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

合集下载

(全)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40例古今异义词

(全)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40例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40例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40例)1.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义:内外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妻和子女。

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今义:十分、极。

古义:意外的变故。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

②表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的,靠它来。

例:①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卑贱鄙陋。

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辞。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9.其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古义:①它的果实。

②那实际情况。

例: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遗黄琼书》)10.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泛指岁月。

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②四季的代称,一年。

③书名。

例:①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下》)11.宣言今义:①(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②宣告,声明。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一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行李:,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左右:,如“唯君左右之”;3.致死:,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4.丈夫:,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5.其次:,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6.行政:,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7.地方:,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8.东面:,如“东面而视”;9.面目:,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10.至于:,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11.大方:,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2.以致:,,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3.非常:,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14.细说:,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15.幼稚:,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16.人事:,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17.扶老:,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18.怀抱:,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19.纵情:,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20.见机:,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21.猖狂:,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22.学者:,如“古之学者必有师”;23.从而:,如“吾从而师之”;24.众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5.不必:,如“弟子不必不如师”;26.气候:,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27.经营:,如“韩魏之经营”;28.可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9.从事:,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30.其实:,如“自以为得其实”;31.方丈:,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32.往往:,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3.颜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34.不行:,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35.成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6.洗马:,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7.上报:,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8.告诉:,如“则告诉不许”;39.区区:,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40.辛苦:,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1.侥幸:,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42.成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43.少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44.志气:,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45.强者:,如“少而强者不可保”;46.牢笼:,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47.同归:,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48.形容:,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49.风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50.态度:,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51.风骚:,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52.偏僻:,如“行为偏僻性乖张”;53.尴尬:,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54.轻易:,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55.野马:,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6.果然:,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57.春秋:,如“蟪蛄不知春秋”;58.羊角:,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9.虽然:,如“虽然,犹有未树也”;60.无功:,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61.舅姑:,如“待晓堂前拜舅姑”;62.县官:,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63.无道:,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64.布衣:,如“布衣之交”;65.中国:,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也”;66.亲近:,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67.尘埃:,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68.卑鄙:,如“先帝不以臣卑鄙”;69.便宜:,如“可以便宜从事”;70.不过:,如“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71.反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72.反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73.感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74.故事:,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75.可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76.烈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77.穷困:,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78.人情:,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79.身体:,如“身体力行”;80.首领:,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81.私心:,如“恨私心有所不尽”;82.私人:,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83.响应:,如“天下云集响应”;84.向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一)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5.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6.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7.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8.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9.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0.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1.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2.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3.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4.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6.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7.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8.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19.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0.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40例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40例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40例(最新版)目录一、引言:简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及古今异义词的重要性二、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举例说明1.凶:古义为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为凶恶、凶残2.加:古义为更;今义为增加3.假:古义为借助;今义为不真实的4.信:古义为的确;今义为书信5.河:古义为黄河;今义为泛指江河6.橹:古义为盾牌;今义为划船的工具7.赢:古义为背负;今义为胜或获得8.走:古义为跑;今义为不行9.次:古义为水边;今义为量词10.向:古义为从前;今义为对、朝或偏袒11.穷:古义为困厄、不得志;今义为贫困、穷12.率:古义为一概、全部;今义为率领、轻率13.再:古义为第二次;今义为又一次14.原:古义为推究;今义为原来、原则15.床:古义为坐具;今义为卧具16.抑:古义为或者;今义为抑制17.归:古义为女子出嫁;今义为回来19.渠:古义为他、它;今义为第三人称20.涕:古义为眼泪;今义为鼻涕21.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22.亲戚:古义为父母兄弟等至亲骨肉;今义为旁系亲属23.师徒:古义为军队士兵;今义为师傅与徒弟24.左右:古义为动词,调遣;今义为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25.致死:古义为效死命;今义为导致死亡26.丈夫:古义为男子;今义为妻子的配偶27.下床:古义为从座位上起来;今义为离开床28.县官:古义为指朝廷、官府;今义为知县、县令29.小子:古义为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含贬义);今义为北方人称男孩;对青年人的鄙称30.秀才:古义为优秀人才;今义为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31.童子:古义为童生;今义为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32.走:古义为跑;今义为不行33.次:古义为水边;今义为量词34.向:古义为从前;今义为对、朝或偏袒35.穷:古义为困厄、不得志;今义为贫困、穷36.率:古义为一概、全部;今义为率领、轻率37.再:古义为第二次;今义为又一次38.原:古义为推究;今义为原来、原则40.抑:古义为或者;今义为抑制正文一、引言中文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语言,而文言文则是中文的古。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

常见的古今异义: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如】(到、往)【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孤】(幼年失去父亲)【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阪】(山坡)【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
【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勤】(辛劳)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典】(主持)【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用】(财用、因为)【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弑】(子杀父、臣杀君)
【造】(造访)【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常考古今异义词汇总200个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常考古今异义词汇总200个

常考古今异义词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行装。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微小、较少。

3.东面而视。

【东面】[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4.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目】[古义]面部;[今义]面貌。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至于】[古义]到了,达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古义]专家、学者,内行的人;[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7.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足下】[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脚下面。

8.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怀抱】[古义]胸襟、抱负,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随化】[古义]“听任自然的安排”,随,“依附”;化,“造化、自然”;[今义]随从变化。

10.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骄傲;[今义]尽情。

1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势12.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今义]肆无忌惮。

13.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吾从(之)而师之【从而】[古义]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今义]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1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用不着。

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所以】[古义]①缘故(名词)。

②表示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靠它来,表凭借。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19.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20.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尘埃】[古义]监狱;[今义]尘土。

高考文言文必考的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必考的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必考的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可以考查知识点比较的多,在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是经常考的,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古今异义词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文言文必考的古今异义词介绍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卑鄙——【今义】品性低劣。

【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4.是女子不好。

(《西门豹治邺》)不好——【今义】坏。

【古义】不美丽。

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

【古义】刚刚一开始.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

【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伶官传序》)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

②(按规定)处理。

【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毛遂自荐》)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

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

③区域。

④部分。

【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

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

【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文言文要掌握的知识点40个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要掌握的知识点40个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下面列出课文中出现的95个古今异义词。

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中文言文考查的要求及题型。

2、知道文言文知识类型,本节课主要弄懂并能辨析古今异义。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高考文言文考查的要求,能总结概括文言知识点。

难点:结合语境辨析古今异义。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1. 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弱化。

5.词义强化。

6.感情色彩变化。

7.名称说法改变。

什么叫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 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l 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l 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古义:因此写作。

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l 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颜色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秋天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春秋古义:年岁、年龄。

今义:春天和秋天。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l 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举古义:攻克。

今义: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羞古义: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l 练习5.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③(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l 练习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③天下云集响应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②愿为市鞍马市: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1.“牢记迥别”。

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

如:“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中的“除”字,在句中当“整理”讲,在现代汉语中是“除去”、“去掉”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

再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去”字,在句中是“离开”,现代汉语中是“到……去”,古今词义相反。

2.“辨析微殊”。

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字,在句中是“吝惜”的意思,与“爱护”、“爱惜”意思相近,但又有根本区别。

再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在句中指“父母兄弟等”,现代汉语指“族外姻戚”。

3.要分辨单音词和多音词。

①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

如“然/后”“地/方”“其/次”“学/者”“其/实”“祖/父”“智/力”“于/是”“交/通”“妻/子”“指/示”“以/为”“因/为”“无/论”等。

②不要把文言文的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

古文中的双音词有两类,一类是属于单纯的的双音词如窈窕、参差、翩翩、仓皇等;另一类是合成的双音词,如社稷、布衣、公姥、作息、缓急、异同、率尔等。

自学测评1、了解高考说明:⑴、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20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是高考复习的重点之一。

⑵、历年的高考文言文题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⑶、从以往的选文看,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

⑷、文言文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全都源自于课本,尤其是辨析词语意义和用法,其中例句和考查内容,全部都是课文原句。

如2008年高考题第12题: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理解实词的含义主要包括一下几种情况: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3.练习:理解下列加横线词的含义并说一说古今意义有何不同?①无论魏晋(《桃花源记》)②卷卷有爷名(《木兰诗》)③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④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⑤将非鬼也(《宋定伯促鬼》)⑥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⑦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⑧草鲜美(《桃花源记》)⑨出入无完裙(《石壕吏》)⑩死者十九(《塞翁失马》)【成果检验】◆拓展提高、达标测评(一)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

1、余忆童稚时(《童趣》)2、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3、城市依稀而已(《山市》)4、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5、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6、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7、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8、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9、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10、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属余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3、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14、阡陌交通《桃花源记》15、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16、听妇前致词《石壕吏》1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18、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往往:(古义:到处、处处。

今义:常常。

)19、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二章)20、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21、入则无法家拂(《孟子》二章)2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23、滕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24、临表涕零(《出师表》)(二)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今天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身死东城尚不觉寤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欲以力经营天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50例(一)词义扩大(1)把ba[古义]动词。

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今义]①握住。

②把持。

③介词,将。

④量词。

(2)股gu[古义]名词。

大腿。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今义]①大腿。

②事物的一部分。

③量词。

(3)竟jing[古义]①动词。

完毕,结束。

②副词。

终于,最后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

(《狱中杂记》)[今义]①完毕。

②终于。

③居然。

④全。

(4)履[古义]①动词。

践踏,踩。

②名词。

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②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买步履》)[今义]①践踏,踩。

②鞋子。

③脚步。

④实践。

(5)再zai[古义]数词。

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6)夫fu[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

②丈夫。

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

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

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

⑥读fú,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论积贮疏》)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④渔夫、夫役③今若焉,悲夫。

(《黔之驴》)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好龙》)[今义]丈夫。

(7)购gou[古义〕①动词。

悬赏。

②动词。

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今义]指购买物品。

(8)或huo[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

②副词,也许。

③有时,间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