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跳楼谁之过? - 嵊州市教体局

合集下载

儿童坠楼身亡家长会被判刑吗

儿童坠楼身亡家长会被判刑吗

儿童坠楼身亡家长会被判刑吗儿童坠楼事件属于意外事故,家长不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没有杀人的故意,但由于过失导致了他人死亡后果发生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有的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有的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故,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意外死亡事件具有以下的共同处:
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上行为人都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

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

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

很明显,父母不可能预见到孩子坠楼死亡的结果:多数父母都是爱护疼惜自己的子女的,如果真预见到坠楼的后果,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鉴于法定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特殊的血缘关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责任的民事责任,在刑事法律中,并没有规定监护过失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针对这种情况,外国虽有相关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例,但是,根据我国国情,目前不宜适用,不宜搞刑事责任得扩大化。

关于孩子坠楼事件几点看法

关于孩子坠楼事件几点看法

关于国内中小学生坠楼事件的几点看法目前国内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的承受能力是相当有限的。

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往往无处倾诉的时候就会造成惨剧频发。

学生一再发生跳楼的悲剧,一方面是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从小到大未经受过挫折及打击孩子承受能力有限不能接受外界批评或者得失,加之在那个时间点上,情绪突然爆发到无法控制产生轻生的想法而已。

很多时候,问题不在孩子犯错的本身,而是在孩子犯错后,面对的处理方式让他们无法接受,更严重的情况是孩子受了委屈而找不到人倾诉。

孩子的家长忙于工作挣钱、或者夫妻感情不和等各种原因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沟通交流等关键细节,造成轻生的孩子在世上感觉孤立无援的局面,这时孩子内心感觉生无可恋,感受不到人间冷暖,加之受到外界负面因数的影响,各界媒体纷纷负面报道,因为对自杀事件进行不恰当的报道,会诱发高危人群的“扩大性自杀”,所以对于自杀式新闻事件,世卫组织给出了一些报道原则:●不要使用巨大显眼、耸人听闻的标题。

●不要用图片和视频展现自杀地点自杀现场。

●不要公开死者留下的遗书内容。

●不要将自杀事件变成犯罪调查和深度报告。

●不要将自杀事件描绘成壮烈或轰动的事件。

●不要描写自杀细节(比如服用毒药的名称)。

●不要使用“自杀成功”“自杀失败”等字眼。

●不要在报道里暗示是单一事件导致自杀。

●不要把自杀描述为“无法解释”或“毫无预警”。

●要附上当地心理援助或危机干预热线电话。

涉及自杀,尤其青少年自杀,各位报道者一定要手下留情,不要为了流量,什么原则什么底线都不要了。

比如这次天门山自杀事件,一些报道者,就使用了耸人听闻的标题,就使用了自杀现场的图片,就使用了“决绝赴死”等字眼,就采用了深度调查报告的方式,就将自杀原因归结为单一原因,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合适的,极可能引起高危人群的效仿。

在很多时候,确认孩子是否犯错是一个问题,如何处理这类错误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学生跳楼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学生跳楼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学生跳楼事件是一种严重的校园安全事故,对学生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此类突发事件,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跳楼学生的生命安全,及时进行救治。

2. 最大限度地减少跳楼事件对学校师生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3. 及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稳定师生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4.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应急小组:包括医疗救护组、心理疏导组、现场处置组、善后处理组、宣传报道组等。

四、预案处置流程1. 事发初期(1)现场处置组立即赶到现场,封锁现场,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安全。

(2)医疗救护组立即对跳楼学生进行救治,同时联系附近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3)心理疏导组对跳楼学生家属进行安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2. 事发中期(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事件原因,制定处置措施。

(2)宣传报道组对外发布跳楼事件相关信息,引导舆论导向。

(3)善后处理组对跳楼学生家属进行慰问,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3. 事发后期(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跳楼事件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原因。

(2)针对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3)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五、应急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 完善设施设备:加强校园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3. 强化巡逻检查:加强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异常行为。

4. 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5. 加强心理辅导: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扰。

六、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小组的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心理疏导、善后处理等。

小学生自杀,谁的责任

小学生自杀,谁的责任

小学生自杀,谁的责任?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淼晓勇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爷爷奶奶都还健在,但已耳聋眼花。

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晓勇刚刚五个月的时候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于是年幼的晓勇就由爷爷、奶奶抚养。

过早断了母乳的晓勇在爷爷、奶奶的哄嚷和吮吸奶嘴的嘟嘟声中慢慢长大。

父母不在身边,从学会走路到上学前晓勇的身边只有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的几个小伙伴,重年对他来说是单调、孤单而且带着苦涩的。

每当感冒、发烧的时候,他多么希望能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看着别的小朋友由家长陪着去公园、动物园玩的时候,他只能在爷爷、奶奶的唠叨声中盼着父母早点回来。

缺少欢声笑语和父母关爱的生活环境,使幼小的他性格变得有点内向,在众人面前沉默寡言。

晓勇六岁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上了村里的小学,由于父母经常不在家,爷爷、奶奶目不识丁,受到的家庭教育少之又少。

当别的小朋友一入校门就能在老师面前呢呢喳喳地背儿歌、识汉字、写数字的时候,他只能木然发呆,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输在起跑线上的感受让晓勇从小就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一直被视为班里的差生。

了解到儿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后,望子成龙的父母在外干活也感到心里很不安,因而晓勇刚入一年级时,母亲就回家专门料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父亲也在当地找了份临时工作,经常回家看看孩子。

由于从小缺乏交流与沟通,以及父母的期望值和晓勇每次考试成绩之间的落差,晓勇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经常因为完不成作业或考试不及格,在学校受了老师的批评之后到家还少不了挨父母责骂,有时还要挨打。

“爸妈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做了多少苦活累活,看了别人多少眼色,就想供你好好念书长点出息,你考这几分能对得起谁呀?够你自己吃吗?”气愤之下,妈妈经常把这样刺耳的话甩给晓勇,使他本来就自卑的心里更是雪上加霜。

父母回来后,晓勇并没有体会到爱的伟大与温馨,相反,几次被打被骂的痛苦折磨使他变得自暴自弃,并开始和邻班的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一道涉足游戏厅,在虚幻而又刺激的游戏中麻醉自己,消磨时间,以此来忘却幼小心灵所承载的压力和学校、家庭带给自己的痛苦。

学生跳楼应急预案

学生跳楼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学生跳楼事件是我国校园安全中的一种极端现象,严重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此类事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学生跳楼事件的发生率。

2. 做好跳楼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校园跳楼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整个应急处置工作。

2.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跳楼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3.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学校开展跳楼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4. 学校保卫部门负责现场安全警戒、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

5. 医疗救护部门负责对受伤学生进行救治。

6. 心理咨询部门负责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四、预案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3)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

(4)完善校园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5)加强校园巡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应急处置措施(1)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

(2)迅速向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

(3)保卫部门负责现场安全警戒,维护秩序,防止围观人员进入现场。

(4)医疗救护部门立即组织救治受伤学生,并通知家长。

(5)心理咨询部门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6)纪检监察部门调查事件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7)做好善后工作,安抚受害者家属,协助其处理后续事宜。

五、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报警、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医疗救护、心理疏导等。

六、预案修订1. 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学校保卫部门负责解释。

学生跳楼的情况汇报

学生跳楼的情况汇报

学生跳楼的情况汇报近期,学生跳楼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这些事件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让我们深感痛心。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跳楼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对学生跳楼事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跳楼的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压力过大、家庭问题、人际关系不和、心理问题等。

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学生产生自杀念头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跳楼事件发生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附近和家庭附近,这也说明了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对学生跳楼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我们发现,学生跳楼事件发生后,学校和社会各界都会给予关注和帮助,但是对于预防学生跳楼事件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还需要加强,家庭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也需要更多的关注。

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共同努力,预防学生跳楼事件的发生。

最后,我们提出了解决学生跳楼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家庭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学生跳楼事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跳楼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跳楼的反思

学生跳楼的反思

学生跳楼的反思1.12.23.3此言一出引来一片质疑之声人们总觉得周校长在避重就轻,学生跳楼责任不在教师也不在学校而是在于国家社,对于教师的评价也许盖棺了也不能定论,如何反思学生因不愿剪短发跳楼。

学生跳楼的反思2017-09-21 05:00:52 | #1楼学生跳楼的反思黔西县定新小学刘勇九江市赛阳小学三个五年级学生跳楼,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

当记者采访到学校校长周良其,询问学校老师是否经常做家访,是否会经常与孩子沟通感情?周良其校长只是淡淡地说:“这是一次偶然的事件。

”此言一出,引来一片质疑之声,人们总觉得周校长在避重就轻。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周校长的答复还是很违心,因为他还没有把学生跳楼的真正根源说出来。

学生嫌作业负担重,教师责无旁贷。

不过,如果一个学校学生成绩上不去,人们会怎么评价这个学校?还不是阴阳怪气的一句话:“那个学校——教学质量太差。

”现在的状况,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或个人,评价学校和教师,都主要是以分数来衡量。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这些红头文件只不过是九霄云外的“毛毛雨”,敢于叫板这些要求的领导多如狗毛。

学生分数考好了,学校、教师、家长皆大欢喜;要是学生分数考砸了,教师生气,家长怄气,领导们还时时刻刻给教师念点“紧箍咒”。

作为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比学生强。

于是,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工作。

可是,当教师一努力工作,学生就承受不了。

学生跳楼,责任不在教师,也不在学校,而是在于国家、社会和教育部门的评价机制。

如果不是评价机制对教育的评价片面、单一,不是上级领导信手拈来的各种各样要求,学生还会跳楼吗?在马拉松式的教育接力赛中,国家、社会的要求给教育部门形成压力,教育部门的压力又逐级传递给各级部门领导,这些领导把压力施加给教师,教师努力工作的时候又影响到学生。

学生作为终极受力者,无法将手中的接力棒交出去,只得选择一死了之。

如果再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聘职晋级的重要标准,这时,学生跳楼就绝非偶然了。

小学生跳楼身亡,校方为什么只担三成责任

小学生跳楼身亡,校方为什么只担三成责任

小学生跳楼身亡,校方为什么只担三成责任?□秦风学校:开学第一天,一个拖把引发小学生跳楼家住吉林市昌邑区的朱平,是辖区某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

2020年8月24日,该小学秋季开学的第一天,上午课间,朱平竞选上了班级劳动委员。

吃过午餐后,朱平叫上两个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卫生,抹课桌、擦窗户、拖地,三人忙得满头大汗。

中午12:40许,朱平在教室内看见有个高个子男生拿走了他们班放在四楼走廊的拖把,大声喊着“不要拿我们班的拖把”,并追到了外面。

高个子男生对他不予理睬,拿着拖把径直迈上了五楼台阶。

朱平冲上去抢夺拖把,高个子男生转身间,朱平不知何故跌坐在地。

他随手抓起台阶边的一块红砖,朝着高个子男生乱舞,并大喊大叫。

高个子男生边退让边将拖把扔在地上。

朱平仍然挥舞着红砖喊叫:“你捡起来!”这一幕情景,被路过的六年级老师汪静撞见。

在她的厉声喝止下,朱平放下了红砖。

汪老师问他:“你是哪个班的?”朱平涨红了脸,指着高个子男生说:“五二班的,他……”未等朱平把话说完,汪老师就带着高个子男生往楼上走。

当天13:15,五二班的班主任谢辉把朱平叫到办公室,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说:“就为了拖把这件小事,你就拿砖头要打架,学校的行为规范是怎么规定的?”朱平低着头回答:“要讲文明,礼让同学。

”高个子男生是六二班的学生蔡毅。

谢辉带着朱平到六二班班主任万斌的办公室,万斌也通知蔡毅到了场。

蔡毅解释,他们教室里的拖把不见了,他以为四楼走廊的拖把是他们班的,所以才去拿。

朱平辩解:“他把我推倒在地,我怕再被他欺负,才拿了砖头,不是真的想打架。

”蔡毅却说朱平是自己跌倒在台阶上的,他根本没有动手。

朱平急赤白脸地说蔡毅撒谎。

谢辉要求朱平当面向蔡毅道歉:“砖头等于凶器,知道不?你小小年纪就学会行凶,长大后怎么得了!”朱平不服气:“我偏不!”谢辉再次责令朱平道歉,朱平只好满腹委屈地向蔡毅说了声“对不起”。

下午2:00上课,任课老师文丽看朱平低着头,没有认真听讲,便点名提问他讲课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被打谁之过?
【案例】
9月17日中午,在连云港市东港中学,一名14岁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小敏”(化名)被自己同校高年级学生和外校的学生拖出校门外集体群殴,并被扒光上衣,有关照片被上传网络,称被打是活该。

该学生心理受到严重伤害。

事后,她不敢出门,也不敢去上学。

家人24小时守在她身边,怕她想不开。

警方表示,涉事学生年龄都不满16周岁。

【评析】
都是如花似玉、青春燃烧的年龄,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如此暴力,决绝。

到底为什么?谁为被打的学生买单?
根据报道,这起学生群殴事件的起因是小敏和一名男生因琐事发生矛盾,已经打过一次架,仍不解恨,这是第二次因同一件事打架。

对这起事件,各方面众说纷纭。

有人说责任在老师,有人说责任在学生自己……我们认为要教育好一个学生,需要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如果有哪方面做得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敏”事件和家庭、学校教育的失位有密切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的“失位”
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培养和珍惜生命意识教育的失位。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不错,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家长都会尽量满足。

从小开始,孩子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性格上会显得比较蛮横,心理比较脆弱。

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做法受到批评、指责时,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
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当今社会的家庭现状,家长应从孩子懂事起,对孩子进行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与他人发生交集,有矛盾甚至有争吵是很正常的事。

千万不要因赌气而采用非法手段解气。

要让孩子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如果“小敏”和她的同学能够明白这一道理,相信他们不会如此极端地解决矛盾。

家长除了要注重子女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外,还要让子女形成珍惜生命的意识。

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多,但又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控能力,对网络小说、游戏中的打杀、生死等观念,很容易移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很不珍惜。

家长应该在平时多和孩子交流,让其明白网络小说、游戏是虚幻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懂得珍惜,而不应该草率对待生命。

二、学校教育的“失位”
1.教育目的上的“失位”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发生“小敏”这样的事件,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悲哀。

但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在中考和高考这两大指挥棒的影响下,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当我们把这“重要标准”当作“唯一标准”时,学校教育目的就产生了“失位”。

教师会重视学生成绩的进步,忽视学生心理的健全,品质修养的提高。

像“小敏”一样,碰到与同学发生矛盾,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一味拖延和自我解决致使事件越弄越糟。

如果学校在抓好成绩的同时,能够加强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和管理放在第一位,相信“小敏”事件也就不会发生。

2.教育方法上的“失位”
同样的教育问题,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上述案例中,记者通过访问得知,以往学生发生矛盾后,老师只是简单地做了调解和处理,没有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发生矛盾后都不愿意告诉老师。

学校教育应从最本质、最朴素的感情出发,教孩子懂得遵从基本的道德底线。

这种教育对正处于危险年龄段的青少年尤为重要。

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共情”,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会明白学生犯错的原因,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同时,学校要对教师强调,教育孩子的方式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句简单的“严禁体罚学生”,正是这方面教育要求的失位,让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方式过于简单,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效果。

总之,这是一起令人悲伤的事件。

悲剧已经发生,我们不得不面对。

悲剧背后,我们要反思;而家长、学校、社会也要特别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要时刻不忘孩子的身心健康,用爱和真诚去教育孩子,也希望所有孩子能珍爱生命,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理智面对。

(爱德外国语学校供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