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描写夏天的优秀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意思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意思
句子"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是一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它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以下是对这句诗句的详细解释:
1. "绿遍山野":意味着大自然充满了翠绿的色彩,山野间长满了茂密的草木。
2. "白满川":形容整个河川被覆盖着一层洁白的水花,可能指的是雨水或瀑布溅起的水花。
3. "子规声":指的是子规鸟的鸣叫声。
子规鸟是一种传统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鸟类,它们的鸣叫声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4. "里雨如烟":形容雨水像烟雾一样弥漫在山野间,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美感。
综合这些意象,整句的意思可以解读为:大自然的山野绿意盎然,河川上覆盖着洁白的水花,子规鸟的鸣叫声在雨中回荡,雨水弥漫在山野间,给人一种美丽而模糊的感觉。
这句诗句所表达的意境是春天的到来,大自然的繁荣与活力,以及雨水带来的清新与美好。
它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和美丽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恢弘。
描写夏天雨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夏天雨的诗句古诗大全
以下是描写夏天雨的诗句古诗: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翻译: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翻译: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宋·范成大《喜晴》
翻译:雨下了很久,连春天都过去了。
天气终于放晴,才发现已是盛夏了。
4、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南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翻译:初夏仍然清爽和宁静,芳草也未停止生长。
5、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唐·岑参《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翻译:夏天的暑气渐渐消散,新雨水带来了秋天的寒意。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这首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赏析二作者:佚名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古诗绝句赏析

《乡村四月》古诗绝句赏析《乡村四月》古诗绝句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确定都不生疏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古诗的类型有许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古诗绝句赏析,欢迎大家共享。
《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爽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解释: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山原,平地,河流。
2、子规:杜鹃鸟。
3、才了:刚刚。
4、山野:山陵和原野。
5、蚕桑:种桑养蚕。
6、了:结束。
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密,远远望去,一片葱郁。
稻田里的颜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四月到了,农夫都开头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
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头插秧了。
中心思想:整首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颜色鲜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宠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夫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季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画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夫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急、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颜色鲜亮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叉,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描写夏天的自创诗词

描写夏天的自创诗词描写夏天的自创诗词夏日的炎热,往往也热在心间。
不怕,有夏天的歌来帮你解暑。
心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凉爽起来,但最中心的那部分,却永远是热的,因为你要用它温暖它们,温暖他人,温暖世界,温暖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东西。
《送灵澈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诗句全文如下: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乡村四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翁卷。
其诗句全文如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翻译】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
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过故人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诗句全文如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
其诗句全文如下: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诗句全文如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
《乡村四月》古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乡村四月》古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乡村四月》古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乡村四月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山原,平地,河流。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
山野——山陵和原野。
蚕桑--种桑养蚕。
了——结束。
如——好像。
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
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
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中心思想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小满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主料:糯米、藜麦、杂粮。 辅料:红枣
制作步骤
1.藜麦、糯米、杂粮、红枣浸泡 后,滤水备用; 2.新鲜粽叶洗净; 3.将原料包入粽叶中; 4.烧水煮熟粽子,关火浸泡1小时 后捞出。
WorldCuisine | 57
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霞绮峦。 为我羽翼,委君玉盘。”关于杨梅的食 用方式,明代画家、作家文震亨在《长 物志》中写道:“出他山者,味酸,色 亦不紫。有以烧酒浸者,色不变而味淡, 蜜渍者色味俱恶”。在夏季,没有人能 逃得过杨梅的诱惑,只可惜杨梅易逝, 不易保存。为了把这份节气之美封存, 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盐藏、腌渍 等等,其中“杨梅干”就是将杨梅晒干 加工制成蜜饯、果酱等众多美味。“槐 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古来 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唐人 吃樱桃的搭配吃法,要把樱桃去核放入 碗中,再加入新鲜的乳酪(酸奶)拌着 吃,有时候还会加入糖浆调味。唐代的 皇帝甚至把樱桃当作一种国家荣誉,专 门赏赐给进士及第的书生,有时候也会 赏给知名的文人墨客。也正是因为此, 《全唐诗》中提到“樱桃”94 次。
中华节气菜 | Solar Term Dishes
中
,
SOLAE TERM DISHES
宋朝诗人翁卷说 :“ 绿 遍 山 原 白满 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小满这一天, 你若在烟雨江南,那么要早早地叫醒太 阳公公,让它用蒙蒙的细雨洗洗脸,伴 着杜鹃的声声啼叫爬上山坡,光芒轻抚 绿色的原野、白色的湖面。小满之日, 万物至此,小得盈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节气,此时夏熟 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 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小满三候 一候苦菜秀,苦菜已经枝叶繁茂; 二候靡草死,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 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三候小暑 至,此时已经是百谷成熟之期。 小满三果 “小满枇杷半坡黄”,此时走进翠 绿的枇杷林,一颗颗珠圆玉润的枇杷挂 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就像一盏盏金 色的小灯笼,夹杂在青枝绿叶间。枇杷
《乡村四月》古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乡村四月》古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乡村四月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山原,平地,河流。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
山野——山陵和原野。
蚕桑--种桑养蚕。
了——结束。
如——好像。
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
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
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中心思想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之描写夏天的优秀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
规声里雨如烟
出自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
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
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体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
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
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
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
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
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
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
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
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
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
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