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知识点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知识点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知识点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点整理(人教新课标版)文章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点整理(人教新课标版)出自http:/article/wk-78500001509560.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点整理(人教新课标版)教案。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具体涉及以下内容:
1. 隋朝的统一: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实现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后的再次统一。
这个统一为后来的唐朝繁荣打下了基础。
2. 大运河的开通:隋朝时期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3. 科举制的创立:隋朝时期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推动了教育发展,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4. 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朝灭亡的时间是618年。
初一历史书第九课笔记

初一历史书第九课笔记
以下是初一历史书第九课的笔记:
第九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
一、隋朝的统一
隋朝的建立:隋朝是继南北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位,建立隋朝。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改革,使隋朝国力逐渐强盛,最终于公元589年统一了中国。
二、大运河的开凿
背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决定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过程:大运河的开凿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洛阳到淮河,第二阶段从淮河到江都,第三阶段从江都到余杭。
整个开凿过程从公元605年开始,到公元610年完成,历时六年。
影响: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隋朝的文化与科技
文化:隋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也逐渐兴起。
科技:隋朝在科技方面也有很多成就,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到小
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等。
以上是第九课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了解了隋朝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大运河的开凿对于南北交通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认识到隋朝时期中国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下《隋的统一与大运河》word教案1-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示例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二、讲授新课1、隋朝统一南北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1)开皇之治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
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
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
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八篇】

精心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八篇】大水系即是:⒈隋炀帝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导致农民起义。
隋朝二世而亡。
2.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5.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我们把这些措施总称为“贞观新政”。
帝。
⒊武则天的统治:(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武则天编修《姓氏录》,崇尚新贵。
(3)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⒋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由于他重用贤能,任用名相,锐意改革等。
使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唐朝出现的新型农业工具——曲辕犁,可用于控制入土深浅。
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D士人中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E还有国际影响,19世纪的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就是受到了中国科举制的启示)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骑马出行普遍而富有情趣。
3.唐朝习俗风尚、思想文化的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唐朝的时代精神: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
【第5课“和同为一家”】1.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有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他们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风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⒋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⒌唐太宗时,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关键知识点精炼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关键知识点精炼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关键知识点精炼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的统一: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灭陈,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 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在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
1.2 唐代的繁荣-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3 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有很大发展。
- 宋代的社会生活:城市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2.1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2 巩固统一的措施- 推行郡县制: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2.3 繁荣的秦汉文化- 秦汉文化的繁荣:秦始皇时期修建长城,汉武帝时期开辟丝绸之路。
- 科学技术的发展:秦汉时期出现了造纸术、印刷术等重要的科技成果。
第三单元:近代化的探索3.1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研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军队。
3.2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1898年,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研究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
3.3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原因:1911年,清政府统治腐朽,民众疾苦,革命形势成熟。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建立: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都城,他就是。
2.统一:589年,灭,统一全国。
3.意义:结束了,顺应了。
4.措施:发展,,统一和制度;加强,提高。
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
2.条件:;。
3.时间:605年起,开通。
4.概况: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四段(自北向南):渠、渠、、江南河。
连接五大水系:河、河、河、、。
(见下图)5.地位: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的运河。
6.作用:加强了、和。
7.认识:,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成为我国的大动脉。
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但过度役使民力,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1.雏形: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诞生: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制度的正式确立。
3.影响:加强了;扩大了,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灭亡1.原因:。
⑴表现: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修筑和。
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巡游。
③屡次发动战争:。
⑵影响。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3.认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称帝,建立,定都。
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626年,唐太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下图)1.治国策略:吸取;;知人善任。
名臣——敢于直言的 (被誉为镜子);善于谋略的、敢于决断的 (“房谋杜断”)2.治国措施:⑴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增加,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
⑵经济上,。
⑶军事上,击败,加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八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八篇】【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⒈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年号开皇。
隋文帝的继任者是隋炀帝(杨广)⒉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
这是继秦朝之后,中国又一次完成了统一。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4.大运河:3+4+5=1。
3点即是:中心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4段即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5大水系即是: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即是: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动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⒈隋炀帝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导致农民起义。
隋朝二世而亡。
2.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5.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我们把这些措施总称为“贞观新政”。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逐渐松弛。
)(2)、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善制度(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度。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
)(3)、法律上: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4)、民族关系上: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⒈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惟一的女皇帝。
⒊武则天的统治:(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武则天编修《姓氏录》,崇尚新贵。
(3)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知识点
知识点
一、隋朝统一原因
1、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高速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隋文帝注重军事发展,军队实力大幅提高,为统一准备了实力。
3、陈朝政府腐化,军队战斗力低下。
4、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长时间的分裂和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
隋文帝的统一事业符合历史发展。
5、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也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意义:隋朝的统一符合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需要,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开皇之治原因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
由于他明文帝所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政治方面,首先是改良政治,改革制度。
中央政制行五省六部制。
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
经济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妇女则分露四十亩。
又减免赋役,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课后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
材料二: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
——百度漕运简介
请回答:
材料一中,“此河”指什么?谁在位时开通的?
当时为什么要开通这条河?
结合材料二,你认为该如何评价皮日休的观点?
答案:
大运河;隋炀帝。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开通,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但运河也使人民承担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皮日休主要肯定了大运河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