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坯漏钢工艺培训
方坯连铸漏钢原因及控制措施

方坯连铸漏钢原因及控制措施随着铸造工艺的不断发展,连铸漏钢也越来越常见。
“漏钢”是指新铸件,尤其是连铸生产的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熔点介质损失,导致铸件质量严重损失的现象。
下面一起来介绍连铸漏钢原因及控制措施:一、连铸漏钢的原因1、擦模失效:擦模上不均匀的加热,擦模表面污染,接触夹头失效,都会导致擦模无法有效传热,从而出现漏钢现象。
2、溶解熔点低:金属的溶解能力不佳,无法对熔点介质起到有效的溶解,导致熔液中的金属析出或运动造成液强度减轻,漏出来。
3、连铸工艺失控:铸流过快,加熔温过高或低,注浆缺陷,铸件内部充满气体等操作失误,都会导致漏钢问题发生。
4、工艺板型失控:熔点介质密度不足或对外形尺寸不精确,以及外形板型尺寸分配不合理,都会导致漏钢。
二、连铸漏钢的控制措施1、精心选择工艺板型:要求板型尺寸分配合理,减轻内外形尺寸缺陷,保证熔点介质密度达到要求。
2、控制凝固温度:熔温要按要求降低,较低时保证金属密度,消除凝固时金属内部气体析出,提高液体凝固强度,从而避免漏钢。
3、控制连铸流条状:速度要求标准稳定,铸流周边无屑物,熔点介质体流均匀,防止凝固过程发生变形,防止熔点差异引起的漏钢。
4、做好擦模的质量检查:对于熔温比较低,可以把擦模上的温度控制在10℃以上,采用精度高的擦模,并定期更换夹头,保证擦模的有效性。
5、控制注浆:注浆量要求恒定,注浆温度要按规定进行维护,保持良好的注浆状态。
总之,要想有效抑制连铸漏钢发生,需要严格按照铸造工艺流程,控制铸流和熔温,擦模要按要求维护,并定期检测,保持传热媒介熔点一致,严格控制工艺板型尺寸,保证良好的注浆状态,体现对材料及加工质量的关注。
只有严格控制好上述各个环节,才能解决连铸漏钢问题,保证铸件质量更好的实现。
小方坯连铸机工艺培训课件 (2)

精心整理方坯连铸工艺培训课件一、方坯连铸工艺流程简图二、方坯连铸基本参数铸坯断面:150×150mm定尺长度:6~12m(实际最短生产过9.25的,拉速2.1m/min)55Q4.1钢包汇总台4.1钢包回转台功能支承钢包并将满包从受包位旋转到中间罐上方的浇4.2中间罐功能保证连浇;均匀分配钢流到结晶器;促使夹杂物上浮。
结构型式中间罐为梯形带盖式,主要技术参数中间罐最大容量20t钢水液面高度工作液面:800mm主要技术参数烘烤时间180min烘烤温度~1000℃4.5结晶器功能将钢水凝结成型,使浇入其中的钢水快速冷却。
在引锭头拉出结晶器铜管后,凝结的钢水坯壳能承受内部还未凝固的钢水静压力。
结构型式结晶器为套管式,主要由内壁镀铬的三维立体锥度铜管、精密加工成型的整体铜水套、钢结构外壳、上下法兰、卡板及密封件等部分组成。
铜管材质为磷脱氧铜。
主要技术参数铜管长度900mm托架等组成,喷淋管沿弧线纵向布置。
主要技术参数冷却段数3(含喷淋环)喷淋管长度~4.5m喷嘴型号3/8PZ17080QZ5*12PZ8065QZ5*28PZ8047QZ5*284.8导向段功能开浇时引导引锭杆进入结晶器并在浇铸时支承铸坯。
结构型式导向段位于喷淋集管组与拉矫机之间,主要由导向辊、支座、侧导辊、压辊及侧导板等组成。
功能开浇时引锭头堵住结晶器下口,把初步凝固的铸坯拉出结晶器,引入拉矫机。
结构型式主要由自适应型引锭头、刚性杆身、链条及联接件、传动系统、导向轮及安全装置所组成。
铸机开浇前,启动存放装置电动机使引锭杆下降至拉矫机内。
引锭结束后,引锭杆运行至存放位置。
主要技术参数引锭杆外弧半径R8m引锭杆长度(弧度)~87°送引锭杆速度1~4.0m/min4.11切前/输送/出坯辊道坯。
主要技术参数行程~20000mm(工作行程)轨距~13000mm轮距/轮径~2100mm/D300mm4.13翻转冷床功能翻转冷却铸坯,防止铸坯变形结构型式冷床为液压传动、步进翻转式。
小方坯连铸机工艺培训课件样本

方坯连铸工艺培训课件一、方坯连铸工艺流程简图二、方坯连铸基本参数铸坯断面: 150×150mm定尺长度: 6~12m( 实际最短生产过9.25的, 拉速2.1m/min) 主要生产钢种: 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
55Q ( 轻轨钢) Q195( 碳素结构钢, 建筑, 结构, 摩托车架)热轧带肋钢筋 HRB335/335E ( 二级) HRB400/400E ( 三级) HRB500/500E ( 四级) Q235 ( 普碳钢, 建筑、化工)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5 铸机设备生产能力1×120万t/a连铸机主要设备性能4.1 钢包汇总台4.1 钢包回转台功能支承钢包并将满包从受包位旋转到中间罐上方的浇铸位。
结构型式直臂式。
主要由回转臂、回转支承系统、回转台底座、基础框架、传动装置及钢包加盖装置等部分组成。
主要技术参数双臂最大承重 2×125t回转半径 4.9m回转速度 0~1.0r/min回转范围 360度事故回转180度4.2 中间罐功能保证连浇; 均匀分配钢流到结晶器; 促使夹杂物上浮。
结构型式中间罐为梯形带盖式,主要技术参数中间罐最大容量 20t钢水液面高度工作液面: 800mm溢流液面: 900mm4.3 中间罐车功能支承中间罐, 并运载中间罐在烘烤位和浇铸位之间移动。
结构型式半悬挂( 高低腿) 式。
主要由车架、走行机构、横移机构、摆槽、液压升降机构及驱动系统等主要技术参数最大承载重量 60t走行速度 0~20m/min横移行程±50mm升降行程 500mm4.4 中间罐烘烤(干燥)装置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功能加热( 预热) 中间罐, 降低第一包钢水的温降。
结构型式中间罐烘烤(干燥)装置由支座、风机、电液推杆、管件、阀门、烧嘴等组成。
主要技术参数烘烤时间 180 min烘烤温度~1000℃4.5 结晶器。
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与控制

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与控制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是指小方坯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角部纵向裂纹或者出现漏钢现象。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方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问题,会严重影响小方坯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和控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1. 钢水温度不稳定:小方坯在浇注时需要保持一定的钢水温度,如果钢水温度不稳定,就会导致小方坯角部温度不均匀,从而引发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2. 铸模温度不稳定:铸模的温度也是影响小方坯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铸模温度不稳定,就会影响小方坯的结晶过程,从而导致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3. 组织不均匀:小方坯的组织均匀性也会影响小方坯角部的质量,如果组织不均匀,就容易出现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4. 浇注速度过快:在小方坯的浇注过程中,如果浇注速度过快,就会导致小方坯内部结晶不均匀,从而引发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5. 垫料不合适:在小方坯的生产过程中,垫料的选择也是十分关键的,如果选择的垫料不合适,就会影响小方坯的结晶过程,从而引发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二、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的控制1. 控制钢水温度:在小方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钢水温度,保持钢水温度的稳定性,这样可以保证小方坯角部温度均匀,从而避免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2. 控制铸模温度:在小方坯生产过程中,铸模的温度也是需要控制的,要保证铸模温度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小方坯的结晶过程均匀,避免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3. 提高组织均匀性:小方坯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提高组织的均匀性,选用优质的钢水和垫料,避免组织不均匀导致的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4. 控制浇注速度:在小方坯的浇注过程中,需要控制浇注速度,避免浇注速度过快导致小方坯内部结晶不均匀,从而引发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5. 合理选择垫料:在小方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垫料,选用合适的垫料可以保证小方坯的结晶过程均匀,避免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与控制

维普资讯
3 方坯角部纵裂漏 钢原 因分析
3.1 结晶器铜 管倒锥 度 结 晶器 倒锥度 小 ,坯壳 和铜管 间特 别是 角部 气
缝形成 早 ,影 响结 晶器 的传 热 效果 。原 新结 晶器倒 锥 度平均每米在 O.6%~O.7%左右 ,加之使用过程结晶 器铜 管 磨损 较 重 ,局部 发 生 变形 ,甚 至倒 锥 度 消失 。 倒锥度 小 ,坯壳 凝 固收缩后 易 与结 晶 器间形 成 并保 持一定气缝 ,特别是角部 附近传热受阻 ,坯壳较薄 , 强度 最低 ,当钢水静 压力 和 热应力 之 合力超 过 临界 强度 时 ,在 结 晶器下 部形 成显 微裂 纹 ,出结 晶器 后 因 二冷 区急冷 ,裂纹 扩大造 成 漏钢 。分 析发 现新结 晶器 较 老结 晶器角部 纵 裂漏 钢几 率小 ,且 漏钢部 位 多在 两 弧面 (此 处磨损 最快 )。 3.2 结晶 器液面 波动
摘 要 :由于方坯角部纵 裂漏钢事故频繁 ,通过 分析漏钢 的特点 和机理 ,认为造成小 方坯角部纵裂 漏钢 的主要 原 因是 结晶
器倒锥度小 、结 晶器 液面波动及中间包过 热度大 、结 晶器冷却水质差。通过采用铯 137液面自动控制系统 ,将结 晶器倒锥度
增 大为每米 O.8%~O.9%,控制 中间包过热度不大 于 3O℃ ,改善冷却水质 ,保 证浸入式水 口对 中等措施 ,降低 了角部纵 裂漏
原来结 晶器液 面完全依靠操作工凭经验控制 ,
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纹及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纹及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及防止措
施
1.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纹的成因:
①角部罩覆不均匀或罩覆层太厚,使液体钢在连铸过程中受到热应力引起膨胀产生断裂;
②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③小方坯结构极差,钢水温度偏低,造成渣覆盖不均匀;
④小方坯温度过低,且温差大;
⑤冶炼操作不当,料柱受冷凝后,小方坯容易出现纵裂现象;
2.防止措施:
①加强实验室指导料柱的冶炼操作,使小方坯温度和温度分布均匀;
②合理控制罩覆层厚度,使其尽量均匀;
③及时缓和小方坯温度过快下降,尤其是角部;
④检验小方坯投料前后温度梯度,避免温度太大;
⑤增加添加剂,提高液体钢的流动性和结晶性;
⑥检查炉内温度分布是否均匀,及时调整炉内温度控制;
⑦加强铸坯结构的矫正,提高钢水温度及其均匀性,消除结晶缺陷。
小方坯连铸机正角部纵裂漏钢的分析与改进

总第238期2021年2月南方金属SOUTHERN METALSSum. 238February 2021文章编号:1009 -9700(2021)01 -0045 -04小方还连铸机正角部纵裂漏钢的分析与改进郭达(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山东莱芜271104)摘要:针对莱钢小方坯连铸机正角部纵裂漏钢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查找工艺、设备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结 晶器及足辊段工艺、操作等措施,铸坯冷却均匀性、冷却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解决了小方坯正角部纵裂漏钢。
关键词: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TF341.6 文献标志码:BTh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Breakout due to LongitudinalCracking at the Angles of BilletGUO Da(Shandong Iron and Steel Co. , Ltd. Laiwu Branch Steelmaking Plant, Jinan, 271104, P. R. China)A 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of leakage due to the longitudinal cracking of billetsin Laiwu Iron and Steel Co. , Lt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ocess and equipment were found out. By optimizing the process and operation of mold and foot roller section, the cooling uniformity and cooling effect of billet were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breakout was effectively solved.Key words:billet;angle;leakage;causes;measure〇刖目漏钢是连铸工序的重大生产事故,严重影响生 产的稳定顺行,给设备、人员操作带来了较大隐患。
连铸方坯漏钢原因分析以及预防措施

连铸方坯漏钢原因分析以及预防措施摘要:本文分析了新疆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连铸小方坯漏钢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解决连铸小方坯漏钢的基本思路以及解决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连铸小方坯漏钢分析措施1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内连铸工艺技术的进步,连铸漏钢事故得到了有效地抑制,但仍是一种不能完全避免的事故。
在连铸生产中,漏钢是危害性很大的事故。
它不仅产生废品、降低连铸机作业率和影响产量,而且损坏设备,极大地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制约着铸机拉速、全流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因此降低漏钢率是连铸工序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
连铸日趋高效化的今天,要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漏钢原因进行分析,寻找防范措施,促进连铸高效化。
2漏钢原因2012年伊钢连铸车间漏钢共计58次。
以纵裂漏钢和角裂漏钢为主要漏钢类型,其中纵裂漏钢占41%,角裂漏钢占36%。
由于发生漏钢事故主要表现在纵裂漏钢和角部纵裂漏钢。
因此下面主要分析这两种漏钢类型的特点和机理以及产生的原因。
2.1形成的原因铸坯的表面纵裂纹产生于结晶器[1.2],由于热流分布不均匀,造成坯壳厚度不均匀,在坯壳薄的地方产生应力集中,结晶器壁与坯壳表面间的摩擦力使坯壳承受较大的负荷,在牵引坯壳向下运动时产生纵向应力,这种应力与从结晶器窄面,到宽面中心线的距离呈直线增加,最大处在铸坯的中间,而钢水静压力随着坯壳往下移动呈直线增加,静压力使得坯壳向外鼓,表面裂纹得到进一步增大,当不能承受钢水静压力时出现纵裂漏钢。
在结晶器内,初生凝固坯壳由于角部为二维传热,凝固较其它部位快,气隙形成早,热阻增加,坯壳在结晶器中下部运行过程中生长慢,故坯壳较其它部位薄,在各种因素引起的拉应力作用下,便产生应力集中。
当坯壳薄弱处承受不住应力作用时,形成角部微小纵裂纹,出结晶器后失去支撑以及受二冷强冷影响,裂纹进一步扩大,出现漏钢。
2.2影响因素1结晶器的影响结晶器的锥度对纵裂纹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方坯漏钢工艺培训材料
一、粘结漏钢
在连铸过程中,钢水与结晶器壁接触,形成一个半径很小的弯月面区域。
弯月面具有一定界面张力。
随着结晶器的振动和浇铸不断进行,弯月面根部不断上移,形成具有一定表面质量的铸坯外壳。
一旦弯月面破损,弯月面便失去弹性薄膜的作用,出现粘结现象。
钢液形成弯月面粘结在结晶器壁上弯月面附近的小凝壳,在凝固过程中长大,而铸坯其余部分以拉速向下运行,粘结块不动且继续凝固,到出结晶器下口时,就会产生漏钢。
原因分析:
1)结晶器油的性能不佳,粘度大,润滑性不好;
2)异常情况下的高拉速或拉速变化过快,以及低温快拉;
3)结晶器液面波动过大,油膜被破坏中断拉漏。
这是产生粘结性漏钢的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1)使用结晶器专用润滑油,使油沿结晶器壁下渗,填充到坯壳与结晶器铜管之间,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
2)浇铸过程应保持液面相对稳定,减少拉速的变动次数和变动量,从而保持结晶器液面的稳定。
3)浇铸过程要有一定的过热度,中包过热度一般情况下控制在15~25℃,同时保证钢水有足够的Mn/Si比及合理的Mn/s比,以保证钢水具有良好的可浇性。
4)结晶器液面波动小于10mm,中包正常工作液面不小于600mm。
二、卷渣漏钢
结晶器浮渣、钢水夹杂物、钢包、中间包脱落的耐火材料等卷入坯壳,坯壳出结晶器后坯壳失去了支撑,在钢水静压力下导致的漏钢;漏钢部位一般都在结晶器出口,漏钢曲线一般表现为液位下降较慢,或小幅下降后,突然大幅下降
原因分析:
1、捞渣时将渣圈捞碎卷入坯壳,特别是液位上升过程中。
2、中间覆盖剂加入不正确,大包下渣过多,中间包液面过低导致卷渣漏钢。
3、钢包工作衬耐材、中间包工作层耐材脱落,水口掉块并卷入结晶器中。
预防措施:
1、捞渣时在液位下降接近低位时捞,在液位到达最低位前必须捞干净,
捞渣时要由浅至深捞,严防渣条挑松挑断而未挑出结晶器。
2、加强中包钢水覆盖,覆盖剂必须加足,再加碳化稻壳,中包排完渣后必须及时补充。
3、因耐火材料掉块下降过程中严禁涨拉速,中包吨位低的时候适当降低拉速。
三、开浇漏钢
开浇前结晶器使用周期较长,变形大,开浇时在设备启动过快或过慢时会产生开浇坯壳拉破漏钢;当铜管表面划痕、压痕、裂纹超过0.5mm 会产生开浇粘结漏钢;封引锭时密封不严,极易导致开浇漏钢;
原因分析:
1)浇钢工未掌握起步提速技巧,提速过早过快,坯壳厚度不够。
2)起步钢流量大,被迫加快提速,导致拉漏。
中包烘烤效果不良,被迫引流开浇,水口严重扩径,钢流失控,是此种事故的主要根源。
3)浇铸温度太高,特别是中包钢水温度超过1580℃,起步后易漏钢。
4)起步钢流偏。
钢流太贴近甚至直接冲到铜管壁上,将坯壳冲薄冲穿。
钢流偏有两种情况:引流起步,水口被烧坏;砌包时座砖安装流间距误差大预防措施:
1)按正常的开浇温度范围和钢流大小,重新核定冷料布放量和布放方式,杜绝了布料过多或过少,冷料跑边等问题。
2)对出钢流量小或温度低的钢水,必须用摆槽先放走部分钢水,直到流量和温度正常,才能浇进结晶器,以免钩头与冷料不粘结。
3)对钢水温度超过1570℃的钢水,开浇后必须摆动摆槽2~3次,接走部分钢水,延长出钢时间3~5s,以免漏钢或钩头熔化。
4)改进烧氧引流操作,减轻水口损坏程度。
要求厂家精确控制水口安装流间距。
四、裂纹漏钢
漏钢发生后铸坯一般都可以拉出扇形段,并且坯壳破裂面积较大。
产生漏钢的主要原因是坯壳由于热应力或机械应力作用下造成坯壳破裂严重。
原因分析:
结晶器中的坯壳中间部位是一维传热,气隙形成较晚,同时坯壳中心部位在整个结晶器长度内冷却强度始终较高,出结晶器时坯壳较厚(15mm~20mm),而弯月面以下结晶器角部是二维传热,冷却强度较强;角部和中心
直接的过度部位,既不是二维传热,也不会因为钢水的静压力作用而靠近结晶器壁,故冷却强度最弱,坯壳最薄,出结晶器后,在钢水的静压力和热应力作用下最容易形成裂纹,当裂纹较深时即会造成漏钢。
预防措施:
1)开浇前做好结晶器检查,发现结晶器铜管磨损严重的必须更换。
2)浇注过程液面波动频繁,幅度较大(±8~10mm),润滑油起不到较好的润滑和传热作用。
纵裂纹指数明显增加,因此方坯生产过程液面波动必须控制在±5mm,减少纵裂纹发生率。
3)控制中间包过热度。
加强过程保温,降低中间包钢水过热度(由原来的30~40℃降低到15~25℃),实行低温快注,缩短浇注周期,使浇注温度波动在较小范围,有利于拉速和结晶器液面稳定。
同时激冷层较以前增厚,出结晶器一般在10mm以上,坯壳厚度及强度增加,抗外力变形能力强,裂纹及漏钢机率随之降低。
4)保证水口对中,使结晶器内热流均匀,从而坯壳厚度及热应力分布更加均匀,防止局部应力集中且超过坯壳强度。
五、横裂漏钢
横裂纹是位于铸坯内弧表面振痕的波谷处,通常是隐藏看不见的。
经酸洗检查指出,裂纹深度可达7mm,宽度0.2mm。
裂纹位于铁素体网状区,而网状区正好是初生奥氏体晶界。
且晶界上有细小质点(如AlN)的沉淀。
尤其是C—Mn—Nb(V)钢,对裂纹敏感性更强。
较深和浇宽的裂纹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横向裂纹漏钢。
原因分析:
1)振痕太深是横裂纹的发源地。
2)钢中A1、Nb含量增加,促使质点(A1N)在晶界沉淀,诱发横裂纹。
3)铸坯在脆性温度900~700℃矫直。
4)二次冷却太强。
预防措施:
1)结晶器采用高频率(200~400次/分)小振辐(2~4mm)是减少振痕深度的有效办法。
2)二次冷却区采用平稳的弱冷却,使矫直时铸坯表面温度大于900℃。
3)结晶器液面稳定,采用良好专用结晶器油润滑。
六、高温漏钢
由于中包温度过高,造成出结晶器坯壳偏薄和高温强度低,受到应力一旦撕破坯壳,就容易产生裂纹漏钢,中间包温度越高,漏钢率越高。
HRB400钢温度超过1550℃,漏钢率急剧升高。
较快的拉速尤其是高过热度时提高拉速会加剧坯壳生长的不均匀性,即使在结晶器前期也容易出现角裂漏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