目,考查学生。
答:第一学段的重点是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所在的方向。
第二学段的重点是了解比例尺,按给定的比例实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并能根据相对参照点的方向和举例确定其位置。
会绘制与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3、解释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协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中的“数感”
和“符号意识”。
答:数感主要是只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使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用符号能够实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时数学表达和实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4、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3)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4)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5)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