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劝学节选分层训练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分层训练

◆19谏太宗十思疏(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壅.蔽(yōnɡ)疏浚.(jùn)黜.恶(chù) 身无长.物(zhǎnɡ)B.崇.峻(chónɡ) 殷.忧(yīn)塞.源(sè) 百战不殆.(dài)C.谬.赏(miù) 垂拱.(ɡònɡ)盖.寡(ɡài) 言简意赅.(ɡāi)D.娱.乐(yú) 栖.居(qī)契.机(qiè) 咬文嚼.字(jiá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总此十思,弘.兹九德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4.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部是魏征认为君王应该具有的品德的一组是()①善始善终,竭诚待下②怨不在大,可畏唯人③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④谦冲自牧,慎始敬终⑤虚心纳下,正身黜恶⑥鸣琴垂拱,不言而化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第15课+劝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就砺则利.利:锋利 B .君子生.非异也 生:本性 C .声非加疾.也 疾:疾劲,强,大 D .而绝.江河 绝:隔绝 解析:选D 。
绝:横渡。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金就砺则.利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①不复挺者. ②假舟楫者.C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顺风而.呼 D .①而青于.蓝 ②而寒于.水 解析:选B 。
A 项,都是连词,那么,就。
B 项,①语气助词,表停顿,②是代词,……的人。
C 项,都是连词,表修饰。
D 项,都是介词,比。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将有所成就的道理。
B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了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 .《劝学》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关于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
D .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自身的能力。
解析:选C 。
《劝学》中关于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讲得不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劝学 节选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劝学节选粤教版必修4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槁暴.(pù) 舟楫.(jì) 舆.马(yú) 车柔. (róu)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爪.牙(zhǎo)C.镂.金(lóu) 驽.马(nǔ) 洞穴.(xué)生.非异(xìng)D.跂. (qì) 二螯.(áo) 锲. (qì) 日参省.乎己(xǐng)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己,同“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D.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车柔.以为轮(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B.假.舟楫(借) 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横渡) 跬步..(半步) 驽马..(跑得很慢的马) 登高而招.(招手)D.镂.(雕刻) 圣心备.焉(准备) 渊.(深水)风雨兴.焉(兴起)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4 第4单元 劝学(节选)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 形象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较抽象 道理的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
第一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
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众多状元法宝:把平时做错题目整理 在一本很厚的本子上,及时抽时间认真 思考这些错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举一反三地思考类似的题目,状元就是 这样炼成了。
3.选出加点的“而”所表示的关系 不同的一项( C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定语后置 的标志 名作状, 向上。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作动词,专一 的意思。
比喻论证的作用
增添文采 增强说理性 彰显智慧和灵气
比喻训练
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 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 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光亮一些,我们 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而且我更相信,每 个人的心灵都像是 , ,光亮 就会进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加点字的音、 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D ) A.故不积跬步(jí,积累)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nǔ,低 劣) C.锲而不舍(shě,遗弃) D.金石可镂(lòu,雕刻)
2、选出对“十”与“一”字理解正确的 一项 D ①骐骥一跃 ②用心一也 ③不能十步 ④ 驽马十驾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劝学(节选)
荀子
思考
荀子是怎样劝学的,用了
什么方法? 全文290字,约用了20个比 喻句,这些比喻句有什么特 点?有什么作用?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劝学节选含答案

第15课 劝学(节选) 学习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诵读品味,感受作者所提倡的学习境界。
文本名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本导学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使之然也:④君子生.非异也:(2)一词多义 ①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②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③假⎩⎨⎧ 假舆马者:乃悟前狼假.寐: ④一⎩⎨⎧ 用心一.也: 一.如既往:(3)古今异义①故木受绳.a 则直,金.b 就砺则利 a .古义:今义:b .古义:今义:②君子..a 博学..b 而日参省乎己a .古义:今义:b .古义:今义:③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今义: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古义:今义:⑤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今义: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今义:⑦用心..一也 古义:今义:(4)虚词归纳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②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取之于.蓝: 告之于.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蟹六跪而.二螯: 聚室而.谋曰:2.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木直中绳,以为轮:(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其曲.中规:(6)登高.而招:(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特殊句式(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无以至千里:4.语句翻译(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高一语文粤教必修四讲义第四单元第15课劝学节选Word含答案

◎第14课孔孟两章◎第15课劝学(节选)◎第16课过秦论◎第17课师说◎第18课晏子治东阿◎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第15课劝学(节选)本课话题——坚持一、从课文中积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学习及工作上,只有具备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下去,才能获得不断的进步,并取得成功。
二、从生活中积累河蚌忍受了砂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绝美的珍珠;顽铁忍受了烈火的历练,坚持不懈,终于炼成锋利的宝剑。
一切豪言与壮语皆是虚幻,惟有坚持的信念才是踏向成功的基石。
坚持梦想,努力拼搏,才能扬起梦想的风帆,在大海上乘风破浪。
三、从历史中积累林肯是鞋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从平民到总统,他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竞选失败,他承受了一句又一句的冷嘲热讽,他遭遇到一次又一次的人生磨难,但他都坚持了下来。
面对讥讽,面对挫折,他坦然,是鞋匠的儿子又怎么样,他坚持到了最后。
坚持使林肯成为世上风云人物,坚持使他从平民蜕变成总统,可见,坚持可以铸就成功的人生。
一、作者简介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二、背景回放改变本性,积善成德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他从“性本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首先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
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
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三、相关知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中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斗争。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师说分层训练

◆17 师 说(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襄.(xiānɡ) 嗟.乎(jiē) 或不.焉(bù) B .郯.子(Tán) 句读.(dòu) 阿谀.(yú) C .老聃.(dān) 谄.媚(xiàn) 经传.(chuàn) D .蟠.桃(fán) 苌弘(Chánɡ) 贻.误(yí)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或师焉,或不焉B .作《师说》以贻之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余嘉其.能行古道 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搞事业,做学问,都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韧劲,不能一曝十...寒。
B .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认清自己的现实地位,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对那些以经济指标衡量政绩的官员来说。
C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父母和老师应注意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事物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各种影响,明辨利弊,择善而从....。
D .是对学生的一颗爱心,是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更是对生活的热爱,铸就了他一颗永远年轻、好为人师....的心灵。
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问说刘开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5劝学(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15劝学(节选)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了绝美的珍珠;顽铁忍受了烈火的历练,坚持不懈,终于炼成了锋利的宝剑。
一切豪言与壮语都是虚幻,唯有坚持的信念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坚持梦想,努力拼搏,才能扬起梦想的风帆,在大海上乘风破浪。
【课内挖掘】1.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才则不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蓄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
所谓“善假于物”即善于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更要用心专一,锲而不舍。
2.对于是否“会学习”这个问题,许多人可能报之一笑,也可能嗤之以鼻。
他们可能会说,“学习”还不简单吗?就是读书做题。
其实,真正的会学习并不是这样。
《劝学》一文告诫我们说:要善于借助外物,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
这是常识,也是真理。
有人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了吗?做到“锲而不舍”了吗?做到“用心专一”了吗?如果做到这些,你才是真正地学会学习了。
[写作运用]可用于“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要有恒心”“要学以致用”“要有不唯书、不唯师的治学精神”“质疑与创新”“积累”“专心”“舍与不舍”“知与行”“学与思”写作话题中。
【课外运用】示例一:现在的我们,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
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
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劝学节选(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cān shěnɡ)..(ɡǎo pù)参省靛.青(diàn) 其曲中.规(zhònɡ)B.蓼.蓝(liǎo) 须臾..(xū yú)跬.步(kuǐ) 骐骥..一跃(qí jì)C.锲.而不舍(qì) 舆.马(yú)蛟.龙(jiāo) 金石可镂.(lòu)D. 驽.马(nú) 跂.而望矣(qí)蟹螯.(áo) 以为轮(róu)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从文言文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求人可使报秦者C.马之千里者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劝学(节选)荀 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 ⑦。
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数:指学习的具体科目。
②没:通“殁”,死。
③大分(fèn):要领,总纲。
④箸(zhù):通“著”,附着。
⑤蝡(rú):通“蠕”,微动。
⑥傲:通“躁”,急躁。
⑦(zá):唠叨。
⑧向:通“响”,回音。
⑨方:通“仿”,仿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学恶.乎始? 恶:哪里 B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舍:放弃 C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曷:怎么 D .《诗》《书》故而不切. 切:恳切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①其数则始乎.诵《经》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①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①口耳之间,则.四寸耳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①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 .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 .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要学习的内容。
D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3分)译文:(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4分)译文:三、语言运用(12分)9.下面是四首“劝学”诗,请大家阅读,然后归纳,这四首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劝勉大家学习的。
(6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劝学诗》)归纳:这四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角度劝勉大家学习。
10.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一段话,立意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6分)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16过秦论(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黔.首(qián)合从缔.交(tì)鞭笞.(chī) 瓮牖.绳枢(yǒu)B.阡.陌(qiān) 逡.巡(qūn)猗.顿(yī) 赢粮景.从(jǐnɡ)C.隳.名城(huī) 崤.函(xiáo)钩戟长铩.(shā) 锄耰棘矜.(qín)D.谪.戍(zhé) 比权量.力(liánɡ)作难.(nàn) 良将劲弩.(nǔ)2.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合从缔交②流血漂橹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④振长策而御宇内⑤而崛起阡陌之中⑥蹑足行伍之间⑦天下云合而响应⑧百有余年矣⑨序八州而朝同列⑩比权量力A.①③⑧B.①②⑤⑧C.①③④⑨D.⑥⑦⑧⑩3.对下列句中名词作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席卷天下②云合而响应③船载以入④赢粮而景从⑤内立法度⑥斗折蛇行⑦日积月累⑧吾得兄事之⑨良庖岁更刀⑩相如廷叱之A.①②④⑥⑧句表比喻,译为“像……那样”B.⑤⑩句表处所,译为“在……”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D.③表工具,译为“用……”,译为乘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百越之.君②北收要害之.郡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⑤焚百家之.言⑥当是时也,商君佐之.⑦而迁徙之.徒也A.①②③/⑤⑥⑦/④B.①③④/⑤⑥/②⑦C.①②⑤⑦/③⑥/④D.①②④/③⑦/⑤⑥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过秦论(中)贾谊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返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强凌弱,众暴.寡 暴:欺凌 B .先.诈力而后仁义先:原来 C .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易:容易 D .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恤:怜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①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②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B.⎩⎪⎨⎪⎧ ①以.暴虐为天下始②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 C.⎩⎪⎨⎪⎧ ①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②而盛德与.天下 D.⎩⎪⎨⎪⎧①莫不虚心而.仰上②虚囹圄而.免刑戮 7.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都能表现“二世之过”的一组是( )(2分)①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②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 ③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 ④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⑤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⑥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A .①④⑥B .②③⑤C .③④⑤D .①②⑥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天下的士人都顺服地慕风向往,这是因为长久没有统一的君主的原因,如果此时秦始皇实行仁政,天下就可以长久安定了。
B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沿袭原来的老路,为灭亡埋下了隐患。
C .秦二世登上王位后,天下的百姓都期盼着他的政策改变,但秦二世非但没有改变秦始皇的做法,反而更加残暴。
可见不知变通是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D .陈涉虽然没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也没有公侯那样的尊贵,他能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
9.断句和翻译。
(8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2分)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①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2分)译文:②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