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力与应力计算(20200905070831)

合集下载

轴力与应力计算

轴力与应力计算
FN1=F
FN3
F
2F
FN2
FN 2 F
FN 3 F
轴力图
F
2F A
2F B
F
FN
F
F x
F
例2:已知F1=10kN;F2=20kN; F3=35kN; F4=25kN;试画出图示杆件的轴力图。
A
B
F1
F2
C
D
F3
F4
A 1B
F1
1 F2
FN / kN 10
2 C 3D
2 F3 3 F4
25
P
三、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已知轴力的大小,是否就可以判定构件是否发生破坏?
如果轴力很大,而杆件的横截面面积也很大,杆件是 否一定发生破坏? 如果轴力很小,而杆件的横截面面积也很小,杆件是 否一定不发生破坏?
不能只根据轴力就判断杆件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还必须用横截面上的应力来度量杆件的受力程度。 在拉压杆的横截面上,与轴力对应的应力是正应力。
Saint-Venant原理与应力集中示意图
变形示意图: P
a
b
c
P
(红色实线为变形前的线,红色虚线为红色实线变形后的形状。) 应力分布示意图:
例1、 起吊三角架,如图所示,已知AB杆由2根截 面面积为10.86cm2的角钢制成,P=130kN,=30O。 求AB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B
C
A
P
NAB
变形前
受载后
F
F
所有的纵向线伸长都相等,而横向线保持为直 线且与轴线垂直。
1.平面假设 (Plane assumption)
变形前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 且仍垂直于轴线.

轴力计算公式

轴力计算公式

轴力计算公式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计算公式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s·K(fi2-f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s—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108 KPa混凝土:—×108 KPa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 K(fi 2-f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f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N= Ec·A【K(fi2-f2)+b(Ti-T)】○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2);T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Ni =EsFc(AsA-1)【K(fi2-f2)+b(Ti-T)】○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s—钢筋弹性膜量(KPa);As—钢筋的截面积(mm2);N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2)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 (N1+N2+N3+N4)/4 ○3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轴力计算公式资料

轴力计算公式资料

学习资料
计算公式
3、钢板桩、H 型钢应力计算公式:
S =E s・K (f i2-f 0) CD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
式中:S—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
E s —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2.0 —2.1 x 108 KPa
8
混凝土:0.14—x 108 KPa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 10-6/Hz2);
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 Hz)
f 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
S = K (f i2-f o2) ②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
式中:s—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
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 KPa /Hz2);f i—测力传感器任
一时刻观测值( Hz)
f 0—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 ( Hz)
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
4.1 N= E -A【K (f i2-f o2) +b (T i-T。

)】C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
E c—砼弹性膜量( KPa);
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 mm2);
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 Hz);
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 (Hz);
仅供学习与参考。

轴力计算公式

轴力计算公式

轴力计算公式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计算公式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 s·K(f i2-f02)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 s—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108KPa混凝土:—×108KPa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K(f i2-f0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Hz2);f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Ec·A【K(fi2-f2)+b(Ti-T)】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 2);T i —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 T 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 =Es Fc (As A -1)【K (f i 2-f 02)+b (T i -T 0)】 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 s —钢筋弹性膜量(KPa );A s —钢筋的截面积(mm 2);N i —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 );b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 —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Hz 2)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N 1+N 2+N 3+N 4)/4式中:N —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 );N i —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

轴力计算公式资料

轴力计算公式资料

计算公式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s·K(fi2-f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s—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2.0—2.1×108 KPa混凝土:0.14—×108 KPa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 K(fi 2-f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f 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4.1 N= Ec·A【K(fi2-f2)+b(Ti-T)】○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2);T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4.2 Ni =EsFc(AsA-1)【K(fi2-f2)+b(Ti-T)】○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s—钢筋弹性膜量(KPa);As—钢筋的截面积(mm2);N 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2)4.3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 (N1+N2+N3+N4)/4 ○3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材料力学应力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应力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应力计算公式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内部受力和变形的学科,而应力是描述物体内部受力情况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材料的应力,以评估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材料力学中常用的应力计算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正应力计算公式。

在材料力学中,正应力是指垂直于截面的受力情况。

对于拉伸或压缩的情况,正应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σ = F/A。

其中,σ表示正应力,F表示受力的大小,A表示受力截面的面积。

这个公式简单直观,适用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的计算。

2. 剪应力计算公式。

剪应力是指平行于截面的受力情况。

对于剪切力的情况,剪应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τ = F/A。

其中,τ表示剪应力,F表示受力的大小,A表示受力截面的面积。

这个公式也是比较直观的,适用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的计算。

3. 组合应力计算公式。

在实际工程中,材料往往同时承受正应力和剪应力。

此时,我们需要考虑组合应力的情况。

对于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剪应力的情况,组合应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σ' = (σ1 + σ2)/2 + √((σ1 σ2)/2)^2 + τ^2。

其中,σ'表示组合应力,σ1和σ2分别表示两个正应力的大小,τ表示剪应力的大小。

这个公式较为复杂,需要仔细计算和理解。

4. 应力的单位。

在计算应力时,我们通常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帕斯卡(Pa)作为单位。

1帕斯卡等于1牛顿/米^2。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也经常使用兆帕(MPa)作为应力的单位,1兆帕等于10^6帕斯卡。

5. 应力的方向。

除了计算应力的大小,我们在工程实践中还需要考虑应力的方向。

应力的方向对于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需要在设计和分析中进行充分考虑。

总结。

材料力学中应力的计算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文介绍的应力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应力计算公式,并结合应力的方向进行全面分析。

轴力计算公式

轴力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s·K(fi2-f2)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 s—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2.0—2.1×108KPa混凝土:0.14—×108KPa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K(fi 2-f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Hz2);f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4.1N=Ec·A【K(fi2-f2)+b(Ti-T)】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2);T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4.2Ni =EsFc(AsA-1)【K(fi2-f2)+b(Ti-T)】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s—钢筋弹性膜量(KPa);As—钢筋的截面积(mm2);N 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Hz2)4.3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N1+N2+N3+N4)/4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轴力计算

轴力计算

轴力计算说明
计算公式:预加轴力=(设计轴力×支撑间距)×轴力施加比例÷SIN α;(α为支撑与围护墙的夹角)
或预加轴力=(预加轴力×支撑间距)÷SINα;(α为支撑与围护墙的夹角)
油表读数=预加轴力÷千斤顶内部截面积(按实际使用数量2只千斤顶计算)(是油缸内部截面积,说明书上有参数)
预加轴力转换为液压读数计算公式:
比如,设计轴力300KN/M(注意单位,表示沿地墙每米垂直方向所受的轴力),支撑间距3米,设计轴力=300*3=900KN,预加比例70%,预加轴力则=900KN*70%=630KN,如果是斜撑另加一个角度系数(÷SINα)。

油表读数=预加轴力÷千斤顶内部截面积(1套按2只千斤顶计算)100吨千斤顶内部直径为140,截面积为15386mm2,两只截面积为30772mm2。

200吨千斤顶内部直径为200,截面积为31400mm2,两只截面积为62800mm2。

300吨千斤顶内部直径为250,截面积为49063mm2,两只截面积为98126mm2。

例:预加轴力630KN,两只200吨千斤顶,读数630000N/62800mm2=10.03MPa
有些设计院会直接给出轴力大小,比如1000KN(注意单位,直接是支撑的轴力,与支撑间距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