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湖南民风民俗)【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版)第十二章 中国民族民俗 第五节 南方部分少数民族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版)第十二章  中国民族民俗 第五节 南方部分少数民族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主讲:雷艳
第十二章 中国民族民俗
第五节 南方部分少数民族
考试说明
时间 2016 2017 2018 2019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2
3
1
分值
一、土家族 二、壮族 三、黎族
1.民族介绍
一、土家族
➢ 土家族人自称“毕慈卡”,意 为本地人。
➢ 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 为“土人”“土民”等,
➢ 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3.宗教信仰
一、土家族
➢ 土家人尊奉祖先,崇拜鬼神,相信兆 头。
➢ 最为敬奉的是土王神,“祭土王” 是土家族村寨每年最隆重的集体 祭祀。
4.文化艺术
一、土家族
➢ 土家族文化遗存中被列入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有摆手舞、织锦 技艺等。
➢ 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 ➢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
咂 酒
8.节日
一、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赶年”、 “六月六”等。
9.民族禁忌
一、土家族
➢ 禁食狗肉; ➢ 忌随意移动火坑中的三脚架,忌用
脚踩灶或坐在灶上以及将衣裤、 鞋袜和其他脏物放在灶上; ➢ 客人不能与少妇坐在一起,但可以 与姑娘坐在一条长凳子上; ➢ 忌在家里吹口哨和随意敲打鼓。
历年真题
4.文化艺术
二、壮族
18 ➢ “歌圩”是壮族人民对歌、赛歌的盛 大集会,相传与歌仙刘三姐有关。
➢ 壮族的文化遗产中被列入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有刘三姐歌谣、
19
壮族织锦技艺、壮族歌圩、铜鼓习俗
等。
4.文化艺术
二、壮族
➢ 壮族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一般 两三年后才住夫家。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湖南旅游业发展概况【考试目的】主要考查考生对湖南旅游基础知识,如湖南的旅游业发展、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历史名人、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烹饪文化、各地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综合、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一、湖南发展旅游的资源基础了解和掌握资源概况、资源类型、湖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湖南发展旅游业历史与现状了解和掌握湖南旅游业发展历程、湖南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市场的构成。

【要点详解】一、湖南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基础1.旅游资源概况(了解和掌握)(1)世界级旅游资源①世界自然遗产a.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门山等三大景区组成。

b.中国丹霞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包括江西鹰潭龙虎山风景区、广东丹霞山风景区、贵州赤水风景区、福建泰宁风景区、浙江江郎山风景区和湖南崀山风景区。

②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三处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

③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面积约398平方千米。

(2)国家级旅游资源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湖南省共有2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别是衡山风景名胜区、武陵源-天门山风景名胜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韶山风景名胜区、岳麓风景名胜区、崀山风景名胜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德夯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名胜区、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风景名胜区、凤凰风景名胜区、沩山风景名胜区、炎帝陵风景名胜区、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九嶷山-舜帝陵风景名胜区、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版)第4章 华中地区各省 第三节 湖南省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版)第4章 华中地区各省 第三节 湖南省

地理
气候
气候类型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湖南省 一 基本概况
地理
气候
气候类型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 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湖南省 一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地理
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水运
公路
铁路
航空
交通
➢ 省内有长沙黄花机场、张家界荷 花机场等机场。
资源
湖南省 一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湖南矿产丰富,矿种齐全, 是驰名中外的“有色金属之 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
矿产 资源
生物 资源
植物 资源
交通 资源
湖南省 一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湖南省
地理
一 基本概况
气候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位置 简称 地貌
➢ 湖南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 湖南三面环山,形成从东南西 三面向东北倾斜
开口的不对称马蹄状,境内最低点是临湘市的 黄盖湖,海拔24米;最高点是株洲市炎陵县的 酃峰,海拔2212.5米。
湖南省 一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湖南昆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湖南皮影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长沙、岳阳、风凰
19
衡山风景名胜区、武陵源(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岳阳楼一 洞庭湖风景名胜区、韶山风景名胜区、岳麓风景名胜区等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民俗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民俗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民俗1.什么是民族?狭义概念:指人们在一事实上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如汉族。

广义概念: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中国境内56 个民族的总称。

3、民俗的范围;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

4.导游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应持的正确态度:应持尊重其“保护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5.中国民族的人口结构及少数民族的含义:根据1990 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汇总资料,截至1990 年7 月1 日零时,我国大陆人口为113368 万余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 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

因为他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小,所以称为少数民族。

人数最多,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珞巴族。

6.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特点: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住在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但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有一定数量原汉族居民,从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分布地区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这种居住格局决定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领带的密切关系。

7.中国民族的语言:除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 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

8.汉族的族源: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是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

湖南导游基础知识第4章湖南民风民俗

湖南导游基础知识第4章湖南民风民俗

[单选题]1.被人称为(江南博哥)“菩萨皇帝”的是()。

A.唐太宗B.梁武帝C.汉武帝D.康熙皇帝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南朝是一个佛教兴盛和信佛之风弥漫全国的时代。

梁武帝崇敬佛法,尊礼高僧,在鸡笼山创建同泰寺,并使寺的南门正对着宫城的北门,出入非常方便。

梁武帝本人曾四度舍身同泰寺做和尚,被人称为“菩萨皇帝”。

[单选题]2.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在()。

A.东吴B.东晋C.南朝D.明朝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改应天府为南京,这是古金陵称为“南京”的开始,也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ABC三项,东吴、东晋和南朝均定都于南京,统称六朝,但是这三个时期的政权均不属于统一政权,因此当时的南京也不能被称作全国的政治中心。

[单选题]3.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资治通鉴》B.《三国志》C.《四库全书》D.《永乐大典》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是由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单选题]4.被称赞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是()。

A.《梦溪笔谈》B.《徐霞客游记》C.《甘石星经》D.《水经注》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沈括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内容涉及很多领域,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和赞扬。

《梦溪笔谈》在世界科技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当代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称赞其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单选题]5.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研究的第一人是()。

A.裴秀B.郦道元C.徐霞客D.李四光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

他22岁起游历名山大川,历34年,足迹遍及17个省区,并将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死后被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湖南各地旅游资源)【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湖南各地旅游资源)【圣才出品】

第七章湖南各地旅游资源【考试目的】主要考查考生对湖南旅游基础知识,如湖南的旅游业发展、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历史名人、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烹饪文化、各地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综合、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一、长沙市旅游资源1.了解和掌握长沙市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民族人口分布以及长沙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熟悉主要景区景点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岳麓山、岳麓书院、爱晚亭、云麓宫、麓山寺、白鹤泉、黄兴墓、蔡锷墓、橘子洲、天心公园、清水塘、湖南第一师范、贾谊纪念馆、白沙古井、开福寺、船山学社、火宫殿、烈士公园、世界之窗、杨开慧烈士陵园、陶公庙、石燕湖生态旅游公园、雷锋纪念馆、曾国藩墓、黑麋峰、长沙铜官窑窑址、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谭嗣同墓、浏阳文庙、胡耀邦故居、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刘少奇纪念馆、灰汤温泉、密印寺。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1.了解和掌握湘潭市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民族人口分布以及湘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主要景区景点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铜像、滴水洞、韶峰景区、齐白石纪念馆、彭德怀同志故居、云门寺、昭山。

三、株洲市旅游资源1.了解和掌握株洲市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民族人口分布以及株洲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熟悉主要景区景点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炎帝陵、渌江书院、茶陵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大京风景名胜区、醴陵红官窑。

四、衡阳市旅游资源1.了解和掌握衡阳市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民族人口分布以及衡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熟悉主要景区景点南岳衡山、南岳大庙、祝圣寺、麻姑仙境、忠烈祠、藏经殿、禹王殿、江口鸟洲、蔡侯祠、回雁峰、石鼓书院、湘西草堂、南台寺。

五、邵阳市旅游资源1.了解和掌握邵阳市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民族人口分布以及邵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熟悉主要景区景点魏源故居、蔡锷故居、崀山、黄桑风景区、白水洞风景区、南山牧场、武冈云山、虎形山—花瑶景区。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版)第3章 第四节 华中地区各省民族民俗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版)第3章 第四节 华中地区各省民族民俗

赶秋节 打背节 跳香节
三、湖南省
1 民族与宗教
2 民俗风情
➢ 打背节流行于富宁县的部分 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
到十五间举行,是苗族男女
青年的节日。
➢ 节日中,男追女逐,欢蹦乱 跳。
➢ 打累了,相互倾吐蜜语衷情, 情投意合后,再告诉父母,
择吉日成亲。
赶秋节 打背节 跳香节
三、湖南省
1 民族与宗教
朝武当习俗
二、湖北省
1 民族与宗教
2
民俗风情
崇阳人的老 风习
➢ 湖北武当山有很多习俗,最著名的是朝武当习 俗,意思就是上山去拜祭山神,跟清明时候所 做的扫墓踏青差不多,可以在祭拜山神的时候 踏青游玩,也是一种别样的乐趣。
吃粽子和赛 龙舟
朝武当习俗
三、湖南省
1 民族与宗教
2 民俗风情
➢ 湖南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700多
观多; ➢ 有影响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和港
台湘籍人士较多。
民族 宗教
三、湖南省
1 民族与宗教
2 民俗风情
➢ 农历立秋日到来之前,四面八方的苗 民都去赶秋集会举行对歌、跳鼓、打 秋千及其他娱乐活动,纪念神农先祖 与秋公秋婆。后来,赶秋节插入英雄 美女的爱情传说,使赶秋节成为具有 祷念神农取谷种伟业和歌颂自由爱情 意义的群众性娱乐节俗活动。
2 民俗风情
➢ 这天是龙抬头节,也叫青 龙节,河南的乡村会炒黄 豆。相传除非金豆开花, 玉帝才能饶恕玉龙。
腊八节 祭灶
二月二炒黄豆
庙会
一、河南省
1 民族与宗教
2 民俗风情
➢ 河南有许多赶庙会的风俗,如农历 三月三,盘古山庙会,一般持续5天, 善男信女抬着整猪整羊等供品,一 路焚香燃表,吹吹打打到盘古寺祭 拜,之后会安排戏班唱戏等活动。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湖南地理环境)【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湖南地理环境)【圣才出品】

第二章湖南地理环境【考试目的】主要考查考生对湖南旅游基础知识,如湖南的旅游业发展、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历史名人、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烹饪文化、各地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综合、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一、湖南自然地理环境了解和掌握湖南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自然资源等知识。

二、湖南人文地理环境了解和掌握湖南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交通条件等知识。

【要点详解】一、湖南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与气候(了解和掌握)(1)名称由来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

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而简称“湘”。

(2)位置和面积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东邻江西省,西接贵州省和重庆市,南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连湖北省。

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2%。

(3)地形地貌湖南省在地势上处于我国的第二、三级阶梯上,全省以中、低山与丘陵为主。

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北部平原展布,地貌轮廓为向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

(4)气候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9℃,无霜期253~311天,降水量1200~1700毫米。

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2.河流与湖泊(了解和掌握)湖南省境内河流众多,长度在5千米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9万千米,其中流域面积在5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河11117条。

属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河流占96.7%。

湖南省内主要水面有“一湖四水”,即洞庭湖和湘江、资水、沅江、澧水。

“四水”由西南向北汇聚洞庭湖,经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1)“四水”①湘江湘江,被称为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广西灵川县海洋山,干流全长844千米,湖南省境内长670千米,境内流域面积达8.53万平方千米。

湘江流域耕地面积约占全省的一半,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变异性:民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经济方式的发展与变化,旧有的一些民俗会发
生变化,同时形成新的民俗。
5.民俗的分类和功能(掌握) (1)分类 ①物质生活民俗 a.生产民俗 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 b.工商业民俗 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c.生活民俗 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②精神生活 a.社会组织民俗 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 b.岁时节日民俗
2.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了解) (1)“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指在我国境内获得认定的以汉族为主体的 56 个民族的统称。 “中华”一词,与“中国”“华夏”相通,兼有族名、国名等多重含义。历史上曾专指 汉族,现在用以指称包括历史上居住于当时中国境内的一切民族。 “民族”一词是西方词汇,19 世纪末期经日本传入中国。 (2)中华民族的起源 华夏族,即汉族,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华”或“诸华”。《春秋左传正义》记 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先 人以“华夏”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后用来统称全体中原王朝境内的人。 (3)中华民族的发展 “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提出,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家的重要概念。
4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 c.人生礼俗 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 ③社会生活 a.游艺民俗 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 b.民俗观念 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2)功能 ①教化功能 社会生活先于个人而存在,个人不能选择他所希望的社会形式。人是文化的产物,民俗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人一出生,就受到民俗的教 化,如儿童从周围人群中习得自己的语言等。 ②规范功能 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社会规 范有多种形式,它们大略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法律、纪律、道德和民俗。其中,民俗是产生 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 ③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 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④调节功能 民俗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
①民族性: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②地方性:由于地理环境对民族的经济和生活影响,民族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③集团性:不同的社会阶层、阶级等形成的社会集团之间风俗习惯也可能不尽相同;
④约束性:某种习俗可能成为全体民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具有某种不成为法的约束力;
⑤承传性:每一种民俗都是历史遗传的结果,有一种自然的承传性;5 / 20圣才电 Nhomakorabea书
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二、汉族 1.民俗习惯(了解) (1)传统观念 ①尚农务本 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以上, 尚农风俗源远流长。 ②送礼 汉族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惠型社会关系,华人的社会关系通常是通过互相送礼来 进行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说法表示礼物的价值在于送礼者的善意和心意,而 非礼物本身的价值。 ③尊祖敬老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汉族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十分隆 重。与尊祖习俗相关,在封建宗法制的长期影响下,汉族喜聚族而居,因而自古多三世同堂, 及至五世同堂,因而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也根深蒂固。 (2)婚姻习俗 汉族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 之礼,因此婚娶之礼称为“昏礼”。汉族将婚礼看作是联系两个家族关系的手段,曾有六个 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现代婚姻习俗将其进行了简化。 (3)称呼习俗 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
圣才电子书

三、其他少数民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掌握湖南各主要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包括主要分布地区、语言、宗教信仰、地方性文化
艺术和工艺品、主要居住方式、服饰、地方性食品、地方性传统节日。
【要点详解】 一、民族民俗概况 1.民族(了解) 民族是指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 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
4.民俗(了解) (1)概念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 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2)作用 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加民族凝聚力。
3 / 20
圣才电子书

(3)特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考试内容】 一、湖南民族民俗概况 1.了解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阶段,掌握我国民族的数量、人口分布及 语言文字概况;
2.了解民俗的概念、作用及特征,掌握民俗的分类和功能。
二、汉族 1.了解汉族的主要民俗习惯;
2.掌握汉族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
3.熟悉节日的起源及其与节日有关的活动。
1 / 20
2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此后经过最初的强调满汉之争,到梁启超主张“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到孙中山的“五 族共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形成的强大凝聚力,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参照苏联的民 族理论的识别认定活动,最终使“中华民族”成为中国 56 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代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四章 湖南民风民俗
【考试目的】 主要考查考生对湖南旅游基础知识,如湖南的旅游业发展、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历史 名人、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烹饪文化、各地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 程度,以提高考生综合、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3.我国民族概况(掌握) (1)民族数量 我国官方承认的民族共有 56 个,其中除汉族以外的其他 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 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2)民族人口分布 截至 2018 年,我国总人口为 13.95 亿人。2017 年,我国总人口为 139008 万,汉族 人口为 120064.67 万,占 86.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8943.33 万,占 13.63%。 (3)民族语言文字 在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说一种语言的比较多,有的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语言。在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的情况下,民族内部的交流大都使用汉语或其他互相懂得的 语言。据我国语言工作者的多次语言调查统计,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 80 种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