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新进展(一)
眩晕诊治新进展(二)

04
眩晕诊治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眩晕诊治中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眩晕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的眩晕疾病影像学资料进行训练,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开发眩晕疾病预测模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患者发生眩晕 疾病的风险。
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代谢组等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等,以辅助诊 断眩晕的原因。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颅内结构是否异常,以排除颅内病 变引起的眩晕。
传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
01
02
03
主观性强
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 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描述, 主观性强,容易受到人为 因素的影响。
新型药物的研发
针对眩晕疾病的发病机制,研发新型药物,如小分子药物、抗体 药物等。
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
研究利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手段,促进患者内耳毛细 胞的再生,恢复听力功能。
物理疗法与康复治疗
研究新型物理疗法和康复治疗方法,如电刺激、磁场治疗等,改 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05
结论与总结
眩晕诊治的最新成果与经验总结
眩晕诊治新进展(二)
目录
• 眩晕概述 • 眩晕的传统诊断方法 • 眩晕诊治的新进展 • 眩晕诊治的未来展望 • 结论与总结
01
眩晕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或周围环境 产生旋转、摇摆、倾倒等运动幻 觉。
眩晕诊治流程(1)

3)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 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也可由内听动 脉痉孪、栓塞或出血所致。急性发作的 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 可伴有耳鸣及听力障碍。
眩晕诊治流程(1)
4)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也称椎 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可能是颈部病变 对椎动脉压迫而至椎动脉缺血,如颈椎 病、颈部肿瘤及畸形等。真正颈性眩晕 较少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 心、呕吐,平衡障碍;发作与头部突然 转动有关,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眩晕诊治流程(1)
2020/11/29
眩晕诊治流程(1)
一、眩晕的定义及解剖基一种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 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 旋转、摆动、升降及倾斜。
l
眩晕诊治流程(1)
l 头晕 常表现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 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 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时加重。常见 而重要的有:
眩晕诊治流程(1)
2)内耳眩晕综合征(Meniere’s Syndrome)
(1)良性位置性眩晕:又称内耳耳石症,发病年 龄30-60岁,以老年人最常见。内耳耳石由于头 部改变重力作用而移位,刺激前庭神经末梢引起 眩晕和眼震。当处于某种头位时,突然出现眩晕, 历时短暂,数秒至数十秒。眼震呈旋转性或水平 性,持续10-20秒,无听力障碍,重复变换头位 可诱发。头位或体位试验阳性可能是唯一的体征。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 几天或数月后渐愈,一般6-8周缓解。诊断此病 需慎重,注意与眩晕常见原因相鉴别。
眩晕诊治流程(1)
五、门诊如何诊断眩晕患者
1. 根据有无伴视物旋转或自身晃动确定是眩晕 还是头昏、头晕。
2. 眩晕根据有无听力损害及其他特点确定是中 枢性还是周围性。
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二篇)

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概述:眩晕病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晃动或不稳的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2024年,关于眩晕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本报告将对2024年眩晕病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数据收集:本次研究收集了各地眩晕病治疗的临床数据,包括治疗方法、疗效评估及患者反馈等信息。
共收集了1000例眩晕病患者的相关数据。
疗效评估:根据收集的数据,我们对疗效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2024年眩晕病的治疗疗效相对较好,超过80%的患者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占比达到60%左右。
其他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如理疗、推拿等)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眩晕病的疗效达到了显著的改善。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晕动药物(如艾克霍尔、甲氧氯普胺等),血管扩张药物(如格拉司琼、血塞通等)和镇静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根据症状的不同,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在眩晕病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理疗、推拿等物理疗法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脊柱和肌肉状态,缓解眩晕病症状。
根据数据显示,物理疗法的疗效在20%左右。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在眩晕病的治疗中是一种较为极端的选择,仅在少数情况下使用。
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能包括内耳疾病的手术修复、迷路切除等。
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低,仅约15%左右。
患者反馈:本次研究还收集到了部分患者的治疗反馈。
根据反馈信息显示,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反映治疗效果不如预期,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调整。
结论:综合分析2024年的眩晕病治疗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物理疗法在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但成功率较低。
将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眩晕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头晕的诊治

精神心理性头晕
• 诊断:(1)患者没有器质性病理损害或损害轻微难以解 释其前庭症状;(2)患者存在器质性病理损害但因为合 并的精神心理障碍而明显加重或导致前庭症状的迁延; (3)患者并无器质性病理损害但因精神心理障碍而表现 为非特征性的头昏
• 诊断概念包括姿势性恐惧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 PPV)和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 CSD);2015年国际前庭疾病分类将PPV和CSD合并修 改为持续性姿势性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
(2)现病史或既往史中存在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标准的 偏头痛
(3)至少50%的眩晕/头晕发作合并下列症状中的一项: ①头痛:至少符合2项,即位于头部一侧或呈搏动性或疼痛 达到中到重度或活动后加重头痛;②畏光畏声;③视觉先兆
(4)临床表现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 • 治疗参照偏头痛的治疗方案
孤立性中枢性眩晕
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
• 视性眩晕(visual vertigo) • 临床表现为:(1)常有前庭病变史;(2)症状
发生于非特定的活动着的视觉场景中,如患者处 于车流或涌动的人群中或电影屏幕前 • 发病机制推测为视觉信息与前庭信号在中枢整合 过程中发生冲突。 • 应予病因治疗、视觉脱敏及适当的心理干预
中枢性或周围性眩晕
眩晕的时程
头晕和眩晕的新分类
• 2017版《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摒弃 中枢性眩晕及周围性眩晕的概念,但按病 因将眩晕 / 头晕分为 5 类
前庭周围性病变
耳石症(BPPV)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由 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 暂的、发作性眩晕
中医药治疗眩晕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眩晕研究进展张若曈刘东方本文从眩晕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针刺、穴位埋线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总结出中医在治疗眩晕方面疗法多样,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病因病机眩晕在中医古籍中已有论述,《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
《灵枢· 海论》曰: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指出因虚致眩。
历代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各有见解,朱丹溪主张“无痰不作眩”,王清任则认为因瘀致眩。
李慧超等[1]认为眩晕之病,以风、痰、瘀错杂者最为多见,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肝风内动,痰阻血瘀,气机逆乱,上冲清窍以致眩晕。
郭志华教授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认为该病多与饮食不节,劳伤太过,情志不遂,房劳无度有关,或因肝阴亏虚不能制约其阳,或因脾胃亏虚而致气血不足,或因肾精不足髓海失充[2]。
张怀亮教授主张从风论眩,认为风是导致眩晕发生的直接致病因素,既可外来,也可内生,同时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兼他邪而致眩,风邪致病最为多见,是外邪致病的先导[3]。
方显明教授则认为眩晕与“肝风”关系密切,肝的阴阳失衡可致血虚、携痰湿、致瘀血,上扰清窍或脉络瘀阻,血虚无以濡养清窍,因此在治疗中提倡平肝熄风等治法,巧用“风”药[4]。
华荣对临证经验进行总结,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为肝脾胃失调引起气机升降失常,或外感邪气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调理气机为治疗之关键[5]。
若脾胃气虚,气血无以生化,脑窍失养也可导致眩晕[6]。
栗锦迁则认为痰湿为眩晕的最主要病因,若脾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上蒙清窍则发为眩晕[7]。
2 中药治疗2. 1 中药汤剂历代的医学专著记载了许多关于眩晕的治法方剂,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何庆勇遵循原方比例,运用泽泻汤治疗眩晕,疗效显著[8]。
段海辰提倡分型辨证论治眩晕,因痰致眩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清震汤、泽泻汤加减; 因虚致眩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脾胃亏虚、气血不足者可用生脉饮合归脾汤加减; 肾精不足者运用杞菊地黄丸加减疗效显著[9]。
眩晕症的临床诊治进展

眩晕症的临床诊治进展标签:眩晕;梅尼埃病;临床诊断眩晕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是由于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运动幻觉或者错觉,是平衡障碍在患者大脑皮层内产生的主观反映[1]。
在国内眩晕病患病率为0.5%。
眩晕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疾病,常常表现为视物旋转,自身旋转、漂浮感等,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多汗、血压波动不定等症状,有的患者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2]。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并且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困惑着临床医生,但又是临床医生比较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笔者对眩晕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1眩晕症的病因分型根据病因及病变部位一般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以内耳为界前庭性眩晕进一步又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3]。
1.1前庭性眩晕前庭性眩晕指小脑、大脑前庭中枢、内耳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及其联系的纤维等受到损害引起的眩晕,一般伴有自主神经反应及眼球震颤等症状。
中枢性眩晕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核上纤维、小脑、大脑皮质前庭代表区等部位病变引起的眩晕。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脑梗死、脑肿瘤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周围性眩晕主要是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有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迷路炎、听神经瘤及体位性眩晕等。
1.2非前庭性眩晕非前庭性眩晕是指病变部位不在前庭,其为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引起,也可由眼部疾病引起,如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先天性视力障碍等,其他系统疾病以心血管疾病、代谢中毒、感染、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眩晕比较常见。
2眩晕症的诊断眩晕是人本身一种感觉障碍,医生单凭患者的主诉症状是不能定位诊断的,需仔细询问有无其他伴随症状以及其他疾病,必要时做一些辅助检查。
诊断时,应确定是前庭性还是非前庭性的,前庭性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还应区分是周围性还是中枢性的眩晕。
如是中枢性的眩晕,还要做一些辅助检查分清是哪一部位的病变。
专科检查注意耳道有无病变,如果耳道正常,需关注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发表时间:2019-07-24T15:51:54.50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作者:张作鹏杨华琴(通讯作者)黄俭峰寻晓[导读] 颈性眩晕是一种多发病,涉及骨科、耳鼻喉科、脑科等诊室。
颈性眩晕是颈椎椎体和周边组织诱发的眩晕症状。
诱发颈性眩晕疾病因素多样化,在诊断与治疗方案方面也存在一定争议。
浏阳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湖南浏阳 410300【摘要】颈性眩晕是一种多发病,涉及骨科、耳鼻喉科、脑科等诊室。
颈性眩晕是颈椎椎体和周边组织诱发的眩晕症状。
诱发颈性眩晕疾病因素多样化,在诊断与治疗方案方面也存在一定争议。
因此,本文就针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疗进行综述,报道如下:【关键词】颈性眩晕;发病机制;诊疗;进展眩就是眼花目眩,头晕,机体无法站立,多种情况同时出现就是眩晕。
眩晕可以是一个独立疾病,也可是其他疾病引发的晕眩。
此疾病发病机制是血管神经因素、小关节增生、横突孔异常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情况,不同医学研究者对疾病的认知在观点上有所不同。
国外医师对颈性眩晕多采用针到、牵引方法治疗,国内医师建议对神经血管因素实施手术治疗[1]。
1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1.1 神经因素与血管因素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后会导致前庭耳蜗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轴突、神经、细胞脱髓鞘出现暂时性亢奋,进而出现眩晕耳鸣情况。
颈椎旋转实施颈动脉血管彩超可观察到: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流量与骨性关节炎会发生一定变化。
椎动脉周边有交感神经,当椎动脉进入到颅内,若神经受到刺激就会导致动脉痉挛收缩,从而降低血流量。
1.2 钩椎关节、关节增生横突孔内侧壁主要为钩椎关节,椎动脉走形在横突孔内侧,一旦钩椎关节发生病变就可对椎动脉产生刺激,从而使血管痉挛出现收缩情况,诱发脑供血不足,发生眩晕。
1.3 横突孔异常横突孔出现狭窄或者骨质增生等情况就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引发眩晕。
1.4 颈椎周边肌肉或者韧带病变颈椎周边肌肉可保证颈椎的稳定性,韧带痉挛与肌肉会导致小关节紊乱,从而影响周边血液循环状态。
眩晕诊治新进展及诊疗指南解读

BPPV的发病原因有:A、外伤B、炎症C、缺血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2前庭性偏头痛的特点不包括A、反复发作C、持续时间10-14天D、常有头痛史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3A、甩头试验B、凝视眼震C、眼斜视D、踏步试验您的答案:D •4A、平衡障碍B、复视C、面部感觉减退D、头晕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5A、复视B、共济失调C、构音障碍D、听力下降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6A、管结石1分钟之内B、嵴帽结石超过1分钟C、眩晕后的头昏感可持续较长时间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7A、可能与外伤有关B、复位时应先易后难C、可能需要多次复位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8A、真性眩晕B、脑电图异常C、发作时间短暂D、发复发作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9A、2个或者2个以上的半规管受累B、外伤病人多见C、复位时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10A、耳是听觉器官B、耳的内耳部分也是平衡觉器官C、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壶腹嵴参与平衡控制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11A、翻身时眼震可以是向地性眼震B、翻身时眼震可以是背地性眼震C、病人直立时水平半规管所在平面与水平面重叠D、急性期眼震电图多有异常发现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12A、比较少见B、可以因为不当的复位方法导致C、可合并其他半规管的BPPV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13A、部分病人急性期可以肌肉注射苯海拉明B、可以口服倍他司汀C、可以长期口服地芬尼多D、耳石复位后仍需药物治疗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14A、外耳B、中耳C、内耳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D•15A、无潜伏期B、易疲劳C、眩晕与眼震一致D、自主神经症状突出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C•16A、良性过程及结局B、阵发性发作C、特定位置诱发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17A、水平半规管平面一定和水平面平行B、水平半规管平面和水平面有30度左右的夹角C、向左侧翻身发现向地性眼震即可诊断左侧水平半规管BPPVD、水平半规管的BPPV使用翻滚法都可以治愈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18A、前庭核B、半规管C、前庭皮层区D、小脑正确答案:B•19A、眼震电图B、内耳电测听C、头MRID、变温试验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20B、摇摆型C、头昏失衡感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21A、复位后病人即可自行驾车返回B、对后半规管BPPV疗效较好C、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BPPVD、安全无危险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22A、垂直B、旋转C、水平D、钟摆样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D•23A、多有潜伏期B、具有疲劳性C、既可以是水平性眼震也可是旋转性眼震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24A、前庭觉B、视觉C、位置觉D、皮层觉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25A、眩晕可能非常剧烈B、本身不会导致耳鸣C、本身不会导致耳聋D、良性疾病不会复发您的答案:D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规范诊疗- 考试结果•1A、1.5亿B、1.6亿C、1.2亿D、1.7亿E、1.3亿正确答案:D•2A、氯沙坦B、缬沙坦C、替米沙坦D、坎地沙坦E、奥美沙坦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3A、≥400μmol/LB、≥416μmol/LC、≥357μmol/LD、≥300μmol/LE、≥455 μmol/L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4A、0.03B、0.06C、0.133D、0.12E、0.1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5A、0.25B、25%~60%C、0.6D、25%~50%E、50%~60%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6A、2010年B、2011年C、2009年D、2006年E、2013年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7A、1.3mg/dlB、1.1mg/dlC、1.0mg/dlD、2.0mg/dlE、1.5mg/dl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8A、钙离子拮抗剂B、噻嗪类利尿剂C、α受体阻滞剂D、ARB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9B、12hC、24hD、10hE、48h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10A、6B、5D、3E、2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11A、5B、8C、13D、10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12A、固定性红斑型B、荨麻疹型C、玫瑰糠疹型D、剥脱性皮炎型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E•13A、天然水果汁B、低脂或无脂食品C、啤酒D、富含嘌呤的海鲜E、动物内脏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14A、0.9B、0.8C、0.88D、0.82E、0.95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15A、乙胺丁醇B、糖皮质激素C、氯沙坦D、利血平E、VC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D•16A、<120/80B、120~129/80-84C、130~139/85~89D、120~129/75~79E、≥140/90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17A、便宜且可广泛使用B、可以识别白外衣和隐匿性高血压C、更强的预后证据D、额外的预后血压表型E、夜间血压读数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D •18A、2级B、1级C、3级D、4级E、5级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A•19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四级预防E、五级预防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20B、中危C、高危D、极高危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E •21A、≥8%B、9.1D、≥11%E、≥12%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22A、<1%B、<2%C、<5%D、<10%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23A、150-140/100B、150-160/90C、150-140/95D、150-140/90E、160-140/90正确答案:D•24A、ACEI+利尿剂b+β阻滞剂B、ACEI+袢利尿剂+MRAcC、ACEI或ARB+CCB+利尿剂D、β阻滞剂+RAS阻滞剂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E•25A、≥130/85mmHgB、≥135/85mmHgC、≥135/90mmHgD、≥140/85mmHgE、≥150/85mmHg 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角运动-内淋巴流动-刺激壶腹嵴
2021/3/14
18
毛细胞刺激-动作电位产生-前庭神经传导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囊斑(耳石器)的解剖和生理
椭圆囊
球囊
囊斑
椭圆囊、球囊的囊斑是人体重力和直线运动平衡的主 要末梢感受器。
2021/3/14
19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囊斑(耳石器)微细解剖
壶腹嵴放大图
胶质的嵴帽
毛细胞
2021/3/14
17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壶腹嵴生理功能
三个半规管相互垂直,头或身体做 前后、左右、上下的成角运动时 半规管内内淋巴液发生流动,刺激 壶腹嵴内毛细胞,通过前庭神经 传入通路使大脑感知三维空间的 运动。
三个半规管司理人体的成角运动 及加、减速度运动中的平衡功能。
头后仰60度作转 动
2021/3/14
30°
三个半规管空间相互垂直 半规管空间位置与颞骨岩部关系16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前庭神经纤维
半规管壶腹嵴细微解剖
每个壶腹内有一个嵴状隔横跨 其中,即壶腹嵴。
壶腹嵴由含支柱细胞和感觉细 胞的神经上皮组成,毛细胞的纤 毛较长并突入嵴帽内。嵴帽是 一种胶质膜。
多由前庭系统病变,且以前庭 系统末梢病变(内耳迷路的半 规管和囊斑)所致
2021/3/14
5
头昏、头晕、眩晕概念性症状描述
头昏、头晕和眩晕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如高血 压患者(反复头昏)——小脑出血急性期(突 发眩晕)——小脑出血恢复期(头晕)。
本课件只讨论眩晕,部分涉及头晕。
2021/3/14
6
病理状况:上述四者中的任一系统或/和大脑皮 层感觉中枢发生病变时,将导致四者的神经冲 动不能在大脑协调一致,从而导致眩晕和头晕。
2021/3/14
8
(一)平衡四联系统
大脑
前庭2系021统/3/14
小脑系统
视觉系统
9
本体感觉系统
(一)平衡四联系统
前庭神经通路
前庭性眩晕
单纯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小脑系统(绒球小结 叶除外)病变患者,很少以眩晕,而多为头晕为主诉就 诊。
2021/3/14
4
头昏、头晕、眩晕概念性症状描述
症状
概念性描述
临床意义
头昏 头晕 眩晕
头昏沉和不清醒感
多由全身性疾病或神经症等所 引起,临床很常见,但非神经 科关注重点
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 也是一种轻微的运动幻 觉
多由前庭系统、视觉或深感觉 病变障碍所引起
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 向旋转、翻滚、移动或 浮沉,为运动幻觉,伴 恶心、呕吐、倾倒等
二、眩晕的相关解剖和生理
(一)平衡四联系统 (二)前庭神经解剖概述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四)前庭神经传导通路解剖
2021/3/14
7
(一)平衡四联系统
生理状况:人体在空间中的自身定向和平衡,主 要通过视觉系统、肌腱关节本体感觉系统、前 庭感觉系统和小脑系统等功能上的合作,并在大 脑皮层的统一协调下共同完成(见后图)。
(石灰质颗粒)
(耳石膜)
神经上皮(支持细胞+毛细胞)
2021/3/14
(毛细胞) (前庭神经末梢)
20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囊斑名称
位置
椭圆囊囊斑 囊底壁外侧和向上突出 球囊囊斑体部 囊内侧壁和向外突出
球囊囊斑角部
囊背前侧侧壁和向后突出
耳石膜与纤毛关系
耳石膜压在毛细胞纤毛之上
耳石膜悬挂在毛细胞纤毛末 端
小脑绒球及小结
前庭神经核群 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细胞
三个半规管20壶21/腹3/1嵴4 和椭圆囊、球囊囊斑 (前庭神经末梢感受器)
前庭脊髓束 前庭红核小脑脊髓束
调节身体平衡
前庭网状脊髓束 前庭迷走神经束
植物神经12症状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 前庭
外耳
中耳
右耳解剖
耳蜗 内耳
内耳解剖
处于后方的神经纤维
三个半规管
2021/3/14
壶腹 15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的解剖
半规管刺激角度 半规管名称 半规管空间位置
外半规管 上半规管 后半规管
头直立时,外半 规管平面比地面 后仰30度
与同侧颞骨岩部 长轴垂直。
与同侧颞骨岩部 长轴平行
头前倾30度作转 动
头向肩部倾斜90 度作转动
发出的纤维一小部分经过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的绒球及 小结。由前庭外侧核发出的纤维构成前庭脊髓束,止 于同侧前角细胞,调节躯体平衡。
来自其他前庭神经核的纤维加入内侧纵束,与眼球运 动神经核和上部颈髓建立联系,调节眼球和颈肌反射 性活动。
2021/3/14
11
前庭神经及投射通路
颞上回前庭投射区
内侧纵束 (调节眼球和颈肌反射性活动)
2处021/于3/14前方的耳蜗
前庭感受器
13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椭圆囊和球囊囊斑
三个半规管壶腹嵴
2021/3/14
14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的解剖
三个相互垂直半环状结构。 据所在空间位置分为:外 (水平)半规管、上(垂 直)半规管和后(垂直) 半规管。
每个半规管的一端膨大部 分为壶腹,内含壶腹嵴,为前 庭感受器。
主要内容
一、前言和概述 二、解剖和生理 三、诊断方法和流程 四、眩晕疾病介绍 五、眩晕治疗概述 六、结语
2021/3/14
1
一、前言和概述
2021/3/14
2
眩晕—让医生感到“头晕”
2021/3/14
3
眩晕—让医生“头晕” 的临床症 状
患者主诉的共性是“头晕”或“头昏”,但症状实质存 在差异,如何评价这些症状及其意义? 一例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诉反复出现头昏脑胀、 昏沉不清醒感。 一例高血压患者突发视物旋转,感自身和/或外物在 旋转、浮沉或翻滚。 一例高血压患者只是感到自身摇晃不稳,但无旋转感。
耳石膜悬挂在毛细胞纤毛末 端
耳石膜与 颅底关系
平行
垂直
垂直
球囊囊斑体部
球囊囊斑角部 椭圆囊囊斑
前侧
2021/3/14
右耳囊斑位置示意图
21
外侧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三者耳石膜 相互垂直
前庭系统病变所致眩晕最常见、最显著和最重要。是 本课件讨论重点。
2021/3/14
10
(二)前庭神经的解剖概述
前庭神经起自内耳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细胞(一级神经 元),其周围突分布于三个半规管的壶腹、椭圆囊和球 囊,感受身体和头部的空间移动。
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一起经内耳孔入颅腔, 终止于脑桥和延髓的前庭神经核群(二级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