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导论与概览 [兼容模式]
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

1)功能模拟。功能模拟方式亦称为符号主义(逻辑主义)。符号主义认为人类认知的基元是符号,认知 过程是符号表示上的一种运算。智能的基础是知识,其核心是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知识可用符号表示,也 可用符号进行推理,由此建立了基于知识的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6)蓬勃发展期。2011年至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 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 的技术突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新高潮。
1.1 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
1.1.3 机器智能模拟
2.智能模拟技术路线
2)反思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人们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研发目标,多次的失败和预期目 标的落空使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入低谷。
3)应用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专家系统模拟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特定领域问题, 实现了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例如,专家系统在医疗、化学、地质等领域取得成功。
3.智能谱
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只要其具有自适应地调整 自身或调控各种资源达到目标的能力,这种生物就具有 智能,或称该生物就具有自然智能。
如果一个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表现出自适应地调 整或控制各种资源尽可能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就说 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如果该系统为机器时,那就是 一种机器智能。
不同的生物体或系统,依据其智能水平高低在智能 谱中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1.2 智能科学与技术
1.2.1 科学、技术与工程
广电系统

电视原理与系统第一章导论一、电视实现过程中主要涉及哪些问题?1、电视扫描原理及方式2、光—电—光转换过程3、电视中的同步问题1.扫描逐行扫描:按时间顺序扫描隔行扫描:把一帧画面分成两场来扫描,第一场扫描奇数行1、3、5…….第二场扫描偶数2、4、6……两场扫描行组成的光栅相互交插构成一整帧画面。
扫描目的:实现电视图像的分解与复合,扫描是电视实现的基本思想。
行数:我国电视标称扫描行数为625,有效行数只有575条件:2.光—电—光转换过程摄像管的光电装换:光电效应显像管的光电转换:荧光效应这样的光---电---光转换是电视系统所独有的。
3.同步问题:行、场扫描同频同相,收发两端才能同步二、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1、广播电视系统(1)发射部分①电视中心台②电视发射台③传输网络(2)接收部分—接收机2、有线电视系统(1)电缆电视①前端台②信号分配网③用户终端(2)光缆电视3、卫星电视系统(1)地面发送站(2)广播卫星(3)地面接收站第二章视觉特性及电视图像参量一、图像参量和系统参量电视系统的建立,首先应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进行研究,以此作为确定电视图像和系统参量的依据。
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是尺寸、亮度、色度、对比度、灰度、清晰度、连续性、稳定性、等,这些又决定了电视系统的基本参量,如像素数、行数、帧数、扫描方式、信号特征、频谱、频带以及传输特点和方式。
1、图像对比度:景象中最高处亮度和最暗处亮度的比值。
2、灰度:电视图像从亮到暗之间的亮度层次未灰度。
3、亮度:指图像的平均亮度4、清晰度:电视图像上某方向为人眼所看到的像素数。
5、电视系统分解率:电视系统分解图像的能力,成为电视系统分解率。
6、电视图像清晰度:电视图像上某方向为人眼所看到的像素数。
7、电视系统分解力:电视系统分解像素的能力。
分为垂直分解力和水平分解力。
电视系统沿垂直方向所能分解的像素数称为垂直分解力。
电视系统沿图像水平方向所能分解的像素数为水平分解力。
Triz 20-S-Curve Analysis [兼容模式]
![Triz 20-S-Curve Analysis [兼容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7c47afa81c758f5f61f6724.png)
─ 以燃料电池作为驱动,其余组件和福特福克斯汽车一样
11
12
3
S曲线分析
S曲线分析
第一阶段标志(续)
和已经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可替代系统相结合 案例:有帆的蒸汽船,不用马拉的车
─ 与可替代系统结合能扬长避短
─ 尿布的发展受限于母爱培育协会的包裹婴儿尿布的过程
• P&G公司曾与TRIZ大师们一起,开发裤子型婴儿尿布,投入市场后,早期效果好,后期 反应平淡。
实例2:化学武器
─ 国际公约禁止化学武器的研究
俄罗斯销毁化学武器
51
52
13
S曲线分析
S曲线分析
第三阶段标志(Indicators)
系统需要消耗一些高度专业化的资源
抗癌疫苗
治疗副作用的产线分析
S曲线分析
第三阶段概述(Overview)
尽管增加投入,系统的发展速度极大地减缓 产量趋于稳定 一个或多个矛盾呈指数增加,阻碍了系统“性价比”的进一步增长
第三阶段原因(Causes)
系统开始遭遇发展瓶颈 成本或有害因素快速增长 超系统发生了变化
MPV
第二阶段
Time
27 28
7
S曲线分析
S曲线分析
第二阶段概述(Overview)
主要价值参数(MPVs)发展迅速 产量增加 系统扩展到新的应用领域 非常有活力、动态的阶段
第二阶段原因(Causes)
系统远未达到发展极限 由于盈利前景明朗,所以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充分开发可用资源进行发展 开始了系统定制组件的高效生产,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之中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讲
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 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断 ,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 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 伏羲也叫太昊氏,据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记载有四点 贡献: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鱼用的罟和打猎用的网。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所以叫神农氏、另一个 功绩是发展了医药。黄帝又叫轩辕氏,部落的发明很多,几 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 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 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安全导论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
• 广义:
– 信息设备的物理安全性
• 场地环境保护 • 物理硬件安全
– 病毒 – 通讯设备的信息安全 – 网络安全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
•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定义:
• 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与采取的技术的和 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 件、数据不因偶然的和恶意的原因而遭 到破坏、更改、显露。
计算机犯罪定义
• 德国:针对计算机或者把计算机作为工 具的任何犯罪行为。
• 中国:与计算机相关的危害社会并应以 处罚的行为。
计算机犯罪定义——狭义
• 狭义说主要有二种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 计算机犯罪是指与电子资料 的处理有关的故意而违法的财产侵害行为, 又有学者称之为计算机欺诈。 • 另一种观点认为, 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利 用计算机侵犯个人稳私权的犯罪〔, 例如未 经允许建立和保存计算机私人文档。从当前的 情况来看,狭义说显然已不适宜了。
5、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
• 美国国防部85年
– – – – – – – D级:最小保护 C1级:自主型安全保护 C2级:可控访问保护 B1级:标记安全保护 B2级:结构化保护 B3级:安全域 A级:验证设计
• A1:经过验证的设计 • A2:A1级以外的系统
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
• 英国的5(安全控制可实施)+6标准 (安全目标不可实施)
• 德国:信息系统可信标准:八个等级, 十类功能 • 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 • ANSI的DES及RSA加密算法标准
安全技术评价标准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7498-2中描述开放 互连OSI安全体系结构的5种安全服务 项目
– – – – – 鉴别 访问控制 数据保密 数据完整 抗否认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课件教学课件PPT

-6-
1、数据处理器
在讨论图灵模型之前,将计算机定义为数据处理器
计算机是一个接收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并产生输出数据 的黑盒
该模型过于宽泛,按照该模型定义,计算器也可以算做 一种计算机
-7-
2、可编程数据处理器
图灵模型是一种适用于通用计算机的模型
该模型增加了额外的元素:程序 程序是用来告诉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指令集合 输出数据依赖于两方面因素,即输入数据和程序
-32-
6、操作系统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有一些指令序列对所有程序都 是公用的、通用的。
早期的操作系统是为程序访问计算机部件提供方便 的一种通用管理程序。
现代操作系统已经成为管理计算机软硬件及资源的 系统软件。(第7章讨论)
-33-
本章内容安排
图灵模型 冯.诺伊曼模型 计算机组成 历史 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计算机科学
-18-
2、存储程序的概念
冯.诺依曼模型要求程序必须存储在存储器中,早 期的计算机只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执行程序通 过操作开关或改变配线完成。
现代计算机的存储器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程 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0和1的序列)模式存储在存储 器中。
-19-
3、指令的顺序执行
冯.诺依曼模型中的一段程序是由一组数量有限的 指令组成
控制单元从内存中提取指令、解释指令、执行指令;指 令按照顺序执行
一条指令可能会请求跳转到前面或后面的某个地方去执 行,跳转后仍然会顺序执行。
-20-
本章内容安排
图灵模型 冯.诺伊曼模型 计算机组成 历史 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计算机科学
-21-
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3大部分构成
计算机硬件 数据 计算机软件
《人工智能导论》概论精讲

《人工智能导论》概论精讲
人工智能导论,是一门前沿的科学领域,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它涉及由软件、硬件、逻辑、心理和算法组成的复杂系统来模拟和增强人
类智能。
它的目的是使用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思维,使用它来处理计算
机领域的复杂问题。
人工智能导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技术层面、模型层面和理论层面。
在技术层面,它主要关注技术的发展,各个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应用,以及
如何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机器的智能行为。
而在模型层面,它关注有关
智能系统如何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环境,如何建立和使用数据模型,以及如
何用有意义的方式表达知识。
最后,在理论层面,它探讨智能系统的演化
和发展,以及它们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如何更加灵活地处理知识和信息。
人工智能导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机器学习、算法、规划、自然
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图像识别、机器人、信息检索、决策理论以及机器
感知等。
机器学习是对数据的分析,用来构建模型来预测未知的新数据,
可以提高系统的自主能力和预测能力。
算法可以用来解决问题,它能够在
一定范围内找到满足条件的最优解决方案。
0501战德臣《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大学计算机第1讲-计算机-计算-计算思维共71页

中间件,如应用服务器, 消息中间件, 流程中间件,服务中间件,… 操作系统OS:分时OS,实时OS, 网络OS,并行OS, 移动OS,云OS, …
嵌入式/移动式(设备裸机)
网络化/互联化—其他硬件
硬件(裸机)
计算机是什么? (5)计算机是什么?
计算机是什么?
是帮助我们进行 各种计算的工具
莱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德国数学家。
莱布尼茨机的意义:连续重复自动执行。 提出了二进制数及其计算规则; 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是基于十进制设计机器,还是基于二进制设计机 器? 如果基于二进制设计机器,那其处理规则又是怎 样的呢?
计算与自动计算 (4) 机械计算的探索?
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大学计算机课程? (8)你一定能学好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
你一定能学好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
✓因 为 在 美 国 , 计 算 思 维 已 被 普 及 到 中 小 学 生 , 他 们 都 能 学 会,…
✓因为计算思维的学习不需要太多的数学基础,它不是数学思 维,尽管数学思维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计算机是什么
计算机是什么? (1) 计算机与各种设备中的计算机?
形形色色的计算机
传统“计算机器” 多样化的“计算机器”,各种设备的“大脑”系统
计算机是什么? (2) 各种应用中的计算机?
形形色色的计算机
计算机是什么? (3)计算机除了硬件,还包括软件?
形形色色的计算机
马克.安德森 ---前Netscape公司创始人,现风险投资人
计算与自动计算 (3)自动计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自动计算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表示-存储-执行 “数据”的表示 “计算规则”的表示:程序 数据与计算规则的“自动存储” 计算规则的“自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