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归脾合剂

合集下载

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

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

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罗大伦博士)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

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专门写了,他是明代太医院的院长,手段那是非常的高强。

那么,这个归脾丸是治疗什么的呢?我从一个例子开始讲起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有个家长找到我,要给她的儿子治疗肾病,这个小孩八九岁,当时我一看这个孩子,吓了一跳。

这个孩子的脸色,一看就是病色,整个呈现出一种枯萎的黄色,中医叫萎黄,那种土黄的颜色,这种颜色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一看到,都觉得有些害怕。

当时这个孩子是肾小球肾炎,尿检蛋白很高,在西医医院住院,用了激素以后,稍微控制了一些,但是改善不大,于是西医最后劝他出院,找中医调理吧。

其实当时我看到这个孩子的脸色,都不想给调理了,但是心中不忍,就说试试吧。

开始我怀疑他肝是否有问题,因为脸这么黄,孩子的母亲说:西医也这么怀疑,但是检查没有异常。

这个孩子的脉是洪大的,来势汹汹,我心里想,这么大的热啊!于是,开方凉血活血。

七副药,希望清热。

结果,七天后,没有任何效果。

这让我非常的痛苦,我觉得不能耽误人家了,当时差点说另请高明吧。

这时候,一位老中医提醒我:病了这么久了,应该不是实证啊。

这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再细诊脉,重按无力,再看脸色,分明的萎黄啊,这是脾血亏虚之极啊。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具有健脾益气、补血止血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等症状。

归脾
汤的配方十分重要,下面将介绍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包括,熟地黄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生姜3片。

这些药材搭配在一起,能够充分发挥归脾汤的药效,达到治疗脾胃虚弱的效果。

制作方法如下,首先,将熟地黄、白术、茯苓、甘草、当归、
川芎放入药盒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然后,将药材和浸泡
液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最后,加入生姜片,再煮沸5分钟即可。

归脾汤的服用方法,每日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每次服用
半剂量,温热服用。

归脾汤的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 月经期间及感冒发热时忌用;
3.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酒;
4.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归脾汤作为一种中药汤剂,在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等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但在服用时,一定要按照标准配方和服用方法进行,同时注意禁忌事项,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希望大家在使用归脾汤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归脾合剂的功效与作用

归脾合剂的功效与作用

归脾合剂的功效与作用
归脾合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配方,由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等多种中药组成。

它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健脾的功效。

1. 益气健脾:归脾合剂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健脾,可以提升脾胃的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促进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对于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差的人群,有助于增进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2. 镇肺止咳:归脾合剂中的黄芪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可帮助肺脏保持正常的气机运行,增强肺部的抵抗力,具有镇肺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慢性咳嗽、气虚咳嗽等症状。

3. 补中益气:归脾合剂中的党参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对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脾虚泄泻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4. 利水通淋:归脾合剂中的茯苓是常用的利水药材,具有清热利水、通淋的作用。

适用于水肿、尿频、淋沥等症状。

5. 促进免疫力:归脾合剂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总的来说,归脾合剂主要通过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吸收等多种作用,具有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增强免疫等功效。

但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用药。

归脾合剂活血的原理

归脾合剂活血的原理

归脾合剂活血的原理
归脾合剂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川芎、熟地黄、柴胡、参等多种药材组成。

其活血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补益脾气:归脾合剂中的参具有补益脾气的作用,能够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脾脏的气血生成能力和运输能力。

脾胃功能调理好,能够提高血液的营养供给,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活血化瘀。

2. 推动气血运行:川芎是归脾合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川芎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供血供氧,从而有助于血液的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进行。

3. 清热解毒:柴胡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材,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的流动性,促进淤血的消散。

柴胡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炎症引起的血液淤滞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补血养血:归脾合剂中的熟地黄含有多种对血液有益的成分,如三烯醇类、甾醇类、黄酮类等。

熟地黄能够促进造血功能,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生成,提高血液的含氧能力和流动性。

综上所述,归脾合剂活血的原理主要包括补益脾气、推动气血运行、清热解毒和补血养血。

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加血液供给,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
于消散血液淤滞,改善现有的血液循环障碍,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同时,归脾合剂还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血液淤滞。

这些作用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有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

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况都不同,使用归脾合剂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

另外,归脾合剂属于中药复方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予以证明。

中成药—归脾丸

中成药—归脾丸

归脾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也许大家听过它的名字,但却不知道它可以用来治疗什么疾病。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归脾丸的由来。

这个归脾丸,过去是用作汤剂的,叫归脾汤,是宋代著名医家严用和在《济生方》里记载的方子,但方中无当归、远志,后来到了明代,名医薛己补上了这二味药,构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方子。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方子的组成吧,首先,是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以上就是著名的补气的祖方四君子汤,然后,再加上黄芪,这样,就奠定了补脾补气的基础,在中医的方剂学里,归脾汤是作为补血的方子出现的,那么,为何补血的方子要用四君子汤打底呢?原来,古人认为,人之气血的来源,是脾胃,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脾胃受伤虚弱,则血液无法化生,所以会血虚。

因此,这个方子里面用四君子汤打底,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

然后,方子里面龙眼肉、当归来养血,在前面补气的基础上,来更有效地养血。

其中的龙眼肉,补脾养心,滋养气血。

而远志、酸枣仁两味药,可以养心安神,这是这个方子最令我佩服的地方,就是此种病症,多是由消耗心神,导致心神失养而来,如果不能宁心,不能保持心中的安静,则会心神不断耗散,一味滋养是不起作用的。

而方子里面的木香,是为了防止滋补而引起的滞腻而设,所以名医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评论此方:“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

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

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

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所以,古人用此方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劳心太过,消耗心神太多,导致心脾两虚的气血不足的时候,可以服用此方。

现在这个方子做成了中成药,主要有两种,一种叫人参归脾丸,一种叫归脾丸,其中人参归脾丸里面用的是人参,补气的作用比较强;而普通的归脾丸里面用党参代替人参,党参比较平和,没有人参力道那么大,不容易上火,所以如果觉得服用人参归脾丸上火的人,可以服用这个归脾丸。

归脾合剂治疗失眠症86例

归脾合剂治疗失眠症86例

(8):698.
[6]俞宁,卢
望.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卒中患者60例[J].
(收稿2009—08—10;修回2009—10.30)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59.
归脾合剂治疗失眠症86例
滑宏巨
王志红△李建龙
宁夏中医研究院神经内科(银川750000)


目的:观察归脾合剂,对照地西泮片按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失眠症病人162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6例,治疗组86例。分别采用口服地西泮片和归脾合荆治疗,同时, 给予行为治疗。采用医药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主题词
不寐/中医药疗法理气剂/治疗应用
@理气解郁宁神汤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69(2010)02—0166—02 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 病证,古代文献中称其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 瞑”。不寐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 难,或寐而易醒,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 不寐。现今,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益加剧,工作、 学习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发病率特别是都市人群
周,在此期间不合并使用其他镇静催眠药,同时给予行
(CCMD一3).失眠症.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症状,包括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适感,疲乏或 白天困倦等;②只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 观念;③严重标准:对睡眠数量和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 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④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 次,并至少已持续1个月[1]。 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躯体疾病以及各类严重精 神疾病病人;②正在有规律服用安眠药或抗精神病药 物的病人;③酒和成瘾性药物依赖所致的失眠;④妊娠 和哺乳期妇女失眠。 治疗方法 归脾合剂(江西民济药业有限公司生

归脾合剂

归脾合剂

归脾合剂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归脾合剂
【成份】
白术、大枣、当归、党参、茯苓、甘草、黄芪、龙眼肉、木香、生姜、酸枣仁、远志。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对本药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3.本品宜饭前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二周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应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尚不明确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53021229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归脾合剂的功能主治

归脾合剂的功能主治

归脾合剂的功能主治功能概述归脾合剂是一种中药,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具有调和脾胃功能。

它可以通过促进消化和吸收,调节脾脏功能来改善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

这篇文档将介绍归脾合剂的功能和主要治疗。

主治范围归脾合剂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几种疾病和症状:1.脾虚消化不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2.脾虚乏力:–疲劳感–精神不振–肌肉无力3.脾虚容易受伤:–容易受伤–创伤愈合缓慢–容易感染4.脾虚食欲不振:–食欲不振–味觉变化–偏食5.脾虚腹泻:–腹泻–大便稀烂–大便赤黄色使用方法归脾合剂一般以中药颗粒或汤剂的形式出售。

使用方法如下:1.中药颗粒:–每次服用3-5克,每天3次–可以用温水冲服或用开水冲泡后温服–最好饭前30分钟服用2.汤剂:–每次服用100毫升,每天3次–将药材加水煮开后煮10分钟,滤去渣滓,取汤剂温服–最好饭前30分钟服用请注意,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尤其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来说。

注意事项使用归脾合剂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不宜过量使用,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使用。

2.对于已知对其中某些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归脾合剂。

3.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红肿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长期使用归脾合剂可能产生一定的药物依赖性,不宜长期连续使用。

5.可能会发生一些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等,如果不适明显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咨询医生。

总结归脾合剂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调和脾胃功能的作用。

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乏力、易伤、食欲不振和腹泻等症状。

使用时要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敏和药物依赖的风险。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中药材:龙眼肉
性味: 甘,温。归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龙眼肉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 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药典中药材:龙眼肉
用法: 9~15g。
药典中药材:龙眼肉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木香详解>>>
木香
药典中药材:木香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秋、冬二 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 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状:
黑褐色胶状物。质稍柔软或稍硬而略带韧 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 皮部淡棕黄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至黄 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素花党参(西 党参):长10~35cm,直径0.5~2.5cm。 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根头下致密的环状 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断面裂隙较多, 皮部灰白色至
归脾合剂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归脾合剂配方详解>>>
归脾合剂 GuipiHeji
药典中成药:归脾合剂配方详解>>>
配方: 党参68g、炙黄芪68g、茯苓136g、炒酸枣 仁68g、当归136g、炒白术136g、炙甘草 34g、制远志136g、龙眼肉136g、木香34g、 大枣(去核)34g、生姜17g。
大枣
药典中药材:大枣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 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药典中药材:大枣
性状:
本品呈橢圆形或球形,长2~3.5cm,直径 1.5~2.5cm。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 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 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 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 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药典中药材:酸枣仁
用法: 10~15g。
药典中药材:酸枣仁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当归详解>>>
当归
药典中药材: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 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
药典中药材:木香
性味: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 经。
药典中药材:木香
功效: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 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 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药典中药材:木香
用法: 3~6g。
药典中药材:木香
存储: 置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大枣详解>>>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药典中药材:党参
用法: 9~30g。
药典中药材:党参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党参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详解>>>
炙黄芪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来源: 本品为黄芪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性状:
本品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直径0.8~ 3.5cm,厚0.1~0.4cm。外表皮淡棕黄色 或淡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 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 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 黑褐色或呈空洞。具蜜香气,味甜,略带 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药典中药材:白术
性味: 苦、甘,温。归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白术
功效: 徤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 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 自汗,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白术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白术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详解>>>
炙甘草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性状: 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 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 淡红色或淡棕色。
药典中药材:茯苓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 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味: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药典中药材:茯苓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 安,惊悸失眠。
药典中药材:党参
炮制: ,取出,筛去米,放凉。每100kg党参片, 用米20kg。本品形如党参片,表面深黄色, 偶有焦斑。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味: 甘,平。归脾、肺经。
药典中药材:党参
功效: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 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 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 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 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 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 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 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茯 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 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
药典中药材:茯苓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状:
淡棕色。川党参:长10~45cm,直径 0.5~2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明显 不规则的纵沟。质较软而结实,断面裂隙 较少,皮部黄白色。_。
药典中药材:党参
炮制:
党参片: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 干燥。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黄 色、黄棕色至灰棕色,有时可见根头部有 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和芽。切面皮部淡棕 黄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裂 隙或放射状纹理。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米炒党参:取党参片,照炒法(通则0213) 用米拌炒至表面深黄色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炮制: 取黄芪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不 粘手。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性味: 甘,温。归肺、脾经。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功效: 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用法: 9~30g。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茯苓详解>>>
药典中药材:酸枣仁
炮制:
酸枣仁:除去残留核壳。用时捣碎。炒酸 枣仁:取净酸枣仁,照清炒法(通则0213) 炒至鼓起,色微变深。用时捣碎。本品形 如酸枣仁。表面微鼓起,微具焦斑。略有 焦香气,味淡。
药典中药材:酸枣仁
性味: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药典中药材:酸枣仁
功效: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 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 渴。
来源: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夏、 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 晒至干爽不黏。
药典中药材:龙眼肉
性状:
本品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或呈囊状, 长约1.5cm,宽2~4cm,厚约0.1cm。棕黄 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表面皱缩不平, 内表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薄片者质柔润, 囊状者质稍硬。气微香,味甜。
药典中药材:大枣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破开或去核。
药典中药材:大枣
性味: 甘,温。归脾、胃、心经。
药典中药材:大枣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 力便溏,妇人脏躁。
药典中药材:大枣
用法: 6~15g。
药典中药材:生姜详解>>>
来源: 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 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 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 性。具焦香气,味甜。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炮制: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黄 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生姜
药典中药材:生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秋、冬二 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药典中药材:生姜
性状:
本品虽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 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 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 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 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茯苓
药典中药材:茯苓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 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 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 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 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 “茯苓块”和“茯苓片”。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白术详解>>>
白术
药典中药材:白术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下 部叶祜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 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药典中药材:白术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 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 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 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 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 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 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淸香,味甘、微 辛,嚼之略带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