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我们周围的土壤》(1)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1)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1)
课题
我们周围的土壤
重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需要了解土壤是各种物体的混合物,土壤中既有沙石土,也有动植物残体。了解土壤中的居民及它们在干什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教 师
学 生
教学意图









提问:现在你们已经观察过土壤,你们想研究关于土壤的什么新问题?
1、学生提问题。
2、学生对所提问题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然后讨论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资料获得答案,哪些可以回家作为一项长期观察的任务进行,哪些可以当场完成研究任务。




对本教案的意见或建议
4、汇报。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合作探究的精神。




1、告诉学生去干什么,向学生交代 安全注意事项。2、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一块空地去挖土。3、带领学生观察土壤样品,4、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课桌用报纸铺好后,让每组的材料员 到班级的资源角取土壤样品。
1、采集土壤样品。2、清理现场,恢复土地原来的样子。3、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品,然后两人合作,一个人观察,一个人记录。
3、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4、认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5、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程序
教 学 活 动
教学意图
教 师
学 生
组织教学
提问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3、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4、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 苏教版
3、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4、认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5、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程序
教 学 活 动
教学意图
教 师
学 生
组织教学
提问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




1、实验前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我们可能在土壤里发现什么?
1、记录自己在挖土过程中所看到的,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收获。2、观察土壤的样品,完成观察记录. 3、学生讨论自己的研究方法。
教 师
学 生
教学意图









提问:现在你们已经观察过土壤,你们想研究关于土壤的什么新问题?
1、学生提问题。
2、学生对所提问题分类,然后讨论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资料获得答案,哪些可以回家作为一项长期观察的任务进行,哪些可以当场完成研究任务。




对本教案的意见或建议
4、汇报。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合作探究的精神。




1、告诉学生去干什么,向学生交代 安全注意事项.2、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一块空地去挖土。3、带领学生观察土壤样品,4、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课桌用报纸铺好后,让每组的材料员 到班级的资源角取土壤样品。
1、采集土壤样品。2、清理现场,恢复土地原来的样子。3、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品,然后两人合作,一个人观察,一个人记录。
课题
我们周围的土壤
重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需要了解土壤是各种物体的混合物,土壤中既有沙石土,也有动植物残体。了解土壤中的居民及它们在干什么。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详案及反思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详案及反思

《我们周围的土壤》课堂教学纪实及反思——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第三课156400 执教者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学梁有丰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我们周围的土壤采集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周围的土壤里的典型植物。

激活儿童的好奇心,培养科学素养,这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对土壤的采集中,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家乡的山山水水的美丽壮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揭示自然规律的能力。

因此,采土-赏景-实验感悟-明理,可以作本课的基本思路。

《我们周围的土壤》是一堂有动、有静、有悟、动静结合的一堂实验课,本课的编程用意也就在于此。

师生课前到大自然采集各种土壤、认识典型作物是动得过程;观察土壤结构、沉积层次是静的过程、是赏的过程(赏大自然的美丽壮阔,赏土壤结构的神奇);分别用各种土和泥,搓泥蛋、摔泥娃娃等活动,不仅呵护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中也让他们感悟各种土的性质,这是动静结合的过程。

课堂上的实验是动(动手实验)——静(细心观察)——悟(感悟实验每步过程,总结其规律)——明(通过悟的过程了解土壤的构成和各种土壤的性质特征等)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揭示自然规律的过程。

教学是要把重点放在课前活动和课堂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感悟实验活动的每步过程,了解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和各种土壤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4.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特性。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土壤是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解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土壤的深入了解还不够,他们可能知道土壤是种植植物的介质,但是并不清楚土壤的具体成分和特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深入了解土壤。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难点:深入理解土壤的特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实验材料,如土壤、水、容器等。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土壤的观察结果,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土壤的成分和特性。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的特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意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2(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2(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2(1)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土壤,关注我们周围的土壤资源。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土壤的特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土壤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愿意分享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土壤的特征,以及土壤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基本特征,土壤的重要性。

2.难点:土壤的组成,土壤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壤的特性。

2.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

3.设计交流分享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壤样本,用于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铲子等。

3.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周围的土壤资源。

2.呈现(10分钟)展示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土壤的外观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的性质。

如: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颗粒,用铲子挖掘土壤,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土壤的特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能提供水分和养分等。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壤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观察家里的土壤,记录土壤的特性,并思考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word教案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差不多明白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看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认真观看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差不多明白的?你最惊奇的发觉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看结果。
教学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看、描述、记录自己的观看结果。
教学预备
找一块新奇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设计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差不多明白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4、你还想明白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明白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明白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刻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word教案
教学内容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看、描述、记录自己的观看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看结果。
4、明白土壤里有什么。
5、明白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6、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紧密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明白土壤里有什么。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点、难

八、、
让学生挖土,亲自观察发现,土壤里到底有什么?并能很好地去和同伴们进行交流合 作。
教学资源
1.各种各样颜色的土壤(分别装在玻璃杯里)、小铲、放大镜若干、抹布、一叠报纸、 记录纸。
2.学校花埔地段。
教学过程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激趣导入、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2.谈话:土壤里有什么?
(猜一猜)
2.猜一猜
3.布置学生室外活动。
3.活动:去花圃挖土壤看一看,找一找并做记录,注
意安全(证实猜测)。
4.活动总结、汇报交流。你
在土壤里发现什么?
4.汇报(先小组派代表汇报)。
5.集体交流。
哪些是你们曾不知道?你 还继续研究的是什么?理 由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预设5分钟)
精品文档
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P2- 3第一单 元第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执教日期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猜一猜:拿出杯子里的土壤,大家一起猜。
1.手托礼品盒
2.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 来礼物,看一看是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大 家一起研究土壤里有什
么?
板书:土壤里有什么?
精品文档
二、认识样品土壤 (不同的颜色,手摸、闻)。(预 设2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1课。

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土壤,知道当地土壤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做好简单的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达到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和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

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
1.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2.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2.孩子们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评析】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兴奋的,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

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对孩
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4.小组合作,到室外挖土。

(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孩子们把观察经验内化、升华为知识的环节,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

课后我对孩子们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土壤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结果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交流、讨论的深刻与否是他们对土壤形成知识体系的关键,因此本环节孩子们的参与效果就成了考察本课成败的主要标准之一。

3.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纸上研究了。

为什么要放在白纸上?
4.大家开始研究吧,别忘了做个记录?
5.小组合作研究。

6.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7.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评析】研究别人的研究,这是本课的一大探究特点。

学生常常陶醉于自我的研究成果,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最好的,表现于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总是忙着自己的讨论。

交换一下,研究别人的研究,让他们自我发现对方不足
的地方,同时也让对方找出自己的不足,产生思维上的震撼力。

8.小组交换研究。

9.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10.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11.小组汇报。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

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