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2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课标解读1.引导学生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中新网3月7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2年2月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中国1 517.3万人次受灾,7人死亡(含失踪),0.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217.1千公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0.3万间,一般损坏房屋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5.5亿元。

据悉,2月份中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为主,低温冷冻、雪灾、地震、风雹、沙尘暴、滑坡、山体崩塌和森林火灾也均有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明显偏轻。

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且频繁发生,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错误!⇒错误!⇒错误!⇓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明确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地域分布及主要自然灾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害种类。

2.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重难点)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

2.灾害类型多样: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教案

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全册教案目录《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λ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λ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λ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λ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λ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λ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λ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三、自然灾害与环境λ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λ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四、防灾与减灾λ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λ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λ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λ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本讲重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本讲难点: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最新高中选修5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选修5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课时安排:4课时教目标: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λ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λ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λ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λ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λ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λ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λ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三、自然灾害与环境λ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λ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四、防灾与减灾λ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λ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λ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λ4、人类利用高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本讲重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本讲难点: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破坏的差异: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

高二地理选修5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高二地理选修5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高二地理选修5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教学方法1.通过实例,归纳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2.采用播放录像、收集报刊资源等,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具准备资料卡片、投影仪(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

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个标题。

[讲授新课]一、自然灾害(板书)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转承]那么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哪些条件呢?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学生活动]:回答[点拨]:自然灾害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提问]那么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的自然异变发生在哪些地方呢?[学生活动]:讨论回答[点拨]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人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word教案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课标要求:一、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彼此作用的内涵;二、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熟悉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论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别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别。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育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育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术:一、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彼此作用的内涵;二、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熟悉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论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别形成机制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别。

(二)进程与方式: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法。

2.运用小组合作探讨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育学生科学的自然灾害观念。

四、教学重点:1.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难点:1.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2.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别。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仍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21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

自然灾害此刻每一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庞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能不沉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一、自然灾害一、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样转变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高二地理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新部编本中图版选修5

高二地理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新部编本中图版选修5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高二地理选修 5 第一节自然灾祸及其影响●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自然灾祸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经过事例理解人地互相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 (如照片 )展现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祸的影响。

3.初步论述自然灾祸危害程度的地区差别形成体制。

●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理解自然灾祸的内涵2.理解自然灾祸的危害及其程度●教课方法1.经过实例,概括自然灾祸发生的条件2.采纳播放录像、采集报刊资源等,认识自然灾祸的影响●教具准备资料卡片、投影仪(片 )。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不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飓风“卡特里娜”,仍是带来空前灾害的巴基斯坦地震;全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 年都不会忘掉“自然灾祸”这个名词。

自然灾祸此刻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浪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祸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出这一数字。

自然灾祸正以它巨大的损坏性和震惊性,让人类不得不沉思自然灾祸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祸?自然灾祸的发生与那些要素相关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个标题。

[讲解新课]一、自然灾祸(板书)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祸: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样变化或异样。

自然灾祸是指因为自然异样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损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祸是自然异变与人类互相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自己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建的各样物质财产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祸。

[ 转承 ]那么自然灾祸的发生有哪些条件呢?2、自然灾祸的发生的条件[学生活动 ] :回答[点拨] :自然灾祸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遇到伤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蒙受灾祸的客体。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第三十一页,共34页。
课堂练习:
4.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是( )
D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pínghéng)
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第三十二页,共34页。
课堂练习:
第十三页,共34页。
(3)据史料记载(jìzǎi),晋咸和三 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 苗稼荡然。
第十四页,共34页。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 发生爆炸,当场(dāngchǎng)炸死31人,大量强辐 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 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 的放射病。
受灾体——是灾害的承受(chéngshòu)体,包括 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灾情——是指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
情况。
第十九页,共34页。
【学法(xué fǎ)指导】
灾情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和受
灾(shòu zāi)体的易损性。异变频率、 能量大小,受灾(shòu zāi)体的易损性 等。
4·自然灾害的危害(wēihài)程度存在地域差
【合作探究】 根据上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 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灾害 危害(wēihài)程度如何?
第二十八页,共34页。
【课堂(kètáng)小结】
自 然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new)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new)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
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
●教学方法
1.通过实例,归纳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
2.采用播放录像、收集报刊资源等,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具准备
资料卡片、投影仪(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
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自然灾害现在每年
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
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
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
个标题。
[讲授新课]
一、自然灾害(板书)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
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
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转承]那么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哪些条件呢?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学生活动]:回答
[点拨]:自然灾害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提问]那么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的自然异变发生在哪些地方呢?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点拨]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当自然界发生
异常变化,无论其程度大小,只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造成损失就形成自然灾害。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
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点拨]所以说,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
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思考]读课本P2~P3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
[点拨]:(本题判别的标准有两条:其一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其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或社会失稳。因此:
(1)案例1,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案例2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案例3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
(4)案例4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过渡]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之一。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提问]请大家看课本第二个大标题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谈谈灾害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影
响?
[学生活动]:看课本后,讨论并回答
[点拨]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
与环境破坏等。
(一) 人员伤亡
(投影资料)

同学们,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自然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是相当惨重的,同时在灾害中还会由于断水、
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
[点拨]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
不同,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
投影:图1.1
地震中受伤的儿童 被地震惊吓后哭泣的儿童
[点拨]照片不仅反映了人员受伤的情况,同时又说明儿童是易受灾群体。在承灾人群中脆弱的不仅有
儿童,还有妇女、老人、残障人等,都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而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
群体。
(二)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
直接经济损失。
(投影资料)
结合课本P4图理解:说明了不同自然灾害有其一定的受灾体,造成的财产损失内容不同,灾情不同。
[点拨]除了直接的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造成一些间接影响(例如对社会功能的破坏)。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属性 被破坏后情况
矿产资源等 非可再生 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水资源 可再生 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
大气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程非常缓慢 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一个物种灭绝后,
就永远消失而不会再生
土地资源 可再生 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壤破坏、草地
退化等环境问题。
投影: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图片 (让学生体会灾害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设问]同一种自然灾害,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不同。
[承转]对。同一震级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可能毫发未伤,但对其他国家来讲可能伤亡惨重。那么自
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为什么存在地域差异呢?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投影)课本P6页图1.8,
[提问]:根据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灾、抗灾能
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学生活动]:讨论
[点拨]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
灾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
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所
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那些经济发
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
能力,危害程度高。
[引申]: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人类怎样才能减少灾害损失?
[学生回答]: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
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
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并认识到:自
然灾害的危害因一个地区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而异。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积极应对,并积极采取各种措
施减少其灾害损失。
板书设计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条件: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员伤亡
(二)财产损失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