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

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一)干旱干旱是我国最普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例如,在1928年至1929年的陕西旱灾期间,全国940万人口中有25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解放后,干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在不断发生。
1951年至1988年,平均每年受干旱影响的耕地面积约为3亿亩(1亩=666.7平方米)。
近30年来,因干旱损失粮食1532.1亿公斤,占我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
虽然干旱在中国分布最广,但各地干旱程度不同。
1951-1990年,我国有4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即阴山与秦岭之间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西部;南岭以南的广东和福建南部、云南和四川南部;其次是阴山以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南部;湘南。
干旱灾害在中国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但其严重程度随节奏而变化。
从1951年到1990年,干旱面积最大的时期是1958-1962年、1971-1981年和1986-1988年,而轻微干旱的时期是1950-1957年和1980-1986年。
干旱的总趋势是上升。
(二)雨涝内涝是指长期降雨造成的大量积水和径流淹没低地而造成的灾害。
它是我国东部和南部严重的气象灾害。
雨涝的发生受地理位置、地形、降水、植被、土壤等条件的制约。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雨涝时空分布明显。
据研究,我国主要内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并将该地区划分为南岭、大别-秦岭、阴山四个频发区。
中国西部雨水很少,只有四川是雨涝频发的地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有:(1)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内涝次数最多、范围最大的地区,内涝主要发生在4~11月,5~9月内涝次数最多;(2)湘赣地区雨涝主要集中在5-7月;(3)淮河流域雨涝主要集中在6-7月;亚雨区和涝区:(1)长江中下游地区,5-7月雨涝最多;(2)南岭、武夷山地区5~7月雨涝最多。
(3)海河及黄河下游,6-8月雨涝最多;(4)四川盆地7-9月雨涝最多。
西北地区、内蒙古和青藏高原是中国内涝最少的地区,其次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土地荒漠化;(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酸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0)沙尘暴: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8)拉尼娜的危害。
(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蓝:一般黄:较重橙:严重红: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曾有一句讲述边塞风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这里是太平洋季风所能照拂到的最远的中国疆土。
春风不度玉门关,却在这里划下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三亚是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杭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哈尔滨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在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冬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的夏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夏季,雨热同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冬季,北方大雪会影响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作物生长期长,使东北稻米口感醇厚。
华北地区冬季的大雪会冻死一些害虫,保护庄稼不受冻害,正是“瑞雪兆丰年”这句谚语的来历。
我国西部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夏季风不能到达这里,因此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
由于缺少水体对气温的调节,这里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也较大。
吐鲁番的瓜果糖分积累多,正是得益于这里日照充足,并且昼夜温差大。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频发,主要包括寒潮、台风和洪水。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台风云系宽广,中心叫做台风眼,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时,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
在干旱季节,台风可以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
洪水一般由持续性暴雨、台风引发,人类对流域内森林的破坏、围湖造田等活动也会使洪水的危害增大。
什么是“经济地理特征”?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高考复习:中国的气候—主要气象灾害

二、暴雨洪涝
1、成因: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1)充沛的水汽; 2、暴雨形成条件: (2)强烈的上升气流; (3)降水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3、分布:
世界: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4、危害:①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 ②经济财产受损 5、防御措施:
暴雨洪涝防御措施
多发季节
冬半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冬、春
强冷空气,大风、 西北季风吹起干旱 成因危害 强降温、雨雪、 地区的沙尘向东南 大风 方向扩散 加强预报,做好 营造防护林,退耕 防治措施 防寒准备 还林还草
干旱
三、干旱
1、成因: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
2、分布:全年全球范围都可能发生
★频繁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5、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归纳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 特点是 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 北京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主要为 轻 度 (2)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主要集中在 春 季 原因是该季节 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少; 多快行冷锋活动(大风) (3)提出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1.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时 B.16时 C.19时 D.22时 2.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C
B
典型例题: (四川高考)图1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
等压线。读图l,回答l~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 分别为
气压
气温
降水
A
0
B
A
中国地理: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2、源地: 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
空气侵入。
3、路径:
偏北路径
偏西路径
东北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 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 沿海侵入。
五、气象灾害多发区
——华北地区
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
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 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1.有利: (1)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 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水稻、棉花种植 界限偏北。 (2)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 动植物生长。 2.不利: (1)降水过分集中夏季,造成 洪涝 灾害严重 (2)寒潮带来的恶劣天气,台风带来的 风灾、水灾
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华北、华南、江淮、西南
探究活动:
(1)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 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的季 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 初夏降水少。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 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大; 夏季风没到,降水少; 正值春播,农业用水量大
华北
2000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在西北 沙漠区,而是在内蒙古中部。
5、防治措施:
① 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 被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湿度、 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 。 ②其次加强沙尘暴监测、预警;
2000年4月6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走向 和覆盖范围。
1.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提示: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有: ①冬春冷空气活动多 ②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 ③人口压力大,人们毁林开荒, 森林覆盖率降低;过度放牧,草原 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 致沙尘暴多发。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13、He wh o seiz e the right moment , is t he rig ht man .谁把 握机遇 ,谁就 心想事 成。21. 4.2421 .4.241 8:21:0 118:21 :01Apr il 24, 2021
14、谁要 是自己 还没有 发展培 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4月 24日星 期六下 午6时2 1分1秒 18:21: 0121.4 .24
10、阅读 一切好 书如同 和过去 最杰出 的人谈 话。18: 21:011 8:21:0 118:21 4/24/2 021 6: 21:01 PM
11、一个 好的教 师,是 一个懂 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4.2418 :21:01 18:21A pr-212 4-Apr- 21
12、要记 住,你 不仅是 教课的 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18:21 :0118: 21:011 8:21Sa turday , Apri l 24, 2021
规律: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3.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1)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
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全年降水 比较丰富。
(2)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 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⑴、在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找出年降水量小于400 毫米(干旱、半干旱)的地区。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我国气象灾害

我国地域广大,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冷害、冻害、寒害、暴雪、沙尘暴、大雾、冰雹、雷暴、龙卷、大风、热浪、干热风、连阴雨等。
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左右。
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沙漠化、地面沉降、森林和草原火灾及农、林、草原病虫害等生态环境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群发性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严重等。
暴雨洪涝1。
概述洪涝通常是它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季风气候十分显著。
由于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降水年际变化又十分明显,因而洪涝灾害甚为频繁,是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据1950~1999年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洪涝灾面积为942。
4万公顷,严重洪涝年份农田受灾面积可达1300万公顷以上。
例如,1954年是建国以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年,这一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达1600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就有317万公顷;耕地被淹,3.3万人死亡。
根据洪涝的表现形式及危害的不同,可分为洪灾、涝灾。
湿害。
其中:洪灾是指因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依照江河洪水成因的不同,又有暴雨洪水、融雪(冰川)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又以暴雨洪水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涝灾是指因长时间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害。
湿害是指因长期阴雨(降水强度不一定很大),地下水位升高及洪、涝灾过后排水不良或早春积雪(或表面湿冻土)迅速融化,在土壤尚未化通时水分下渗受阻等,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引起的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所有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共同之处: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 段。如: RS、GIS等。 3.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以及减灾意识。 但也应注意,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 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如:洪涝灾害——恢复植 被 ;沙尘暴——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退耕还 林,还牧);赤潮——控制污染等。
暴 雨 洪 涝
除西部一 些沙漠地 区以外的 广大地区
夏秋
降水强度大,时 间短形成洪涝, 我国南方(和东部) 地区多大暴雨和 特大暴雨
灾 害
多发地区
多发 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 农业结构,改善农业 生态环境,在干旱多 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 品种,开展农业水利 设施建设,营造防护 林,改进耕作制度
灾 害
多发地区
多发 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风 沙 三北地区 天 气
西北季风吹 春秋两 扬,干旱地 季,以 区的沙尘向 春季最 东南方向扩 严重 散 形成降水的 天气系统持 续时间长, 如锋面、气 旋、热带气 旋等
风大,大气含沙 量大,能见度低,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 影响范围广,一 林还草 般与寒潮路径相 同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 区,加强洪泛区土地 管理,建立洪水预报 预警系统,拟定居民 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实现防洪保险等
问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 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第(1) 题,由图可确定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
点是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时间分布特点结合我国台风多发于 夏秋季而确定。第(2)题,台风灾害使福建沿海损失巨大的原 因一方面与台风本身危害性强有关,另一方面与人口、城市 产值分布密度大有关;应通过工程措施和预警系统及救灾应 急预案加以防御。
★等压线的判读与灾害的天气系统
等压线是反映大气运动和灾害性天气的载体,根
据等压线分布判读高、低压中心等气压场,特别是副 热带高压气压中心的判读,进而判读各种天气系统- 气旋、反气旋、锋面、锋面气旋、寒潮、台风等,结 合相关大气知识分析各地天气状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特别是根据等压线判读灾害性天气-寒潮和台风。
路径
中路 东路
西路
中路——路程较短, 沿途地势北高南低, 来势汹涌。
对我国影响最大
☆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高,不易受影响
南北向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分流南下 东西向山脉——阴山、秦岭和南岭等阻挡,势 影响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甚至 力不断减弱。两广地区 。
思考:为什么亚洲每年全球发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1)充沛的水汽; (2)强烈的上升气流; (3)降水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3、分布: 世界: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4、危害: ①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 ②经济财产受损 5、防御措施:
暴雨洪涝防御措施 项目 监测 预报 防 洪 措 内容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 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2、雨带撤走,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 3、工农业需水量大。
课堂小结
洪涝 形 成 干旱 台风 寒潮 连续暴雨或短 长时间无雨或 强烈发展的热 强冷空气入侵 时暴雨 异常少雨 带气旋 夏秋为主 东部、南部 春冬多发 华北、西北 夏、秋之交 东南沿海 冬、春秋也有 多数省区
多发季 节 影响地 区
危 害
冲毁农田和公 粮食减产、人 破坏农业、交 强烈降温造成 共设施 畜缺水 通、通讯、公 冻害 共设施
(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
际变化大。
(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
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
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 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等。
7、危害: 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 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 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8、防御措施: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船在大风前返航
提醒有关部门作防寒准备
三、暴雨洪涝 1、成因: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2、暴雨形成条件:
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 东部多平原 排水不畅。
(2). 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 施。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 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 程); 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 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 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 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 库;减少污染、浪费,提 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 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 口数量;海水淡化。 (4). 左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 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 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台风——气旋
暴雨洪涝——冷锋、暖锋、气旋、台风
干旱——单一大陆气团、副高(反气旋)
寒潮——冷锋
典型例题 (2008年四川高考题)图1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等压线。
读图l,回答l~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 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 C 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M
思考:在赤道上能不能形成台风?台风能越过赤道进入另 一半球吗? 赤道上不会形成台风,因为无地转偏向力 不能,因为过赤道进入另一半球时无地转偏向力或 者地转偏向力改变。
台 风 结 构
A
O
B
试在下列坐标图中分别作出上图中沿AB线的气压、气温、 降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风速、风向的变化? 气压 气温 降水
几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高考考什么……
气象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
的热点内容。而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灾害的
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往往成为高考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复
习时要结合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灾害产生的
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 及其防御对策。
我们怎么备……
1、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都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夏季且多暴雨; 2、夏秋季常受台风影响,带来暴雨或特大暴雨; 3、大多数河流中下游为平原,河道泄洪能力差。
例1.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
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 析原因。 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原因:我 国的降水量 是从东南沿 海向西北内
四、干旱 1、成因: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
2、分布:
全年全球范围都可能发生
★频繁地区: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3、危害: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4、防御措施:
采取多种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结构,开 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工 程 措 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施 ②修建水库 ③修建分洪区 非 程 施 工 ①洪泛区土地管理 措
②建洪水预报系统 ③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④实行防洪保险等
施
这是8月28日温家宝来到赤峰市敖汉旗玛尼 罕乡一处受灾绝收的农田里,仔细察看旱情。
这是8月28日温家宝来到赤峰市敖汉旗双平村一块因旱灾绝收的农田,仔细向 村民询问灾情,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用这是8月28日温家宝来到赤峰市敖汉旗双平 村一块因旱灾绝收的农田,仔细向村民询问灾情,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情况。
①. 气象灾害的类型、特点、分布规律(时空分布) ②. 气象灾害的原因(自然、人为) ③. 气象灾害的主要危害(灾情损失) ④. 防灾与减灾措施
自然灾害的类型
1、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
冻害、异常高温、干热风、暴雪、
冰雹、冻雨、浓雾、沙尘暴等 2、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塌陷等 3、海洋灾害:海啸、海冰、风暴潮、咸潮、赤潮等 4、生物灾害:病虫害、鼠害、草害、蛇灾等
热带或副热带
西北 强风 特大暴雨 加强监测 夏秋 风暴潮
一、台风
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则当年台风次数 减少
1、成因:
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形成在西北太平洋称为台风;
形成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称为飓风。
2、分布:
亚洲东部沿海、亚洲南部和北美洲东海岸 夏季和秋季 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强风、暴雨、风暴潮带来的危害
干 华北、 旱 西北
冬春
空气干燥,土壤 长 期 无 降 水 缺水,是突出的 或 降 水 异 常 世界性问题,影 偏少 响经济发展和社 会安定
2.气象灾害的分布图
3.我国气象灾害的关联性
例1
图甲示意福建省 1960 ~ 2005 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
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 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 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1.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灾 害 多发地区 多发 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梅 江淮地区 雨
阴雨连绵 —— 降 降水多时——排水; 江淮地区冷 夏初 水多;出现“空 出现“空梅”天气— 暖气团势均 (6月) 梅”天气 —— 干 力敌 —引水灌溉 旱 梅雨过后, 在 单 一 的 副 天气酷热少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 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热 带 高 压 控 抗旱任务艰巨 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