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教案新部编本 全册

难点:小组成员的自主合作能力。
三、课时安排:
10课时
四、教学过程: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准备阶段
第一课时:制定计划
审核人:
复备人:
一、激情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1、自改自评。
(1)教师出示学生的一篇习作,请同学们找一找写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
(3)用符号画出你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向全班展示,其他同学倾听、评议。
2、互评互改。
(1)交换习作。
①用赞赏的符号画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生默读阅读材料:《忘不了的笑声》
(二)谈一谈谁的笑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交谈)
师总结:透过这一声声与众不同的笑声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班同学的快乐、团结、乐于助人。同学们,咱们自己班级中,谁的笑声最特别?
(三)畅谈班级中的笑声。能够根据自己伙伴的特点写一个片段,并体现出该伙伴可贵的品质
(交流)
师:是啊,单单是笑声就能看出同学的不同特点,而正因为每一个人的与众不同才让我们的集体生活多姿多彩。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学弈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第二十五课《学弈》。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11 识字一 12 1、柳树醒了 16 2、春雨的色彩 20 3、邓小平爷爷植树 24 4、古诗两首 28 语文园地一 32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37 识字二 39 5、看电视 49 6、胖乎乎的小手 53 7、棉鞋里的阳光 60 8、月亮的心愿 6 9、两个鸟蛋 80 10、松鼠和松果 85 11、美丽的小路 90 12、失物招领 95 语文园地三 100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106
生能够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 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有个性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 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我班学生特别喜欢诗歌,因此在教学中不必给学生做 过多琐碎的讲解,学生就能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完后指导学生进行仿 写,然后组织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 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 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练习配乐朗读投影:生字学生准备:课前有感情的 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 到了什幺? (这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宽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 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 况。)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出示生字、词
识字四 107 13、古诗两首 113 14、荷叶圆圆 117 15、夏夜多美 123 16、要下雨了 128 17、小壁虎借尾巴 132 语文园地四 136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141 识字五 143 18、四个太阳 150 19、乌鸦喝水 156 20、司马光 162 21、称象 168 语文园地五 175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183 识字六 185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188 23、王二小 194 《大地的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 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 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 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 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多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各单元目标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各单元目标第一单元人生感悟单元目标1、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3、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4、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5、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教学、重点1、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以及修辞手法3、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难点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教学准备图片、相关声像材料、课件课时安排1、文言文两则 2课时2、匆匆 2课时3、桃花心木 2课时4、顶碗少年 1课时5、手指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 2课时回顾?拓展一 1课时1 、文言文两则学奕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并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篇《学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二、初读课文: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老师,他能帮我们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拿出录音机)。
请大家手捧课本,身子坐端正,认真听录音,两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也能成为小老师。
1. 生认真听录音。
2. 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3.指名轮读课文(如有问题停下来,指名纠错。
)4.师板书易错字。
5.生齐读易错字。
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师:请同学们逐字逐句地看书,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课下注释练习译讲。
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译讲得好!1.生开始自学,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参考)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导语】《匆匆》是人教版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差不多24岁。
“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无忧考网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伙儿参考。
课文我别懂他们给了我多少生活;但我的手确乎是慢慢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生活差不多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生活滴在时刻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别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虽然去了,来的虽然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么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歪歪的太阳。
太阳他有足啊,轻轻悄悄地移动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生活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生活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眼睛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足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然而新来的生活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生活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啥呢?惟独徘徊算了,惟独匆匆算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啥呢?过去的生活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啥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别能平的,为啥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慧的,告诉我,我们的生活为啥一去别复返呢?教案学生视角:作者为啥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啥是“匆匆”的?如此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浮现过,课文究竟写了啥内容呢?教学难点:感觉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考虑: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讲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阶段,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亮地表现了五四阶段少年知识分子对将来的追求,探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
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
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
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明白了吗?3、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含七课的教案)

情。
5.仿写练习。
(课件出示:盼望、饿、安静、喜欢、厚)(1)从课件出示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2)全班展示交流。
6.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1)自由读一读,同桌之间交流你更喜欢哪一个。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第一句中“伟大场面”“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比“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最激动人心的”更能让读者体会当时镇上人们的心理活动,这是第一次,足以见得那天晚上的不一般。
7.结合更多实例,学习寻找关键词,通过关键词体会深刻含义,学习表达方法。
(1)明确关键词的含义和类别。
抓关键词是一种很重要的理解文章主要人物形象、情感的学习方法。
(2)结合课内语段,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词体会概括。
(3)结合本单元课文,体会寻找关键词的好方法——结合课题。
第二课时广阔的世界。
(2)学生齐读。
2.引导评价人物。
(1)教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几部外国文学作品,学会了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你能对书中某个人物作出评价吗?(2)学生尝试评价书中的人物。
(3)小结:书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二、畅聊预测,感知全书梗概1.猜测书名。
(1)设问思考:今天我想邀请大家来跟我读一部名著,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在揭开神秘面纱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如果多年以后有人站出来反对你的理想,你又会怎样选择呢?(2)学生自由作答。
(3)教师启发:你们的勇气值得我点赞!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书中的主人公就有一个航海梦,你们看这两个人,他们当中就有一位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人是谁?他们在谈论什么?结果怎样?(4)学生猜测并自由作答。
(5)相机介绍书名及内容:父亲以及家人的极力劝阻也没语文要素,采用评价人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组课文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新年选编了四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和《一夜的工作》。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的时期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课文后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
目标导向:知识与能力:1.学会18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通过读书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过程与方法: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课前应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予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提高自学能力。
4.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要注意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5.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6.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学到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十六年前的回忆》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灯光》、1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为人民服务》2课时习作4课时《一夜的工作》1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2《匆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指导朗读。
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
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