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不愁的“乞讨奶奶”为何要做这么不体面的事

合集下载

吃里扒外的故事

吃里扒外的故事

吃里扒外的故事一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村里有一家非常贫困的老人家。

这位老人家叫阿婆,她年纪已经很大了,生活十分艰辛。

每天,阿婆只能吃很简单的食物维持生活,而且也没有能力为自己修屋子。

村里的人都知道阿婆的困境,但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置之不理。

二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她叫小芳。

小芳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发现了阿婆的困境后,决定要帮助她。

小芳首先给阿婆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

但是她并不止于此,她觉得单纯给阿婆送一些物资并不能解决问题。

她深入了解阿婆的情况后,决定帮助阿婆修理屋子。

三小芳知道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于是她开始向村里的人寻求帮助。

起初,村里的人并不理解小芳的意图,他们觉得这样做很麻烦,还浪费时间和金钱。

然而,小芳并没有放弃,她坚持不懈地向村里的每个人解释自己的意图,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她告诉他们,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改变阿婆的生活。

四在小芳的努力下,渐渐地一些村民开始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他们提供了一些物资和技术支持。

大家联合起来,修理阿婆的屋子。

修理工程进行得相当顺利,尽管有些困难,但是大家都齐心协力地克服了。

在完成修理后,阿婆的屋子焕然一新,各种设施都得到了改善。

阿婆看到自己新屋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五修理完成后,小芳并没有停下来,她觉得只有解决阿婆的当下问题还不够,还要想办法帮助阿婆实现经济独立。

于是,小芳开始向阿婆传授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编织、种植等。

她希望通过教阿婆这些技能,能够让她自己能够赚取一些收入,减轻生活负担。

六阿婆非常聪明,并且对小芳的帮助充满感激之情。

她虚心向小芳学习,并努力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不久之后,阿婆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编织和种植技能赚取一些钱了。

小芳看到阿婆的进步,感到非常欣慰。

她明白,只有通过教育和培训,才能真正帮助一个人改变命运,摆脱贫困。

七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婆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她不再吃里扒外,而是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村里,阿婆的经历也成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人们对于乞丐的态度

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人们对于乞丐的态度

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人们对于乞丐的态度【摘要】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心理和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经济因素导致了一部分人无法获得生活所需,导致乞讨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

心理因素也是乞丐问题的原因之一,一些乞讨者可能因为心理问题无法融入社会。

社会制度对乞丐问题的制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对乞丐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给予同情和帮助,有的则疏远和歧视。

缺乏社会帮助导致乞丐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理解和尊重乞丐的人权以及个人行为对乞丐问题的影响是解决乞丐问题的关键。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乞丐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乞丐问题、社会背景、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制度、人们态度、社会帮助、社会救助体系、人权、个人行为、理解、尊重。

1. 引言1.1 乞丐问题的普遍存在性当代乞丐问题的普遍存在性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我们都可以看到街头上或商场门口,甚至是在地铁站、公园等公共场所,经常会有乞丐的身影。

这些乞丐可能是老人、孩子、残疾人,也可能是一些健康的年轻人。

他们通常手持一个碗或者一个纸杯,希望路人施舍一些钱或者食物。

乞讨成为了他们谋生的手段,而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并不罕见。

乞丐问题的普遍存在性背后反映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人来说,乞讨可能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

而对于一些懒惰或者不愿意通过正常劳动赚取生活的人来说,选择成为乞丐也许更容易一些。

乞丐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人生活困难的表现,更是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完善之处的反映。

乞丐问题的普遍存在性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关注的。

只有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希望当代社会能够重视乞丐问题,加强社会帮助和救助体系建设,为乞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

1.2 社会背景对乞丐问题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乞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火车站老太太瘦小伙钱包眼泪200-400字作文

火车站老太太瘦小伙钱包眼泪200-400字作文

火车站老太太瘦小伙钱包眼泪200-400字作文在一个车水马龙的火车站广场,一个行动不便的老太太引起了一个瘦小伙的注意。

瘦小伙是这里的一个行窃组织的一员,他觉得老太太很适合下手,年纪大了反应迟钝,即使发现了她也追不上自己。

说干就干,瘦小伙悄悄地向老太太走去,慢慢地向她靠近。

老太太随身只带了一个朴素的旧提包,她东张西望地似乎在找人,根本没有注意到有人正不怀好意地接近她。

就在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她的头发凌乱,衣服上全都是补丁,她的鞋子前面已经破了一个很大的洞,脸上很脏眼神里透出了一丝疲惫与可怜。

她手里拿着户口簿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走到我们面前问道:“请问怎么样才能办车票?”爸爸看了她一眼,把我们拉到了一边,一边走一边说:“看着就是骗子,别理。

”我正准备说什么时,奶奶却心软了,她走了过去,跟那位老婆婆说了怎么办车票。

然后又不顾劝阻的领着那位老婆婆去办车票。

办完后奶奶回来,把那位老婆婆的事告诉了我们:那位老婆婆家住在一个山村,她的女儿嫁到了河北,她是去河北看望女儿,她给她的女儿打电话,她女儿却只说给她转200块钱让她自己坐火车去河北,到了河北再去接她。

我的心里有一瞬间的酸楚,那位老婆婆看着我们,苍老的眼睛里带着笑与苦涩。

就在一瞬间,瘦小伙从她身边走过,趁其不备很容易就把老太太的随身包撤了下来,飞也似地跑了。

等老太太反应过来时,瘦小伙已不见了踪影。

老太太开始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瘦小伙一口气跑到无人之处打开包翻出了里面的钱包,想看一下自己的胜利果实,里面根本没有多少钱,一张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

上面是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她亲爱的孩子,那个孩子……瘦小伙记忆深处的闸门被打开了,眼泪不停地流出来,止也止不住。

瘦小伙向老太太飞奔而去,十几年了,他日思夜想的人终于出现了!老太太还在那里苦,她不是哭钱丢了,而是她儿子的照片没有了!瘦小伙穿过人群,一下子跪在老太太的眼前,抱着她的腿痛哭流涕,嘶声裂肺地喊着妈妈……。

乞丐婆婆

乞丐婆婆

乞丐婆婆
我曾街头上看见过许多次被人评头论足的乞丐。

他们大多都是头发乱糟糟的,衣衫褴褛,整天萎
靡不振。

带给人满满的负能量。

但我遇见的她,却与他们不同。

那天我刚放学,路经云门寺时,眼睛不经意的
瞟了一眼云门寺旁的岔路口,不曾想目光紧紧盯
住眼前的景象,脚也迈不开了。

那是一个白发老婆婆。

她衣着洁净,白发梳的
整齐。

一袭白发在风中飘荡。

好奇心使我走向前,悄悄观察老婆婆。

她的颧骨高高突出,凹进眼眶的眼睛里充满了
无助,麻木。

褐色的手上,脸上,布满了皱纹。

作文这些无一不在证明它历经风霜。

这时,来了一个年轻男子,他随手把两元钱放
在老奶奶的面前,老奶奶也看到了这两元钱,她
满面春风的向那位男子道谢。

看到这一幕,老奶奶在我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

老奶奶也是人啊,她也爱钱!
我失望极了,刚想转身走,老奶奶的下一个动
作就已经震惊了我。

她缓缓起身,端起装满了钱的碗,颤颤巍巍的走到对面一个面黄肌瘦的女孩面前,宠溺的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说:去买个面包吃吧
其实,是不是高贵,不在外表,内心高贵才是真正的高贵。

庄重的乞讨主要内容

庄重的乞讨主要内容

庄重的乞讨主要内容庄重的乞讨。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乞讨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常常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乞讨者通常是因为生活困难、缺乏生活来源或其他原因而不得不选择乞讨来维持生计。

然而,有些乞讨者却选择以一种庄重的方式来进行乞讨,他们并不是简单地伸手要钱,而是通过一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让人们对他们的处境有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庄重的乞讨并不是简单的乞讨,它包含着对生活的一种尊重和对自己的一种尊严。

庄重的乞讨者会选择一个相对合适的地点,他们会选择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但并不会去打扰他人,而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一种平和的目光看着路人,让人们自愿地给予帮助。

他们不会大声呼喊,也不会强行拉扯,而是默默地等待,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庄重的乞讨者通常会选择一种文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可能会写下自己的故事或者需求,放在身边,让路人可以自愿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有的乞讨者会选择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演奏音乐、做手工艺品等,让人们通过欣赏他们的才艺来给予帮助。

这种方式不仅让人们对乞讨者有更深的了解,也让乞讨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帮助,增强自己的尊严感和自信心。

庄重的乞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它背后蕴含着乞讨者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对社会的一种期许。

庄重的乞讨者并不希望长期依赖乞讨来生活,他们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比如努力工作、学习技能等,来摆脱困境。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永远地依赖别人的施舍。

庄重的乞讨也让人们对乞讨这种行为有了不同的看法,它不再是简单的乞讨,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人们也更愿意给予庄重的乞讨者帮助,因为他们看到了乞讨者的努力和尊严,愿意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在我们的社会中,庄重的乞讨者并不多,但他们的存在让人们对乞讨这种行为有了不同的认识。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尊严来改变人们对乞讨的看法,让人们更愿意给予帮助,也让乞讨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

39乞丐老人的忏悔.黄爷爷教出不孝子.如果您对如何做好父母、教育子女不重视,请看此节目。

39乞丐老人的忏悔.黄爷爷教出不孝子.如果您对如何做好父母、教育子女不重视,请看此节目。

39乞丐老人的忏悔.黄爷爷教出不孝子.如果您对如何做好父母、教育子女不重视,请看此节目。

【新闻报道】父亲跪地求儿子收留播音员:是无法理解。

播音员:就在几天前我们播出过,七旬老父无家可归,跪地苦求儿子收留的故事。

四川简阳的张中水老人,身患支气管炎,老伴已去世多年,可小儿子怎么也不肯收留他,无奈之下七十岁的老人,两次跪在了自己儿子的面前。

张大爷:我给你跪下了。

二儿子张帅:跪就跪好。

播音员:四川崇州市街子镇,有一位八十六岁的老人,从去年开始就一直住在自己搭建的账篷里,生活十分艰苦。

而老人有三个儿子,其中小儿子资产上百万,自己住着气派的洋房。

老妈妈:你看我惨不惨?这个就是有儿的下场。

我在想我把儿供大,没有人搭理一下,把儿供大了,活起这么造孽。

播音员:2006年11月,一位八旬老人被家人遗弃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家医院后,子女竟然十多天都没有露面。

看不下去的市民们于是决定出资四千元,面向社会捉拿这些不孝子孙。

播音员:早在2007年8月,我们栏目也曾经追踪报导道过寿县的于世方,不愿意赡养八十岁老父的事,他眼睁睁看着老父和弟弟住在猪圈里,而自己却住在宽敞的楼房里,而且拒不赡养老父。

如果您对如何做好父母、教育子女不重视,请看此节目。

2010年汕头论坛黄爷爷陈大惠:这里是湖北省武汉市最繁华的一个地方,叫户部巷。

每一天这里人来人往,人们会发现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迫不得已地乞讨为生,他们或者因为生活所迫,或者因为家庭的原因。

每天要在垃圾桶里边,捡着别人扔掉的食物这样来度过一天一天,在匆匆的行人们的眼中,像这样的老人再平凡不过了,往往被人们视而不见。

但是人们可曾想过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一定也有自己的家人,也有自己的儿女,也有自己的子孙。

而这些家人、儿女、子孙又去了哪里呢?他们的家人为什么不管自己的老人呢?为什么不去找一找自己的长辈、自己的父母,他们在哪里?他们的家人和子女、儿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老人正过着这种凄惨的日子。

老人讨饭的故事

老人讨饭的故事

老人讨饭的故事
他是一个七旬老人,行动不便,衣衫破旧。

每天,他都会来到街头讨饭。

有时候,他会被好心人们给施舍一些食物,有时候,他则会挨饿一整天。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这位老人,便询问他为什么要讨饭。

老人说:“我没有退休金,我的子女也都不在身边,我只能靠讨饭度日。


年轻人很是感慨,他带着老人去了社区服务中心,帮助老人申请了低保。

从此,老人不再需要讨饭,也能够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让他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 1 -。

我们为何要抒情于“早餐奶奶”

我们为何要抒情于“早餐奶奶”

龙源期刊网 我们为何要抒情于“早餐奶奶”作者:高亚洲来源:《求学·素材版》2016年第09期【热用立意】诚信/唤醒良知/以心换心【素材现背】二十多年不涨价的早餐里,我们感受到了良心和诚信所带来的温暖,体味到了商贾有道与仁者有心的劲道和绵长。

“早餐奶奶”的走红以及由此所吸引来的捧场者,也给了我们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提醒:在任何时候,良心出品都是吸引顾客的绝对利器。

五毛钱能买什么?在浙江衢州黄坛口乡的毛师花奶奶的早餐摊上,五毛钱是一碗香醇的豆浆,是一个金黄的蛋饼,是一个软软的糯米粿。

这位83岁的老奶奶,坚持24年每天都到当地一所学校门口卖早点,而且早点从未涨过价。

当地人亲切地称她为“早餐奶奶”。

曾经有好事者捣鼓出“玩的不是数字是心跳”的物价变化表。

从吃喝到交通,从通讯到生活用品,我们在前后价格对比中得出的结论是,除了通讯方面存在不少跌幅,其他方面都是“涨”声一片。

事实上,即便抛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以及人工成本的水涨船高,单就坚硬存在的通货膨胀来说,早餐能在二十多年保持五毛钱的价格,也着实是良心出品了。

“早餐奶奶”以二十多年的坚守,诠释了“商贾有道,仁者有心”的道理。

客观地说,保持“五毛钱早餐”,如今难有可复制性。

事实上,“早餐奶奶”除去日常开支,每个月几乎都要贴上三四百块钱在早餐摊上。

但“早餐奶奶”显然很知足,在她看來,与“听着校园里孩子们的读书声,看见孩子们和自己打招呼”带来的满足相比,亏点钱算不了什么。

应该说,走红的“五毛钱早餐”的故事,并非提倡商家对某种市场形态的强制复原,也并非要求商者知足“奉献”,而是要人们看到二十多年不涨价的“五毛钱早餐”背后的市场伦理价值。

于此而言,对“早餐奶奶”的抒情,与其说是众人对良心出品的致敬,不如说是对当下市场形态的情绪焦虑和现实希冀。

自市场经济成为社会主流力量以来,我们每个人在坐享市场经济文明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的同时,却也在以次充好、哄抬物价、虚假宣传等暗流涌动中感受到迷失和无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穿不愁的“乞讨奶奶”为何要做这么不体面的事常年在杭州火车东站乞讨的一位老太太火了。

平日里,这位79岁老太太扎营东站候车通道,衣着朴素,有时右手缠着纱布,坐在小板凳上向过往旅客乞讨。

一直以来,总有旅客看她可怜,少则几元多则几十上百元地掏钱,一天下来也有不少收入。

但是,东站广播里却循环播送一则提示:该老大妈家庭生活条件优越,请大家不要上当受骗……这则广播视频近日在网上刷屏,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网友为东站管委会点赞。

原来,这位“乞讨奶奶”家庭条件确实很好,儿子名下有工厂、商铺、出租房,老人吃穿不愁,儿子也挺孝顺,“每天都把菜送到面前,把酒给她倒上”。

老太太在东站乞讨,不仅让管委会为难,连远在嵊州老家的村干部、派出所所长,都来劝说过,可是谁也管不了老太太“向往”乞讨的生活,真是拿她没辙。

东站管委会通过广播“打假”,提醒旅客不要上当,确属无奈。

毕竟,老太太这样做,是一种欺骗良善的行为。

许多过往旅客都是看她可怜,认为她有难处,这才伸出援手。

如果知道老太太家庭条件如此优越,不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从这点来讲,东站管委会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无可厚非。

老太太的家属大概也会觉得委屈,他们自然是不想看到老太太这样四处招摇,卖惨骗财。

人都是好面子的,家里出了这么个老人,谁脸上也会觉得无光。

只是,谴责老太太招摇撞骗,道理上虽然说得过去,仍觉得这没有抓住问题的痛点。

这背后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为什么老太太吃穿不愁,还要做下这样不体面的事情?这就很难用缺钱等字眼来解释了。

当然,老太太的例子比较特殊,不太可能是普遍现象,但她的内心世界里究竟在想什么,却并非难以还原。

说老太太贪便宜,甚至说是贪心,这没有异议,但她在火车站扮演“乞讨奶奶”却也不是没有痕迹可寻。

实际上,她最早是在东站兜售报纸,碰到有什么促销活动,就前去蹭点免费的东西,只是卖报纸属违法经营,所以她索性伸手乞讨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太太可能更在意的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做,而不光是为了赚钱。

这和以前在杭州庆春路娃哈哈美食城下面卖鞋垫的90岁老奶奶非常相似。

“鞋垫奶奶”是退休工人,有退休金,家里条件也过得去,只是“闲不住”,这才出来卖鞋垫。

那么,进一步要问的是,为什么“乞讨奶奶”“鞋垫奶奶”都这么“闲不住”呢?在我看来,她们其实不是在卖惨,而是诉说着一种孤独。

这背后,是许多老人所面对的共同处境。

现如今,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多数老人并不缺衣少食,家里条件好的另说,哪怕条件不好的,也都有
一定的社会保障。

但这也只是满足了老人的物质需求,而难以触及老人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精神上的抚慰。

许多老人的子女或许觉得,只要给老人吃好穿好就是尽孝,其实老人更需要子女的陪伴与安慰。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人只要体力尚可,都会选择做点什么,而不愿意坐在家里由人伺候。

“乞讨奶奶”不过是一种极端表现,而像“鞋垫奶奶”这样“闲不住”的老人则不少见。

这里不是为“乞讨奶奶”辩护,她的行为已经构成一种欺骗;同时,这里也不是在责备她的家人,毕竟这事情落在谁头上都是为难事,这里想提醒的是,只有真正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了解和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才能更好地让老人们安度晚年,而不是通过其他途径排遣孤独。

这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关心的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