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单元试题
高中历史第五、六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六单元检测(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1831年11月21日,法国里昂的丝织工人举行起义。
起义领导机关发布告市民书,宣布将成立“普选的初级代表大会”,并组织“新的国民自卫团”。
这表明工人阶级的运动( )A.已明显地触及政权问题B.已明确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C.已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D.已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运动指导思想解析:题干中的“普选”“国民自卫团”都涉及国家的政权问题,这表明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已明显地触及政权问题,但对新政权的性质尚不明确。
答案:A2.“圣西门的社会主义理想在法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一度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他最终并没有给法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圣西门的理论不能“给法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B.是脱离实际的空想C.不符合工人阶级需要D.得不到政府的认可解析:圣西门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其理论不是来源于工人运动的实践,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空想,因此,这种理论无法改变社会现实。
答案:B3.《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铸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运用这种武器的人”主要是指( )A.无产阶级B.军队C.议会议员D.共产党员解析: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在进一步的壮大,推翻资产阶级的力量在增长。
故选A项。
解答本题,容易错选D项,共产党员仅仅是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部分,A项更全面。
答案:A4.列宁批评巴黎公社“在中途停了下来……一味幻想在国内树立一种最高的公理……没有夺取像银行这样的机构”。
他们“过于宽大”,没有及时去消灭阶级敌人。
列宁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于( )A.缺乏经济基础B.革命策略有问题C.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D.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解析:巴黎公社没有乘胜追击凡尔赛军,没有接收法兰西银行,这反映出其革命策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单元检测试题

必修一第五、第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发明家”是(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者C.巴黎公社领导人D.辛亥革命领导人2.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里程碑是( )A.欧文等人提出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觉醒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D.巴黎公社颁布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3.《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因为它( )A.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B.最早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C.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4.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
”“它”是指( )A.五四运动B.巴黎公社C.新中国成立D.十月革命5.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
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
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A.马克思B.恩格斯C.巴黎公社成员D.圣西门6.“我们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工人,将来也还是工人,我们不能像旧官吏那样窃取厚禄,我们领取的薪金,不应超出工人的水平”,有关该政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示了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B.巴黎公社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而失败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7.俄国二月革命后,作为俄国的一名士兵,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再上前线打仗了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了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D.自己的生活水平并未有较大改善8.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此段材料应出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B.《四月提纲》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9.苏联解体后也在对自身的历史进行着反思,于是有人认为,应该废除11月7日的节日。
历史必修1第五、六单元检测A(附答案)

第五、六单元检测A(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B.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C.达尔文和其进化论D.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曾高度评价巴黎公社,他认为“公社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对这一“政治形式”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直接选举制B.义务教育制C.社会主义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是在刺激、挑战中发展的。
以下对资本主义构成最大刺激、挑战的是()A.巴黎公社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4.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5.“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6.北平部分国民党员于1931年9月19日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派系之见,共赴国难”。
高一历史教学课件高一历史第五、六、七单元测试卷.doc

高一历史第五、六、七单元测试命卷:蔡珊珊 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②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吋提出 ③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 建交问题④成为解决国与国Z 间问题的基本原则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 1950年,《屮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A. 加强了中苏的友谊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D.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3.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 以來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A.坚持独立自主 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4. 2008年3月5 1=1,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
新中国建国以后,周恩來曾长期担任外交部长的职务,在国际社会中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
下 列周恩來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7. 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重叠的山峦与海洋B.古罗马历史的影响C. 中国文化影响D.城邦的历史文化8. 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A. “另起炉灶”、“分道扬熊”、“播种友谊” “峰冋路转” 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B.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D.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 “冰释雪融”6. 对希腊公民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C.以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为荣) B. 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城邦政务 D.绝对服从城邦利益和政治权威①塞加日内瓦会议 ②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③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④出席万隆会议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 5.由屮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屮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 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 分48分,共4小题,每小题12本大题共(一、选择题.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1 你应该选择如果你是选手,个选项,) (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A.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D.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C. ) (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其含义是 2.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A. 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D.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官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的 3.炮声;人群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官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声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年中国的南京D.1949 年俄国的彼得格勒C.1917 年法国的巴黎B.1871 年英国的伦敦A.1640 .“‘阿芙乐尔’的大炮已经不再沉默,它们的回声代表着未来而不是代表着过去。
‘共产主义的幽灵’继续在4 ( 地球上游荡,出没于帝国主义者和剥削者的住所,无论其住所在哪里。
”下列结论足已印证这段论述的是) ①各国无产阶级有了一条崭新的解放道路②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国家有了一条中心城市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道路③世界被压迫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有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D.②④ C.①③ B.①②A .①④.陈独秀说:“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5 ”这一认识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主革命。
) ( 促进国共合作的建立 B.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A. 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D. 指明了中国国民党的道路C. 年,孙中山曾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1924.6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高一历史上学期必修一第五、六单元同步训练题(带答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上学期必修一第五、六单元同步训练题(带答案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学期必修一第五、六单元同步训练题(带答案人教版)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1.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
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
“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2.200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
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
这种现象说明A.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金融危机下西方经济面临崩溃C.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D.马克思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3.《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这里的“代替”是指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C.新教代替天主教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说:“普选权在此以前一直被滥用,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这里马克思充分肯定了A.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B.巴黎公社的普选制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巴黎公社的限薪制5.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卡片中的错误有A.1个B.2个C.3个D.4个6.1917年11月8日,北洋政府驻俄国公使刘镜人发给北洋政府电报:“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
高一历史必修(一)五六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五六单元测试题负责人:宋君命题人:高一历史组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
)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与引文中“社会主义创始人”无关的是A圣西门 B傅立叶 C马克思 D欧文2.《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首次取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A 巴黎公社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3.“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
已经不能再容忍下去!……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民主共和国万岁!国际无产阶级万岁!”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 B巴黎公社期间C二月革命期间 D十月革命期间4.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社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
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②人民民主原则③人民公仆原则④工农联盟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右面两枚邮票分别是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位人物和一件大事,对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邮票上的人物直接指导着邮票上的事件C邮票上的事件不能体现邮票上人物的观点D邮票上的事件丰富了邮票上人物的学说6.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先后顺序是①《四月提纲》的发表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④《和平法令》的通过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7.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8.“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2.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官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的炮声;人群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官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声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D.1949年中国的南京4.“‘阿芙乐尔’的大炮已经不再沉默,它们的回声代表着未来而不是代表着过去。
‘共产主义的幽灵’继续在地球上游荡,出没于帝国主义者和剥削者的住所,无论其住所在哪里。
”下列结论足已印证这段论述的是( )①各国无产阶级有了一条崭新的解放道路②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国家有了一条中心城市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道路③世界被压迫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有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5.陈独秀说:“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这一认识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 )A.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促进国共合作的建立C.指明了中国国民党的道路D.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道路6.1924年,孙中山曾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五、六单元练习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D.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2.《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C.始终是历史文明的象征D.将来是世界的经济霸主3.恩格斯说:“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
”下列事件最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七月革命 D.十月革命4、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首都城内高地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随即,首都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
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政府的各主要机关,临时政府狼狈逃往郊外某宫邸。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D.1949年中国的南京5、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6、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个最先进同家中重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A.英.法.美 B.英.法.德 C.法.美.德 D.英.美.德7、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是A.都是社会主义革命B.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前者是社会主义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社会主义革命8、关于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四月提纲》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方向C.“七月事件”后决定举行武装起义D.攻占冬宫宣告十月革命取得全国胜利9、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10、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
下列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役的是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B.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11、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C.新民主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CA.多党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民族区域自治13、建立之初,下列哪一部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A.《中国土地法大纲》B.《共同纲领》C.《论联合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确立于1949年C.是我国各项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 D.人民代表由普选产生15、“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A.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B.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C.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16、新时期,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包括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与中共一起执政17、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资政新篇》B.《共同纲领》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安徽是红色旅游大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下列战役发生在安徽的有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描述的是中共哪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A.第四次反“围剿”B.第五次反“围剿”C.红军长征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1、三大战役胜利后,为推翻国民党政权,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的“江”是指A.乌江B.长江C.湘江D.闽江22、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爆发B.红军长征的胜利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香港回归23、“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诗中的”“会”是指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24、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遵义会议2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26、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2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28、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A. 三大战役胜利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 全国大陆基本解放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9、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B.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C.1945年取得基本胜利D.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30、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
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中有利于协调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是A.多党合作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2、“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
这反映当时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33、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
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C.《刑事诉讼法》D.《民事诉讼法》34、中共十五大确定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科教兴国B.依法治国C.平反冤假错案D.政企分开35、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36、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
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4分)(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3分)参考答案1-5 DAABD 6-10 BDDBB 11-15 CCBBC 16-20 DDCCC 21-25 BCCCD 26-30 BABAA 31-35 BAABD36、(1)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1分) 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 (答临时大总统亦给分);司法权属于法院。
(3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3)本题采取分层评分,第一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犯,宪法遭到破坏,得2分;第二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得3分。
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奖励1分,但本道题总分不超过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