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
教师:(音乐声起。
)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
(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
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
)——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
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
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
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
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 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
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
(附资料)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
(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内容分析《匆匆》一文是现在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写于1922年。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虽然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2.阅读训练要素:学习作者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一、回忆体验“匆匆”1.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2.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展示人们赶火车、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等图片)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4.搜集作者资料。
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8《匆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8《匆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匆匆》的大意,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2.掌握疑问句、感叹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运用方法;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简单的感叹句、疑问句;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匆匆》的主旨,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2.掌握疑问句、感叹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法成分和语序;2.理解和阐释课文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句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先让学生看一段小视频,引导学生体会匆匆的感受,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时常会因为什么而匆忙?”“匆忙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2. 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教师朗读全文《匆匆》。
2)分段阅读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五段,由学生自己分别朗读。
每段完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生词或难点内容。
3)深层次学习让学生分组,分别读、分析第1、2、3段和第4、5段。
经过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由全班同学共同来理解和推敲课文中的意义。
3. 疑问句、感叹句的学习1)概念导入教师用举例子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疑问句、感叹句的辨认方法及用法。
2)学习方法教师先举例子(疑问句和感叹句各 1 个),让学生好好品味一下。
接着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疑问句和感叹句各 5 个,理解用法和特点。
3)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现实情境进行疑问句、感叹句的造句。
4. 课文梳理与表达1)语文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理清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法成分和语序,并根据课文内容填充疑问句、感叹句。
2)课文表达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题、“忙碌”的主题,由学生任选一种方式(如朗诵、说课、小讲、扮演角色)进行表达。
5. 总结反馈教师让学生分别讲述自己今天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收获,梳理出有哪些需要再加强的知识点和技能,以后如何提高对课文把握能力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匆匆(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匆匆(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匆匆》的主题,即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课文理解:深入解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宝贵,以及如何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并联系实际生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用于展示课文内容、作者背景及相关图片。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个人感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时间流逝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作者背景介绍:使用PPT展示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并标注生词、难句。
4. 内容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并联系实际生活。
6. 写作活动:学生以“我的时间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1. 匆匆2. 作者:鲁迅3. 关键词:时间流逝、生命价值、珍惜时间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
2. 写作练习:以“我的时间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深入思考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注:由于篇幅限制,本教案未能达到2000字,但已包含所有必要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拓展和深化。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蒸融、挪移、旋转、凝然”等词语,理解“逃去如飞、千门万户、一针见血”等成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学会用比较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鲜明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时间流逝的踪迹,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流逝的踪迹,从而珍惜时间。
二、教学内容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2. 作者:朱自清3. 体裁:散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时间流逝的踪迹,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时间都去哪儿了》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时间流逝的踪迹,引出课题《匆匆》。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语,理解成语的意思,思考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交流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讨论,教师点评、总结。
5. 朗读体会: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珍惜时间的做法,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匆匆2. 作者:朱自清3. 重点词语:蒸融、挪移、旋转、凝然、逃去如飞、千门万户、一针见血4. 教学要点:时间流逝的踪迹、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珍惜时间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2. 抄写重点词语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时间流逝的认识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三单元《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篇散文,作者为朱自清。
文章紧扣题眼“匆匆”,细腻又不失感情地描绘出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感慨与惋惜。
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表达之美,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语句,同时警示学生珍惜时间,在学习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识记“藏、挪、徘、徊、蒸、裸”等6个生字,学会认读“空虚、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叹息”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学会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识记课本中要求的6个重点生字,会认读“空虚、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叹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背诵全文。
难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案、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揭示课题师:(PPT)出示问题: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许多的名言警句,它们都给我们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都有哪些呢?生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生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生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好啊!说出了这么多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是啊,时间如水一般流逝,不会做任何停留,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有关时间飞逝的美文——《匆匆》。
(板书课题)2.解文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呢?形容人急急忙忙的样子,不过在课文里可不是形容人“匆匆”,而是形容时间“匆匆”,那么时间这么匆忙,它是要去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探索吧。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4页,接下来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词圈画出来,一会咱们一起探讨。
8.《匆匆》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这4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3.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5.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策略】1.词语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蒸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启发学生反思自己从前是否虚度光阴,并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3.表达运用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从而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第1篇】这是不久前我上的一节公开课,实录如下:师: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他说有一样东西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大家猜猜,高尔基说的是什么?生:(齐)时间。
师:对。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围绕时间这一个主题,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表达了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匆匆。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
一边听,一边想,这篇散文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钢琴曲《眼泪》缓缓响起,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谁来谈谈,这篇散文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生: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很珍贵。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
生: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板书:一去不返。
生:时间过得很快。
师:从第四自然段中找一个词,说明时间过得很快。
生:逃去如飞。
师板书:逃去如飞。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现在,请大家赶紧读一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你是从哪儿感受到时间逃去如飞的,一去不返的。
(同学自由读书,批注,考虑。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时间逃去如飞、来去匆匆的?生: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师: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感受到日子过得很快的?生:跨、飞、溜、闪,伶伶俐俐地。
生:(齐读词语)师:读这些词语,让你感觉时间就像什么?生:像流水。
师:孔子也这样比喻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生:像风。
师:你的想象很独特。
生:像影子。
师:你的想象很有诗意。
生:像天边的飞鸟。
师:有意思!我的感觉啊,你看他会跨会飞,伶伶俐俐地,真像个可爱的小精灵。
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师:先打断你一下。
你感受作者的时间流逝没有?生:感受到了。
师:那么请你顺着作者的思路,模仿着说两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匆匆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徘徊、、凝然、赤裸裸”等词语。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自己的感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进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
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
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
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溜”“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非常快。
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
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一日一日地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1.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2.体会写法:(1)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地从身边“溜走”的。
(2)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洗手、吃饭、默默、睡觉”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3.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
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
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
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
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附:
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
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爸爸说。
2.朱自清简介(略)
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