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析)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2021年山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1年山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得《拉奥孔》昰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做。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得例证,用动人得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得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時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昰希腊人得诡计。
他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得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時,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得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這昰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得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得拉奥孔雕像似以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得异点。
因为要解释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時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得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得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得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得做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得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得面孔筋肉挛曲得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得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做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得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得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得做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得衣服。
莱辛推原這不同得理由,做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得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得形色,诗用存于時间得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得事物叫做‘物体’,物体和它们得看得见得属性昰图画得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時间上相承续得事物叫做‘动做’,动做昰诗得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做。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時并存,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得媒介昰在時间上相承续得语言。
2022年新高考山东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答案)

2022年全国新高考山东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 D2. B3. C4.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在关注自身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人,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
②“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民族性更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体现了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规律。
5. ①复兴中华传统文化。
建立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固本健体才可以消化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②与时俱进。
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
③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外为中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6. B7. D8. ①江上的风景使伍子胥心态平和宁静;②想到父亲和哥哥被杀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胀起来;③渔夫平坦豁达的心境,纾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希望自己能从血海深仇中解脱出来。
9. ①渔夫拒剑并自杀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渔夫的侠肝义胆,与普通人的生活较远,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
②作者通过写渔夫的歌声、平坦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对伍子胥的影响,表现了伍子胥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③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伍子胥和渔夫,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④渔夫不仅摆渡伍子胥过江,还摆渡了他的灵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渡人者”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 C 11. C 12. A13. (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根据文本,作者认为“文化自信”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解析:作者认为“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坚定信念。
2. 文中提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何联系?答案解析:文中指出“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3. 作者认为如何培养“文化自信”?答案解析:作者认为培养“文化自信”需要从教育、传播、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交流,鼓励文化创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小说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案解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经历了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后来的觉醒、抗争,最终达到自我救赎的过程。
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答案解析:作者通过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的反应、与他人的对话、内心独白等细节,展现了其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性格特点。
3.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小说的主题是探讨个人在逆境中的成长与自我救赎,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不屈不挠和自我超越。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文本中提到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哪些具体措施?答案解析:文本中提到的“绿色发展”理念包括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2. 如何理解文本中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答案解析:“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 文本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有何联系?答案解析:“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02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含答案)

202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含答案)一、选择题阅读理解1. A2. B3. D4. C5. B完形填空1. C2. A3. D4. B5. C二、主观题1.(15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主题为“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作文示范:2023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契机。
世界正处在变革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世界。
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中,改变始于个体。
对于我而言,改变意味着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中找到能够改善的地方,并付诸行动。
作为一个青年,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研究和成长,从而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来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温暖的微笑、礼貌的行为和细小的善举开始,以激励身边的人积极向上。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能产生积极的连锁效应,逐渐改变整个社会的氛围。
此外,改变还意味着跨越个人边界,融入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大局。
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重大议题和全球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民生事务,为国家和世界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关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教育公平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言论影响他人,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最重要的是,改变是一种态度。
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挫折,我们都应坚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自己的力量。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有从自己做起,才能真正影响他人,进而改变世界。
2023年,让我们共同努力,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参考词汇:改变自己:change oneself改变世界:change the world转折点:turning point契机:opportunity变革:transformation个体:individual审视:examine改善:improve付诸行动:take actions创造贡献:make contributions志愿者服务:volunteer service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正能量:positive energy连锁效应:chain reaction边界:boundary发展大局:overall development关注议题:pay attention to issues发展趋势:development trends参与社会运动:participate in social movements良性发展:positive development态度:attitude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optimistic an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蹴而就:achieve immediately影响他人:influence others共同努力:work together。
山东省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省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B.C.D.A.校订(ji__224;o)戛然(ji__225;)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__236;)B.降服(_i__225;ng)惊诧(ch__224;)超负荷(h__232;)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胴体(t__243;ng)拗口令(__224;o)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__232;n)谄媚(chǎn)一刹那(sh__224;)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6.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7.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_12题.看松庵记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注]①九节筇(qi__243;ng):一种竹杖.②唶(ji__232;):赞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之可茹茹:吃B.皆竞秀献状秀:开花C.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因号之为〝匡山〞B.蛟龙潜于其中不如因善遇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可挈尊罍而饮D.今乃以‘看松’名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⑤日歌吟万松间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⑤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宋庵〞.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上一页1234下一页→上一篇:_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下一篇:_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惠安县)。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语文(山东)高考真题及答案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202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这篇诗歌,回答问题。
天地伟大,山川壮丽。
万物生长,花开富贵。
1. 这篇诗歌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及解析:这篇诗歌的主题是自然的伟大和生机盎然。
2. 请用5个词语概括这篇诗歌的内容。
答案及解析:自然伟大,山川壮丽,万物生长,花开富贵。
二、简答题1. 古代文学中的“辞章”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案及解析:古代文学中的“辞章”是指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例如,“风萧萧兮易水寒”中的“风萧萧”运用了拟声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风声呼啸的情景。
2. “病从口入”这句成语的意思是什么?请解释该成语的寓意。
答案及解析:“病从口入”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许多疾病都是通过口腔进入体内的。
该成语的寓意是提醒人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口腔健康,避免生病。
三、论述题请论述《红楼梦》中的贾母的形象。
答案及解析:贾母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是贾府的家长,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她聪明睿智,善于察言观色,处理事务有章法,深得贾府中人的敬重和信任。
她关心家族的利益,为人忠诚厚道,也非常喜爱自己的孙子贾宝玉。
她的形象展现出了一个智慧睿智、仁慈和家族责任感并重的母亲形象。
四、作文题请以“感恩”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及解析:略五、书面表达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书籍逐渐取代了传统纸质书籍。
请你从自己的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案及解析: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M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每件事题卡和试卷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每件事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每件事在试卷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M黑色签字笔作弊,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卷。
上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问候语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每件事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宫阙蓝宝石珠光宝器攻城踏地B.貂婵踩高跷伏案疾书额手称庆C.缴税捅漏子各行其是螳臂当车D.思辨订书机无上光荣挑肥拣瘦2.依次填入下列横肉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喷喷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工程名单。
适当“新发现”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生的借书证,可以借十元钱装书。
A.移道涵盖有害竟然B.移奇囊括有毒居然C.称奇涵盖有害居然D.称道囊括有毒竟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若人居环境。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区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但是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考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了解,节日前夕济南各大公园积极美化、创意布置园区,盛装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B.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工,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岗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给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千栏居千栏居是一种将房屋同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
《新唐书·南乎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蚣蛇,人楼居,揹而上,君曰‘千栏’。
《说文》中的“泽中守草楼”它应是千栏形式、与其认为千栏居是累居的演化。
倒不如说千栏居就是果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
千栏居以下都架空的桩柱或“千栏”得名,但与上都房屋的结构形制并无确定关系,故就整理建筑而言,千栏居并不能算作一种结构类型。
浙江奈姚河游建,在别具匠心今约1000年前的第四期原始聚落遗址上,发现了现知最早的千栏居遗迹。
桩柱可分为圆桩、乱世形桩和板桩等,直径或边长在10-20厘M之间,入地60-80厘M。
桩柱上用主渠和坎梁架起厚约10厘M的地板,一般高出地面80厘M 到1M左右,地桩以上的房子为“长屋”形式,进深约7M,檐下还有宽约1.1M的室外走廊。
河渡千栏居的“长屡”,是长江流域史前的一种特殊的家族聚居形式,即以家族长辈的房子为中心,左右毗连的小辈房子“一”字形延伸开来。
河渡干栏居的长度约30M,而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安徵尉迟寺长屋遗址长达25间,有80M左右,川下王岗长屋遗址竟长达100M左右。
此外,成都十二桥发现的千栏居(相当于商代),立体建筑面积在1200平方M以上。
千栏居也可建于水面上,如湖北薪卷毛家嘴遗址(相当于西周),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是在水塘上立桩架度的。
中国古代木构建形的结构件结合部位,是一种榫卯的结点构造。
配柱的交接,是在梁柱端做出榫头,有燕尾声榫和销钉榫等,较之集居的绑扎技术迈进了一大步。
板之间的连接已盒口技术。
这种榫卯构建在蕲春毛家嘴千栏居遗址中用得更为娴熟,榫卯就迄今掌握的材料看,最早发现了于河姆渡的千栏居遗构中。
千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等古代作文化圈中,并一直延用到近世,从河姆渡遗址中的榫卯构造可以推定,中国古代木构宫室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是在长江流域,这里的宫室建筑以先进的榫卯构造方式,取代了原始的绑扎构造。
(节选自《中华文化通卷·建筑志·宫殿建筑》)6.下列关于“千栏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千栏居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属宫室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建筑类型。
B.楼阁建筑应是居定宫室演化过程中的高级阶级,它的起源就是千栏居。
C.“千栏居”不因上房屋的结构形制取名,而是因为下都架空的桩柱或“千栏”得名。
D.就整座建筑而言,千栏居形制的建筑并不是一种房屋屋结构类型。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在别具匠心今约7000年前的第四期原始聚落的遗址,是最早的千栏居遗迹。
B.河姆渡千栏居的“长星”,是古代长江流域的一种特殊的家族聚居形式。
C.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榫卯的结点构造,在蕲毛家瑞千栏居遗构中用得更为娴熟。
D.河姆渡遗址中的千栏居建筑使用的是先进的榫卯构造方式,白白此推断、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木构官宫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千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建筑形式,与原始巢居一样,都具有躲避野兽、蛇虫侵扰的作用。
B.文章开头引用古代的两则材料来说明千栏居,其中《说文》“泽中守草楼”中的千栏居形式与湖北蕲春毛家嘴遗留千栏居基本同一种类型。
C.以家族长辈的房子为中心左右毗连的小辈房子“一”字形延伸开M的“长”,属家族聚居形式,它体现了宫室建筑的某些特征。
D.从古代千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制来看,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
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
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
”辕固生曰:“不然。
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何者.?上下之分也。
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
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遂罢。
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
固曰:“此是家人言耳。
”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
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
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
时固已九十余矣。
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
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
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橘林列传》)[注]司,管理四徒的官县,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科兵,下圈刺秦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被)征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满喜欢相同的一组是A.桀、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于是为.长安群约车百乘,质于齐B.何者.?上下之分也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C.景知大后怒而.固真言无罪汝之结束了明而.不克藤其泽乎D.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且以.一壁之哉逆强秦之欢,不可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①与黄生争论景帝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④此是家人言耳⑤诸谏儒多疾毁固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场、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辨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中,秘马肝不能算不懂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睐。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
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第Ⅱ卷(共114分)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间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2)是后学者英敢明受命放杀者。
(3)景帝以固为谦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晓上空泠峡①王罔运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