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80
创建以经济为纽带的产学合作长效机制 推进汽修、园林专业成体系改革的实践
孙惠敏、散晓燕、沈云慈、徐绒娣、刘孝通
宁波大红鹰学院、宁波市公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真知景观技术培训有限公司
工学
省级二等奖(120项)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科类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和整体性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
来建良、周纯江、陈长生、屠立、胡家秀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工学
推荐国家
59
数控技术专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教改实践与资源辐射
杜红文、徐晓风、高永祥、范建蓓、郁君平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工学
60
创新银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郭福春、董瑞丽、王华、陈春祥、姜进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浙商银行
浙江大学
其他
推荐国家
5
自主创新型、开放共享式本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陆国栋、孙 健、张宏建、王家平、赵川平、姒健敏、楼程富
浙江大学
其他
推荐国家
6
为区域协调发展培养高层次政府管理人才--浙江大学西部MPA教育项目
张 曦、陈子辰、严建华、姚先国、徐 林、包迪鸿、钱雪亚、郁建兴、蒋庆荣
浙江大学
管理学
推荐国家
苏志刚、任君庆、齐小萍、毛才盛、史习明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
推荐国家
64
高职院校校企融合的管理平台构建与实践
杜世禄、胡 野、黄宏伟、徐澍敏、刘鲁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
推荐国家
65
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研究和实践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导论 (2)

17
北邮--历史沿革
北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是以天津大学电讯系、 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 讯专业为基础组建的,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原邮电部。
1959年和1960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邮电科技大学先后并入 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
• 2000年3月23日,贝尔实验室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新的 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由李大 维博士出任研究院院长。该机构先后与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建立了 6 个联合 实验室。
13
贝尔实验室
下一步发展目标 • 下一代光网络和数据网络 • 新一代通信软件 • 纳米技术 • 网络技术节能模式,网络能效
北邮—辉煌成就
2006年 宽带无线移动TDD-OFDM-MIMO技术
•概述:目前中国第1个实现峰值速率高达100 Mbit/s传输速率的宽带 TDD技术;第1个采用宽带TDD-OFDM-MIMO技术的E3G技术;同时, 基于该技术的硬件演示平台是国内首次研制完成的宽带TDDOFDM-MIMO技术演示平台。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现代密码学基础理论研究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 彩色图像编码设备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 电信管理网基础软件测试系统 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 1999年 2.5G全光通信系统 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 1999年 VPN业务管理的研究 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
27
14
贝尔实验室
成功之道
•自主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 •团队精神 •宽松的研究环境 •技术商业化
2010年中国大学排名前100.doc

2010年中国大学排名前100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校排名1 江南大学 A+ 7 华南农业大学 A 13 浙江工商大学 A2 南昌大学 A+ 8 沈阳农业大学 A 14 东北农业大学 A3 中国农业大学 A+ 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15 中国海洋大学 A4 南京农业大学 A+ 10 天津科技大学 A 16 江苏大学 A5 华南理工大学 A 11 浙江大学 A6 华中农业大学 A 12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 等 ( 25 个 ) :吉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宁波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夏大学、山西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扬州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B 等 ( 2个 ) :山东轻工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集美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新疆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C 等 ( 17 个 ):名单略1、中国农业大学【专业特色】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采用两段式培养方案。
基础阶段,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计划;进入专业阶段后,划分为果蔬及饮料加工工艺、畜水产品加工工艺、粮油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
【毕业生去向】主要为食品制造加工企业、以动植物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制造加工企业及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海关、商检、商务公司、质量监督、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
成绩优秀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部分可硕博连读或出国深造。
副本2010年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

山西师范大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中医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第1页
共3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长治医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 运城学院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 探索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课程的项目教学法
2010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5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成果完成单位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成果名称 《资本论》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 梅建军、王琦 杜创国、王臻荣、曹永胜、曹宇峰 公共管理学科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马小娟 《教育研究方法》教材改革研究 侯怀银、徐冰鸥、梁晓燕、杨晓敏 计算机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 王文剑、梁吉业、李德玉、郑文萍 新与实践 、吕国英 刘桂荣、李顺勇、杨威、杨爱民、 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与实践 赵爱民、李福义 杨胜强、宋燕、张琤、张瑞、常晓 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实践 明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 刘兵、段荣娟、房锦霞、李慧艳、 研究与实践 颜斌、张芳、王悦 面向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控制理 李国勇、谢刚、杜永贵、谢克明、 论系列课程建设 吕青、阎高伟、杨丽娟、魏 峰 电类专业智能电子产品研发式教学平台的 田建艳、夏路易、牛昱光、李晓林 构建及教改实践 、马春燕 产学研合作教育之“三立模式”培养应用 杨有振、王书华、卫博、杨秀昌 型创新金融人才的成功实践 李蕊爱、何存花、续慧泓、李洁、 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姚晓民、李高奎 姚宪弟、任俊琳、任中秀、陈凯、 加强法科学生基本功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周山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 张井岗、陈志梅、赵志诚、李虹、 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孙志毅、卓东风、邵雪卷 徐格宁、陆凤仪、崔小朝、李临生 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大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魏计林 电子信息学科基础系列教材立体化建设 王明泉、桂志国、王浩全、郝利华 (教材) 、毕满清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 张志杰、孟立凡、刘晓东、王文廉 实践 、郝晓剑、靳鸿、王代华、王巍 普通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机制的探索与 潘晋孝、李仰军、赵正杰、沈沛汝 实践 、叶云 农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考试改革与实 何云峰、李长萍、赵志红、王秀丽 践 、王琳娟 贺培凤、王秀平、孔瑞珍、袁永旭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李雪琴 王斌全、金瑞华、马玉萍、康凤英 《护理实训指南》教材 、郎雪南 闫桂琴、武海顺、安建梅、朱晓民 高师《中学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改革与实 、武永明、崔克忍、孙枝莲、秦杰 践研究 、张杏梅、王承吉、刘国胜、梁永 平 卫建国、张海珠、孔德华、贾旭霞 “顶岗支教实习”培训与管理的改革实践 、周芬芬、王卫丽、陈花 构建中医药院校“评教、评学、评管”内 李晶、孟立强、高岚、田松、李红 部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晓、姜慧敏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微格教学研究与 李鹏鸽、李好样、高惠仙、陈宇涛 实践 、郭晖 傅书华、阎秋霞、白杰、徐慧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教材) 许孟陶
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市级二等奖名单

72 73 74
75
76
魏素艳 肖淑芳 北京理工大学 骆 旬 石 冰 田 运 翟杰全 高 大学生思维训练 宝惠 杨式毅 林 北京理工大学 宏 焦永和 张春林 机械设计基础课群内容体系的 张同庄 万小利 北京理工大学 改革与实践 丁洪生 黄风雷 焦清介 加强学科群建设,提高研究生 徐更光 祁载康 北京理工大学 培养质量 马宝华 以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能 周立伟 魏光辉 力为宗旨,设立博士生综合素 北京理工大学 赵达尊 薛 唯 质学位课 孙逢春 王文清 搞好学科建设,创建良好的人 左正兴 郑慕侨 北京理工大学 才培养环境 孙业保 李庆常 陈 杰 刘 自动化名牌专业的规划与实施 北京理工大学 川 李振键 方 萍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 李和章 王嘉才 北京理工大学 控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李 灵 徐承俊 蔡 研究、探索、实践,创出一条 匡镜明 曲 虹 黄 为军工企业培养高质量的工程 风雷 李 镇 冯淑 北京理工大学 型高层次人才的新路 华 高等学校教学运行工作及管理 杨式毅 辛占礼 北京理工大学 规程 李 灵 俞 宙 李 朱荣华 肖 奕 范 北京科大学、华中 课程改革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玉妹 徐 尔 李元 科技大学 杰 产学研结合、跨学科培养工程 李仲学 吴春京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探索与 朱超甫 薛庆国 北京科技大学 实践 刘国权 工科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 吴 平 罗 胜 赵 北京科技大学 践 雪丹 尹 红 潘礼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 李成岳 黄大铿 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 姚 飞 张志群 张 北京化工大学 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泽廷 张美麟 张有忱 机械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 张莉彦 曹志清 北京化工大学 践 李惠芳 朱群雄 董 玲 赵 计算机基础课群教学改革与实 子江 颜可庆 周 北京化工大学 践 晓莉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奖评选奖励实施办法-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奖评选奖励实施办法(修订)校教发[2006]33号为奖励我校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育部有关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工作奖励条例》,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奖项设置教学成果奖分设一、二等奖,每两年组织评选一次。
二、成果奖励范围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教学成果主要包括: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教书育人,改进教育模式,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2、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教材、实验实习基地、教风学风建设和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评估、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3、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果。
教学成果应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检验。
奖励的重点是在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学成果。
三、评选条件教学成果奖授予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申报教学成果奖的个人或集体的主要成员须具备以下条件:1、学校正式在编人员。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
3、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
直接承担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含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辅助工作),一般要有连续三年以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经历。
解读2010、201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第一 , 完善制度 , 为奖励评 审的公 推 荐单位 、 奖励管 理部 门三个层 面 , 奖 成 果 集 中反 映了首 都 科 技 创 新 的水平 申
平 公正 提 供 制 度 保 障 。 全 面 贯 彻 落 实 报 、 在 推荐 、 受理 、 审结果 四个 阶段 分 与特点 , 映了北京 市当前科技 工作 的 初 反
专家等影 响评审公正性 的不良现 象 , 最 运 行 。
“ 平、 正、 开” 公 公 公 是科 技奖 励评 大限度地减 少评 审过程的人 为干扰 , 保
审工作的基本原 则。为公平 公正地做 好 障了项 目完成 人在同一起跑线 上竞争, 奖励工作, 提高科技 奖励管理 工作 的质 彰显了公 平 、 公正 。这些措 施得 到 了评
信誉 管理 系统 ” 对 专家在评 审工作 中 , 审, 为重大科技创 新奖设 立以来首个 成
第二 , 专家随机 遴选 。 为公平 公正 的工作 态度、 公平 公正进 行记 录 , 化 获奖的项 目。 强
提 供 技 术保 障 。 审 专家 的遴 选 是做 了对 专 家 的监督 管 理 。将科 技 奖励 评 评
《 京市科学 技术奖励 办法》及其 《 北 实 别 向社 会 进 行 公示 。充 分接 受社 会 监 重点和特点, 充分体 现 出北京市科技 奖
施 细则 》的基础上 , 对奖励工作流程 进 督 , 把监督工作贯 穿在科 技 奖励工作全 励政策在服务 国家战略、 支撑首都经济
行 了全 面梳 理 , 制定了 《 京市 科 学技 过 程 中 ; 北 同时 利用 北 京 市科 技 奖 励 数 社会发展 中的激励和导 向作用。 术 奖励工作规 范》, 奖励评 审工作 各 据 库 对推 荐 项 目及 支撑 材 料进 行 “ 使 查 步 有流程 , 作 有规 则 , 理有依 据 , 操 管 重 ”, 防止重 复报 奖 、 重复使 用报 奖 材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推荐国家
61
高职财会类专业"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潘上永、孔德兰、李华、施金影、章七根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兴业银行杭州分行、浙江正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教育学
62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项目课程整体改革与实践
王琦、方华、何惠珍、陶再平、谢峰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教育学
63
“三方联动、三位合一”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
管理学
推荐国家
10
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与环境复合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岑可法、高 翔、胡亚才、俞自涛、陈 炯、金 滔、倪明江、骆仲泱、冯晓露、邱坤瓒、陈惠玲
浙江大学
工学
推荐国家
11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
陈德人、李 琪、吕廷杰、陈 进、王 东、刘 渊、胡 桃、华 迎、魏修建、冯 雁
附件: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省级一等奖(80项)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科类
备注
1
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与实践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应义斌、王剑平、何 勇、邬小撑、郭亚芳
浙江大学
工学
推荐国家
2
工程型、国际化的计算机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汪建云、潘芝梅、佘德松、陈茂铨、李升阳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农学
推荐国家
78
根植行业 深化合作 促进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林秀杰、付萍、高福友、王淑萍、孙宏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法学
推荐国家
7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公司运营与管理》(教材)
赵保国、彭继红
26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点建设质量保障
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王长峰、郑永彪、李中华、王化兰、陈俊彬、程远先、李搏
27
人文
学院
《抒情与现实的颜色:英语电影批评》(教材)
徐静
28
马研
中心
社区基地专题式实践教学模式与改革
杨瑞萍
29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010年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一等奖
序号
单位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王文博、桑林、齐兆群、杨鸿文、蔺志青、纪红、陈雪
2
数字内容技术实验平台
杨洁、张彬、张琳、魏芳、刘芳、李蕾、张茹
3
电子工程学院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电工电子类课程
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俎云霄、王卫东、张健明、刘丽华、任维政、李巍海、张晓莹
4
计算机学院
《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教材)
马华东
5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的
研究与实践
邝坚、戴志涛、卞佳丽、刘健培、杨秦、靳秀国、张杰
6
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杨义先、钮心忻、罗守山、郭玉翠、王枞、李丽香、罗群
7
软件
学院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工程化实用型通信软件人才
张笑燕、宋茂强、王安生、程保中、吴国仕、任伟、刁婷践
单文锐、孙洪祥、丁金扣、艾文宝、闵祥伟、贺祖国、刘吉佑
9
构建数字化的物理实验创新平台,
提升学生整体创新素质
蒋达娅、肖井华、杨胡江、李海红、朱洪波、代琼琳、王鑫
10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丁金扣、单文锐、艾文宝、莫骄、张文博、陈秀卿、帅天平
11
人文
学院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发展研究
发挥团队优势,
提高信息安全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钮心忻、杨义先、罗群、周亚建、谷利泽、郑康锋、王枞
19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
牛少彰、修佳鹏、吴旭、郭岗、
王枞、杜晓峰、宋美娜
20
《计算导论与程序设计》课程建设
张雷、周春燕、张艳梅、石川、
袁燕妮、黄海
21
自动化学院
以数字化表达与设计为主线的工程图学
方明东、许叶萍、王欢、陈凤姑、李钢、班志刚、陈伟
30
网络教育学院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创新实践与研究
勾学荣、刘洪沛、李青、王楠、
李建伟、董跃武、李江涛
31
成人教育电类专业基础系列课程改革
研究与实践
高立、上官右黎、姬艳丽、孙燕莲、刘洪沛、李青、毛京丽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
2010年10月27日
卢志鸿、范姣莲、王海波、李平、郑春萍、连晶晶、韩凌
12
《应用文写作》(教材)
黄传武、曾爱波、王秋生、李保红
13
网络教育学院
面向邮政行业的远程与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研究
张英海、曾志民、刘莹、陈红霞、赵双占、许莉、杨彦春
14
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的研究与实践
文福安、孙燕莲、范春梅、李建伟、廖德生、李江涛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王飞、侯文君、徐晓慧、王晨升、宋荆州、吕美玉
22
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于丽、肖井华、王永钢、俞重远、田贵花、张茹、焦荣珍
23
《大学物理》课程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
的研究
王永钢、于丽、俞重远、张茹、
焦荣珍、赵玉芳、刘尖斌
24
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案例评析》(教材)
15
教务处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管理与实施机制研究与实践
郭莉、温向明、周慧玲、韩玉芬、任维政、房鸣、王菡
二等奖
序号
单位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16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电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刘宝玲、任维政、孙文生、刘培植、邓钢、王莹、张晓莹
17
《高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罗涛
18
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