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鄂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下册12从小村庄看大变化word教案(2)

鄂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下册12从小村庄看大变化word教案(2)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日益富强的祖国第十二课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改革开放使祖国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增强。

2.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人们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

3.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教学准备:1.师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2.收集深圳及我国其他经济特区的图片和新闻报道。

3.师生收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报道。

4.学生和家人聊聊今昔的生活。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岗村的珍贵“契约”一、引言导入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大家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小岗村的珍贵“契约”》。

二、感悟体验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2页内容,说说你怎么理解“珍贵”,体会小岗村农民的这张珍贵契约的重要意义。

1)在那个年代,普遍认为只有公有制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实行土地承包就是违反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订立契约的时候,大家都是冒着甘愿“坐牢杀头”的风险。

2)“大锅饭”带来的“多干少干一个样”,实际上是使广大农民失去了生产积极性,“大包干”则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3)这份契约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性,这种自发的“改革”后来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并由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分小组讨论:小岗村的巨变说明了什么?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这场发端于安徽小岗村的农民自发进行的改革最终改变了我国农村的面貌。

三、演绎深化1.阅读教科书第83页内容,将国家的农业用地交给农民耕种,你怎么理解这项制度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2.全班交流。

(农民的劳动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分组交流:从收集的资料来看,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还存在哪些问题?四、教师总结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国的农村改革仍在不断探索。

从小渔村到大上海教案

从小渔村到大上海教案

从小渔村到大上海教案
7、从小渔村到大上海
 教材概述
 本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上海一家人”中的第三篇课文,通过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繁荣的大上海的教学,突出上海依托海港,联通全国和世界这一特点。

 教材从港口发展的角度,简明地描绘了上海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它拥有的灿烂的明天。

全课由“交流会”、“历史坊”和“新视窗”三个块面构成,分别说明、展示了“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上海从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大都市”和“上海港的明天更加美好”三方面的内容。

其中,“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是理解上海港发展历史的基础。

第二部分“上海港的发展”是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上海港的明天”为扩展内容。

 教学策略
 教学时拟采用“现在――过去――现在”的方法,即从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着手,了解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上海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好处,再回顾上海从小渔村发展到大上海的大概过程,最后通过现在上海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港口的发对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上海人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上海的市花、市标,了解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2、初步了解上海依托港口,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发展过程,为家乡的发展而自豪。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春天的故事》教案设计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春天的故事》教案设计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春天的故事》教案设计课题1“四大件”的变迁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的方法搜集信息。

2、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3、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1、在课前,教师应当让学生访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社区里的老人,问问他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被大多数家庭认可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长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以及当时普遍家庭的收入情况;问问爸爸、妈妈:20年前被大多数家庭认可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长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以及当时普遍家庭的收入情况,现在的“四大件”又是什么。

2、教师要适当的了解过去和现在“四大件”的变迁,特别是现在的“四大件”,看看都有哪些说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可是你们知道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世纪中,你们自己家里都发声了怎样的变化吗?我们的小伙伴小文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自己的家人,小文的家人讲述了生活中‘四大件’变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的采访结果吧,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56页。

”2、阅读与讨论.请同学看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在小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以及20多年前,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四大件’是家庭生活中必需的耐用品。

3、自由讨论。

“课前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请你们访问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调查自己家里‘四大件’的变迁,下面同桌之间或是在小组里面先交流。

”请学生说说调查到的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久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

教师板书:4、全班交流。

请学生把现在的“四大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或写填在课本的空白处。

“同学们看看近50年来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变迁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家庭收入增多了,我们的国家在进步……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课件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课件

定了对外开放的政策。确定了建立深圳、厦门、
汕头、珠海四个经济特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 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 济特区。1980年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 区条例》规定:特区鼓励客商及其公司投资设 厂或与我方合资设厂、兴办企业和其他工业, 并在税收、金融、土地和劳动工资等方面予以 适当的优惠条件。这4个特区的总面积为 526.26平方公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 和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 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综合企业、综合体制。
越秀区水荫路小学 黄少珊
深圳经济特区
今朝美景入眼來
深圳的“拓荒牛”
深圳的地王大厦
深圳一角
深圳的集装箱码头
深圳的集装箱码头
繁华的深圳夜景
深圳 自主创新彰显新魅力
深圳 关爱劳务工
深圳 机场快递
深圳 旅游之都
深圳 梦想之都
深圳 花园之都
我国正式设立经济特区

1978年12月31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
昔日
今日
邓小平在圳火車站
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是:
1.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 为主; 2.特区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 和便利; 4.国家给特区较多经济自主权。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 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 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 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 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 训管理人才;

鄂教版 五年级思品 下册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鄂教版 五年级思品 下册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深圳 “拓荒牛”
探究学习,拓展知识
• 1.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
• 2.“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是指什么? • 3.如何理解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课堂小结
•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一个不平 凡的设想,使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 区。
反馈练习 邓小平 • 1.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 • 2.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 的发展,除五个经济特区外,我国还确定 了( 15 )个对外开放城市。 • 3. 你知道我国五个经济特区是哪五个吗? 请列举出来。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说到的城 市是哪里?那位老人又是谁?
对比感受深圳这30多年来的变化
昔日的小渔村
现在的深圳
合作交流,提升自我
• 小组交流讨论: • 1. 深圳的变化让人们非常震惊,惊人的 “深圳速度”是谁创造的呢?
• 2. 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者在很短的时间里 把深圳建设得这么美丽,这么具有现代气 息,需要一种什么精神?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我的收获
再见~~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12课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案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12课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案设计

12、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改革开放使祖国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增强。

2、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人们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

3、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第一标题:小岗村的珍贵“契约” )活动准备:了解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一、阅读教科书82页,说说你怎么理解“珍贵”,体会小岗村农民的这张契约的重要意义。

1、在那个时代,普遍认为只有公有制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实行土地承包就是违反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订立契约的时候,大家都是冒着甘愿“坐牢杀头”的风险。

2、大锅饭带来的“多干少干一个样” ,实际就是是广大农民失去了生产积极性,“大包干”则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这份契约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性,这种自发的“改革”后来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并由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二、分组交流:小岗村的巨变说明了什么?三、小结:这场发端于安徽省小岗村的农民自发进行的改革最终改变了我国农村的面貌。

四、阅读教科书83面,将国家的农业用地交给农民耕种,你怎样理解这项制度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五、交流:农民的劳动直接与经济挂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六、交流:从收集到的资料看,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这说明了什么?七、小结: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是一就而就的,因此我国的农村改革仍在不断探索。

活动要求:1、知道土地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交流和讨论。

3、感受到改革给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活动拓展:1、讨论:农业合作化曾经让农民感受打自己当家做主人,积极投入生产劳动,为什么到1978年又要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你有什么看法?2、邀请老农民谈谈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生活的变化。

第二课时(教学第二标题: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活动准备:收集深圳及我国其他经济特区的图片和新闻报道。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导学案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源自大成就,人们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激发爱国情和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理解深圳变化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搜集深圳、家乡变化的素材,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体。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五山镇小学第二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学习内容
12、从小村庄看大变化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课时
第2节
课型
新课
教材分析
《从小渔村到大城市》以一个男孩的话来引出我国城市改革开放与深圳的发展,文章介绍了“经济特区”,介绍了昔日的小渔村的情景,用图片展示了现在大都市深圳,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我们明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我能达标】
1、深圳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2、说说“拓荒牛”为什么能成为深圳的城市标志?
3、《春天的故事》里的一位老人指得是谁?
4、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活动二综合联系互动解决
1.师生互动:
2.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小渔村为什么会变大城市呢?我想同学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意见,但我想让大家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小组向全班汇报,行吗?
5.大家说得挺有道理的,大家再想想,深圳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6.出示“拓荒牛”: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它能成为深圳的城市标志吗?
3.深圳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区和先遣队它的成功带动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带动着中国城市改革——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板书设计:
从小渔村到大城市
发展的原因——人
【反馈测评】
总结升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一个不平凡的设想使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让“小渔村变成大都市”。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格外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努力学习,让我们共同谱写一曲新的“春天的故事”。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六年级上册2.1.春天的故事word教案(13)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六年级上册2.1.春天的故事word教案(13)
深化经济特区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现代深圳的成就,从而印证1978年决定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学生汇报和课程讲述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
教学设备:
ppt、电脑
教学准备:
分组收集深圳变化前后的资料
教学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引导预案:
环节预设
教师引导环节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同学们,春天给你们什么感觉?(百花盛开)
2.春天是冰雪融化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还是潜藏故事的季节。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你听过吗?
从浅层感受上升到深层理解,学习经济特区的的含义。
明白深圳的成功还要依靠千万劳动人民的努力,在对比中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五、现在的深圳,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腾飞。
1.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现代深圳的资料,现在请你们互相交流看看
(学生课前寻找资料,把资料交流)
(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搜集)
二、感受昔日的深圳
1.同学们你们有去过深圳吗?
2.深圳给你什么感受呢?
选两名同学上来说
通过生活的实际体验,感受深圳,拉近学生对深圳的距离,让学生对深圳现状有表面的认知。
三、了解昔日的深圳
1.今日的深圳给我们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知道昔日的深圳是怎样吗?
2.我知道有两个小组对昔日的深圳进行了了解,就让他们来让我们说说吧?
两个学生小组汇报
3.听了同学的汇报,视频,你们觉得以前的深圳怎样?
从现在的深圳引入过去的深圳,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往日的深圳。深圳前后的状况形成认知上的对比。
四、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
1.感谢这两个小组,真是不可思议,深圳只是一条小渔村,村民都靠打渔为生,收入更是少得可怜,是什么改变了深圳让它今天有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请大家看看课文p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的单的语言说出经
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
有关深圳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请学生说说深圳,引入本课的学习。如果班上有学生去
过深圳,请他简单地介绍深圳,并说说感受。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然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昔日深圳上来,“大家知道20多年前,
深圳是什么样子的吗?那个时候的深圳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吗?”
2、全班交流讨论。请学生看看教科书第60页上昔日深圳的照片,说
说看了这张照片的感觉,并请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61页上老渔民的
话;教师再请学生看看教科书上今日深圳的照片,从对比中感受深圳
这20看来的变化。“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
的变化让人们非常让人们震惊,惊人的‘深圳速度’是谁创造的呢?”
可以请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第61页上的文字后回答,也可以不参照教
科书,直接提问学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者
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深圳建设得这么美丽,这么具有现代气息,需要一
种什么精神?”请学生看看象征着深圳的“拓荒牛”的照片,“从牛”
身上和“拓荒”二字中,帮助学生理解建设深圳的劳动者们的精神。
3、教师讲授。教师向学生解释经济特区的含义。先让学生读一读豆
博士的话,然后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做讲解。可以把经济特区的含义
划分出几个层次:(1)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2)“经济特区”的
“特”字主要是指什么?(3)如何理解经济特区是我国以外开放的
前沿?
4、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一下我国其它的几个经济特区。
2、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讲讲经济特区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