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1—4课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四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这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A、犬戎B、匈奴C、吐蕃D、党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A、日本、天竺B、新罗、东罗马C、天竺、大食D、新罗、日本【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赢得各民族拥戴,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的人物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历史上出现“贞观之治” 的局面。

他的主要政绩是( )①任用魏征等贤臣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创立科举制度④派文成公主入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奠定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时间是( )A、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B、文成公主入藏C、金城公主入藏D、唐蕃会盟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最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下列哪句话( )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D、繁荣与开放【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练习题五十九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练习题五十九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练习题五十九第1题【单选题】《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 )A、监察制度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武状元苏乞儿》电影曾风靡全国,最早设立武举的是( )A、隋炀帝B、唐玄宗C、武则天D、唐太宗【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科举制正式诞生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处于同一时期( )A、隋炀帝开凿大运河B、“贞观之治”C、澶渊之盟D、陈桥兵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材料所说的制度是( )A、世袭制B、郡县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B、康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此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学生用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学生用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A. 赵州桥的修建B. 大运河的开凿C. 指南针用于航海D. 市舶司的设立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加强南北交通B. 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C. 巡游享乐D. 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3.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4.公元589年南北重归统一。

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A. 宋B. 齐C. 梁D. 陈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中描写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状况()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6.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A. 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 简法轻刑,修定法律D. 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7.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A. 唐玄宗时B. 武则天时C. 唐太宗时D. 隋炀帝时8.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剧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A. 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 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C. 唐三彩进入大户人家D. 后堂挂着“贞观之治”的匾额9.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

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A. 张骞出使西域B. 鉴真东渡C. 文成公主入藏D. 戚继光抗倭10.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谐,被少数民族拥立为“天可汗”他是( )A. 汉武帝B. 隋文帝C. 唐玄宗D. 唐太宗11.毛泽东曾经说过:“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 2 分,共 50 分)题 12345678910111213号 答 案题 1516171819202122232425 14号答案1. 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 长安B. 涿郡C. 洛阳D. 余杭 2.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 秦朝B. 东汉C. 西晋D. 东晋3.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英明统治。

A. 隋文帝B.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4. 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5. A. 郡县制 B.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羁縻州”制度 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B.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C. “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D. 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6. 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A. 三藏B. 玄奘C. 鉴真D. 一行 7. 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A. 辞赋B. 诗歌C. 散文D. 词曲 8. 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 举荐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9.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A. 朝鲜B. 印度C. 日本D. 印度尼西亚)。

10. “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

11. 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 ( 意为汉族阿姐 ) 的人是()。

A. 昭君姑娘B.文成公主 C. 则天皇帝 D.金城公主 12. 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13.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侣 D.一行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A. 洛阳B. 长安C. 扬州D. 成都 14.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参考.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参考.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参考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1.B2.C3.D4.C5.B.6 .D 7.C 8.A 9.B 10.A 11.√ 12.× 13.√ 14.√15.(1)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历史作用: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现实作用:有利于南水北调。

16、(1)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2)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

17、(1)全国的水上粮食运输就依靠这条水渠。

(2)运输。

(3)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第二课时“贞观之治”1. A2. A 3 .C 4.D 5.D 6.C 7.C 8.D 9、√ 10.√ 1l、× 12、×13.(1)唐太宗,“贞观之治”。

(2)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唐太亲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值得我们借鉴;执政者采取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4、(1)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了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第3课时“开元盛世”1 .A2 .D3 .A 4.C 5.D 6.B 7.√ 8.× 9.√ 10.√11、(1)唐玄宗(2)唐玄宗统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由于他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时代,但是在其后期统治中由于用人不贤贪图享受,导致了安史之乱,国家由此衰落。

12、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史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想一想:(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4)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5)隋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议一议:反对武则天的是那些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出身豪门大族的大地主;支持武则天则是出身寒微、品级较低的新兴地主。

自我测评: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氏族志》正确的是: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第4课昂扬进去的社会风貌想一想: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想一想:此骏马是唐太宗打江山时的坐骑之一,唐太宗为纪念它而特地请人雕刻的。

它以一种缺憾和求真求实的手法,颂扬唐人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情与进取的精神。

因而鲁迅把它当作唐代豪迈开放的象征。

自我测评: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5颗“和同为一家”想一想: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在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作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材料:阅读: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思想观点,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强调“武功”,用武力征服,强迫人归附。

“偃革兴问,布德施惠”强调“文治”,用先进的文化,道德教化,开明的政策来吸引人归附。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的统一和大运河》习题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的统一和大运河》习题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时训练】1.历史上外戚专权、夺权的事件非常多,汉朝就是一个例子。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如果你穿越时空到达北朝的北周末年,你会看到哪位外戚夺取北周政权( )A.杨坚B.杨广C.刘裕D.王莽2.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了相关的历史事件。

其中②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标志着隋朝的建立B.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3.我国七世纪初的一项伟大工程,经过历代修治,至今仍然发挥着运输作用的是( )A.秦朝的驰道B.秦朝的灵渠C.战国的都江堰D.隋朝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分四段,从北往南的正确顺序是( ) ①江南河②邗沟③通济渠④永济渠A.④③②①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5.扬州市博物馆陈列了许多今年发觉出来的大运河文物。

下图右中隋朝大运河流经全部在今江苏省境内的一段是( ) 6.下列朝代与隋朝的统治相类似的是( )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7.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C.开凿了大运河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在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

材料三炀帝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2)“隋之鼎盛”的表现是什么?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3)材料二中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有哪些?(4)通过上述的探究,你从中有什么感悟?答案:(1)589年,隋灭陈。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千古涛声精品赏读1 长江一、积累与使用1、缕lǚ 曙shǔ 焕huàn 栈zhàn 梭suō 粼lín褛lǚ 署shǔ 涣huàn 贱jiàn 俊jùn 鳞lín(组词略)2、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没有把长江仅当做长江写,而是有生命的“人”,让读者有种亲切感,自然联想到“母亲”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罗列货船、汽轮、舢板、驳船、钻探船、仓库、堆栈、高楼等等体现当时中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读起来给人一种欣喜,颇有气势。

这些排比句刻意要表现出经过长江时那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内在情感的兴奋。

2.略。

*3.祖国母亲是古老的,更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

1、diàn xián chēn tǎn yâ2、活泼和快乐走遇见淘气3、一张小小的红叶儿,从树枝上脱落下来,随风飘荡,风停下来时,它就落在溪水里。

效果:用拟人的手法写显得亲切、形象,仿佛是朋友。

*4、小红叶有少年特有的调皮,渴望去闯世界;石头顽固又不得不给执著的水让路。

5、略。

2 筏子一、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悸噬骇履蹄泻详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略。

1、①表现“我”以及父母对小树的深切担忧;②反衬小树的刚强而坚韧2、“我”已经把小树看成是个有生命的、共同成长的好朋友,是“我”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

“我”俩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是“我”一生一世的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1—4课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隋朝的都城在()A.长安B.洛阳C.涿郡D.江都2.“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B.隋炀帝营建动都洛阳C.隋帝修凿大运河D.隋朝屡次发动对外战争3.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去求学,如果走运河水路,按顺序应经过的河段是()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③②D.①③④4.唐太宗身边一位最著名的敢于直言上谏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5.隋朝在中国历史上贡献是()A.重新统一了南北B.建立了三省六部制C.创立了科举制D.开通了大运河6.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唐朝皇帝()①唐太宗②唐高宗③唐高祖④武则天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③①④②7.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的是()A.魏征B.姚崇C.宋璟D.狄仁杰8.“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赞的帝王是()A.唐高宗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9.下列史实与唐玄宗有关的是()A.改《贞观氏族志》与《姓氏录》.B.统治被称为有“贞观遗风”C.改革漕运制度D.乾陵“无字碑”10.隋唐时,选官的标准时()A.才能B.品德C.门第D.推荐11.下列属于明经科测试的内容的是()A.策问B.经史C.杂文D.儒家经典记诵12.“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最受重视的是()A.明经科B.明书科C.秀才科D.进士科13.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有“贞观遗风”D.光武中兴14.下列哪一项不是大运河开通后所起的作用()A.加强了南北联系B.加强了我国的统一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D.便利了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经商1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是说()A.唐科举是一场骗局B.参加进士科举人都是年纪大的人C.唐科举考试徇私舞弊现象严重D.唐进士科考试较难,录取较严格二.材料分析题1.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近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⑴材料中的“河”是指哪一条河?⑵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⑶你认为隋炀帝修这条河,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请说明理由。

2.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⑴诗的作者是谁?⑵诗中的“开元全盛日”是什么意思?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⑶唐朝的农作物以什么为主?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为什么会出现“开元全盛日”的繁荣景象?3.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摘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请回答:⑴材料一是谁经常告诫臣下的话?材料二是他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⑵材料一中该帝王引用古人这段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他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⑶分别举出三个“载舟”导致统治兴盛和“覆舟”导致统治灭亡的帝王。

三.简答题隋朝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四.探索创新题假如你是唐朝时期杭州的一位书生,欲到长安赶考,你将怎样走?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二)第一单元(Ⅱ)一.选择题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经济发展B.加强南北交通C.巡游享乐D.巩固封建统治2、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考试强调以什么作为选官的标准()A.门第高低B.思想觉悟高低C.财产多少D.才能大小3、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不能经历的事情是()A.到赵州桥上散步B.阅读《金刚经》C.用纸写字D.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4、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A.魏征B.皮日休C.房玄岭D.李白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轻徭薄赋B.重用人才C.减轻刑罚D.善于纳谏6、参考右图,思考“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谁统治时期()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8、下列生产工具是在唐朝才出现的是()①耧车②秧马③曲辕犁④筒车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9.地方官人选直接影响着一方社会的兴衰。

开元年间,重视地方官人选,亲自考核县令的皇帝是()A.唐中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10.正在热播的《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①虚心纳谏②轻徭薄赋③统一文字④北击匈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此河”指的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12.公元617年,经水路从余杭到涿郡,依次通过的运河河段是()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B.江南河→邗沟→永济渠→通济渠C.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D.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13.隋朝大运河沟通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1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A、①②④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C 15.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C.作战立功D.经商致富16.唐代一种风靡全国的生活必需品是:()A酒B茶C糖D大米17.科举制度是一种:()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B监督官吏的制度C通过考试考核官吏的制度D发展教育事业18.2006年5月,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启动.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D.方便帝王游玩19.到2007年高考已经恢复30年了,它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20.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二、识图题21、读“唐朝三省六部”简表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1)右图中,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最后由执行。

(2)六部分管具体政务,他属于哪一省。

22、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并回答问题。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B.余杭指今(2)运河四段的名称:C.D.E.F.(3)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可填英文字母代码)(4)在修筑过程中,你觉得会遇到哪些方面的技术难题?、。

三、历史舞台23、唐太宗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为此他在用人政策、政治制度、赋税制度和法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你得出了哪些启示?24、阅读下列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四25.诊断题:武则天重用酷吏,打击元老重臣等反对势力;编修《贞观氏族志》,使士兵因军功升至五品的也可借此提高社会地位。

她重视选拔人才,创立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措施促进生产发展,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基础。

问题:你觉得上述材料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五26.历史时空:唐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为人称颂的皇帝,你知道有哪一些吗?其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一)一.AACDDABCCADDADD二..⑴大运河⑵同意(或不完全同意)⑶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它的开通是件值得称道的好事。

但是隋炀帝为了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民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的开通对隋朝百姓来说是个噩梦。

2.⑴杜甫⑵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故称“开元全盛日”。

⑶水稻、栗⑷“贞观之治”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重用贤人等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

3.⑴唐太宗魏征⑵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使唐朝长治久安,吸取隋亡教训;选贤用能,虚心纳谏;改革服役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修订律令三.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4.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5.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四.(略)(二)一、单项选择题:1-----5.DDDAB6-----10.CDCDA11-----15.DACCA16----20.BAACD二、识图题21、(1)中书省、审核、尚书省、(2)尚书省22、(1)A.北京B.杭州(2)C.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3)D.通济渠E.邗沟(4)控制水位高低流向、土方挖掘与运输、怎样与各江河相连接、气候、地质环境、移民等等三、历史舞台:23、贞观之治。

用人政策:虚心纳谏,选贤用能;政治制度:沿袭与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用交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唐律疏议》。

启示: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得贤者昌,失贤者亡;要适时调整政策(制度创新);政府必须关心贫困人民的生活等等。

24、(1)唐玄宗、开元盛世(2):真实;愿意。

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

不真实、不愿意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变。

四:诊断题:25.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因为武则天是改《贞观氏族志》,而不是编修。

是完善科举制度,而不是创立科举制度。

五:历史时空:26.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