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合集下载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这本书全面的表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教育问题,为我们做教育,又有些困惑的教师指明了方向。

作者认为教师应当在同学生的的交谈中解释社会活动目的,怎样做才是为理想而奋斗,什么是爱国主义、公民的世界观、掌握知识、创作,探讨诸如家庭欢乐与忧愁、友谊、生活欢乐这类有意义的问题。

他深信不疑的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生活本身,在它正确的理解和正确的组织之中在社会与个人目的的相吻合之中,也就是在为祖国、学校、亲人、父母履行义务,在做好事、取得个人幸福、生活的欢乐之中。

就像他说的那样:“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有登上高尚道德精神高峰的决心,应有自己的腾飞、自己的高度激情,应有像丹柯那样火热的心。

使每个人拥有这一切,便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恪守从年龄的角度来看问题。

交谈的目的性、人的个性和精神需要。

如:从孩子意识到“自我”、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觉的公民觉悟感。

所以本书中,爱的教育问题、对亲人的尊重和忠实、人需要人的教育、富有怜悯感、共同感受、同情、理解别人的不幸、敏锐、富有同情心等占了很大的篇幅。

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既是培养正在成长的一代具有良心、忠实和忠诚、谦虚、无私、不想邪恶妥协、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摒弃假仁假义、伪善、背叛、冷酷无情、卑鄙行为等有违道德标准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和实践着他的教育思想,他为教育事业燃烧奉献了一生,他能够放弃高官不做,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几十年,本身就体现了他伟大和崇高的精神。

他之所以成为能够为人仰慕的教育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专注与执着。

这本书在他生前很早就在着手编写了,其实一定意义上理解这本书也是他一生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教师,追求真正的教育理想的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手稿中论述了真正的人应当是什么样,涉及了情感、思想、幸福、奉献、义务、敏锐、痛苦、死亡、理解、感恩、忠诚、善良、谦虚、理想、劳动、责任感、友谊、荣誉、良心、自由和尊严等问题。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贾红丽教育光注重学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懂得爱。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社会,关爱他人就成为现代社会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一个会爱的人,才会有包容、乐善、诚良等美好品质,一个人没有它,如同失去心灵;一个社会没有它,如同失去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要培养学生感受到爱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作为教师我们肩负重任,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下面就是我的体会。

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

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2,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要多渠道了解学生每天都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喜欢什么,是否自信,学习是否有困难。

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

3,尊重,关爱,保护孩子两位全国优秀班主任的讲座中都用大量案例告诉我们,机智充分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其后果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转化与上进,反而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导致学生内心的紧张、耻辱、对老师的憎恨、厌学等,养成懦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人格上都受到严重的创伤。

4,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因身为教师而在学生面前盛气凌人,或以不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

要认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和社会地位方面的平等性,处理问题一视同仁,不以出身,成绩好坏而偏袒一部分同学。

5,给后进生多一点关心爱护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赋予具体的爱,尤其对后进生多给予一些关心和爱护。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感桑杭小学杨雪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de 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和实践着他的教育思想,他仅仅活了52岁,但却为教育事业燃烧奉献了35年,他能够放弃高官不做,为苏联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35年,本身就体现了他伟大和崇高的精神。

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能够为人仰慕的教育家,之所以对现代教育有这么深刻的影响,其原因也可能就是因为他的专注与执着。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他的遗著,该书在他生前很早就在着手编写了,其实一定意义上理解这本书也是他一生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教师,追求真正的教育理想的总结。

遗憾的是他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心愿。

这本书是他的女儿奥·瓦·苏霍姆利斯卡娅在他逝世后根据他的手稿编著的。

包括书中的59个小节的标题都是苏霍姆利斯卡娅加上去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手稿中论述了真正的人应当是什么样?涉及了情感、思想、幸福、奉献、义务、敏锐、痛苦、死亡、理解、感恩、忠诚、善良、谦虚、爱情、理想、劳动、责任感、友谊、荣誉、良心、自由和尊严等59个问题。

不难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关注了生命成长的所有方面,他把生命成长的全过程,生命成长的内外环境的和谐建设作为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

他用一生的心血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个性和谐发展,他既是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又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家。

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新的诠释。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培养真正的人,不仅需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下是一些关于培养真正的人的摘抄,希望对您有所启发:1.品德篇:"真正的人,不仅在成功时昂首挺胸,更在失败时咬紧牙关。

品德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命运。

""善待人,是修炼心灵的高境界;对待困境,是品格的磨砺。

真正的人,以善待他人,宽容自己,书写出人生的高贵。

"2.学识篇:"学无止境,真正的人持续不断地学习进取。

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通往更高层次的智慧之门。

""真正的人懂得学会学习,不仅追求专业知识,更注重广泛涉猎各种领域,拓展自己的视野。

"3.责任篇:"真正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更对社会、对家人负责。

责任感是一种担当,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生活中,真正的人心怀责任,勇于承担困难与挑战,始终保持对社会的责任感。

"4.仁爱篇:"真正的人不仅关心自己的幸福,更关心他人的幸福。

仁爱之心,使人生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在与他人交往中,真正的人用仁爱之心待人,懂得分享快乐,扶持他人,共同创造温暖的人际关系。

"5.坚韧篇:"真正的人在逆境中不言弃,而是百折不挠。

坚韧不拔的品质,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人生的旅途中,真正的人懂得面对挫折时保持坚韧,用勇气和毅力战胜一切困难。

"6.感恩篇:"真正的人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感恩之心,使生命充满美好。

""在成功的时候,真正的人怀揣感恩之心;在困境中,也学会感激,因为这一切都是成长的经历。

"7.梦想篇:"真正的人有明确的梦想,不仅梦想着自己的成功,更梦想着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

""在梦想的引领下,真正的人努力奋斗,为梦想而拼搏,成为梦想的追随者与实现者。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

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

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

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

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

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作者:(苏联)苏霍姆林斯基1、你周围的人,亲近的人,甚至完全不相识的人,他们都在品评着你的行为举止,你的整个道德面貌是善还是恶,他们都在看着你身上好的,或者不好的东西。

那些比较好的东西往往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可是,这一点常常不被察觉。

然而坏的东西却往往在周围的人中引起注意。

永远要考虑到:你周围的人比你有修养,这样,你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就比较好处。

这样做,就要培养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监督、对自己的坏毛病不妥协的品格。

P2022、惩罚可以使用道德标准,也可以使用法律武器。

任何一种责备、惩罚,既是为了社会的福利,也是为惩罚的那个人的福利。

大家是一边惩罚你,一边希望你好。

不过,惩罚是一种激烈的责备,它不可能叫人愉快。

P2033、一个人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责备,这能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素养。

要善于理解和感受到在对你的行为进行责备中,会有一种正义感的流露,没有这种正义感就不可能有一般的幸福。

谴责不会给你带来欢乐,但是你应该去感谢它,原因是它可以救你,使你不至于堕落。

P2034、听到指责之后,也要感谢人家,因为他们在教你像个人那样去生活。

P2035、一个最大的简直难以忍受的不幸,就在于老师在于同学谈话时常常先带情绪。

这样一来,老师就给学生留下一个印象:老师的个性不招人喜欢,学生还会觉得,除了他个人的行为本质之外一定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促使老师找他谈话,因而这种谈话会使学生感到委屈,也会使老师不信任学生。

凡是委屈和不信任相冲突的地方,那里必然产生对立情绪;老师本想制止学生的坏毛病,而结果适得其反。

P2046、善于培养自己的学生能以明晰的态度对待我的批评和责备……。

P2057、如果你伸手去拿属于你同学的面包,那你就玷污了自己的良心,你就企图扼杀人的高尚品格;也许你会说,我们周围是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是属于人的,而不是我们属于它们,它们是为我们所用;人又支配物的权利。

但决不能忘记,这些物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教学⽣⾃⼰教育⾃⼰是最复杂的⼀项⼯作受教育者如果不建⽴⼀套⾃我教育和⾃我教养的制度,要确⽴正确⼈⽣观是不可想象的。

⾃我教育是中⼩学⽣活中的中⼼问题之⼀。

教学⽣⾃⼰教育⾃⼰,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复杂的⼀项⼯作。

平常所说的培养⾃⼰的信念,实际就是培养不违背⾃⼰良⼼的那种能⼒。

为了使少年和青年男⼥确⽴这种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教育者就应悉⼼地教导学⽣、注意检点⾃⼰、观察⾃⼰。

(第⼀卷790页《培养集体的⽅法》)⼆、要引导青少年进⾏⾃我谴责要引导青少年进⾏⾃我谴责采⽤惩罚⼿段是很简单的,⽽教育⼀个⼈为⾃⼰的过失感到难受,从⽽受到良⼼的谴责,那要困难得多。

在童年期,特别是在少年期,⼀个⼈如能进⾏⾃我谴责、洗刷⾃⼰的良⼼,那就有了⼀股很⼤的⼒量。

我总是努⼒使少年在意识到⾃⼰的不良⾏为之后,能产⽣这样的想法:我应当成为⼀个和我现在不⼀样的⼈。

为⾃⼰的过失感到难受,这是对别⼈的不良⾏为不能容忍和毫不妥协的源泉。

(第三卷650页《公民的诞⽣》)要培养青少年的⾃责⼼这⾥特别重要的⼀点是,孩⼦做了不体⾯的事,受到责备主要不是来⾃年长的⼈,⽽是来⾃孩⼦本⼈。

年长的⼈只能去点燃善良思想的⽕花。

(第⼆卷352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三、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灵⾥树⽴起⾃觉的学习态度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灵⾥树⽴起⾃觉的学习态度⽤知识教育学⽣,并不意味着把知识变成成品,然后将它们塞进学⽣的头脑。

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灵⾥树⽴起⾃觉的学习态度,确⽴对知识的坚定原则⽴场和⾃⼰的见解。

(第⼀卷780页《培养集体的⽅法》)关键是启发和⿎励学⽣⾃愿学习究竟怎样去培养、怎样去教学、怎样启发和⿎励学⽣们在学习上能成为⾃愿的⽽⼜具有魅⼒的呢?这是学校⾥诸多事情中⼀个最复杂、最艰难的问题。

(第⼆卷30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要培养学⽣终⽣获取知识的愿望我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不仅在于帮助学⽣学到⼀定的知识,⽽且也在于培养起他们终⽣获取知识的愿望。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

作者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纳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提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

这本书的中心问题是着重阐述教育伦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即正在成长的一代孩子们在道德关系组成的基础上及其在自发的或者专门组织的道德活动中形成的道德意识。

一、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指出了真正的人的特点;“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真实性和完美性,对人与人之间那种视为人类道德发展顶峰的共产主义关系,要有明晰的概念,深刻的理解;对共产主义理想美的感受应作为个人的执着追求;要善于珍惜祖国和共产主义社会那些神圣的东西,就像珍惜自己心上的个人爱物和神圣的东西那样。

换句话说,这个理想的特点,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的一种理解和感受,善于向自己提出“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并予以回答:对生活的那种强烈的爱,是作为为了崇高目的的一种活动。

”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个人精神生活中的公与私,大事与小事都要有个和谐的统一。

”②他认为真正的人要有自尊,要有智力上的丰富、创造上的才能,要经常丰富和发展自己智慧的愿望。

人要有丰富的美的知识,敏锐地去发展对美的需要。

人要热爱劳动,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去对待劳动。

努力追求劳动技能的完善。

人要有个健壮的体魄。

“教育伦理学的一个最重要思想——就是奉献。

教师在培养真正的人时要教会他生活,教会学生奉献。

“奉献——则是培养人的崇高愿望的惟一学校。

”③老师要善于同孩子们谈论奉献。

“使孩子们养成奉献的习惯,这意味着首先要教会孩子去观察生活,观察人们,观察你周围那些事物,理解你周围在某种程度上与你有关的一切,而且不仅仅去理解这一点,还要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不能容忍冷漠的人,才能鄙视麻木不仁,去痛恨无礼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王学会
最近,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读后,颇有感触,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

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从教两年多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记得刚刚教二年级三班的时候,一位听课不认真的女生在课堂上用铅笔伤害了我,面对同学们的责怪,和我腿上流出的鲜血,她吓哭了,读后感《《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可是,在那一刻我没有责怪她,而是告诉她,老师不疼,我把她的行为划为了不是故意,并告戒大家平时要小
心不要将笔尖冲着别人,我不知道我的用意她是否可以真正领会,但是我想至少她幼小的心灵会感到一丝安慰,并且在她的心中老师的形象不是斤斤计较,不可接近,而是和蔼,宽容的。

在我受伤的下午,班上的学生陈一同同学主动敲开办公室的门问我:“老师,你的腿好点了吗?”只是一句孩子短短的问候,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的细腻和善良,我欣喜着这爱的回报。

作为教师,她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

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黄建华
从事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是培养人,这么多年来,一批批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成长,到底我们培养的人算不算是真正的人,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带着这些疑问,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读后颇有感触、很有启发。

书中内容都在阐述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的思想,即怎样培养人在精神上的丰富,思想上要充满信念、和有崇高道德、要善于忠实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忠实的憎恨敌人、捍卫我们国家的财富。

书中还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工作中亲身经历的生动的故事,他娓娓道来,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 "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我们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呢 ? 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而要做到这种让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讲述小女孩卓亚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育应当让孩子们享受到欢乐和幸福。

于是,我想到了我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曾遇到过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差生难教、老是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经常影响别人、分析过的作业还是仍然要错、同学之间相互吵架惹是生非等等。

但作者的一句话:"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激醒了我。

是啊,谁都从幼年走来,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谁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呀!我们会常常觉得学生们所犯的错误是那么的恶劣和有点不可理解。

所以,我们有时会表现出不满或愤怒,甚至会采用训斥和惩罚的办法。

却少了一份慈爱和宽容。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徐彩梅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学校,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

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

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

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
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

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你的小手的样子。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